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大量翔实的服务领域论证、设备结构模拟和理论分析,系统阐述了中国一重“重型高端复杂锻件制造技术变革性创新研究团队”为实现大型锻件增材制坯的界面愈合及FGS锻造,开展的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工作,详细介绍了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的功能参数,结构形式的选择,机械、流体、电气设计及优化,以及设备的各项应用预测等内容。本书是创新团队心血的结晶与智慧的总结。书中介绍的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可以确保超大异形锻件增材制坯和FGS锻造的实施,解决了我国在整体结构件、零部件一体化整体成形制造领域的难题,为我国超重型模锻液压机自主创新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我国大型锻件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及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设计、制造及大型锻件制造行业的研发、技术、生产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作者简介 王宝忠,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现兼任国家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型铸锻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为了改变我国装备制造业“短板”之一的大型锻件制造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状况,作者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集苦、脏、累、险于一身的热加工生产和科研第一线,在边干边学中增长才干,创造性地将传统的大型锻件自由锻造技术提升为绿色制造技术。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三项、一等奖四项,拥有发明专利12项。 作为第一作者,通过连续3届在国际锻造师年会上宣读6篇论文,提升了中国大型锻件的国际地位。为了培养人才、传承技术,将亲身经历的理论创新与工程实践总结与提炼,撰写出数十篇(册)论文与专著。现虽已年过花甲,仍痴心不改地继续从事心爱的大型锻件科研、标准的制订、修订及热加工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大型锻件行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必要性 1.1.1 国家战略的需要 1.1.2 企业提升装备水平及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1.1.3 复杂大型锻件生产及工艺变革性创新的需要 1.2 可行性 1.2.1 国家政策支持 1.2.2 联合研制 1.2.3 基础条件优越 1.2.4 团队优势 第2章 大型液压机概述 2.1 大型锻造液压机的现状 2.2 大型锻造液压机的主要结构形式 2.2.1 预应力梁柱式液压机 2.2.2 预应力钢丝缠绕式液压机 2.2.3 板框式结构液压机 2.31 600MN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总体方案 2.3.1 主要技术参数 2.3.2 液压机本体 2.3.3 液压系统 2.3.4 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处理系统 第3章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的本体结构 3.1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主机结构设计 3.2 机身框架设计 3.2.1 不同机身框架 3.2.1.1 板框拉杆预紧结构框架 3.2.1.2 多牌坊组合结构框架 3.2.1.3 拉杆/支撑预紧结构双牌坊框架 3.2.2 框架板的结构设计 3.3 上部横梁设计 3.4 活动横梁设计 3.5 下横梁设计 3.6 主工作缸组件设计 3.6.1 主工作缸组的压力分级设置 3.6.2 主工作缸的设计 3.6.3 主工作缸组件的安装机构 3.7 回程缸组及调平缸组设计 3.7.1 活动横梁的调平结构 3.7.2 回程缸、调平缸设计 3.8 活动横梁导向装置设计 3.9 工作台及移动装置设计 3.10 工作台锁紧装置设计 第4章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的液压系统 4.1 概述 4.2 液压系统传动形式 4.2.1 泵直传传动形式 4.2.1.1 泵直传方案简介 4.2.1.2 国内外超高压泵、阀元件 4.2.1.3 泵直传的特点 4.2.2 泵+增压器传动形式 4.2.2.1 泵+增压器传动方案简介 4.2.2.2 泵+增压器传动的特点 4.2.3 两种传动方式对比分析 4.3 液压系统 4.3.1 主要参数 4.3.2 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 4.3.2.1 概述 4.3.2.2 泵源系统 4.3.2.3 充液系统 4.3.2.4 增压系统 4.3.2.5 控制系统 4.3.2.6 排气阀组 4.3.2.7 辅助设备 4.3.2.8 管路 4.3.3 液压系统的锻造力分级 4.3.4 液压系统的布局 第5章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5.1 概述 5.1.1 电气系统具有的装机特点 5.1.2 电气设备组成说明 5.2 电气自动化系统总体描述 5.3 电气传动系统 5.3.1 高压电动机传动 5.3.2 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5.3.3 低压电动机传动 5.4 基础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功能 5.4.1 PLC 5.4.2 PLC系统远程站 5.4.2.1 从站选型 5.4.2.2 PROFINET 5.4.2.3 主要远程站 5.4.2.4 自动化控制柜 5.4.3 人机界面HMI 5.4.4 控制设备的功能 5.4.4.1 PLC的控制功能 5.4.4.2 操作员站(HMI)的控制功能 5.5 二级系统 5.5.1 系统描述 5.5.2 软硬件配置 5.5.3 软件功能 5.5.3.1 生产计划管理 5.5.3.2 工艺参数管理 5.5.3.3 生产数据管理 5.5.3.4 工艺数据回溯 5.5.3.5 操作权限管理 5.5.3.6 接口数据管理 5.5.3.7 报表管理 5.5.3.8 人机界面 5.6 液压机控制模式及相关功能 5.6.1 控制模式 5.6.2 配方工艺输入 5.6.3 数字化工艺管控系统 5.7 集控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5.7.1 概述 5.7.2 系统概述 5.7.3 系统方案 5.7.3.1 工业互联网平台 5.7.3.2 集控中心 5.7.3.3 智能优化排程 5.7.3.4 生产过程质量监控 5.7.3.5 设备健康管理EHM 5.7.3.6 生产视频系统 5.7.3.7 能源管理EMS 5.7.3.8 网络数据安全 5.7.4 集控室建设 第6章 基于多学科建模的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结构与设计验证 6.1 不同受载工况下的强度、刚度分析与优化 6.1.1 整机结构强度、刚度分析校核 6.1.1.1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数值仿真模型的建立 6.1.1.2 超大型多功能液压机整机分析结果 6.1.2 关键结构强度、刚度分析校核及优化设计 6.1.2.1 板框结构 6.1.2.2 上部横梁 6.1.2.3 活动横梁 6.1.2.4 下横梁 6.1.2.5 主缸垫板 6.1.2.6 主缸结构 6.1.2.7 基础梁结构 6.2 机-液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6.2.1 总目标 6.2.2 液压系统及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 6.2.2.1 大流量高压力多回路液压系统的AMESim建模 6.2.2.2 液压系统大压力、多回路、多缸协同的实时仿真 6.2.3 ADAMS与AMESim联合仿真 6.2.3.1 活动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