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二战后她的声望有所下降,但随著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她又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本书主要讲述了伍尔芙的生平以及著作,并阐述了对伍尔芙的研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伍尔夫(到灯塔去中英双语版)/思想者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维士克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伍尔夫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先锋;她对英语语言革新良多,在小说中尝试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去描绘在人们心底的潜意识。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创新性至今仍然产生著影响。二战后她的声望有所下降,但随著70年代女权主义的兴起,她又成为文学界关注的对象。本书主要讲述了伍尔芙的生平以及著作,并阐述了对伍尔芙的研究。 内容推荐 伍尔夫,英国现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她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 伍尔夫素以文风优美著称,作品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正是因为“是谁也模仿不了的完完全全的英国式的优美洒脱”,伍尔夫被誉为“英国散文大家中最后一人”。 美丽的容颜、不凡的才情和气质、布鲁姆斯伯里文化圈的“王后”……有足够的理由让你走近伍尔夫,探究她生活的真相。 目录 伍尔夫:到灯塔去 一 今天为什么读伍尔夫 思想激进的作家 实验主义作家 内心世界 二 走近伍尔夫的作品 《到灯塔去》 三 生平及影响 早期人生 索比之死 布鲁姆斯伯里团体 伍尔夫的幽默感 病痛缠身却创作不息 极度绝望 四 主要主题 关注女性,热爱写作 莎士比亚的妹妹和玛丽·卡米拉 女性与男性的写作方式不同 对立与极端 房间里不再有天使 现代主义者对小说的挑战 本位与人际关系 个人的即政治性的:公共和个体 五 主要作品 概要 《达罗卫夫人》(1925) 《到灯塔去》(1927) 《奥兰多》(1928) 《海浪》(1931) 六 当代批评 背离现实主义 革新者 介于诗歌与小说之间 海外的赞扬 七 现代批评 心理分析 自传与心理分析 女权主义批评方法 女权主义心理分析解读 八 进一步了解 《远航》(1915) 《夜与日》(1919) 《雅各之室》(1922) 《幕间》(194P) 《岁月》(1937) 其他现代主义者 主要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伍尔夫使我们变得宽宏大量,认识到多种不同的观点的存在。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固定的和一成不变的。她的作品结构性强,但是章体灵活。如果要表达各种不同的感觉时,这些感觉会得到充分的展示,但是比起运用的词语来说,对这些感觉的展示又殊少刻板凝固,比苟同共同的体验和刻意的标签更富多样性。 本位与人际关系 自我的分离 伍尔夫的一个主要关切就是寻求本我(本位)、寻求自我。她笔下的人物经常有种很浅薄的本位感,感觉自己在各种衣服和行为的陪衬下扮演着角色,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另外一个自我却不知去向,本位的自我与所扮演的角色即社会的自我脱离开来。用医学上的话说,这可以称作精神分裂症,指那些经历过郁闷的事情或自杀过的人物,例如《海浪》中的罗达或者《达罗卫夫人》中的塞普蒂默斯·瓦伦·史密斯,从医学角度来解读他们的心理状况可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伍尔夫也从非常普遍的理性角度来评价女性,评价人物个体敏锐的身份感及与现实的联系。1960年之后,多丽丝·莱辛(《坠入地狱简况》、《黑暗前的夏天》以及《金色笔记》)等作家尝试着将个体的自我与在共同的社会中扮演一系列角色的自我脱离开来。心理分析学家R·D·拉宁也在将心理崩溃视为一种潜在的爆发,美国小说家肯·凯西的《飞越布谷鸟巢》对内外如一和心智健全的定义提出了质疑。感觉从外在社会中脱离开来,质疑那些似乎得到普遍接受的东西,不仅是一种革新的立场,也是一种富于想象力的、开拓创新的立场。我们知道,伍尔夫有些忧郁甚至是“发疯”的时期,然而,有许多批评家认为她的崩溃与劳累过度有关。更主要的可能性是,伍尔夫的精神崩溃可以理解为作为一位女性和作家的她在价值观、感情和体验上与外界对她的期望之间发生了碰撞,毕竟,她是一位生活在父权社会里的女性,一切事物都要遵从父权制的条条框框。她的世界观似乎被父权制下的主流意识形态破坏和改变。 对于《远航》中的人物雷切尔·维恩雷斯来说,只有当她精神错乱时,才会产生现实沦失和心绪漂浮的感觉。伍尔夫之所以刻画这样一个自我沉落的人物,并不是想使人们意识到尊严与现实的问题,而是因为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在作品《海浪》中,罗达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她对所谓的共同现实世界的执着是导致自杀的直接原因。丧失了本位感,罗达感受到距离和意外事情的威胁;泥水坑似乎有几个暗洞,随时可以将她陷进去,仅留很小的洞让她钻过去。拉姆齐夫人经常处于心情低落的状态,揣摩生活中的角色、程式和规则。她的状态并非完全的崩溃,但是她自己能够与自然的节奏和灯塔的钟声合拍。她的心思放在可以选择的生活上,思考生活的意义。 伍尔夫非常关切人们之间为什么会产生误解、彼此憎恨和相互刺激。 个人的即政治性的:公共和个体 伍尔夫的作品既包括个人的也包括政治的,既描述公共的也描述私人的。尽管某些批评家认为她的作品由于关注思维和体验的流动而出名,“像微粒一样降落”意味着她旱一位关注内心的小说家,然而伍尔夫还是一位能够将笔下的人物置于特定时刻、特定历史背景和公共场地的作家。此外,她还是一位20世纪中叶妇女运动的先驱,那时候,女性开始倡导“个人的即政治的”口号。在个人的生活和感情当中,伍尔夫探究经济力量的政治性、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压制性的父权世界观,这种世界观致使人们产生分裂,使人们认为差异和等级是造成毁灭的原因。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她以及之后的许多女权主义者(例如,朱莉娅·克里斯蒂娃)认为这种哲学信仰导致了战争与毁灭。伍尔夫鼓励妇女合作运动的女性们拿起笔来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加以出版。她还写一些令人极其不适的关于其他大作家的敏锐的评论。她的生活是舒适的,但她不属于表面看起来的那种文学精英。她并非政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但是通过自己的写作来表达哲学观点,尤其在《自己的房间》中,她将经济与女性的平等联系起来,在《三个基尼金币》中,她认为是固定僵化的父权世界观导致了一战灾难性的死亡。安娜·斯奈斯的作品(2000)更进一步地探究了对待公共和私人空间的立场。 P43-47 序言 《思想者丛书》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丛书中既有伟大人物的介绍,也有对经典著作的解读。涉及杰出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家的生平事迹,他们的时代背景、重大成就,特别是他们的思想(作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这套丛书作为入门向导(A Beginner's Guide),能够把每一位伟大人物在学术或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以及在其著作中所阐述的深奥哲理,用极其通俗的语言加以简明扼要的阐述,并且时有画龙点睛式的提示,使一般非专业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大思想家的突出贡献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他们的奋斗阅历、成功经验、切身体会以及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因而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养料。对青年读者来说,会起到励志的作用,使得今后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时时感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中老年读者来说,也可以对比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经历,获得新的感悟。 这套丛书原文用英语撰写,目前在中国出版双语版。中文有较好的可读性,英文的文笔简洁明快。出版者保留了全部英文,可使读者在参照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不同文化的内涵。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编辑出版了这套丛书,在我国出版业的百花丛中又绽放出一枝奇葩,实在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众托 2008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