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2月,诗人任彦芳刚获“解放”即投身火热的吉林油田会战前线,采访了石油女子钻井队,激情写出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经过八次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是出版社恢复工作后的第一部写石油工人的长诗。
三十年后,《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作者重访当年的石油女子钻井队成员,记录了18人的口述史。虽然青春已无情地逝去,但过往岁月的光荣、灵魂的充实富有依旧令口述者和记录者热泪盈眶。追忆和反思总是孪生的,特殊的人生经历是个人的财富,集体的记忆与反思,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亲历历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任彦芳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73年2月,诗人任彦芳刚获“解放”即投身火热的吉林油田会战前线,采访了石油女子钻井队,激情写出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经过八次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是出版社恢复工作后的第一部写石油工人的长诗。 三十年后,《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作者重访当年的石油女子钻井队成员,记录了18人的口述史。虽然青春已无情地逝去,但过往岁月的光荣、灵魂的充实富有依旧令口述者和记录者热泪盈眶。追忆和反思总是孪生的,特殊的人生经历是个人的财富,集体的记忆与反思,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内容推荐 《寻找燃烧的青春:一个诗人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简介:一群女子不平凡的经历,一位诗人不平凡的追寻。 上个世纪70年代,一群少女向女性的身体极限挑战,承受男人都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在9年的时间里,钻透了20个珠穆朗玛峰。她们就是中国第一支石油女子钻井队。她们以青春热血成就集体荣耀。当集体解散,荣光逝去,各自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三十多年后,诗人再访她们时,她们对青春燃烧的岁月是五味杂陈。这一切都被记录在《寻找燃烧的青春:一个诗人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一书中。 目录 序曲 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缘分/001 一、我再次“解放”后,便奔向了油田/007 二、探寻女子钻井队最初的足迹/015 三、每一步都是新起点/033 四、在战胜恐惧中成长/041 五、拒绝遗忘:红色的新年日记/051 六、红色娘子军扩编,来女队的心路历程/061 七、女队经受的第一次严重考验/073 八、激情写出《钻塔上的青春》/081 九、诗稿成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活教材/091 十、红五月再访油田深受感染/099 十一、漫漫改稿泥泞路,一心相系两地情/117 十二、挖空心思制造“阶级敌人”/135 十三、无奈的冷酷,人性的温暖/141 十四、光荣与耻辱,恐惧与无畏/149 十五、推也推不掉的十一大党代表/159 十六、“后女子钻井队时代”/171 十七、青春祭奠:历史的燃烧/181 十八、前面,有更灿烂的阳光/189 十九、平凡中的伟大——女钻工美丽的故事/205 二十、何为良心——安民的故事/223 尾曲 对石油女子钻井队历史的思考/235 后记/246 试读章节 去五七干校索取审查“结论” 1972年12月13日。 我顶风冒雪,到长白山区的青沟五七干校去,索取对我审查三年的“结论”。这是我精神压抑到想自杀的痛苦的三年,是用血泪汗水写下每一天的三年。飘飞的雪片,不时变幻成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呼叫的北风里,似乎还有那“打倒任彦芳!任彦芳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这三年啊,每天都像用刀子刻在我的心灵深处,终生不会忘记。我想到当年的那句口号: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是啊,一点不错,我在那三年之后,一直不服气,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想翻过身来……而直到今天,我到了花甲之年,离休之后,翻开当年含泪写下的页页日记,我才悟出:人在最宝贵的年月,失去了最宝贵的机会,之后再想找回来,是不可能的了。 我是1970年4月5日在长春领取结婚证的。那年我已经三十三岁,妻子三月比我小十多岁,结婚后的种种灾难都和这个4月5日有关吧。这天是清明节,是给鬼魂烧纸的日子。可当时没有想到要择个吉日良辰,这全怨我有点急不可待。因为在这之前,我的“为刘少奇、为右派翻案的反革命翻案小集团”的问题在工宣队进驻长春电影制片厂后经内查外调刚刚做了结论,以我为首的这个小集团的人宣布解放,其中包括后来写电影《创业》的张天民等艺术家。工宣队师傅在外调中否定了我是“漏网右派”,还调查出我在兰考深人生活时,曾把发表在《文汇报》上的长诗《焦裕禄之歌》的全部稿费捐献给焦裕禄树立的红旗村购买了化肥……因此,当结论公布,在长影广播后,长影群众竞选举我做了厂整建党领导小组的群众代表,参加对党员的评议,可真叫眨眼从地狱上了天堂!不久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文艺组,长影的领导刘扬调到省文艺组当头儿,便把我调入了文艺组,虽然没定什么官衔,人们却视为领导一般。我正是在这时机,向领导提出来,先将我的未婚妻从黑龙江省调回吉林省重新分配,不致两地生活,再就是办完调动后立即申办结婚手续,怕夜长梦多,还会有什么变幻莫测之事发生。果然,噩梦来了。 我结婚不到一个月,1970年5月,中央下达指示文件,一场“批判极左思潮,清查516运动”开始,我立即被长影召回,要参加运动,接受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的揭发。因为有被整的三年,开头还算沉得住气。没过多少天,演员剧团的陈家林,这个脑袋瓜子聪明的青年人被揭发出来,成了“现行反革命”;第二天,演员剧团卢桂兰的丈夫沈大成从长影的大烟囱上跳下来,我一进门,便见到了一幅漫画,是沈大成与无产阶级专政对抗的画面,我心里如压上了巨石,这是对我的警告。我的朋友、著名翻译家、译过一百多部苏联电影的胡伯胤也跳楼身残。严酷的日子,加速了我的心惊胆战!1970年冬,我被送到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走“五七道路”,我天真地想,我成了光荣的“五七战士”,我的问题也算清楚了吧!谁知我和别的“五七战士”是不同的,我是编人另册的受审查的对象!1971年2月,五七干校的“批清运动”开始了,我胆战心惊,也胆怯心寒!这是我人生中最冷最冷的一个冬天!长影转来了材料,干校成立了专案组,将那些揭发材料传给与我素不相识的各地来的“五七战士”中的运动骨干,一夜间,便出现了千百张大字报,贴满屋子、院落。 1972年11月,我离开了洒遍我汗水和泪水的青沟,回到长春。我不可能再回将成为领导机构的“省文艺组”,我被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吉林省文艺创编室,编辑《吉林文艺》,我在组长王玉海的领导下当诗歌编辑。 王玉海,笔名大海,是个实实在在的东北人,如同我的兄长,他赞我的诗才,同情我的遭遇,关心我的政治生命。他说,你要回干校要个结论来,我们好安排你的工作呀,不然,组织上不好用你呀!他说得有道理。 是啊,我又挨了三年的整,总得有个说法呀。因为我的受审查,妻子受到了株连:她曾被抽调到部队文艺宣传队主演《沙家浜》,因为成绩突出,总后特批了她的军籍,还被批为副连级,却因我而没有公布。后来宣传队解散,她的军籍难以恢复,她没有留在部队,又回3504厂当起了缝纫工。这给妻留下了一生的痛苦,这心灵的伤痕,怕此生也难以平复了。再说我的儿子:我因受审查不能亲自去照顾妻子坐月子,儿子刚满月,部队便催妻回去,要去南方大三线的厂子演出,她扔下孩子便回部队去了。儿子留在老妈妈那里,用人工哺乳,不知是哪儿没有照顾好,在两个月时得了肠梗阻。我和妻不在儿子身边,老妈妈心急火燎,给远在千里外的我发了一个又一个加急电报,我拿着电报,请假却不被允许。干校专案组的人对我说,你是省里的重点审查对象,你要离开,得经过省革命会主任王淮湘批字才行啊,我们可不敢让你离开!我说,那派一个人跟着我,费用由我出不行吗?回答是不行。我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此时,在河南开封,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她代替我们在手术书上签名,承担着风险,对医生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这孩子,他们都回不来呀。我就代他们吧。儿子三个月大时,做了肠梗阻切除手术,他的小肚皮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也留下了永久不能平复的伤痛。 我有了“审查结论”还有什么意义?可我听了大海的劝说,为了我的工作,我还是应当拿到的我的“结论”呀! 1972年年底,我终于等来了省专案三办批复的结论。我摘抄到日记本上: 中共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核心小组 关于任彦芳同志在批清运动中的审查意见 1970年11月任彦芳来青沟五七干校学习为一队学员。在1971年干校开展的批清运动中,根据群众揭发检举对任彦芳同志与“516”组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审查。经过大量的内查外调工作,任彦芳同志与“516”及其幕后操纵者没有黑线联系,现予结论。 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后面还有一行吉林省专案三办1972年12月28日的批示: 对任彦芳同志的审查结论,我们没有意见。 1973年春节后,组长大海乐呵呵地对我说:“你的结论,支部知道了。你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吧!你有才华,还是要写诗。咱们省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据说,那里搞得热火朝天。组织上安排你去油田体验生活,写出反映油田生活的诗。那是咱省的重要战线,去的人都要求政治上可靠。现在可以告诉你啦,当初你没有结论,我们不敢派你去油田,这倒不是不信任你,这是上边的规定。现在好了!你可以去油田生活了!” 我这才明白大海急切地要我去五七干校找结论的意图,我感谢大海对我的关心。 对于石油,除读过老诗人李季的《玉门诗抄》外,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我把油田和大庆连在一起哩。油田这充满了神秘感的地方!如果我没有结论,便没有去油田的资格,我想油田大概和军事保密基地一样,是要防止坏人去搞破坏吧。 我问:什么时候去油田? 大海:你安排一下,把要编的稿子交给曲有源,你就可以去了;由组织给你开介绍信。 P8-10 序言 关于“亲历历史”丛书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见证人,对亲历了深刻影响社会、改变他人命运的重大事件者来说,更是如此,个人经历的自述,是整体历史的映射,历史的亲历者与历史的研究者共同书写着刚刚逝去的历史。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出了历史求索的当下指向和主观性,也说明了解读当代历史的意义。但今日不少国人,特别年轻一代。对当代历史往往陌生。他们可能对千百年前的皇朝故事说出一个子丑寅卯,但对几十年前的人和事,却不得而知或不予置信。国家文化认同和个人精神家园的建造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离不开家国历史的传承记忆。历史在当下断裂,文化的飘摇、信仰的迷失与物质主义的甚嚣,与此攸关。 历史亲历者的自述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和社会整体历史真相,有利于揭示社会变动时代的个体生命境遇和心迹,有利于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也能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预期,随着亲历者的年华老去。他们这些珍贵记忆将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无视亲历者记忆的主观性是不现实的,我们并不否定记忆的偏差,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这些主人公的记忆,为历史解释提供多一种可能。 处于或接近风暴中心的人,才更能讲清风暴。列入亲历历史系列者,主要是当代重大事件制造者、参与者,影响社会进程的政治、社会、文化现象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以及与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者。 纳入本丛书的每一种选题,或是叙述者对参与的某一或几件重大事件的记述,或是众多亲历者对某一事件、人物或现象的记述。文体均以第一人称形式呈现,可以是亲历者直接书写,也可以是亲历者口述、他人整理。忆述者描述当时的历史场景,直接记述过程本身和个人心迹。我们不希望将其写成个人自传或历史评论。 从历史亲历者的口中重寻读者最关心的历史往事,描摹历史的原色,彰显当代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将干瘪枯燥的历史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历史,是我们这套丛书的理想。期望有同好的历史亲历者、历史书写者和历史研究者以及关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人们,与我们同行。 后记 回顾我一生七十多年的经历,有三个生活板块,让我写出了长诗,也可以说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生活。一是我的故乡,河北保定地区,容城,白洋淀,我在1956年完成长诗《怀念之歌》;二堤从1962年后四十多年不断去河南兰考,我写出了长诗《焦裕禄之歌》三部曲和《黄河水,向东流》;三是1973年2月去吉林油田的女子钻井队到1979年十年的油田生活,写出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环环寻找金娃娃》、组歌《石油战歌》及没有出版的《奔向远方》。 1997年离休后,我不再写长诗,而转向了纪实文学。 我的第一个生活基地便是家乡,我为它写出了纪实的《追踪劫机犯》、《民怨》、《民心录》三部长篇和历史的《血色家族》;为我的第二故乡兰考写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兰考看中国》、《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两部长篇;而对我的第三个生活基地吉林油田,这是第一部纪实长篇作品。 《寻找燃烧的青春》是我离休后写出的第18部长篇纪实作品。这也是我写的最长的一部,初稿写了45万字。写作时间最长,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应当说,这是一部与女钻工集体写出来的作品。 说这是一部集体作品,是因为本书录下了18位石油人的口述史,有从玉门油田到吉林油田的石油人讲述的石油史,有从1970年石油会战中成立的女子钻井队的女钻工的口述史;本书所用的材料,便是以我到油田后十年的日记为主线,串起了被采访人的历史。如果没有他(她)们的口述,当然本书的主要内容便没有了。书所写的深度,在于她们所说的真实程度。写作时是根据笔记和录音,我不可能将写好的书稿送给每个被采访者审定,如有不妥之处,由作者负责,同时请当事人谅解。本书最初是由红叶提议倡导而写作,书中的观点是作者本人的,如有不妥,文责自负,与倡导者无关。 说这是一部集体写出的作品,还在于,对这部书有不少同志花了心血。我一边写一边将写出的部分发给我的吉林省好友、作家王曦昌,他是实力派作家,他也正是我写的这一代人。我发给他,他立即将看后的感觉写给我,对结构提出了看法,也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还有在华北油田工作的我的同乡李增录,他对这部书的每一章都提出了看法,因为直言不讳,对我很有帮助。还有当年在油田认识的朋友小寿,曾是女子钻井队热情的宣传者,听说我写这部书,便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对此书的写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在书里并没有写他的经历,对他着笔很少,但他给我的一封反思历史的长信,帮助我思考这段历史。我向他及一切帮助我写作此书的当年的女钻工、油田的朋友们表示我由衷地感谢。 这是个人经历的历史,在人们口述自己的历史时,当然是个人的感觉和记忆。我不敢说,它就是完全合乎客观实际的真实生活。回忆总和反思连在一起,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如果没有对自己灵魂的真实反思,我们所得到的便自然没有深度。这是所有纪实作品都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需要对历史的反思,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从反思中才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也才可能看到历史的真实足迹。 最后,感谢向继东先生最早要了我的这部书稿,并将它放到“亲历历史”丛书里。而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也令我感动。 任彦芳 2010年4月5日,女子钻井队开钻四十周年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