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电影(精)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李欧梵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欧梵的头上有很多光环,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印第安那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及哈佛大学等美国知名高校。《上海摩登》、《西潮的彼岸》、《浪漫与偏见》等著作让他成了当代中国小资群体追捧的学者之一。

李欧梵当年赴美求学时多有寂寞,便以看电影、听音乐打发时间,由此竟也闯出一条新路,从而对电影工业特别是香港通俗电影有独树一帜的研究。还有,他对上至琼瑶下至王文华等通俗小说也有高见,甚至于日本动漫《风之谷》,他竟用来作为教授卡夫卡的“道具”。可谓大俗大雅,雅俗共赏。该书是作者近年观影历程的一次总结。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李欧梵最新影评作品,包括其评论《倾城之恋》《卧虎藏龙》《费城故事》《魂断蓝桥》《断背山》等经典影片的篇章,尤对张爱玲在影界的表现作了深入探讨,书中李欧梵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解构了张爱玲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情练达和身处乱世的无限悲凉。该书是作者近年观影历程的一次总结。

目录

我的观影自传

《倾城之恋》与《费城故事》

文学和电影:《断背山》观后感

银幕上的文化压抑——从《断背山》到《卧虎藏龙》

《侠女》中的经典场面:竹林大战

细看三场竹林大战

《金刚》启示录

从《魂断蓝桥》到《倾城之恋》和《一曲难忘》

《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感情》——改编自奥斯汀小说的影片

伍迪·艾伦和陀斯妥耶夫斯基

向希区柯克致敬

安慰李安

引人思考的新闻节目

永远的倾城之恋

张艺谋十面埋伏的危机

香港电影文化需要影痴

漫谈海盗片

天堂的对话:英格玛·褒曼VS安东尼奥尼

重访《苏丝黄的世界》

重温费穆的《小城之春》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色,戒》与老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读张爱玲的《色,戒》原稿

试读章节

细看三场竹林大战

上文写了一大堆关于《侠女》的观点,却没来得及仔细讨论三场竹林大战本身的电影美学,支持张艺谋的人一定会反驳说:电影就是电影,管它什么文化涵意!那么就先从《十面埋伏》的镜头谈起。

我买来此片的影碟,爱不释手,因为它非但包装不俗,而且在第二片“花絮”中更有精美的“故事草图”,把重要武打场面都画了出来。原来张艺谋深思熟虑,把镜头都先请人画出来。无独有偶,胡金铨也是如此,而且是亲自“画”出来的,不假他人之手。这个作风和日本大导演黑泽明一样,据闻希区柯克亦是如此。这也是一种“美工”。然而金铨限于当时的物质条件,很多构思都不能完全实现,而张艺谋则适得其反,在大量资金资助下.得偿所愿。

《十面埋伏》中的这场竹林大战,是在重庆永川的竹林中实地拍摄的,时在二○○三年十二月。在“制作特辑”中,武术指导程小东穿了又厚又暖的冬天衣服,亲自指导每一个动作,可见这场戏的真正功臣是程小东。但张艺谋的功夫也不可轻视,绘出来的素描草图个个都是精心安排的镜头,从画面上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他的“美学”,其中心还是人物,就像漫画一样,把两个主角放在一连串的特别场景之中,更有不少章子怡的美丽面孔特写镜头。相较之下,《侠女》中的人物特写不算多,成了竹林气氛的一部分,但也因此打乱了原有的大自然秩序:先是有绿林中三个穿红衣的奸人出现,然后石将军和侠女开始射箭射镖追杀其中一人,他受伤骑马脱逃后,原有的气氛为之一变,两个锦衣卫高手过来迎战,四人对决,好人一黑一白,坏人却穿红色,和绿林相比,显得既突出又“抵触”,接着开打的一组镜头,都是借着竹子之势,而且镜头用深焦距,前后皆分明,前景中的肥竹更显出一股刚强之意。《侠女》中的竹林绿色可能都是原有的实景,没有在色彩上面加工。而《十面埋伏》则不然,那竹林中的深绿色都是电脑特技加工改造的,这当然无可厚非,在没有电脑之前,维斯康堤拍《豹》、安东尼奥尼拍《红沙漠》也在色彩加工上费尽功夫,大卫·里恩更是如此,不惜在《日瓦格医生》中把桦树干重新上色。然而这几位大师加工的背后皆各有一套“哲学”:维斯康堤描写的是西西里贵族生活;安东尼奥尼表现的现代人的心理,而大卫日瓦格更是史诗能手,他要把俄国的大自然作为革命的背景。

张艺谋呢?那场竹林为什么表现得如此苍翠?较原来重庆永川竹林美多了,我们从制片特辑中看得很清楚。

我认为《十面埋伏》的全场竹林戏表现的就是竹子的“十面埋伏”——前文说过,就是把竹子当武器,甚至地底下都暗藏竹子“机关”,所以要“势如破竹”,气氛虽美,但却被各般竹子武器“破”了。这大概是张艺谋看武侠小说后的心得,但不一定来自金庸或王度庐(其实金庸小说中的文化意境也甚多,并非为机关而机关、为武功而武功)。我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假造出来的浮面美学,一切以颜色为基调;换言之,色彩就是张艺谋的美学基础,甚至人物的造型和衣饰,在此景中全用绿色,以及感情上的深度,皆以色彩为主。这场戏中也有感情描写——章子怡对金城武说:“你为什么要回来?”他回答说:“为了一个人……”她听后眼含泪水。这句话可能出自时下言情小说,哪像古人说的话?也罢,这一切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竹林的苍翠绿色,如何衬托或表现出两个男女的感情?二人说这两句话时却是被竹标竹枪制住,不得动弹,正像两人被感情绊住一样,如果真是如此,又需要什么绿色?青翠表现年轻?打到生死关头还要谈爱情?但片中偏偏如此,打得死去活来,爱得也死去活来,除了对感官的冲击外,别无其他效果,所以我从初看此片至今不到两年,故事全忘了,只记得几个美丽的镜头,竹林属其一。

《侠女》的竹林之战是一种创举,非但未见于胡金铨的其他影片,甚至在当年香港武侠片中也不多见,原因可能有二:香港没有大的竹林,即使有,拍摄的难度也极大。拍竹林中的动作戏,是胡金铨在电影美学上的自我挑战,一反他所喜欢的“京戏”室内动作。内中的摇镜头特别珍贵,如与张彻的武打片相比,高下立见,张彻以男性赤裸身体和残忍的招数取胜(如五马分尸),而金铨却讲求衣饰、场景和镜头。竹林一场戏,至今看来仍是匠心独运并没有落伍,尤其是摇镜头和人物面部的特写的交换穿插,真是有条不紊,远近参照,营造出非一般在场直击感性。相比之下,《十面埋伏》则只有“直击感性”,最后它所诉求的不是美学,而是刺激。胡金铨的“全境美学”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悟出来的,一山一水都有所据,这在《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皆在韩国拍的外景)两片的前头表现得更出色。

可惜的是,这种古典美学,至今已无人问津了,只剩下李安,《卧虎藏龙》中那场竹林戏,也是在内地实景拍摄的,画面也可能加工过,因为看来十分浓密。李安的基点不是竹子本身,而是竹林,人站在林梢,随风飘动,在竹枝上飞来飞去,镜头当然把人物化人大自然之中,在李安的这部影片中,几乎没有阳刚之气,和张彻和张艺谋恰好相反,所以在这场戏中也无杀气可言。然而两个人物站在竹梢上,内心和性格却成尖锐的对比;玉娇龙急躁,跳树用的是轻功;李慕白则内心怡淡,站在竹梢上,使人想起玉树临风,换言之,这场戏把这个角色的隐士心态也带出来了,他唯一着急的就是想要制住玉娇龙,但最终还是失败,而失败竞成了主题。

《卧虎藏龙》片中的男女感情全是压抑,这是李安典型作风。张艺谋则主张爱得死去活来,即使压抑了也要爆发(刘德华演的角色),所以最后三人会在雪地上杀得死去活来!但观众看后并不感动,因为他的“镜头美”永远走在“人性美”的前面,也盖住了人性。看来“真善美”这三者之间,张艺谋只相信美!在竹林大战中,更处处不忘要“美”,向胡金铨挑战,但玩起来又像是“文革”小将打倒权威的作风:好,你是大师,我更是;你有一个竹林的全景镜头,我也来一个,但比你的更漂亮;你有三个追捕者,我把一群人调来追捕;你只用两匹马,我先就来一场策马入林;你砍几根竹子,我砍得比你更多更凶;你把徐枫吊上去再用特写飞下来,我给你来一个全班人马飞上飞下;你用吹烟营造雾气,我比你更厉害,先是这层层绿色你就办不到吧……胡大导,老前辈,我向你致敬,但你必须承认:老子比你更强!

这一段想象独自,当然出自我个人的主观偏见,张艺谋不会说这种话的。他拍此片的假想“敌人”还是李安,但李安的风格却和张艺谋完全不同,如果金铨在世,说不定和这两位导演皆可成为朋友。至少《侠女》和《十面埋伏》有一样相同:二片虽以女性为主角,但都不会说女性为主的武侠故事,反而是李安说得最精彩。P35-4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