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实践指南旨在通过介绍已被广泛接受的特殊疾病诊断、处理或预防方法,来帮助医务人员作出临床决策。指南试图规定满足多数情况下多数患者需要的实践。本指南的建议反映了专家们在复习现有的科学证据之后达成的共识,旨在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
编译者序
序
1 有关问题的定义
1.1 本指南的目的
1.2 方法学与证据
1.3 流行病学
1.4 实践模式
1.5 经济学意义
2 一般方法
2.1 会诊的作用
2.2 病史
2.3 物理检查
2.4 合并性疾病
2.5 辅助检查
2.6 术前预测心脏发病率的多变量指数
2.7 临床评估
3 针对特定疾病的方法
3.1 冠状动脉疾病
3.2 高血压
3.3 心力衰竭
3.4 心肌病
3.5 心脏瓣膜病
3.6 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3.7 植入的起搏器和ICD
3.8 肺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4 手术特殊问题
4.1 紧迫性
4.2 手术风险
5 术前评估辅助检查
5.1 左心室功能评估
5.2 CAD风险评估与功能状态评估
5.3 建议:如果有适应证,选择哪一种检查
6 指南的意义和费用与结果的其他风险评估策略
7 术前治疗
7.1 术前冠状动脉血管重建(CABG或PCI)
7.2 术前药物治疗
7.3 非心脏手术前预防性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
7.4 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7.5 术中植入式起搏器和ICD产生的电磁干扰
7.6 术前重症监护
7.7 静脉血栓栓塞/外周动脉疾病
8 麻醉问题与术中处理
8.1 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
8.2 围手术期疼痛处理
8.3 术中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
8.4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应用 8.5 维持体温
8.6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
8.7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9 围手术期监护
9.1 术中和术后肺动脉导管的使用
9.2 术中和术后监测ST段
9.3 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监测
9.4 术后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
10 术后和长期治疗
10.1 心肌梗死:监护和治疗
10.2 长期治疗
11 结论
12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