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西游养品性/新说四大名著系列丛书
分类
作者 李文庠//钱同舟//卢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些人认为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论说谋略的属“三国”,论说方法的属“水浒”,论说人情世故的属“红楼”,通过我们上述的一番分析,论讲励志的当属“西游”。

《西游记》怎样从精彩的故事出发,告诉我们如何励志、励胆、励智、励诚、克难,请诸位往下看。

内容推荐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伴随着这熟悉的旋律,《西游记》的故事已经被我们熟知。毫无疑问,《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古典小说,它的一大特质就是小说中的神魔世界却正是现实世界的反映,甚至比现实生活更典型、更值得品味。本书带着读者去品读、玩味西游故事,读出一番新意:《西游记》告诉我们要善待挫折、不畏困难,遇事多动脑筋,做事讲究方法……

目录

只要不通,就须再变——孙悟空斗红孩儿

不必缺什么补什么——孙悟空不会坐禅

“隐”的力量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猴王隐身盗仙酒

管理的艺术——八戒巡山

“放下”就是快乐——唐僧心性端正

无欲则安——八戒被绑松林处

无德则寡——取经四众得道多助

无难则虚——从石猴到斗战胜佛

无私则刚——猪八戒常打退堂鼓

激励的力量——八戒智激孙悟空

悟性值千金——心有灵犀一点通

假的就是假的,终会被识破——真假美猴王

见奇须疑——通天河妖怪作法

有才有德,其行必远——孙悟空垂慈救小童

忘记阴影迎灿烂——被贬之后仍自强

行百里路半九十——唐僧四众携佛经落水

缺陷,其实是完整——开包晒晾经文本

扬长避短才有精彩人生——孙悟空不善水战

忍辱负重才是大丈夫——孙悟空忍辱负重

脚比路长——上天入地美猴王

柔力似弓,以柔克刚——孙悟空以柔克刚

最短的路不一定最快——智盗紫金铃

联想筑造发明之桥——天竺国孙悟空不识玉兔

类比创新——毗蓝婆巧收百眼魔

必须加大失信“成本”——老鼋制造了第八十一难

敌友非永恒——碧波潭降魔获宝

排忧使人轻松——孙悟空落伽山诉苦

有“实”则必有“虚”——小雷音孙悟空遭难

克难并快乐着——孙悟空戏斗黄风怪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

不为欲望所动——猪八戒贪欲遭擒

定位太高,自寻烦恼——美猴王想做玉帝

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危机——孙悟空五庄观生祸

退是进的开始,输是赢的开始——小雷音弥勒收妖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金箍棒得心应手

解决总是要有的放矢——二郎真君斗悟空

每天进步百分之一——万里之行,从脚下始

忍受落差与低就——唐僧师徒从天上跌到地上

心系一处事易成——孙悟空取水解邪胎

多长个心眼——妖魔肚里拴根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三探无底洞

两害之间择其轻——孙悟空面临“两难”

加大生命的力——从弼马温说起

小细节决定大成败——孙悟空一调芭蕉扇

没有取得的成功,不是真的成功——孙悟空二调芭蕉扇

仁者之勇,雷霆不移——孙悟空三调芭蕉扇

幽默的力量——钉钯与铜锤

虚荣要不得——孙悟空显摆惹是非

品德也有相对性——杀强盗悟空遭抱怨

人因不懂规律而愚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想象——孙悟空的老家

决定是银,行动是金——石猴变成美猴王

无智何以成功——孙悟空智过灭法国

不找借口找方法——孙悟空是个好员工

平庸不要紧,千万别自作聪明——唐僧不是个好领导

不自信就不能成功——猪八戒无大出息

知足者常乐——沙僧有个好心态

勤奋是天资萌发的种子——白龙马吃苦耐劳

清心、自律、修养——《西游记》与佛理

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西游记》与儒学

造就自我——《西游记》与禅机

研究变化,以变应变——《西游记》里变化有术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六百里钻头号山有一个妖精叫红孩儿,号称圣婴大王,是牛魔王的儿子。他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红孩儿也想吃唐僧肉,但见到唐僧周围有孙悟空兄弟三人护持,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摇身一变,变做七岁顽童,赤条条身上无衣,用麻绳捆了手足,高吊在松树梢头上,口口声声只叫:“救人!救人!”

唐僧闻声动了慈悲心,非得要悟空救那妖精。悟空火眼金睛,当然认得妖精,但他不敢再动手打了,因为若一棍子打死了妖精,唐僧非念紧箍咒不可。悟空动了心计,转换思路,假意听从唐僧的命令,背起妖精走路,想寻机会再算计妖精。这也是悟空思路的高明之处,悟空若像对付白骨精那样对付红孩儿,不但灭不了妖精,自己却要倒霉。策略上的变通是必要的,许多情况不变通一下,就无法实现目标。人不能光走路,走路不是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孙悟空背着红孩儿,找了个机会狠狠将他摔得像个肉饼,不料,红孩儿出神走了,随即在半空里弄了一阵旋风,走石扬沙,将唐僧摄走,无影无踪。孙悟空来到洞口叫阵,红孩儿斗不过,于是念了咒语,口里喷火,鼻子迸出浓烟。悟空见妖怪的烟火飞腾,寻不见那怪,看不见洞前的路,只得抽身跳出火海。

孙悟空因妖精口鼻冒烟,不敢再去硬攻,于是转变战术,想以水克火,请了四海龙王,率众水族,向妖精之火喷下雨来。可是龙王下的雨只能灭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这雨似火上浇油,越泼越旺,悟空又大败而归。

孙悟空第二次转变战术,让八戒去南海请观世音,不想让妖王将计就计假扮观音,擒了八戒,悟空又输一着。

孙悟空第三次转变战术,变了个包袱,躺在洞外。小妖将包袱背进洞中,悟空又变作苍蝇,探得妖王要请牛魔王赴宴吃唐僧肉。悟空钻出洞外变了个牛魔王,大摇大摆地进了山洞。不想这妖王十分机灵,竟识破了牛魔王是个假的,悟空此计又败。

孙悟空第四次转变战术,亲自去请观世音菩萨,菩萨用计收服了红孩儿。悟空为了战胜红孩儿,四次转变战术,才转败为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不通,就须再变。用一种策略或方法,久攻不克,就要分析这种策略、方法是不是“对症”,若不对症,再于下去也是枉费工夫。

人生路上,有时候走着走着就发现路走不通了。“走不通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经常性的;对于众人而言,又是普遍性的。为什么路会走不通呢?有的路本来走得好好的,可是由于外界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路断了,只好想办法找路、换路;有的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费好大劲往路上挤,却挪不动一步,很耽误事;有的路是近路,却错了方向;有的路是别人的路,却不是自己的路,不适合自己,结果半途而废;有的人目标太散,东走西走迷了路。

没有出路就必须另找出路,凭借什么去找呢?虽然离不开自信、毅力、能力,但是更需要变通,才能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找到出路。人的头脑非常灵活,思路也很多。例如交谈,当人们觉得这样说不妥当时,就会换另一种说法,而且换过之后,往往说得更巧妙、更精彩。换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换一种思路。既然能够换一种方式说话,那么同样可以换一种思路走路、做事、做人。当我们用旧的方法、旧的习惯做事行不通时,就要考虑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说不定这么一换,就换出一条阳光大道。

做任何事,当我们无能为力,感到没有出路时,不能总是按老规矩、老观念、老习惯、老脑筋去办,而是要“变”,变则通,不变则永远不通。要多考虑能不能从另一面人手,能不能换一种思路,能不能改变一下固有的做法。变一次若还不行,就须再变,思路的变化是永恒的。  常常有“以不变应万变”之说,又有“以变应变”之说,这两句话都是妙语金言,但二者从字面上讲又相互矛盾,到底谁是谁非?其实二者都对,只不过适用范围不同而已。“以不变应万变”是指心态而言,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稳定的心理状态对待外界的变化,心旌不乱事不乱,遇险不惊事不惊。“以不变应万变”是指对人的心理素质而言,以不变的冷静心态对待人生的苦辣酸甜、宠辱沉浮的变化。

“以变应变”,是指做事的战略、战术、方法、技巧、途径,人变我变,环境变我变,时变我变。“以变应变”是变通。如果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和方法、程序去应付,企图用一把钥匙打开所有的锁,用一种药治疗所有的病,那不碰钉子才怪。在找出路时,讲究以变应变,岂能“以不变应万变”?

P1-3

序言

《西游记》是一部杰出的神话长篇小说,它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其情节和人物看似荒诞不经,但却引人人胜,仔细回味又在情理之中,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之一。《西游记》中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智擒红孩儿、真假猴王、通天河、火焰山、盘丝洞、狮驼山、车迟国、女儿国、灭法国、宝象国、平顶山等经典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激烈、出人意外、扣人心弦。

《西游记》问世,人们对它的理解也千差万别,有说是劝学的,有说是谈禅的,有说是证道的,有说是通《易》的,还有的说《西游记》什么都没有,只不过是一部很好看的神话传说,打打杀杀,进进出出,挺有意思。一时间众说纷纭。“读一书则同,议一书者异”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世上没有纯粹的故事。凡故事,总要讲一些道理,谈一些警示,表达一些观念,以故事喻理示人。《西游记》也是如此。

《西游记》告诉我们什么呢?

《西游记》告诉我们:“磨难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孙悟空原无什么本事,与其他众猴一样,只会跳树攀枝,嬉笑玩耍。后来,因其历经四次大磨难,在磨难的学校里最终成佛。参访仙道,拜师学艺,静下心来学二十年,对一个生性好动的猴子来说,不能不算是一场磨难。在这座学校里,孙悟空学了本事,增强了人性,初步赶走了野性。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是第二座学校,孙悟空在里面炼成一双火眼金睛。五行山是第三座学校,五百年的束缚使孙悟空磨了性子,增强了耐心、恒心,磨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西行路上是第四座学校,在此期间,敌方给孙悟空制造了磨难,己方也给孙悟空制造了磨难。孙悟空在磨难中长了本事、长了智慧、长了胸襟,圆满毕业,成为一个无私无畏的斗战胜佛。《西游记》告诉我们:自古雄才多磨难。磨难育美德,坎坷出智慧。世界上有一种不幸甚于任何一种不幸,那就是一辈子没有上过磨难这座学校。

《西游记》告诉我们:“善待挫折”。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碰上的挫折应有尽有:五行山下孤独的挫折,两次被逐“下岗”的挫折,受唐僧管束的失衡的挫折,与猪八戒相处遭遇小人的挫折,得扇失扇的成功中的挫折,战妖斗魔中一次次失败的挫折,干活不讨好的委屈的挫折。孙悟空的形象之所以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热爱,不仅是因为他的本事大,更因为他在挫折面前具有坚强的性格、乐观的心态、敬业的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大智大勇、对人处事的大仁大义。《西游记》不但讲了挫折,讲了对待挫折的态度,也讲了战胜挫折的办法。

有人厌烦挫折,喜欢顺利,希望一生不绊一块石头、不流一滴眼泪、不出一点病痛、没有一点危险,这可能吗?挫折不是魔鬼,顺利也不是天使,它们都是我们的人生旅伴,伴随我们走完一生,就像伴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走完西天取经路一样。

《西游记》告诉我们:“要成功,就得励志、励智、励胆、励诚”。要做大事,就要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有对目标的不懈追求,有关爱众生的悲悯之心,有积极的心态。天下真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从没有见过蝇营狗苛、患得患失而能成大事之人。

《西游记》还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人类可以挑战“不可能”,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人类的一个象征,人们在孙悟空身上寄托了希望。变不可能为可能也是有条件的,要合乎规律,要有智慧、胆略、技术、能力、谋略、道义,也要有朋友相助,要讲天时、地利、人和。最重要的是要有“有志者,事竞成”的雄心壮志,有超越常规的思维。于是,我们的梦想才能成真。

有些人认为在四大古典名著中,论说谋略的属“三国”,论说方法的属“水浒”,论说人情世故的属“红楼”,通过我们上述的一番分析,论讲励志的当属“西游”。  《西游记》怎样从精彩的故事出发,告诉我们如何励志、励胆、励智、励诚、克难,请诸位往下看。

本书作者为河南工业大学李文庠、钱同舟、卢娜。

河南工业大学

李文庠

二○○九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