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最重要一点是自然心态。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良好的心态,谁就拥有了健康与长寿。
本书笔者的立意着眼于向大众普及心脏健康知识,推广“养生先养心”的传统养生理念,传播更为简单易行、方便实用的养心方法,以及呼吁更多的人恢复到简单生活、快乐养生的自然状态。为使内容更为充实科学,笔者结合自身养生的心得体验,并在几位中医明友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几部古典医书的文献,针对养心问题进行了研读与摘编,并结合现代身心疾病研究的最新理论与实验数据、心理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信息汇总与整理,为大众量身打造了这样一本养心读物。
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还须心药治。心态宁静身也静,心生疾病身也病。养我心,静我性,养心静性常安定。养心寡欲是良药,静性无虑心康宁。名利权势皆朝露,莫将嗜欲累心病。知朝露,即知命,行止快乐无偏病。吃好喝好,不如养心好名好利好,不如静心好。医好药好,不如开心好富好贵好,不如良心好。
国人重视养生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吃到嘴里的,要分红、绿、黑、白、黄;补进体内的,还得是维生素——A、B、C、D、E,一样不能少;运动锻炼,讲究动得少、减得多,年轻人瑜伽,老年人太极……这还不算,什么食品营养师,健康顾问,家庭医生,各色维护健康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窦性心动过速
成人心率超过每分钟100次,就可认为是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会渐始渐终,频率大多在每分钟100~180次之间,有的可高达每分钟200次。
健康的人在吸烟或喝咖啡、饮茶、饮酒后,或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时都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此外,一些病症或药物也会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如发热、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一般不需要专门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
成人窦性心律低于每分钟60次,就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并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这种情况常会发生在青年人、运动员或处于睡眠时的正常人身上。其他原因还包括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黄疸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果因心率过慢出现心脏排血量不足,或心律失常,可应用阿托品药物,不过长期使用会出现副作用,所以可考虑心脏起搏治疗。
房性早搏
当你感到心脏好像停跳一次,或数脉搏时发现有间歇,往往是发生了房性早搏,简称“房早”,大约有60%的成年人有房早发生。单纯发生房早,一般不用治疗。但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生房早,则可能是心律失常的先兆。吸烟、饮酒、喝咖啡都是诱发房早的因素。
心房颤动
心房快速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脉搏跳动快慢强弱不一,患者往往感到心慌难受。根据有关统计,60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阵发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常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急性酒精中毒时发生。持续性房颤发生于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房颤症状的轻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心室率超过每分钟150次,患者就有可能发生心绞痛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率慢的话,不容易被察觉。但如果房颤长期得不到纠正,心房内就很容易形成血栓,成为脑、肺等内脏及其他血管梗死的隐患。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说,患者在同一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如果心动过缓,导致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就会出现发作性眩晕、视力模糊、浑身乏力,甚至晕厥。如果心动过速,则会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情绪稳定: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但七情太过,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七情之中,唯有喜属于良性刺激,喜为心志,笑为心声,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有好处的。若长期忧郁、恐惧、悲伤、忧愁,则易气机失调而致病。所以要做到少私寡欲,养心敛思,处世达观,消除嫉妒,加强道德修养,舒畅情志。有病的人宜移情易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人与自然是有机的统一体,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影响重大。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包括:洁净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室内宽敞适中,光照调和,自然通风良好。
合理的起居作息: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浴时间不宜过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劳逸适度:劳逸适度是保证机体气机通畅,血脉调达,五脏安和的重要环节。贪逸无度,过度劳累,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而致病。因此,应做适当的体育锻炼。
饮食适宜: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就餐注意定时、定量、卫生,注意避免过度油腻、厚味、生冷。多食益气养血、益心气、养心阴的食品。
主食选择——标准面粉、大米、玉米、小米、大豆等。
肉食选择——猪肉、牛肉、鸡、鸭、鱼等。
蔬菜选择——小白菜、洋白菜、菠菜、苋菜、油菜、番茄、胡萝卜、冬瓜等。
水果选择——苹果、香蕉、山楂、枣、橘子、柿子、莲子、桂圆等。
P18-20
养生更要会养心
现在,国人重视养生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吃到嘴里的,要分红、绿、黑、白、黄;补进体内的,还得是维生素——A、B、C、D、E,一样不能少;运动锻炼,讲究动得少、减得多,年轻人瑜伽,老年人太极……这还不算,什么食品营养师,健康顾问,家庭医生,各色维护健康的职业也应运而生。
全民重视身体健康是好事,这说明社会发展的整个物质文明程度提高了,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意识到要在生活的质量上下点工夫。但是,这其中却存在着一个问题,人们往往注意了养生却忽视了养心。
心是什么?心有两种概念,一是指人体器官的心,也就是心脏;二是指人的思想、态度和情绪。可以说前者是有形之心,后者是无形之心。
先说说这有形之心。人体要维持生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供应氧气和其他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心脏正是这套系统运行的动力源泉。依靠心脏的收缩泵出血液,再通过遍布人体的大小血管流入全身各脏器,供其使用。
心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心脏的亚健康状态却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工作压力引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常常会引起心脏的损耗。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致残率最高、并发症最多的疾病。心脏病低龄化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以前心肌梗塞的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后,现在20多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已非罕见,40岁以后心梗的发病现象更是普遍。如今生活好了,心脏健康却频频亮红灯,以前的老年病,现在却频频光顾年轻人,这其中的原因不能不令人深思。
再说说这无形之心、一位外国专家曾指出,在生活达到温饱程度的社会,导致人们生病或短命的最大原因,多半都来自于人的精神层面。这“精神”说的就是,人活着除了依靠健康的机体之外,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繁忙的生活中,很多人注意了物质却忽视了精神;注意了存在却忽视了意识;注意了有形的却忽视了无形的;注意了活着的数量却忽视了活着的状态。所以,抑郁症患者的大量存在,人与人关系中的种种猜疑、争斗,以至于拔刀相向,对金钱的贪欲,对肉欲的放纵,无一不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痛苦。这些现象是果,产生这些果的原因有多种,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养心。
我所说的养心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份平和,一份淡定,一份荣辱不惊。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也许有人会说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自己小日子过得滋润,自然好心情:然而人生在世,有谁会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的?我也曾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过不如意。那时我在下班后,会直接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医院的急诊室前坐上一阵子,看那些或贫或富或丑或美的形形色色的患者。他们的希望有的就是想可以坐起来,有的就是想可以喝口水,有的就是想说句话,有的就是想舒服地喘上一口气……看过之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太幸运了。我可以喝水!可以坐着!可以说话!可以自由地呼吸!等到我从医院走出来的时候,又可以神清气爽地去直面人生了!
无论是有形之心还是无形之心,都需要我们的滋养与爱护。有形之心,需要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营养,还要经常运动,才能强心健体,健步如飞;无形之心,需要有精神食粮来滋补,还要不断修炼,才能心安理得,快乐安详。愿您能通过本书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收获一份好心情!
在本书完成之际,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一代摇滚巨星猝死家中的消息。近年来明星和名人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的消息层出不穷,这也让笔者感到让大众了解和重视心脏健康问题有多么重要。此外,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已是人们的共识。但人们对养心的认识,一般是以排遣因斤斤计较、遇事攀比而造成的不良情绪为主要内容。实际上,仅仅回避和忍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养心,滋养心灵需要广泛、深厚的精神内容作为养料。
人的生命在于养,养生之根本在于天地人和谐,尊重人之本性,做真实的、诚实的人。“以佛养心,以道养身,以儒养家”。其中“道”就是自然、法则、规律。由此看来,养生最重要一点是自然心态。心态是健康长寿的基石,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谁拥有了良好的心态,谁就拥有了健康与长寿。
笔者的立意着眼于向大众普及心脏健康知识,推广“养生先养心”的传统养生理念,传播更为简单易行、方便实用的养心方法,以及呼吁更多的人恢复到简单生活、快乐养生的自然状态。为使内容更为充实科学,笔者结合自身养生的心得体验,并在几位中医明友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几部古典医书的文献,针对养心问题进行了研读与摘编,并结合现代身心疾病研究的最新理论与实验数据、心理学方面的科研成果,通过信息汇总与整理,为大众量身打造了这样一本养心读物。
看到此书的读者,如果能从中获得有益的提示,那就是笔者最感欣慰的事情。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书中难免有遗漏或表述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朋友在阅读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
——中医养生专家 杨力
我们每天所于的事和心中所想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心力协调,才能够得心应手。如果心中是要隐藏的而行动是要彰显的,心中是要抒发的而行动是要压抑的,这样力量还没有作用在外面,里面已经耗掉一大半了,是绝对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所以身心的协调才是治病之本。
——北中医协会理事 中里巴人
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以上八味药,共置宽心锅内炒,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再放公平钵内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物我两忘,荣辱不惊。
——健康教育专家 洪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