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书/线装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线装经典编委会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四书是中国古籍中的传世经典,也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书中阐述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内容推荐

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中国人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其汇编者朱熹认为,研习四书应该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目录

关于四书

大学

 大学章句序

 经一章

 康诰章

 盘铭章

 邦畿章

 听讼章

 知本章

 诚意章

 正心章

 齐家章

 治国章

 平天下章

中庸

 天命章

 时中章

 鲜能章

 行明章

 不行章

 大知章

 予知章

 服膺章

 可均章

 问强章

 素隐章

 费隐章

 不远章

 素位章

 行远章

 鬼神章

 大孝章

 无忧章

 达孝章

 问政章

 诚明章

 尽性章

 致曲章

 前知章

 自成章

 无息章

 大哉章

 自用章

 三重章

 祖述章

 至圣章

 经纶章

 尚纲章

论语

 学而篇第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试读章节

所谓平天下先治其国是说,假如在上位的君子尊重老人才能感化百姓纷纷孝顺父母,在上位的君子敬重尊长才能感化百姓尊重兄长,在上位的君子能体恤孤寡那么百姓就不会背叛他,这就是君子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在长辈上级处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幼辈或下级;自幼辈处得来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长辈和上级;从前边的人得让我痛恨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后边的人;从后边的人得到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前边的人;从右边的人得到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左边的人;从左边的人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我为有这样的君子感到高兴啊,因为他是百姓的父母。”百姓所喜欢的他也喜欢,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叫做百姓的父母。

《诗经·小雅·节南山》上说:“巍峨的南山上,山石高耸入云。声名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望着你啊。”当政者不可以不谨慎,只要稍微有点偏颇就会遭到身弑国亡啊。

《诗经·大雅·文王》上说:“殷朝没有失去民心的时候,殷朝的仁政自然合乎天道。应该从殷朝的得失反照自己,上天崇高至上的恩宠总难以保全。”所以,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天下。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必须重视修养德行,品德高尚了才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得到人们的拥护就会得到土地,得到土地就会得到财货,得到财货才会兴国富民。仁德是根本啊,财货是枝末。把根本当成无关轻重的东西,把枝末看成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在与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当君主把天下钱财敛聚来时,正是其失去民心的时候。当君主为了在天下行仁道,把自己的钱物用于救济天下人,钱物虽然用完了,但天下人都来归附了。所以一个人违背礼仪地说话给别人听,别人也会以违背礼仪地说话给他听。财货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得到,必定也会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失去。

《尚书·康诰》说:“天命是不会总眷顾一个人的。”也即行善得天命,行恶失天命。

《国语·楚书》说:“我们楚国没有什么宝贝,只是把善人当做宝贝。”流亡途中,晋国公子重耳要去见秦王,舅犯预先告诉他的应对辞是:“流亡途中没有什么做宝贝的,只有以亲近仁人作为唯一法宝。”

《尚书·秦誓》载有秦穆公的话:“假如有这样一个臣子,他很诚实,虽然没有其他的特长,他的心和悦宽舒,能宽容人:看到别人有长处,高兴得好像自己有长处一样;看到别人才德超绝,他内心里非常佩服,绝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的心胸宽广得足以容下贤圣,所以能保护子孙的江山和广大老百姓,对国家会产生多大利益啊!小人心胸狭隘,看见别人有美才,就生嫉妒之心,甚至诽谤别人;别人的才德超绝,他就有意反对,有意设置种种障碍,使别人的才德不能为百姓造福,没有一点容人之量,这样的人难以保护子孙和黎民百姓。势必危害国家。”所以仁人会把这种危害国家的小人流放到四夷的地方去,不让他们居住在国中。因为只有仁人真正喜欢品德超群的人,厌恶邪辟的小人。见到贤能的人却无力去扶持他,扶持他时却已错过了其发挥才能的最佳时机,这是轻慢;但看到邪辟小人却不能辞退他,就算辞退他却不能远离他,这是过错。喜欢贤人厌恶的事情,厌恶贤人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拂逆人的本性,灾害一定会降临在他的身上。所以说君子会遵循千古不易的大道,一定靠忠信来得到它,又因为骄戾而失去它。

生产财货用品也得遵循大道:生产劳作的人多,消费这些产品的人少;生产财货一定要快,消费财货一定要慢,那么财货就会总是充足的了。仁人利用财货改善天下百姓的生活品质,小人则却非法聚敛天下财货以供自身享用。没有听说过居上位的喜好仁义,而居下位竟会不喜好仁义,从没听说喜好仁义而他的事情竟然会不成功的,当然不会有天下所有府库财货不是国君的了。

孟献子曾说:“养得起马车的人家就不会再刻意养鸡养猪;冬天能到河道采冰块以便在夏天时保鲜食物的,就不会再刻意养牛羊;有百辆马车的诸侯不会再眷养为其搜刮民财的家臣,与其养这样的家臣,还不如养个专门偷东西的家臣。”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不应该把财货当做最大的利益,而应该把仁义当做最大的利益。作为国君,却专以聚敛财货为目的,那就是自甘为小人了。这些人极其擅长聚敛财货,假如让他们做了一国的上位者,那么必定会让一个国家灾祸丛生,就算有圣贤想加以挽救,也不能怎么样了。这就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把财货当做最大的利益,而应该把仁义当做最大的利益。

……

P28-29

序言

四书又称“四子书”或“四子”,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四部儒家著作的总称。四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依据。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大儒朱熹。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汇集刊刻,称为四书,后世遂沿用至今。

《大学》原为《礼记》的第四十二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是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道德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的论述。《大学》在南宋以前从未单独刊印,它的地位是逐步提高的。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推崇《大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又对《大学》评价极高,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人德之门也”;南宋朱熹与二程的思想一脉相承,他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孟子》、《论语》并列,并撰写了《四书章句集注》,至此,《大学》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与二程的观点,《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位居四书之首。

《中庸》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孙子子思所作,《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后来,《中庸》经过儒学家的修改,大致完成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其中心思想是中庸之道,即通过自我修养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境界。《中庸》成为四书之一的过程大体和《大学》相同,都是受到韩愈、二程等辈的推崇,后被朱熹从《礼记》中抽出。二程甚至称《中庸》为“孔门传授心法”。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圣哲孔子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内容大部分是孔子回答弟子们提问的言论;一部分是孔子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士人问题的言论;一部分是记录孔子的言行;还有一部分是孑L子的弟子们回答别人问题的言论。《论语》文字简约含蓄,语言精练生动;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各节皆独立成篇;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着力阐述仁政理论,强调民心在政治、军事中的决定性作用。《孟子》一书思想深邃,词锋犀利,譬喻精辟,气势如虹。在《孟子题辞》中,赵岐把《孟子》与《论语》相提并论,称《孟子》是“拟圣而作”。汉文帝设置《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博士,称“传记博士”。因此,虽然在《汉书·艺文志》中,《孟子》仍然处于“诸子略”中,被视为子书,但不难看出,《孟子》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是解释“经书”的“传书”了。到五代时,后蜀主孟昶命人用楷书将“十一经”刻石,其中就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被列入“经书”的开始。至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孟子》的地位已经非常高了。

四书是中国古籍中的传世经典,也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书中阐述的“仁爱”、“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思想,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