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羲之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占召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羲之是晋朝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风靡于世,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更是家喻户晓。其实,王羲之不仅仅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他在思想、政治、军事、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只是由于他书名太盛,他的其他才能渐渐被人们遗忘。本书力图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在东晋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展现王羲之丰富多彩的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闪现着不朽的魅力。提到中国书法,人们便会想起“书圣”王羲之,想起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妙书法。其实,王羲之不仅仅是最伟大的书法家,他在思想、政治、军事、文学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只是由于他书名太盛,他的其他才能渐渐被人们遗忘。本书力图通过对史料的深入挖掘,在东晋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展现王羲之丰富多彩的人格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坎坷童年,渐得佳誉/1

 第一节 动荡的时代/2

 第二节 琅琊名族/11

 第三节 兴于江左/20

 第四节 勤习书法,渐得佳誉/27

 

第二章 经历叛乱,初登仕途/39

 第一节 王马共治、王敦叛乱/40

 第二节 郗鉴渡江、庾亮辅政/48

 第三节 战乱中的王羲之/55

 

第三章 美满婚姻,享誉临川/61

 第一节 庾亮专政,王、郗联合/62

 第二节 东床袒腹/69

 第三节 享誉临川/73

 

第四章 第一个政治漩涡:江州刺史/79

 第一节 江州之争与咸和政局/79

 第二节 江州:庾、王之争的焦点/86

 第三节 王羲之出任江州刺史的时间及其政治背景/93

 

第五章 第二个政治漩涡:护军将军/111

 第一节 桓温平蜀、盘踞荆襄/112

 第二节 殷浩入朝、对抗桓温/116

 第三节 王羲之担任护军将军/120

 第四节 王羲之的成都情结/127

 

第六章 反对北伐、经营会稽,139

 第一节 桓、殷之争与殷浩北伐/139

 第二节 雅有鉴裁、力主保江/147

 第三节 勤政爱民、造福会稽/154

 

第七章 兰亭雅集,书行天下/163

 第一节 魏晋玄学的兴起/163

 第二节 永和政局和士人心态/169

 第三节 兰亭雅集/175

 第四节 兰亭诗文的文学美/183

 

第八章 构怨王述,告誓辞官/189

 第一节 王羲之凌辱王述及其原因/189

 第二节 王述报复与王羲之告誓辞官/195

 

第九章 晚年隐居/205

 第一节 求田问舍、田园之乐/206

 第二节 关心朝局、联姻谢氏/213

 第三节 肆游山水、服食方药/226

 第四节 频有哀祸、书艺巅峰/229

 

第十章 书法成就/239

 第一节 妙法自然的书美追求/239

 第二节 “尚意”的书法理论/242

 第三节 代表作品赏析/244

 第四节 书法史上的地位/253

 第五节 泽溉书史/260

 

第十一章 兰亭之谜/271

 第一节 流传之谜/271

 第二节 真伪之谜/274

 

第十二章 当代影响/283

 第一节 王羲之与现、当代书坛/283

 第二节 纪念活动/284

 第三节 故居和遗迹/285

 第四节 海外影响/292

 

第十三章 王羲之的后裔/295

 第一节 书苑“小圣”王献之/295

 第二节 爱竹名士王徽之/303

 第三节 王凝之与谢道韫/306

 第四节 王僧虔和智永/309

 

第十四章 逸事传说/313

 第一节 羲之爱鹅/313

 第二节 书扇济贫/315

 第三节 吃墨与洗砚池/316

 第四节 入木三分/317

 第五节 半截春联/318

 第六节 教子习书/319

 

附录/321

 一、王羲之年谱/321

 二、历代评论选编/337

 

参考书目/342

试读章节

王羲之对北伐战争的看法,集中体现在《遗殷浩书》和《与司马昱笺》中。他对北伐的基本原则是“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这与“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王羲之认为东晋的实力不足与中原抗衡:

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功就之日,便当因其众而即其实。……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已,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与司马昱笺》)

以区区江左,所营综如此,天下寒心,固以久矣。而加之败丧,此可熟念。(《遗殷浩书》)

就当时东晋的经济实力和人口来看,经营中原确实力不从心。东晋的版图很小,其重心在吴越地区,即今天江苏长江以南至浙江北部、上海、安徽东南部一带。东晋的版图,只有天下的十分之一。东晋的人口也不多。吴越本属于三国时期的孙吴。西晋武帝灭吴时,统计吴国的户口是523000户,大约200万人口。永嘉南渡,中原人口南迁,对这一地区的人口有所补充。据著名史学家谭其骧先生统计,中原南迁人口的总数约为90万人,迁至淮河以南的约有60万。

但是,连年的战争,人口大量减少。《晋书·桓温传》云:“今天下分崩,丧乱殄瘁,虽道隆中兴,而户口凋寡,近方汉时,不当一郡之民。”以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周围)为例,这里是东晋作战最勇敢的部队——北府兵的兵源地。北府兵的成员主要是这一地区北方南迁的侨户,他们经历战乱,思念故土,所以作战勇敢。南徐州的北方侨户约22万,总人口约42万。可见,即使是东晋最主要的兵源地区,人口也很稀少。东晋之所以能够和北方长期相持对峙,除了凭借长江天险之外,主要是北方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连年混战,无暇南顾。但就其实力来讲,正如王羲之所指出的,吴越和中原势力悬殊,所以并不具备北伐的时机。

其次,王羲之指出朝廷内部将相不和,北伐不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是个人树立威名的手段,所以北伐不会成功。其《与司马昱笺》云:

《传》云:“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

王羲之提到的“内忧已深”,其实就是桓温与殷浩的矛盾。此时,桓温盘踞荆襄,对东晋政权虎视眈眈,他试图凭借北伐进一步树立威望,以实现其政治的野心;而殷浩作为一介书生,凭借清谈的名士噱头得到重用,也想通过北伐扩充实力压制桓温。所以,桓温、殷浩所考虑的,只是“倾国以济一时功”,都不顾及东晋政权的长远利益。北伐对殷浩来说,就是政治的投机和冒险,他刚愎自用,不善于用兵,又和桓温互相牵制,北伐势必是极端危险的军事行动。

最后,王羲之指出北伐战争消耗国力,百姓生活困苦,甚至可能会出现民变:

今功未可期,而遗黎歼尽,万不余一。且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与司马昱笺》)

自顷年割剥遗黎,刑徒竟路,殆同秦政,惟未加参夷之刑耳,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遗殷浩书》)

王羲之指出北伐没有取得任何胜利,“遗黎歼尽,万不余一”,生灵涂炭,经济凋敝。而且运输军粮远至千里,老百姓不堪忍受战争的痛苦和巨大的经济压力纷纷逃亡,便成为罪犯,以至于“刑徒竞路”。“秦政之弊,未至于此”,就连暴虐的秦代也不会这样对待百姓。“恐胜广之忧,无复日矣”,王羲之尖锐地指出,可能像秦代那样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马上就要来了。  王羲之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北伐问题,他认真地分析敌我实力的现状,并且深刻地分析战争的结局和可能引发的种种社会危机,这些观点都深中时弊,体现出了王羲之卓越的政治眼光。

P149-15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