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介绍“职业技术教育自动化类课程教学法”的教学用书,书中全面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阐述了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如何组织高等职业学校的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剖析,并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作了深入的探讨。
书可为高等职业院校、工科高校的教师及刚踏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和从企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人员在教学实施与管理方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本书全面阐述了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阐述了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如何组织高等职业学校的自动化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案例剖析,并就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作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实用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本书可为高等职业院校、工科高校的教师及刚踏进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和从企业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的技术人员在教学实施与管理方面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第0章 绪论
0.1 自动化学科专业相关的基本概念
0.1.1 自动化、自动化学科、自动化技术及其发展
0.1.2 自动化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
0.2 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
0.2.1 自动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0.2.2 自动化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能力体系
第一篇 理念篇
第1章 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1.1 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1.1.1 概述
1.1.2 自动化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特点
1.2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特征
1.2.1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使命
1.2.2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
1.2.3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素质
1.2.4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
1.3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
1.3.1 概述
1.3.2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结构分析
1.4 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
第2章 教学模式
2.1 课堂教学模式
2.1.1 理论基础
2.1.2 教学目标
2.1.3 教学程序
2.1.4 师生配合方式
2.1.5 支持条件
2.1.6 教学评价
2.1.7 运用该模式的相关要求
2.2 技能训练模式
2.2.1 理论基础
2.2.2 教学目标
2.2.3 教学程序
2.2.4 师生配合方式
2.2.5 支持条件
2.2.6 教学评价
2.2.7 运用该模式的相关要求
2.3 现场教学模式
2.3.1 理论基础
2.3.2 教学目标
2.3.3 教学程序
2.3.4 师生配合方式
2.3.5 支持条件
2.3.6 教学评价
2.4 网络教学模式
2.4.1 理论基础
2.4.2 几种网络教学模式简介
2.4.3 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2.5 项目教学模式
2.5.1 理论基础
2.5.2 教学目标
2.5.3 教学程序
2.5.4 师生配合方式
2.5.5 支持条件
2.5.6 教学评价
第3章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3.1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性教学方法
3.1.1 讲授教学法
3.1.2 讨论教学法
3.1.3 直观教学法
3.1.4 练习教学法
3.1.5 实验教学法
3.1.6 参观教学法
3.2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方法
3.2.1 “四位一体”教学法
3.2.2 项日教学法
3.2.3 程案例教学法
3.2.4 顶岗实习法
3.2.5 竞赛教学法
第4章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
4.1 备课
4.1.1 备课的基本要求
4.1.2 备课的具体内容
4.1.3 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4.1.4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4.1.5 课时授课计划(教案)
4.2 课堂教学能力
4.2.1 理论教学能力
4.2.2 教学中的板书
4.2.3 实验教学能力
4.2.4 实训教学授课能力
第二篇 实践篇
第5章 理论教学
5.1 专业基础课教学案例
5.1.1 “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案例
5.1.2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案例
5.1.3 “单片机原理”课程教学案例
5.2 专业课教学案例
5.2.1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案例
5.2.2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案例
5.2.3 “计算机控制”课程教学案例
5.3 课堂教学评价
5.3.1 课堂教学评价概述
5.3.2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第6章 实验教学
6.1 实验教学规范
6.1.1 实验教学规范
6.1.2 学生实验守则
6.2 实验教学实施
6.2.1 实验教案编写
6.2.2 实验课堂组织
6.2.3 实验考核
6.2.4 综合设计性实验实施
6.3 实验教学评价
6.3.1 实验质量标准
6.3.2 实验教学评价
第7章 实训教学
7.1 实训教学规范
7.1.1 实训教学考核规范
7.1.2 实训教学场所管理规范
7.1.3 实训教师和学生规范
7.2 实训教学实施
7.2.1 实训教学授课计划
7.2.2 实训课题讲解
7.2.3 安排训练及过程指导
7.2.4 课题考核及总结
7.3 实训教学评价
7.3.1 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7.3.2 实训教学评价
第8章 实习教学
8.1 概述
8.1.1 实习教学的重要性
8.1.2 实习教学工作规范
8.1.3 实习质量标准
8.2 生产实习
8.2.1 生产实习的意义
8.2.2 生产实习的实施
8.2.3 生产实习效果的评价
8.3 毕业实习
8.3.1 毕业实习的意义
8.3.2 毕业实习的实施
8.3.3 毕业实习效果的评价
8.4 教育实习
8.4.1 教育实习的意义
8.4.2 教育实习的实施
8.4.3 教育实习效果的评价
第9章 课程设计及专业综合设计
9.1 课程设计规范
9.1.1 课程设计教学过程
9.1.2 课程设计题目
9.1.3 课程设计任务书
9.1.4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9.1.5 课程设计报告
9.1.6 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
9.2 课程设计案例分析
9.2.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概要
9.2.2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案例_数控直流稳压电源
9.3 专业综合设计
9.3.1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概要
9.3.2 专业综合设计案例——多功能实时钟系统
第10章 毕业设计
10.1 概述
10.2 毕业设计实施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0.3 毕业设计案例
10.3.1 选题
10.3.2 开题
10.3.3 环节指导与阶段检查
10.4 毕业设计评价
第11章 微格教学
11.1 概述
11.1.1 微格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11.1.2 现代微格教学的涵义解析
11.1.3 微格教学的应用模式
11.1.4 微格教学技能分类
11.2 微格教学实施
11.2.1 微格教学的实施步骤
11.2.2 微格教学的实施要点
11.3 微格教学评价
11.3.1 微格教学评价的意义
11.3.2 微格教学评价的基本过程
11.3.3 微格教学评价的实施要点
第三篇 探索篇
第12章 教学探索
“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之路
培养“本科+技师”型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重在交流——“五步曲”评课模式
铸造精品课程推进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综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启发式教学的一些思考
电路仿真方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