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物种起源(世界科普文学经典美绘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英)达尔文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物种起源》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代表作。该书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论断: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生物在进化中不断地进行着生存斗争,进行着自然选择……

内容推荐

你了解阿拉伯马吗?你见过有翅的种子吗?你见过三叶虫化石吗?迁徙行为研究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哪些动物属于家养动物?为什么说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什么是品质?什么是生物隔离带?什么是同源合生?变色龙是怎样变化体色的?蚁群是怎样组成的?什么是杂交不育性和杂种不育性?……

阅读《物种起源》,你就能收获上述问题的答案。

《物种起源》由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第七章 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第八章 本能

第九章 杂种性质

第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整

第十一章 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第十二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第十三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

第十四章 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第十五章 综述和结语

试读章节

二 可疑的物种

生物的某些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物种的性状,但是,它们同其他类型却又如此相似,或者由中间级进而紧密地同其他类型连接在一起,以致博物学者们不愿把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也就是说,他们都倾向于把它们看做同一物种的变种。譬如沃森先生就曾经告诉过我,有一百八十二种大不列颠植物现在一般被认为是变种。但是,所有这些过去都曾经被植物学者列为物种。

可是,所有这些可疑的生物类型,究竟是不同的物种还是同一物种的变种呢?有人主张,“没有标准的区别方法,只能凭个人的意见去决定什么应该被视为物种,什么应该被视为变种。”因此,在决定一个类型究竟应该列为物种还是列为变种的时候,有健全判断力和丰富经验的博物学者的意见,似乎是应当遵循的唯一指针。

然而,在许多场合,我们必须依据大多数博物学者的意见来作决定。譬如若干有经验的鸟类学者认为,不列颠的红松鸡只是一个挪威种的特性显著的族,然而,大多数人却把它列为大不列颠所特有的无疑的物种。

但是,这种以大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方法,存在一个极大的隐患,那就是,依照这种方法来决定一种类型是物种或者变种,完全可能使我们忽视那些隐而未显的事实。

实际上,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由迄今仍然没有形成物种与变种的明确定义引起的。所以,在对物种和变种的定义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之前,就来讨论什么应该被称为物种,什么应该被称为变种,必定是徒劳无益的。

三 分布广的、分散大的和普通的物种变异最多

得康多尔曾经阐明,分布很广的植物一般会出现变种。这是可以意料到的,‘因为这些植物暴露在不同的物理条件之下,并且还必须和各类不同的生物竞争。不过,我想进一步阐明的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区域里,最普通的物种,即个体生长最繁多的物种,最经常产生变种,而这些变种都有足够显著的特征,足以使植物学者认为它有记载的价值。

因此,最繁盛的物种或者最优势的物种——它们分布最广,在区域内分散最大,个体数量也最多——最常产生显著的变种。因为变种如果要使自己变成永久不灭的,就要和这个区域内的其他居住者竞争;而已经得到优势的物种最适于产生后代;这些后代的变异程度很轻微,而且遗传了双亲胜于同一区域内其他生物的那些优势。

这里所讲的优势,是就那些互相竞争的类型而言的,也就是说,是就那些同目的或同纲的、具有极其相似的生活习性的成员而言的。很明显,某一纲目的某种植物的竞争对象必定是同一纲目的另外一种植物,而非当地水里的水绵,或者寄生菌。

如果说,某种水绵或者寄生菌在当地分布最广、在区域内分散最大、个体数量最多,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比其他水绵或者寄生菌更具优势。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比某种植物更具优势。

四 各地大属的物种比小属的物种变异更频繁

如果把某地有记载的植物分作二群,即把属于大属(含有许多同属物种的)的植物放在一边,把小属的植物放在另一边,就可以看出,大属里含有较多的很普通的、极分散的物种或者优势物种。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仅仅在某一区域内栖息着同属的许多物种,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说明,该地的有机的和无机的条件必定有利于这个属。

但是,奇怪的是,在我的表里,大属这一边的优势物种只比小属这一边的优势物种稍微多一些。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差距,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大。

形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而且,解释起来将会相当困难。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的表所反映的仅仅是当前的情况。而这一情况既不能表明一切大属现在的变异都很大,也不能表明一切小属都不变异,而且都不再增加物种的数量。

事实上,地质学明白地告诫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属常常会增大,而大属则逐步达到增长的顶点,进而衰落、灭亡。所以,我们所做的任何结论,都必须放到更长的时间跨度里去检验,才能确认。

P13-16

序言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科学巨著。

达尔文,1808年2月12日生于英国茹斯兹伯利。祖父是生物学家,曾经研究过生物的演化,并在进化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父亲是医生,他希望达尔文也成为一名医生。十六岁时,达尔文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是,达尔文对医学没多大的兴趣,却想成为一名乡村牧师。于是,他父亲又把他送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达尔文延续了他对大自然的兴趣,并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亨斯洛和著名的地质学家席基威克,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经老师亨斯洛的推荐,以博物学者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海军贝格尔号的环球考察。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936年10月返回英国。

达尔文原本是相信神创论的,为此,他还带着《圣经》参加这次航行。但是,在远航中,大自然提供的新的科学事实不断冲击他的观念。于是,他渐渐地开始怀疑神创论,并对生物的起源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

回到英格兰之后,为了揭开谜团,达尔文开始集中研究物种起源问题。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达尔文终于在1859年公开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生物学巨著。

此后,达尔文又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搜集资料,更详细地论述了进化论的各个问题,并撰写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1868年)、《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1871年)、《人类和动物的表情》(1872年)等论著,充实了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学说,为进化论奠定了基础。

1882年,达尔文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三岁。

《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物种是可变的,主张现在的生物是过去的生物的后代;二是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需要解释物种可变的规律,是全书的核心部分。其大意是: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其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因此,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同时,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变异,其中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被淘汰;如果自然条件的变化是有方向的,那么,在历史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就得到累积,而成为显著的变异,导致可能的亚种和新种的形成。

《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以全新的进化论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在它广为传播之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很快被学术界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包括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之一。

当然,《物种起源》在理论上也存在一些明显弱点:一是自然选择原理是建立在“融合遗传”假说之上的。按“融合遗传”的概念,父母的遗传物质是可以像血液那样发生融合的,倘真如此,那么任何新产生的变异经过若干世代的融合之后就会消失,又怎么能累积呢?自然选择又怎么能发挥作用呢?二是达尔文过分强调了生物进化的渐变性。他深信“自然界无跳跃”,并用“中间类型灭绝”和“化石记录不全”来解释古生物资料所显示的“跳跃性”进化。他这种观念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间断平衡论”和“新灾变论”论者的猛烈批判。

但是,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淹没这部巨著的开创性价值。况且,即使透过这本由五十万字改编而来的小书,我相信,青少年读者们也一定能深刻地体会到一代科学巨匠细致的观察、认真的交流、大胆的怀疑、严密的思考、自信而又审慎的结论、详细的论证、睿智的辩驳等科学方法与工作作风,并从中获得巨大的科学启迪与熏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