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迪纳是一个比瓦莱塔更古老的城市,素有“寂静之城”的美誉。狭窄、蜿蜒的小道被古老而华丽的街灯装饰着,市中心矗立着雄伟的巴洛克式大教堂,教堂内的美丽壁画和富丽堂皇的装饰令人目不暇接。城区内遍布宏伟的宫殿、寺院、教学楼和博物馆。广场四周的一些显赫建筑物可追溯到1090年诺曼时期。姆迪纳的历史可上溯至腓尼基时代,同时,它也是马耳他最早建立的城市。在骑士团抵达之前,这里一直是马耳他的首府。姆迪纳的城塔矗立在岛中心的陡峭山丘上,外环一圈是坚固的城墙。它是世界上拥有中世纪围墙且至今保存得最完美的典范之一。姆迪纳一向是马耳他显贵们的府邸,至今仍然如此。城市具有正门、希腊门、“城墙之门”三个入口。这座“寂静之城”能让人体会庄严而静默的冥想气氛。
长期以来,姆迪纳只能完全用于步行,因为其狭窄的街道不适用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但是现在,自从当地居民被允许使用汽车,而且餐馆、酒吧、咖啡馆在历史性建筑中开设,姆迪纳已不再安静。姆迪纳的街道修建得狭窄且成角度,既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使稀少的冷空气可以流通起来,又使高大冰冷的石头建筑的影子相互投射。因此,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仍可感到凉爽。两面只有城墙上两间隐秘的小餐厅和小茶馆。
沿着圣安东尼街向南走,一路上都能看到美丽的建筑和宫殿。走到尽头处转至圣劳伦左街,街角处屹立的那座华丽的大教堂,就是著名的圣劳伦斯教堂。它最早建于中世纪早期,骑士兵团到来后,使得居民改信天主教,又重修、扩建并使其成为罗马巴洛克建筑艺术的典范。教堂里绘满了壁画,正面是一座红木雕刻的神龛,圣劳伦斯的雕像就罩在里面。
科托那利地区是马耳他历史的摇篮,古老的维托利萨城就建在它的最西北端。当年的辉煌依稀可见,古老的城门,城墙宽厚而坚实,一些石块的表面已经风化了,但仍给人一种安全感。城门上雕刻着两柄交叉的宝剑,展示着它的威严。
姆迪纳附近的圣安哥拉要塞建于公元9世纪,其外形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从瓦莱塔看去,可以清楚地见到它的全貌,犹如漂浮在海水中的小城市,它一侧的围墙就紧邻水边。圣安娜教堂就位于圣安哥拉的东南半个街区。顶部有一个雕刻得很精致的十字图案,图案下面挂着一口钟,海风经过此处,时而发出几声低低的鸣响。教堂也是使用建筑要塞的石块砌成,看上去更像一座小城堡。
4.拉巴特郊区
在姆迪纳围墙之外就是拉巴特郊区,罗马时期的“护城河”将姆迪纳与其他相连城镇分割开来。几个世纪过去,骑士们建造的已经干涸的护城河和陡峭的固若金汤的堡垒仍然守卫着这座城市。现在拉巴特是马耳他岛农村地区的商业中心,银行、写字楼、商店、市场以及价格低廉的餐馆一应俱全。
5.戈佐岛
从马耳他岛北端的色科瓦(Cirkwwa)乘渡轮到马耳他的姐妹岛——戈佐岛,只需25分钟的航程。在戈佐岛上,肥沃丰饶的山谷从城市中心辐射开去,用碎石砌就的高墙和多刺的梨木篱笆之上,是绿色的慢坡。不管从哪里望过去,大海都是一步之遥。实际上,正是戈佐岛神奇的海岸给人们带来如此强烈的印象:涓涓溪流、红沙、海滨、青绿色的海湾,雄伟的石质岩层,石灰石与小盐田交错在一起,高高耸立的悬崖矗立在晶莹的水面之上。……石头上的村庄,既有乡村风格,又具文雅情调。宽大的广场,正对着建筑物下面金黄色的雕饰阳台……从老农庄典型的拱廊到最现代的房屋,无数的建筑细节显出的创意令人叹为观止。
戈佐岛上的人(下文简称戈佐人),一直在极力地维护着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开垦肥沃的土地,就像在美丽的伦加塔峡谷,同时他们还是渔猎老手。在穆加海湾,你会羡慕他们那色彩斑斓的渔船、渔网和将要载满美味的硕大的龙虾缸罐。如今,戈佐岛上的居民大多是热情而纯朴的农民或渔夫。
戈佐岛被许多美丽的蓝色海湾环绕着,它们像一串天蓝色的项链扮饰着这座神奇小岛,如朗姆拉、杜维拉、雪兰迪和马尔萨佛。杜维拉海湾是地理上的谜,在它悬崖的后面有一个自然的浅湾——内陆海,游客可以在风平浪静时乘舟通过一条与地中海相连的神秘的地下水道,从位于悬崖后的内陆海出发,一转眼就到了开阔的地中海,清澈透明的海水在阳光下变换着炫目的蓝色。而“蓝窗”——一个鬼斧神工的石穹,宛如镶嵌在由碧波中跃出水面的巨人怀抱的一幅胜景,赫然出现在眼前,此处是乘船通往另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真菌岩的必经之路。在圣约翰骑士时代,此处曾是戒备森严之地,因为其岩石上生长着一种有益健康和具有催青功效的真菌。
P12-14
序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和主要城市
三 地质和地形
四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产
二 可再生能源资源
三 植被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和民族
二 语言文字
三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主要节日
第二章 历 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
一 史前时期(公元前1000年以前)
二 腓尼基人(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218年)
三 罗马人统治下的马耳他(公元前218年~公元5世纪)
第二节 中世纪初期和中期简史
一 中世纪初期(公元5~10世纪)
二 中世纪中期(公元10~15世纪)
第三节 中世纪晚期简史
一 圣约翰骑士团的征服(1530~1565年)
二 马耳他之围(1565年)
三 圣约翰骑士团的统治(1565~1792年)
四 圣约翰骑士团的衰落(1792~1798年)
第四节 英国殖民地中的马耳他
一 英国的占领(1800~1815年)
二 英国的统治(1815—1940年)
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马耳他(1939—1945年)
第五节 走向独立与共和
一 民族自治(1945~1963年)
二 走向独立(1963~1964年)
三 走向共和(1964~1974年)
第六节 马耳他共和国简史
一 工党执政时期(1974-1987年)
二 国民党执政时期(1987-1996年)
三 工党第二次执政时期(1996-1998年)
四 国民党第二次执政时期(1998年~ )
第三章 政 治
第一节 宪法、国体和政体的演变
一 英国统治初期的宪法、国体和政体
二 走向自治的宪法、国体和政体
三 走向独立的宪法、国体和政体
四 共和国宪法、国体和政体
第二节 行政
一 总统
二 总理和中央政府
三 内阁的职能部门
四 国家统计局
五 就业委员会和审计长
六 地方政府
七 文官
第三节 立法
一 议会的组成
二 议会的选举
三 议会的组织
四 议会的职能
五 议会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第四节 司法
一 法律体系
二 司法机构
第五节 政党与社会团体
一 政党
二 主要社会团体
第六节 重要人物
一 总督
二 历任总统
三 历任总理
四 历任议会议长
五 重要政治人物简介
第四章 经 济
第一节 概述
一 经济发展简史
二 经济现状和发展水平
三 加入欧盟后经济领域的利弊
四 与经济有关的机构和组织
第二节 农、牧、渔和水果业
一 概况
二 农业
三 畜牧业和渔业
四 水果业和酿酒业
五 农产品进出口
六 加入欧盟对农产品的影响
第三节 工业
一 概况
二 加工制造业
三 造船和修船业
四 IT产业
五 纺织业
六 建筑业
七 家具制造业
八 采石业和能源
第四节 旅游业
一 概况
二 旅游业发展的原因
三 风景名胜
第五节 手工业
一 概况
二 手工艺市场的培育
三 手工业主要门类
第六节 交通运输
一 海上运输业
二 航空运输业
三 公路运输业
第七节 商业与服务业
一 概况
二 商业
三 邮电和通讯业
四 旅馆和餐饮业
第八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
二 金融
第九节 税收制度
一 概况
二 税收制度
三 税收优惠政策
四 避免双重征税的条约
第十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概况
二 对外经济贸易政策
三 相关机构
四 马耳他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第五章 社会与国民生活
第一节 就业、失业和非就业人口结构
一 就业结构
二 失业结构
三 非就业人口结构
第二节 城市的保护
一 当代城市保护制度的建立
二 城市保护的管理体制
三 城市保护——对历史文物的鉴定和分类
四 城市保护的法规、政策、策略和措施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社会保障
一 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二 当代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
三 当代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四 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问题
第四节 国民生活
一 收入
二 消费和价格
三 住房
四 生活方式
五 在国际排名中居最幸福国家的首位
第六章 教育、科技、文艺、新闻出版、卫生和体育
第一节 教育
一 概况
二 教育体系
三 主要高等院校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 概况
二 科研政策
三 主要科技机构
第三节 文化艺术
一 建筑艺术
二 文学与音乐
三 绘画与雕刻
四 电影1
五 文化设施和机构
第四节 新闻出版
一 报纸和杂志
二 广播和电视
三 主管新闻的机构
第五节 卫生和体育
一 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
二 体育
第七章 外交与防务
第一节 外交方针和政策
一 外交方针和目标
二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政策
三 参加的国际组织
第二节 与西欧和东欧的关系
一 与欧盟的关系
二 与一些西欧国家的关系
三 与一些东欧国家的关系
第三节 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一 与突尼斯的关系
二 与利比亚的关系
三 与土耳其的关系
第四节 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
一 与美国的关系
二 与俄罗斯的关系
第五节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一 与澳大利亚的关系
二 与印度的关系
三 与日本的关系
四 与乌克兰的关系
第六节 防务
一 建军史
二 防务政策
三 防务体制
四 对外军事关系
第八章 马耳他与中国的关系
第一节 马耳他与中国建交
一 马耳他对华的方针
二 马耳他与中国建交
三 马耳他总理首次访华
第二节 马耳他与中国的政治关系
一 马耳他与中国的政治交往
二 马耳他和中国的主要双边协定、协议和换文
第三节 马耳他与中国的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
一 马中双边贸易关系
二 马耳他与中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三 中国一马耳他经贸混合委员会
第四节 马耳他与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医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
一 马耳他与中国的文化教育合作
二 马耳他与中国在中医等领域的合作
三 马耳他与中国的军事交流
附 录 马耳他各地方市政委员会的标志
主要参考文献
一 中文参考文献
二 外文参考文献
三 参考网站
马耳他群岛是意大利西西里岛至北非山脉这一线地质结构露出海面的部分,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所叙述的俄底修斯被女神卡鲁普索拘禁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由于马耳他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军事和经济战略价值,使得这个小小的岛国在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者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曾将此地作为中继站。马耳他直到1964年才获得独立,不久成为共和国。自此以后,马耳他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21世纪初先后加入欧洲联盟和欧元区,进一步向欧洲和世界开放,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眼前。
马耳他国家虽小,但是“小小麻雀,五脏俱全”;不仅“五脏俱全”,而且其内涵还十分丰富和多采。因此,本书共安排八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马耳他国土与人民、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国民生活、教育与文化、外交与防务等加以全面而客观地介绍和分析,力图给予读者一个完整的脉络和图像。
自独立后,马耳他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在政治上,马耳他从君主立宪制走向共和制,实行民主政治,议会民主,给予人民充分的权利、民主和自由,并在国家大法上进行保障。在经济上,改变殖民地经济的畸形状况,推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使马耳他的经济与欧洲联盟接轨,并使马耳他经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众所周知,在马耳他历史上,圣约翰骑士团统治对马耳他民族性格造成深刻的影响,英国殖民主义长时间的统治对马耳他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无不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尽管如此,马耳他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意识地在保留、培育和发展自己的特色。例如,在“国土与人民”章中,马耳他奇特而有趣的自然风貌和神奇的人文景观,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在政治上,马耳他从自治走向独立,从独立走向共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选举按照比例代表制原则、以单名可转让选票方式在各选区同时进行;行政机构精干,公职人员精简,中央与地方层次少和联系密切。在经济上,马耳他通过不断地改革和创新,逐步从殖民地经济过渡到具有本国和本民族特色的、并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
在现代化和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马耳他对城镇、环境及其文物进行严格的保护,实行完备的和良好的社会福利,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从而基本上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家庭和婚姻的和谐。马耳他在这方面,获得国际上的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
自马耳他与中国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往来频繁,成为小国与大国关系的典范,所以笔者专门设置第八章,论述马耳他与中国的关系。
马耳他作为“袖珍国”显示了它的优势,在调查和统计方面可以做到十分细致、周到和精确,可以落实到每个人头、家庭以及社会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因此,马耳他统计局定期进行调查和统计,并将综合的数据向国际社会公开发表。笔者在编写本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马耳他统计局和其他部门的调查和统计数据。此外,笔者也参考和使用了凰内外关于马耳他的文章和资料,在这里特别表示谢意。
本书由蔡雅洁收集资料、提供初稿,吴国庆对其审核,并做了修改、补充和定稿工作,为本书的完成付出了辛勤劳动。
本书的完成,曾蒙多方人士协助,其中,蔡衡、王旭东、蔡玉洁等同志协助写作部分章节初稿,还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赵慧芝同志,对她认真负责的精神和呕心沥血的审阅,表示由衷的敬意。
蔡雅洁,吴国庆
2008年3月20日于北京
马耳他国家虽小,但是“小小麻雀,五脏俱全”;不仅“五脏俱全”,而且其内涵还十分丰富和多采。本书共安排八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马耳他国土与人民、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国民生活、教育与文化、外交与防务等加以全面而客观地介绍和分析,力图给予读者一个完整的脉络和图像。
马耳他是世界上“袖珍国”之一,位于地中海中部。其悠久的历史,旖旎的风光,神奇的古代遗址和历史建筑,迷人的人文景观,海运的中转站,发达的旅游业,繁荣的修船和造船业,精美的手工艺品,以及平衡发展的经济、和谐安逸的社会环境,使马耳他成为蔚蓝色海洋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跟随本书的脚步,你将“亲身经历”这个独特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