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中,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世界上一些古老的文明已经灭绝,我们只能从零星的遗迹去遥想当年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却仍然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地保持着她的生命力。
完整的十六朝编年体例,精心的卷目选择,切合时代精神,呈现优雅姿态。通俗的现代文表达,浅显的内容叙述,保证阅读顺畅,实现轻松阅读。本书为《两宋》卷。
此书秉承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资于治道”的经世治用精神,并且弥补了北宋以后的史鉴缺失,将三千年盘根错节的无数事件加以耙梳,年经事纬,条分缕析地写出。并“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发挥精隽,穷探治乱之迹”,以为劝诫今人之用。其对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人来讲,无论奉上驽下,合纵联横,还是兼善天下、独善其身,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给人以深刻启迪。
少年流浪,投靠郭威
宋朝的第一个皇帝是太祖赵匡胤,他祖籍涿州(即河北省涿县),公元927年二月十六日,赵匡胤出生于河南洛阳夹马营,也有人认为是“甲马营”——按照这种说法,则很可能是一个军队的后勤基地,符合他的武将世家身份。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曾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代王朝的武将,据说赵匡胤出生时身带异香,三日不散,因此小名叫“香孩儿”。
赵匡胤的父亲虽然是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的将领,但由于屡遭变故,最后导致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难,少年赵匡胤一度很窘迫。
公元947年,21岁的赵匡胤离开家乡开始闯荡,在随后的两年内,他饱尝人间冷暖,吃了不少苦头。据史书记载,赵匡胤容貌雄伟,气度豁达,骑射武功非常出众。一次,他跃上一匹没上笼头的烈马,烈马顿时不听话地狂奔起来,赵匡胤的脑袋猛地撞上城门,整个人也被甩在地上。围观的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谁知过了一会儿,只见他慢慢站起来,重新跳上马背,驰骋如电,众人惊诧不已。
当时,赵匡胤的父亲曾经的好友已经很有权势,但当赵匡胤去投奔他们时,却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冷遇。只有凤阳节度使王彦超给了他十贯钱,他最惨的时候曾在街边设赌局,以此维持生计。
两年后,赵匡胤流浪到汉水边上的襄阳,由于无钱住店,他只得柄身在一座寺庙里。寺庙的住持年近百岁、阅人无数,他一眼就看出这个风尘满面的年轻人难掩英挺之气,虽然衣衫破破烂烂,但毫无寒酸之态,因此他断定:这个年轻人绝非池中之物。
住持说:“如今汉水以南社会稳定,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北方却兵荒马乱、征战不休,乱世出英雄,你何不北上,建立一番功业?”
赵匡胤一听顿时有如醍醐灌顶,他收下老和尚赠送的一大笔重金。骑上寺庙内惟一的毛驴来到河北,投靠了后汉枢密使郭威,成为一名普通的士兵。
第二年,郭威发动政变,将后汉变成了后周,当上后周太祖。赵匡胤则凭借一身上好的骑射武功,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相当于警卫队队长。
公元954年,郭威病死,他没有儿子,因此由养子柴荣继位,史称“周世宗”。平时,他经常出入皇宫,对赵匡胤非常欣赏,于是将其调到自己帐下,担任开封府的骑兵指挥官。柴荣继位后,赵匡胤也成了他的亲信,被调到中央禁军任职。同年,北汉趁着郭威病死的机会,发兵攻打后周,赵匡胤随柴荣率兵迎战,双方在高平(即山西晋城东北)发生了激战。
当时,北汉军队占据上风,两名后周大将见势不妙,临阵逃脱,整个军队顿时阵脚大乱,情况非常危急。赵匡胤临危不乱,他大叫道:“主危臣死,现在正是我们拼死尽忠的时候,大家一起冲啊!”
说完,他率先带领手下的骑兵冲入敌阵。北汉军队哪能抵挡如此不要命的打法,很快就溃不成军,后周转败为胜。回朝后,周世宗柴荣破格将赵匡胤提拔为殿前都虞侯,同时还令他整顿军队,组建殿前司诸军。赵匡胤一下成了高级将领。
赵匡胤性情质朴豪爽,非常讲义气,而且出手大方,很快就结交了一大批朋友。趁着整顿军队的机会,他将一些可以信任的部下安排在执掌重要实权的岗位上,在军队中形成了极大的潜在势力。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