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世界总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入手,研究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形势;利用分层抽样的蒙特卡罗模拟测算了世界及主要国家石油产量峰年出现的概率区间,针对影响石油产量峰年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国进行分类,并对石油生产及消费的主要区域和板块进行重点分析。本书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渠道,对进口石油重要的海上运输通道马六甲海峡进行了定量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影响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基于GRN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油价分析模型,从经济层面解析了油价波动的主要原因;论证了节能换储备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石油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今石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石油需求与生产的缺口将继续扩大,石油进口不仅面临全球石油分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还要面对价格经常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因此,研究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了全球83个国家与地区的石油生产和消费趋势,测算了世界石油产量峰年;对未来5至10年世界七大区石油生产、消费及净提供量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关系到我国对外石油战略的四个问题,即:“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区域和国家;石油运输通道安全问题;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经济因素;以节能方式,渐进构成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可行性。同时,从对外贸易角度,对上述四个问题提出了我国对外石油战略选择的政策建议。
创新体现在四个主要方面:一是在党中央着手拓展经济和能源外交的新形势下,我们首次对这项新的战略性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二是基于综合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进口来源的区域国家及相应的石油运输通道等建议;三是通过情景分析,提出了以节能换储备,渐进有序地实现石油战略储备的方案;四是基于分层抽样的随机模拟,GRNN神经网络并采用现代启发式算法中遗传算法进行网络优化训练,自主建立了一套定量分析模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