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反应”是讲如何做好管理的书,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管理上下级关系、管理日常人际关系、管理工作事务的书。但,这绝不是一本单纯阐述管理理论的书,而是完全介绍实操性的思路、对策、方法或技巧的书。
当你希望能被上司关注和重视,却不知道怎样成为一个被上司喜欢的人的时候;当你想让自己快速成长,却不知道有哪些捷径可走的时候;当你总是感觉自己的下属基础知识不扎实,销售技能差,却不知道如何帮他们的时候;当你自己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部属们接受和应用的时候;当你希望能够争取更多资源,却总被上司拒绝,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当你原本规划好的方案,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执行不下去,不是结果走样就是需要重新返工的时候;……本书都适合你来阅读,它将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方法或技巧。
面对状况或者应对问题的时候,人们总会基于本能地做出“第一个反应”;但,这种反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可能是恰当的、也可能是不当的。不同反应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刺激的“处理”的过程和依据是不相同的。
职场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战场,假如我们在应对职场情况的时候,总能选择性地做出正确的、恰当的“第一反应”,将使得我们更加处置得当、游刃有余。但问题是,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因为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影响,我们并没有“第一反应”的概念,而会做出很多违背职场要求和规则的、错误的、不恰当的反应。其结果,不仅限制着我们个人的成长与提升,也会严重影响到职业发展轨迹。
本书所倡导的“第一反应”,是那个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反应。不仅包含着自己的职业判断、未来理想以及价值体现,而且还包括着智慧和感悟,是众多可供选择的反应中那个正确的、科学的、最佳的反应。
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一反应”的理念,并从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完成了对“第一反应”的系统构建,将“第一反应”的精华。涤荡了灰尘,过滤了杂质,晶莹剔透地呈现出来。
本书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复杂的职场成功法则进行更具体、更明确的深度剖析,帮助读者在态度、方向、思路、方法和技巧方面构建正确的职场“第一反应”,从而铺筑一条通向职场成功的快速通道。
什么是“第一反应”
所谓“第一反应”,并非我们遭遇一个刺激后的第一个反应,也不是那个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原始的反应;“第一反应”是那个经过加工处理后的反应,不仅包含着自己的职业判断、未来理想以及价值体现,还包括着智慧和感悟,是众多可供选择的反应中那个正确的、科学的、最好的反应。
所以,我们将那些正面而肯定的、积极主动的、决不抱怨的、承担责任的、追求最佳的反应,称为“第一反应”。就上文中所提到的,对于多个分配销售任务的反应来看,其中C和D的反应,才能称之为“第一反应”;因为,其中包含着充满信心的、承担责任的、追求最佳的主要特征。而对A和B的反应而言,因为含有缺乏信心的、否定“怀疑”的成分,与我们提倡的“第一反应”是完全不相容的。
“第一反应”与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一反应,就是日常工作“习惯”中,那些积极主动的、决不抱怨的、勇于负责的、肯定而正面的、追求最佳的习惯。而习惯中除了“第一反应”之外,还包含着自我保护、公事公办、逃避、抱怨、否定、无助、推延等习惯性反应,而这些反应则构成了我们通向成功的障碍、沟壑与泥泞。这些不良的习惯反应,限制、妨碍着我们的职场成功,甚至可能会彻底割断与成功的联系。
职场是复杂的,我们所做出的反应也是多样的。如果能够在应对职场刺激时,总可以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将会游刃有余,处置得当。但问题是,由于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第一反应”的概念,而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影响,往往做出很多违背职场要求和规则的错误的反应。这些错误的反应,不仅会限制我们的个人成长与提升,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职业展示。
“第一反应”在职场中
职场中打拼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而能否选对正确的第一反应,将是职场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小张今天突然遇到一件很不情愿的事儿:在他忙得不可开交、分身乏术的时候,上司又要分配一项紧急工作。对此,小张的反应是:“凭什么这事儿让我干?!”
面对这种情况,小张所选择的反应是“逃避”性的。其实,类似的情况我们都经常遇到。分析上司分配的这个任务,笔者认为,在公司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时,任何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要随时面对和处理各种突发的、不可预知的状况。
既然上司要分配这个任务给小张,接下来就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希望小张能够承接下来,事情可能的确很紧急,也很难做;二是希望小张能够尽善尽美地完成,提交一个令人满意的成果。
而此时,对于小张而言呢,其实是,上司为他提供了一次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应当遵照“要为上司分忧而不单是分劳”,“第一时间处理上司分配的工作”的第一反应,把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遗憾的是,小张选择了逃避。结果不仅是放弃了一次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更在上司心中烙下了“不良印记”。
第一反应不同,不仅产出的工作成果不同,更主要是导致未来职业发展之路迥异。前者的路就是光明大道且会越走越宽,而后者的职场之路则越走越窄。
笔者的一位朋友带领着一支业务团队,某天部门一员干将被其他公司挖跑了,而且还带走了十多家大客户。于是,被销售总监叫去一顿劈头盖脸地骂:
“你到底怎么搞的,出现这种情况!”
暴风骤雨之后,这位朋友嘀咕:“这个叛徒,早就看他不顺眼,别落在我手里。”
此言一出,又挨了总监一顿更严厉的批评。
面对这种局面以及上司的批评,笔者这位朋友选择的反应是“逃避责任”,也就是把员工离职以及因为造成的业务损失归结为别人的责任,把自己摘了个干净。
笔者认为,总监找他来骂一通,目的在于不希望类似事件再发生,并希望能够马上采取行动尽可能把损失减到最低。也就是说,销售总监想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这件事儿是我管理不当,我会马上想办法把公司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且想办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请您放心!”
职场中,管理者们都对自己的下属充满期望,希望他们能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对工作和任务充满信心,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或纠纷能正确面对,对上司、下属或同事不抱怨、不怀疑,在责任面前不推卸、不逃避,且都能追求最佳的工作绩效。
这就是职场成功所必需的第一反应,凡是想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就必须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第一反应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职场上的任何风暴、沙尘,抑或是狂风暴雨。请记住: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在期望你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
P13-15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第一反应?不是讲心理学的书吧?”初听到这本书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不是,当然不是。笔者认为准确的讲法,“第一反应”是讲如何做好管理的书,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管理上下级关系、管理日常人际关系、管理工作事务的书。
但,这绝不是一本单纯阐述管理理论的书。理论的东西,我们已经接触得太多;而把管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际管理的过程,实在是有很长的路要走;遗憾的是,很多人摸索、尝试,也没能找到一条从理论到实际的路子,因为那条路实在是太虚无缥缈了。
“第一反应”完全是实操性的思路、对策、方法或技巧。它到底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儿呢?现在我们来做个简要说明职场中打拼的我们,总会遇到类似的问题与困惑,例如:
希望能被上司关注和重视,却不知道怎样成为一个被上司喜欢的人;
想让自己快速成长,却不知道有哪些捷径可走;
总是感觉自己的下属基础知识不扎实,销售技能差,却不知道如何帮他们;
自己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部属们接受和应用:
希望能够争取更多资源,却总被上司拒绝,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原本规划好的方案,却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执行不下去,不是结果走样就是需要重新返工;
很想跟同事们搞好关系,但感觉某些人真的很难相处,不知怎么办才好;
总是因为缺乏沟通而造成麻烦,却不知道如何培养沟通意识、锻造沟通能力;
部门会议都很重要,但总是感觉会议后期实际执行效果较差;
……
这些都是我们最常遇到、最常为之感到困惑的问题。如何应对、解决这些复杂的难题呢?本书就是尝试着用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来分享一种正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
例如,“希望能被上司关注和重视,却不知道怎样成为一个被上司喜欢的人”,对于这道职场难题,本书设计了一套策略。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第一反应”也略显复杂,其中包括:
上司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
要为上司分忧而不单是分劳;
像你的上司一样去工作;
第一时间解决上司关注的问题;
主动沟通快乐,而被动沟通痛苦;
让上司“知道我干什么”比“干什么”更重要;
知道“上司拉的那辆车里装着什么”;
老板想要的远比我们所做的复杂;
不要等老板说完了之后再行动;
成果必须自己满意后再拿给上司;
必须知道上司的底线是什么;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
每项难题都可以被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问题”、“小场景”,而“第一反应”就是针对这些“小问题”、“小场景”所提出的具体应对的正确“反应”。
笔者希望通过本书与读者分享面对各种职场情况与问题的时候,所应持有的正确和科学的“第一反应”。其中,有的“第一反应”会比较具体,像是技巧;有的会比较浅显,直接可用;有的则会烦琐一些,细微之处需加解释或说明。本书是经验和智慧的凝结,意在对各种职场境况与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笔者希望用自己多年积淀下来的管理经验,解构职场的成功密码,让更多职场人士有所感悟和体味。
多年来,纵使风雨兼程、荆棘密布,笔者也恪守着成为杰出职业经理人的信念。从未名湖畔走来,笔者曾就职于新加坡某知名咨询公司,也曾服务于台湾某大型跨国流通性企业,后来加盟了一家互联网上市公司。一路行来,所接触和感悟的,不仅有海派的职业管理理念、先进的工作方法与管理思维,也有先进的互联网管理经验。不同的职场文化、理念、思路与模式,相互交融,层层积淀下来,成了全新的独特体验——“第一反应”。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幸运的是笔者有记录的习惯:从带有血泪的管理教训到成功的运营经验,从上司的批评指导到部属们的成长历程,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当然,记录更多的则是笔者的感悟与心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感悟与心得开始发酵,于是“第一反应”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表现形式从抽象到具体,内容从零散经验到系统理论,仿佛陈年的酒一样“历久弥香”起来。
某日“有朋自远方来”,坐而论道,谈及笔者多年对“第一反应”的感悟,朋友提议:“为什么不写本书呢?”笔者眼前一亮:“对呀,为什么不能写本书呢?”
反复思索与分析之后,笔者决定把多年对“第一反应”的感悟与理解写出来。
职场中打拼的我们,总能在恍惚之间感觉到某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在不断地牵引着、规范着、敲打着、督促着我们。“凡事皆有法”,这个法就是规则;这股莫名的力量,就是所谓的职场规则。既然有规则存在,那么职场中拼搏的人们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按照规则来为人和处事。
假如,我们能够清晰地认知这些“游戏规则”,沿着正确的路径走下去,纵然可能会有些许的波折与困难,但身处的始终都是那条光明的“上升通道”中;反过来,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游戏规则”,也不按规则行事,其结果不仅会碰得头破血流,甚至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越走越黑。笔者所体验的“第一反应”就是众多职场规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近两年,笔者专职于销售管理与培训工作,也是出于工作需要,笔者开始有所选择地把多年的经验和感悟整理出来,以供培训与管理之用。当然,时间也算充裕,可以静下心来把那些原本零散的、篇章性的东西,重新进行梳理和归纳;于是便有了这本书的雏形。
随着培训与交流机会的增多,得以跟更多管理者分享“第一反应”的理念和观点,笔者感慨于他们对此的兴趣与热爱,怀着更加急切的心情,决定投入更大的精力,来把这本书写完、写好,以便让更多人认知和体验“第一反应”的效用,体验“第一反应”所能带来的改变,并从中获得感悟和提升。
谁适合读这本书?
最适合阅读这本书的,当然是那些想在职场中快速成长,希望取得成功的人士。
职场的成功人士,总是表现出众、如鱼得水,备受上司赏识和重用,他们带领团队,开疆拓土,战绩卓著。也正是这种现象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力,而开始并长期坚持细心观察和认真分析他们的共性,并希望从中发现其成功的规律。
纵观这些职场成功者,尽管他们在性格、学历、经历、能力等方面情况不同;但,他们都拥有良好的态度、清晰的思路、正确的方法、极高的效率。他们的表现总是正面肯定,积极主动;他们总是身体力行解决问题,而极少抱怨;他们总能主动承担责任,而极少会逃避推卸;他们总是追求最佳,而绝不会敷衍了事。
而这些,恰恰是“第一反应”之精髓所在,是“第一反应”所大力提倡的。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正是依靠他们对各种外界刺激,经过判断做出正确的“第一反应”,进而形成正确而有效的工作思路。由此,我们发现他们都遵循“第一反应”的要求。并借助“第一反应”所提供的工作方法与技巧,把各种工作和任务处理得当,对各种问题与风险应对自如。
“第一反应”如一条丝线,把各种成功要素,如智商、学历、经验、斗志、勤奋、执著等,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穿接起来。而佩戴着这条“珍珠项链”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光彩照人,受到众人的关注与喜爱。
所以说,这本书适宜那些仍徘徊在“高级管理俱乐部”门外的人们,因为他们更需要汲取营养、吸收水分、借助阳光。读完这本书,或许你会发现自己已在点滴中完成了成长的过程。
这本书适宜那些想在职场上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或许他们正在苦苦寻觅,或者正在确定自己的方向。这本书,能发挥出指南针或者灯塔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方向,确定前进路线。
这本书还适宜那些“象牙塔”里的学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本书可以弥补他们社会经验和职业智慧的欠缺。多少人历经辛酸、苦痛和挣扎的血泪,多少人摸索、求助和蜕变的经历,涤荡了灰尘,过滤了杂质,晶莹剔透地呈现在莘莘学子们面前。
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通过本书我们可以清晰而透彻地认知职场成功的“游戏规则”。
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能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于是,我们都积极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挥洒着青春,流淌着汗水,辛勤地耕耘劳作,无怨无悔。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所探讨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工作做好的问题,但是,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遵循职场规则和职业规律。不能认知这些规则和规律,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跟上司相处,得到他们的重视和认可;不知道如何管理部属,让他们更快地成长,做出更好的绩效;不知道该如何与同事们更和谐地相处共事;也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团队打造成精英团队,以及如何面对和解决那些管理风险和难题,高效处理那些日常的琐碎事务……
但遗憾的是,这些规律或规则,没有人会来主动告诉你,更多地要靠自己不断地反思与感悟。有人“悟”到了,就会进入到一条快速的职业成长通道;如果没“悟”到,或者根本“悟”错了,就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坎坷而危险。
或者,可以找个僻静的场所,翻开这本书,来细细品味,慢慢体会个中滋味。一句话、一个词,会让你激动不已,因为它们在不经意问帮你解决了一个困扰多年的难题。一个故事、一个寓言,也可能让你心生暖意,因为它们像一面面镜子,映衬出职场里的成功哲理。
牛顿说:“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说得多好,看似谦虚的一句话,折射出了人生的大智慧,“站得更高,方可跳得更远”,所谓“站得高”主要就是站在别人的经验、智慧之上。
本书是经验和智慧的“提现行为”。那些意志坚强、斗志昂扬、希望在职场中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都会发现:如果用肯定而正面的、负责任的、主动积极的、信心十足的、追求最佳的“第一反应”,来规范自己态度和行动,就会得到上司的认可和赞赏,就能得到部属的尊重与信任,就能得到同事的配合协助,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 怎样更好地读这本书呢?
培训的圈子里流传着一个“空杯心态”的故事,说有个经营企业非常成功的人士,遇到了某些困惑而无法解脱,便去请教一位得道高僧。高僧正坐在屋外饮茶,看这位企业家进来,便说道:“坐,请喝茶。”于是,开始给这位企业家倒茶。茶杯很小,很快就倒满了,但高僧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倒。看着茶水不断溢出,企业家慌忙说道:“满了,满了!”此刻,高僧告诫道:“是呀,你的心也是满的,我说什么你也是听不进去的。”
心是满的,即便是可口的香茶也无法饮进,这就是“空杯心态”寓意。要想有所收获,就应该倒掉心里的一些东西,呈现一种空杯状态。
如果是以挑剔错误、寻找漏洞为阅读本书的出发点;或者干脆是想来全盘否定的,把批评当乐趣,那就失去了学习和阅读的意义。挑剔和批评就像学习的两把锁头,会把其中的精华重重封锁,而最终无所得。
阅读中,建议多注意里面的要点,特别是书中推荐的做法或技巧,这些都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你可以借此跟自己原有的反应或做法进行对比,反思差距,而后制订明确的改进计划。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建议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多读几遍,相信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当然,书中难免出现错误,也会有些值得商榷或继续探讨的内容,对此,笔者特别希望听到各方面的声音,如果会有激辩,那就让“真理越辩越明”吧!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肯定更耀目、更精彩。
一些需要进一步说明的问题
上司、下属和同事都在关注你的“第一反应”
习惯是透明的,第一反应是透明的。我们无法掩饰自己的第一反应,因为第一反应都是针对刺激做出的,都是要跟上司、同事、下属或客户发生直接关系的。因为透明,别人一眼就能看到,任何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去,所以把好的第一反应装在这个透明的杯子里,才是唯一正确的。
人们更对你的“第一反应”感兴趣,而对做事的过程并不非常在意。当上司要交办某项工作或任务的时候,他们要看你的反应,观察和分析我们是否对此有信心、感兴趣、思路清晰;而他们为你都做了哪些努力,用了哪些技巧,花费了多少精力等,其实并不感兴趣,因为你的反应就足以让他们确信你可以担此任务。当下属考虑是否尊重和忠实地听命于你这个长官的时候,他们也会观察和分析你的反应,看你是否尊重、肯定他们,是否能指导和帮助他们成长;而对你是否强势、是否挑剔、是否脾气很大等并不介意。同样的道理,当同事们组成项目组,共同承担一项任务的时候,他们也会观察和分析你的反应,看你是否是个有经验、有主意,并且能负责任的人。
价值实现是第一反应的核心
“我们的价值何在?”笔者经常考虑和询问这个问题,“难道只是,我们每天坐在座位上忙碌着,等发薪的时候老板给钱,这么简单嘛?”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其实很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反应和表现。认为“职场嘛,我出力,老板给钱”,每当笔者听到类似的话,会感觉到汗颜。
第一反应的作用,是重在“我给外界贡献什么”;那么,贡献什么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呢?只有我们所贡献的是外界所需要的,才有价值和意义。外界所需要的,就是来自“公司的期望”、“上司的期望”、“下属的期望”、“同事的期望”等等。根据他们的期望,他们的需要做事,贡献自己的智慧、资源、能力和经验。他们需要信任的、负责任的、积极主动的、自信乐观的、正面而肯定的职员、下属、上司和同事。作为在职场中打拼的我们而言,就应该改变自己去按照他们的期望和需要去做,千万不要害怕这样做是一味的迎合,甚至会失去自我;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凤凰涅磐”的重塑,一个全新的自我因此而出现在人们面前。
价值实现是“第一反应”的核心。我们必须清楚规划自己所要实现的目标,和由此承担或收获的价值。例如:一个主管,当他在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如果他所想要的价值是“想尽办法让自己规避掉这个责任”,那么他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就会是“把头埋进沙土里”,等待风暴的过去,或者把“自己伪装成为一个受害者”;如果“让下属继续安心,让上司放心”的价值,那么他所要的做出的第一反应就会使“自己首先把责任承担下来”,告诉所有的人“这事儿的责任在我,是我没有处理好!”
这两种第一反应,或许实现了当事人所期望的结果;但毋庸置疑,由此带来的影响是绝对不可小觑的。如果是持有“把头埋进沙土里”或者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害者”,那么状况将进一步恶化,人们要继续寻找责任,上司会感觉这个主管是一个不能承担责任的人,下属也会对这个主管感觉失望。而如果主管首先“自己把责任承担下来”,那么问题就马上进人了解决阶段,主管由此可能会带来某些影响,但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想象却能够帮助他树立很高的威望,所辖的下属也会有很大的安全感,而更加衷心和信任地工作,当然这也绝对是上司所喜欢和希望的。
第一反应是经验与智慧的“提现”
第一反应是经验和智慧的“提现行为”。对于那些意志坚强,斗志昂扬,希望在职场中打拼出一片天地的人来讲,他们已经发现如果自己抱有负责任的、主动积极的、肯定而正面的、信心十足的第一反应,来作为自己意识和行动的出发点,那么就会得到上司的认可和赞赏,就能够得到下属的尊重与信任,就能被同事所配合协助,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于是,他们选择第一反应,并坚定地遵照执行。
第一反应是经验和智慧的凝结。历经多年职场的打拼、磨砺和跋涉,其实对于哪些事儿该做,哪些事儿不该做;哪些事儿该这样去做,哪些事儿该那样去做;哪些事儿该这个时候做,哪些事儿该那个时候做;等等这些,都已经有了足够多的经验或教训。不断的累积和尝试,最原始最本能的反应,已经在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如何看待第一反应的功利性
或许,在读过《第一反应》后,感觉过于功利。笔者坚信,如果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有所感悟,能够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甚至能够使得我们有所改变,进而引导我们步入成功通道,即便功利些又何妨呢?
如果,读者能够从功利中寻找到心灵安慰,也就实现了这个书的价值。笔者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市面上类似励志或成功学的书有很多,而这本书的价值和魅力何在呢?的确,成功学对我们很有意义,但实用价值却不容易得到实现,因为其中所阐述和教导的理念飘忽不定,难以把握,也就是说从天上落到地上并不容易,或许,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此,是一本嫁接成功学和现实职场的桥梁。
既然要发挥桥梁的作用,就不可回避地带有功利性。“功利但不急功近利”,并没有可以值得挑剔或质疑的。
第一反应不是职场伎俩
“第一反应”绝对不提倡在职场中使用所谓的玩弄手段、欺骗甚至威胁等伎俩。成功不是玩弄所谓伎俩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来自正面、肯定、积极主动、绝不抱怨、承担责任、追求最佳的反应,这些都是“第一反应”所大力提倡的。
“第一反应”首要体现的就是态度,当然还要依赖于社会规范,职业道德以及尊重自己的良心。例如,第一反应提倡“随时准备给上台的人鼓掌”,这与台下鼓掌而暗里使坏的伎俩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随时准备给上台的人鼓掌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而不是“皮笑肉不笑”的雕虫小技。
“第一反应”是做好各种工作以及应对问题的“王牌”,且是能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王牌。只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面对一些危机或者机会的时候,就可以打出这张“王牌”,从而达到破解危机、扭转局面的效果,甚至这张“王牌”可以让我们在机会面前表现的更优秀,从而获得比多人更多的胜算。只要我们手里掌握着这张“王牌”——第一反应,怎么打,在什么时候和情况下打出去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儿了。
第一反应是公开的“成功源代码"
人的经验、智慧、技能等,很像是电脑程序,需要不断进行系统升级,也需要不断写入新程序;但,程序的升级或安装看似简单,其实必须首先卸载掉旧程序,而且要想实现新程序的成功加载,不仅需要本人的感悟和体验,还需要经过生理上的“排异反应”,才能算是成功,一个新的程序才正式开始运行。这个卸载、安装、运行调试的过程,对任何人而言,都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但是,对于在职场上的我们而言,要想让自己距离成功更近,就必须要积极而坦然地面对这些被“洗脑的苦难”,不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程序。
笔者感觉“第一反应”像是职场成功的“计算机语言”,由此开发生成“职场成功程序”;对于在职场上打拼的人们而言,只要根据这个“语言”,开发和编写“成功程序”,并且启动和运行这个程序,那么就能够导出成功的结果。
幸运的是,笔者公开了这个成功“源代码”,很多人不用再学习和研究“语言”,而是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在自己的“系统上”运行“第一反应”这个程序,以获得所期望的结果。“第一反应”的程序公开,可以继续凝结更多人的经验和智慧,可以让更多的人感悟和受益。
管理者,更应当关注第一反应
这些年来,笔者尝试着将“第一反应”运用到实际管理中,特别是对于改变下属的做事方式、工作习惯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尽管人们的不良态度和习惯多根深蒂固,但是,如果能在管理者让他们(她们)感受到到“第一反应”的益处,那么他们改变起来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为了应对激烈竞争,加之企业发展变革的需要,各个公司都加大了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培养力度,顺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第一反应》首先是给管理者看得书,能够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各种问题与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使得他们在意识、思路和方法上有更好的表现。
多年管理实践中,笔者在跟管理者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管理工作做好,让上司、下属和同事们满意;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全部的公司中层管理者,都是从基层员工中提拔和晋升的,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缺乏管理经验,只能依靠自己的学习和摸索,逐步成长为公司需要的管理者。
这个成长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笔者本人也有所类似的经历。在公司运营管理中,从来没有成体系的实用管理技术和传承习惯,而当年在校园里更是没人讲解过,有的只是些支离破碎的、道听途说的经验、教训。对于笔者而言,当年的困惑、迷茫、忧郁与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第一反应》正是破解这种尴尬谜局的“钥匙”,面对各种职场局面和问题,都能从中寻找到应对的态度和技巧,使得我们可以从容处置。
与第一反应共同成长
《第一反应》是笔者多年心血的凝结,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与心智。最初开始决定写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很迷茫,不知道具体该怎样写,写成啥样儿;于是,开始一点点,一步步地摸索、尝试,书的结构和模式变得“渐渐清晰”。
坦率的讲,笔者认为自己是“第一反应”的首位收益者,因为在此过程中笔者对“第一反应”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和透彻;而说到最大的收获,就是笔者已经感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包括意识、思路、行为等方方面面。现在,笔者发现自己相比原来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能够跟更多的人和谐共处,面对很多事情开始变得更加主动与积极,解决各种问题的思路和技巧更加使用,做事的效率和结果也更加高效……
对于这些改变,笔者认为这是在与“第一反应”共同成长中所结出的果子,每一次的解读都会让笔者感觉又多了些感悟,甚至还不断有灵感进发出来,令人兴奋不已。
“第一反应”的体系、结构和内容,仍将继续发展和完善下去,笔者也将随之发展自己,共同成长。而这个过程,笔者特别期待能够更多对“第一反应”感兴趣的人,参与进来,贡献自己的脑力和智慧,在发展“第一反应”的同时,充实自己、发展自己。
第一反应,在管理上是个新概念。这本书所提倡的正面、肯定、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绝不抱怨、追求最佳的反应模式,是我们企业所期待和渴望的。更为可贵的是,这本书不仅告诉我们的员工如何做事儿,更告诉我们员工如何做人,做个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做一个对得住自己的人……
——中国旺达集团总裁 刘晓天
拿到这本书,就被内容吸引了。不断提升员工的意识,是我们直强调的事情。市面上各种管理和励志的图书很多,但适合我们员工看的却不多。现在看到这本《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真的让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里面提到的各种理念。我个人认为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图书……
——纳通医疗集团副总裁 张欣
很多年以来,都在做管理,特别是人力和运营的管理,越来越让我感觉到员工意识的重要性。很高兴看到《成就你生的第一反应》这本书上市,或许以后我们再谈管理关注什么,就会说“我们要关注员工的第一反应”……
——华点通绩效顾问公司总经理 陈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