本书用深入浅出的说理方式,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古老的、深奥的、神秘的中医学,内容涉及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疾病防治。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振兴中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医是个好东西(中医讲坛)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王兴臣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用深入浅出的说理方式,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古老的、深奥的、神秘的中医学,内容涉及中医基本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疾病防治。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热爱中医,振兴中医! 内容推荐 世界范围内的中医热潮以及关于中医的大讨论使得许多人对这门古老的学问产生了兴趣。但由于中医理论形成的年代久远,而且文字古奥,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从普及中医知识的角度出发,用朴素直白的语言介绍中医,内容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疾病防治,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核心知识,同时剖析了与日常防病养生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希望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医的敲门砖。 目录 序 编写说明 阴阳其实不神秘 一、天地万物,不外阴阳 二、阴阳鱼:阴阳关系的“模型” 三、“阴阳”是中医的说理工具 中医五行:从“买东西”而非“买南北”说起 一、“火旺烁金”,“续水回春” 二、五行是什么?怎么来的? 三、五行与取类比象 四、相生相克 五、五行解释医学现象 此腑脏非彼脏腑 一、中医偏重于功能,西医是偏重形态 二、中医脏腑有“表里” 三、一个脏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 四、一种生理活动,多脏器参与完成 五、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谁主神明 一、脑为精明之府 二、“心主神明”的由来 三、心脑共主神明 四、得神则康,失神则亡 伤心也伤肝 一、七情六欲,人之常情 二、情绪主宰人的健康 三、肝主疏泄与情绪最密切 四、伤心时候不只伤肝 五、豁达的心理畅气机 饮食有节,养身之道 一、酒食不节制伤脾又伤肝 二、饮食贵“合时有节” 从生活中的现象说肺与肾 一、肺属金,为娇脏 二、肾属水,为根本 三、金水相生,生命之树常青 举一反三话三焦 一、三焦有名、有形、有用 二、上、中、下焦,各司其职 三、三焦辨证统领热病防治 四、“知法善任”治三焦 “无线自通”的经络 一、经络是古人标记的助记线 二、人体经络系统 三、气功也是循经络 人争一口气,“气”是啥东西 一、正常的“气” 二、气的运行 三、气的病理变化 四、虚则补之,药食并用 汗血同源 一、感冒鼻衄莫惊慌——不得汗解,必得衄解 二、汗是心液 三、津血同源与汗血同源 四、血汗症与汗血宝马 五、大出血又冷汗,不可掉以轻心 六、心静自然凉,敛津又保血 七、无汗也不好 “增水行舟”话津液 一、增水行舟,水乃津液 二、津液源自水谷 三、万涓成水,津液汇流成河 四、天地合参,津液流通效法自然 五、龙王爷做法——旱涝不均 痰为百病之母 一、从“蔡京贵压朝班”到“范进中举” 二、“痰”分有形和无形 三、“九窍不通”与“痰迷心窍” 四、痰病虽怪,治痰有方 见微知著,从外窥内 一、扁鹊见齐侯,望而断生死 二、今人治手麻,饮茶病自痊 三、人身是整体,“拆零”就失真 四、 “左右逢源、上下贯通”是上工 “舌是心苗”看全身 一、舌和脏腑的对应关系 二、察舌验苔要仔细,寒热虚实有道理 三、四诊合参,方寸不乱 脉诊神功 一、“悬丝诊脉”暗藏玄机 二、脉诊有理 三、诊脉有道,虚静为保 四、凭脉辨证 五、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六、能合色脉者万全 “面若桃花、掩口轻咳”是病态美 一、五脏之阴均有虚 二、林黛玉是肺肾阴虚证 三、药食并举,滋阴降火 胖人多痰,瘦人多火 一、看看你是哪种体质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一、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二、谁于扰了我们的正气 正治不能治 反治不犯忌 一、针锋相对谈“正治” 二、反其道而行讲“反治” 三、条条大路通罗马,随机应变是关键 三分治七分养 一、关于“病”与“不病”的对话 二、靠补药养生是误区 三、顺应自然才是养生之道 治病之矛——中药 一、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 二、“长生不死”催生炼丹术 三、“药食同源”孕育食疗 四、寒热温凉,有的放矢 五、是药三分毒,中药不例外 中药“道地”很重要 一、道地药材采灵气 二、好山好水出好药 三、天南海北蕴藏道地 四、“方灵药不灵”,苍生大医唤良药 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 一、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二、君臣佐使,各显其功 三、用药贵在精,“多多益善”要不得 四、因势利导谈用药 五、针灸取穴也要开处方 中医是宝,救急离不了 一、横贯古今,出奇制胜 二、针、药、熨、刮,办法多多 三、辨证论治与综合治疗仍是根本 试读章节 阴阳本是古人从大自然获得灵感,总结出来的一对概念。正由于它是一对抽象的概念,所以往往给人以神秘感。其实,如果我们回到那些与阴阳有关的具体事物中去细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阴阳其实并不神秘。比如,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农历”我们叫“阴阳历”;许多地方的名字如汤阴、平阴、信阳、岳阳等一直使用着“阴”和“阳”;我们的祖先把阴阳借用到医学中解释深奥的医学道理。可见,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一、天地万物,不外阴阳 (一)日月高悬,阴阳之意自明 古老的神话里,在有天地之前,我们的宇宙是一片混沌。自从盘古开天地,就有了天阳、地阴之分。但阴阳的发展远超出了神话,它与我们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先民们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的观察和体验中,发现自然界存在着许多既相关、又属性相对的事物或现象,如男和女、冷和暖、明和暗等。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向日与背日所造成的种种性质迥异的现象和特点。因此,从中悟出了自然界的某些奥秘,并萌生了“阴”与“阳”的初始含义。 “阳”指向日所具有的种种现象与特点,“阳”字的象形意是山阜朝向太阳(日);“阴”则相反,是从背日所具有的种种现象和特点中抽象而来的。《说文解字·串部》释“阴”为:“山之北、水之南也。”《诗经》里说“湛湛露斯,匪阳不唏”,意思是说,露水不被太阳照着就不会干,可见阳是阳光照射到之意;“芃芃黍苗,阴雨膏之”,阴就是阳光被遮盖,也就是阳光照射不到之意。可见,“阴阳”一词的产生,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或事物的直接观察,本身并非玄而又玄。 (二)阴阳应象 随着人类对事物的观察范围不断扩展,阴阳的含义也逐渐得以延伸。古代哲贤从“向日”、“背日”这一初始的阴阳含义展开,通过取象比类,也就是打比方的方法,把阴阳进一步推衍、引申,将所有与“向日”特征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阳”;而把所有与“背日”特点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阴”。实际上这就是“阴阳应象”理论。“应”是相应、相合的意思;“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或现象的外在表象或征象。阴阳应象即是说,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都有一定的表象或征象,这种表象或征象是和阴阳相应的。 就气温而言,炎热、温暖为阳,凉爽、寒冷为阴;就昼夜而言,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就气候而言,晴朗为阳,淫雨为阴;就季节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就上下而言,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就水火而言,火为阳,水为阴;就方位而言,东南为阳,西北为阴;就动静而言,运动为阳,相对静止为阴;就物质形态而言,气态为阳,液态、固态为阴。 (三)阴阳无限可分 阴阳可以指任何实体,但是寻找一种实体用以定义阴阳是不可能的,因为阴阳可以概括实体,而实体却不能概括阴阳。 就形质与功能而言,功能为阳,形质为阴。如此不断引申的结果,就几乎把自然界所有的事物或现象都划分为阴或阳两个方面,并用以分析和推论一些不能直接观察或难以理解的事物与现象。这时阴阳已演变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用以概括自然界中具有对立属性的事物或现象,具有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意义。 阴阳由具体的事物,变为抽象的概念,有名而无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也可以代表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所以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灵枢·阴阳系日月》)。 二、阴阳鱼:阴阳关系的“模型” 现代企业家们经营靠品牌,古老的祖先传承文化和技艺靠招牌。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听吆喝、看店前的招牌就知道所经营的行当。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是中医阴阳学说的“金字招牌”。 太极图是研究易经原理的一张重要图形。太是至,极是限,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按俗话说就是“盖帽了”、“绝了”。太极图的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因而被习称为“阴阳鱼”。 太极图中两条“黑白颠倒”的小鱼,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 黑白两方的界限以S形曲线为隔,这表示任何矛盾的双方相依相存,相互对立,谁也离不开谁,而且成复杂的形势,并非直线型那么简单。当一方推进时另一方必然后退,反之亦然。两个矛盾的东西总是此长彼消,纠结在一起。这在中医的阴阳说中叫阴阳的消长转化、互相渗透。也就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如四季气候变化,由夏至秋到冬,气候由热转凉至寒,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到夏,气温由寒转暖至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四季有了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 就两条“鱼”的眼睛来看,意味着宇宙中没有完全纯的阴,也没有完全纯的阳,而且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换言之,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男无所谓女,没有热无所谓寒。所以《内经》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阳不生,独阳不长。”阴与阳不仅是互相补充,而且在内部是相互依存的。阴影响阳不仅从外部而且亦从内部影响,反之阳也以同样的方式影响阴,这就是相互渗透。换句话说,在静止中有活动,在虚弱中有力量,在差异中有团结,在失败中有成功,在牺牲中有生命。 图中所谓鱼形,当白方变大时,黑方必然缩小,反之亦然。白中黑点必处于白之最大值,即当一方达到一定发展程度时,其内部必然产生相反的因素,物极必反,就像高烧的病人突然体温下降、面色发白、四肢冰冷,这是病情急剧恶化,由阳证发生质变成为阴证,也叫“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预示疾病凶险。 太极图黑白相间、首尾纠合,正是阴阳联系的方式:对立统一、消长转化、互根互动理念的最佳图示。 三、“阴阳”是中医的说理工具 中医学对阴阳的解释是:凡是明亮的、温暖的……都是阳;凡是黑暗的,寒冷的……都是阴。显然,阴阳既可实,又可虚。似乎什么都是阴阳,阴阳又什么都不是,使人感到阴阳玄虚莫测,但是临床诊治又离不开阴阳。难以捉摸的东西却施之有效,使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中医借用阴阳学说作为方法论解说医学道理,使古代医家的困惑涣然冰释,就像沉醉的人儿一觉醒来。所以《内经》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P2-5 序言 王兴臣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编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医是个好东西》,请我作序。接到任务后,认真地读了一遍书稿,感受颇深。诸位编者的确是做了一件好事,用深入浅出的说理方式,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古老的、深奥的、神秘的中医药学,把中医的精髓晒给大家,为普及中医、宣传中医、弘扬中医动了脑筋,下了气力。编写的目的明确了,文章也流畅易读,平和清奇,言随时语,很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目前,中医药从主流医学日渐边缘。不论是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就医的患者数量,都与20世纪中后期不可比拟了,并且中医药治疗的疾病谱系范围也大大缩小。凭心而论,最近的中医药热潮,倒是要感谢前些时跑出来的几位先生,他们在中医边缘化倾向加速的关键时刻,顺势投下了几块石头,斥责中医不科学而且害人害命,强烈要求取缔中医,这又把中医推到了人们的面前,想不见都不行。一时间,上至国务院的领导,下到黎庶草民,甚至连一些原本不生病,不看医生,更不看中医的有识之人,也回过神来,争先说中医是个好东西了。 但中医好在何处?中医生存的理由又在何处?这却并不是所有拥戴中医的人可以讲出来的。其实中医药学是我们先祖在长期与疾病的对抗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又反反复复加以验证与凝练而形成的宝贵的救命之术,她包容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内涵,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充满哲学智慧的临床医学科学。所以说,中医药学好就好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用现在的话叫价值连城的宝物。中医药学好就好在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既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又可治疗各种突发性疾病。对新出现的突发性疾病,她可以在现代科技完全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搞清病原体时,就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拒死神于门外。古代的且不用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乙脑、本世纪初的SARS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再者,中医看病有简、便、廉、验的特点,这个特点曾经让无数患者不论是身体上还是经济上都受益匪浅。 但近些年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有部分人的医疗消费认识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许多患者认为不用最昂贵的设备检查,病就无法诊断清楚;不使用进口的药品治疗就不是好的治疗;不上大医院排队,不输液就不是治病。这与现代人的浮躁、本土文化意识淡漠有密切的相关性。所以说,我们真不能忘了中医药是我们民族的护身符,是我们抵御疾病的防火墙。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GDP2006年统计数字为人均1700美元,甚至低于中东的伊朗,亚洲的马来西亚,约为美国的二十六分之一,而且我们的人均卫生投入大约是排在全世界的160名以后。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们的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比美国人少不了几岁,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道理很简单,人的寿命长短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除了遗传基因、科技水平、社会环境、医疗条件等外,更重要的就是人们的防病意识和生活习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保健知识已经完全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像到了春天,老人会给孩子们吃点苦菜去去火,清清热,也就预防了春季的一些呼吸道疾病。夏末秋初,北方人习惯就餐时吃点生蒜,又解决了许多消化道的疾病。这样一预防,会少出现多少疾病?这种说法还真没有进行过流行病学调查,没有用现代科学去进行考量,所以有人不相信。反正信也好,不信也好,中国人活的健康就好,这些规律、这些道理总有一天人们是会整明白的。 中国的平头百姓,是离不开中医中药的。谁忽略了中医,也就忽略了平头百姓草根一族的健康。百姓健康了,全面小康的步伐就踏实了。从这个角度看,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能不是个好东西吗?兴臣他们的书,就是想把中医介绍给广大群众,并且从科普的层面来介绍中医这一优秀瑰宝,让中医药来为我们的健康服务、为世界上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人们的健康服务。中医这东西,外国人说好,我们的爷爷的爷爷说好,我也说:中医真是个好东西! 拉拉杂杂地写了这些,是为序。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的平头百姓,是离不开中医中药的。谁忽略了中医,也就忽略了平头百姓草根一族的健康。百姓健康了,全面小康的步伐就踏实了。从这个角度看,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能不是个好东西吗? 外国人说好,我们的爷爷的爷爷说好,我也说:中医真是个好东西! ——王新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