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引子 “商小说”的诞生
第一章 企业公民的价值指归与生态环境
第一节 价值回归本原
一 光荣与愤怒
二 逻辑与情感
三 江湖与公民
四 价值与回归
第二节 制度和文化双重支持
一 创业自由
二 产权保障
三 价值取向
四 肯定企业家才能的定价
五 实业家的理想生活
第二章 企业公民的文化身份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 企业家的脸谱
一 “男三号”
二 “消失的背影”
三 “左手拿着金钱,右手拿着利剑,胸中充满感情”
四 “财富探险家”
五 “哲学家的头脑”
六 克服“林黛玉的短处”和发掘“猪八戒的长处”的“高手”
七 “革命突变”的“基因”
第二节 企业家“色”与“戒”
一 “色”
二 “戒”
第三节 企业家与财富
一 热门话题
二 “巨富”来源
三 财富出路的“学问”
四 “一个极大的遗憾”
五 比尔·盖茨“路径”——“创新型资本主义”
第四节 企业家角色
一 萨伊的企业家“协调者”角色
二 马歇尔的企业家的多重角色
三 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者”角色
四 企业家的“不确定性承担者”角色
五 克服x效率与利本斯坦的企业家角色
六 卡森的企业家“判断性决策者”角色
七 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角色
第三章 企业公民的表达形态与伦理边界
第一节 从企业责任到企业公民的转换
一 从企业社会责任到企业公民的跨越
二 企业公民:责任与权利的统一
三 时代呼唤优秀的企业公民
第二节 企业与公共产品
一 “风向标”、“输血库”与“后卫队”
二 是谁在为公共产品“埋单”
三 企业能否为社会直接提供公共产品
第三节 企业公民的伦理边界
一 企业伦理
二 企业应高举企业伦理的旗帜
三 提供公共产品与企业伦理
四 企业伦理的领航者
第四章 企业公民的角色标识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探索企业的性质
一 企业是姓“经”还是姓“社”
二 企业组织、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
三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并非“空穴来风”
第二节 追溯企业的存在
一 是谁推动了企业历史演进的过程
二 特殊“奇葩”的绽放
三 “我”拿什么回报“母亲”
第三节 寻找企业的价值
一 企业的“百倍身价”
二 提供公共产品=企业身价倍增
第四节 培育企业价值观
一 企业价值观
二 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三 培育先进的企业价值观
第五节 发掘企业的能力
一 企业能力的内涵
二 企业核心能力塑造
三 整合资源、量力而行
四 “最大公约数”
五 开创企业发展的蓝海战略
第五章 企业公民的群落建构与现实必然
第一节 企业依托公共产品履行企业道德
一 两个美国的案例
二 企业道德是什么——企业的“灵魂立法”
三 企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功能
四 提供公共产品建构企业道德
第二节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是儒商文化的现实体现
一 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背后的故事”
二 切中时弊,恰逢其时
三 “济世利民”的理想追求
第三节 形成良好社会关系
一 良好经营环境的要求
二 提升企业信誉
三 收获顾客价值
四 雇员提供经济效益
第四节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是提高企业声誉的有效途径
一 企业声誉好处观
二 提供公共产品能提高企业声誉
第五节 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调整企业心理边界
一 企业心理边界两类别
二 企业心理边界的三特征
第六章 企业公民的服务平台与制度创新
第一节 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
一 企业提供公共产品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
二 公共文化服务与企业发展前途
三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的变革
第二节 企业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浙江样本
一 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
二 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第三节 构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样本探索
一 降低门槛
二 确立主体地位
三 完善投融资体制
四 探索新思路
第四节 构建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样本实践
一 社会企业家
二 现代公益基金会
三 南都公益基金会的新标杆——“新公民计划”
第七章 结语
一 “经济人”与“道德人”
二 企业社会响应与企业社会绩效
三 利他与共赢
四 省察与沉思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