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采访吉野家社长的第一手材料总结整理而成的,是吉野家独特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首部全面解密。书中的观点对于企业,尤其是餐饮业、零售业的经营者们来说,具有非常实惠的遍意义,其经营理念已被国际知名公司模仿、借鉴。
全书从领导力、员工关系、销售策略、定价策略、品牌战略、风险关系、企业购并、财务管理等十个方面所叙述的管理理念,全部来自吉野家的一线实践,既有百年老店的传统管理思想,又有根据现实经营环境所做的新的思路融合,且成功应对了两次极度危机,并在逆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间穿插了大量危机期间的曲折案例及包含安部这位吉野家掌舵人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勾画了吉野家的经营哲学,可读性强,可借鉴性强。
“坚持战斗直到胜利,所以才能取得胜利!”2004年,在宣布停售牛肉饭之前的店长大会上,吉野家社长安部修仁这样说道。
经历过1980年吉野家破产的安部,又一次表露了再次直面地狱的决心。
这是个不管什么企业都会突然直面危机的时代。既然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那就必须考虑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策略。
除去吉野家,还没有哪一家日本企业能够在二三十年之内两次从重大危机中脱险,所以安部修仁的经营理念中隐含着普遍的启发。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这本书。这本书取材于吉野家从牛肉饭经营停滞到重新营业这三年间的实录,从风险经营、领导力、定价策略、同业对比、品牌战略、推销规划、企业文化等方面,对企业逆境中的经营策略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营业优先,损失不计
作为零售餐饮产业,只要有客源就会产生利润。所以我就决定了所有的店面要24小时不间断营业,当然,怎样去实现我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
因为是营业优先,所以必须满足顾客提出的任何要求。
如果不能实现全国1000家分店的原材料供应,那就以各地采用不同菜单的方式来应对是,而采购食物原材料之前是有必要先去订购的。把订购的原材料买回来,这样就有了原材料的库存。然而即便是有库存肯定也还是会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
那么当某一分店菜单上需要的材料用完后,再换另一个分店的菜单会怎么样呢?我是这样想的,反正刚开始让业务步入正轨是最重要的,即使造成损失也要先让业务步入正轨,所以就不需要太在乎损失。
在成长和挫折中反复锤炼
两次直面地狱的男人安部修仁的吉野家35年历程1000然而结算时发现2004年度上半年的赤字是24亿日元,且大都集中在第一季度。天哪!如此吓人的赤字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按常规或者常识来分析原因会发现,似乎是采购的库存没有产生效益而造成了浪费。但在危机开始的最初阶段却没有这种认识,一切仿佛在很正常地运行。有了库存短时间内会使得公司每月的损失有所减少,但时间一长却又使得公司迟迟不能进入正轨,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破产了也不关张
提到这样的风险管理,1980年7月申请过公司更生手续的吉野家实在太熟悉不过了。当时伴随着手续的申请,作为财产管理人的律师增冈章三先生承担起了重建吉野家的任务。破产后不久,增冈先生就打着大减价的旗号进行重建,把店里当时单价350日元的牛肉饭降到了300日元。此举让更多人知道了吉野家还要继续经营下去的决心,因此客人也增多了,公司总算是恢复了正常运营。如果当时真的把店铺关门不再营业了,“吉野家的经营果然已经举步维艰了”这种不好的传言就会蔓延开来。
当时作为营业部长的我,一边听着店长们的牢骚,一边努力挽留想要辞职的员工。由于公司濒临破产,辞职的员工很多,店铺的经营出现了人手不足的状况,很难再继续营业下去。为了能让公司维持下去,每天我都在努力说服员工,让他们别走。
在成功地让客人增加之后,我们采取了关掉不盈利的店铺、压缩经费的措施。采取了这样的黑字化经营之后,就在破产那一年的秋天,人们感受到了“公司也许真的能够得以重建”信号。此后公司得到了西武流通集团的援助,并更是在1987年3月偿还了所有的更生贷款。
虽然我从吉野家的创立者松田瑞穗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福冈先生在公司重建的这个过程中给了我更大的影响!
危机的阶段变了,关于经营的课题也就变化了。这时我们公司进入了下一阶段,即马斯洛需求论中的“安全需求”,2004年8月我们推出了猪肉盖饭和牛铁锅膳等4款“新旧主打”套餐。总之从这个时候开始,公司营业全面进入了“黑字化”。
如今这个阶段,是商品必须兼具价值和魅力的时代了。为了店铺运营更有效率也有必要对管理方式进行改善,因为当时虽然公司已经步入了正轨,但前景仍不明朗。
我和区域经理们约定要促膝长谈一次。那天现场聚集了自发前来的区域经理和店长们,大家就把以前独立的牛肉饭放入点菜单这一改善方案进行了讨论。这之后,2004年9月的收支黑字在10月变成了营业黑字。这样,我们公司的“安全需求”得到了保障。
P4-8
为什么要讲吉野家的经营?
我与吉野家D&C的安部修仁社长初次见面,是在2004年1月6日。当时日本政府宣布对美国进口牛肉下达禁令,“吉野家也许不能再销售牛肉饭”,这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
对吉野家来说,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在这个非常时刻记者是最幸运的能和吉野家的最高领导人通过单独采访的方式进行交流的人。在这种非常事态的采访中,被访者说出一些平时不会说的心里话也不稀奇。以前很多经营者在遇到危机后接受采访时都会出现失言之举或者是胡言乱语的情形。所以说非常事态下的采访,可以说是对企业和经营者本来面目的残酷暴露。
在实际采访前,我对安部社长的了解并不多。吉野家在我印象里是一个凭借着280元牛肉饭在经济紧缩下能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安部在这里创造了一段传奇,他从工业高中毕业后就在这里打工,现在已是吉野家的社长,并且吉野家成为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我所了解的也就这么多。
我曾失礼而冒失地想象过的他的样子,“牛肉饭大王”。既是秉持着精神论在现场能够运筹帷幄富有魅力的,但又是对于先进的经营学理念很陌生的。我本想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的采访中他一定会和平时不一样,说出一些过激的话……然而在采访刚开始时真实情形就将我的预想打破了。
从安部社长的话中,完全没有所谓的精神论,忍耐论,而是直面危机和我畅谈一些问题,比如说对于现状是怎么看待的、是否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为什么不用澳大利亚产的牛肉、对于吉野家来说怎样算是安全等等。对于这些,他都是很实事求是地回答。从言语的细微之处可以感受到他对所面临问题的分析和把握以及深入的思考。我现在还记得他就像一个经营学研究者一样理性分析问题的样子。
在他身上丝毫感觉不到冷淡,即便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中,态度始终亲切而诚实。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值得信任又具有胆识的人。
半年后。原先认为了解吉野家经营的我,再次被安部的一句话颠覆了原有想法。
“少赚点钱不是问题,我想让公司停止运作一段时间。”
当时,吉野家虽然失去了牛肉饭的业务,但业绩已经出现了复苏的迹象。紧接着应该采取旨在扩大盈利的决策了吧。正当我这么想的时候,安部社长走出了一步不遵循经营常理的棋。我去询问这样做的本意,他说闻到了公司里正在堆积的疲惫感的气味。
说到下决断,安部社长在过去破产之后重建的经历中也有过。1980年,吉野家申请了公司更生法。在公司业绩下滑、看不见未来的时候,安部社长作为年轻的领导者竭尽全力将公司重整旗鼓。那时作为亲身体验者的安倍部长就明白了对于未来的不安而引发的心理疲劳的积压会导致公司人心涣散。
牛肉饭业务的停滞使公司陷入了跟以前破产一样的境地。日美政府间关于牛肉进口的交涉没有进展、牛肉饭开张也就看不到希望。而公司内的紧张气氛却没有继续蔓延。所以公司一旦经过小的修整之后,经营会更上一层楼。在2005年10月公司的外食产业的平均利润率恢复到了5%,走出了困境。
闯过了倒闭和主打产品衰退2次鬼门关的安倍部长的经营理论应该命名为“逆境中的经营学”。
这是个不管什么企业都会突然直面危机的时代,甚至是被认为很优秀的企业也会因不良事件而被消费者冷落。既然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那就必须考虑在逆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营策略。
除去吉野家,还没有哪一家日本企业能够在二三十年之内两次从重大危机中脱险。所以相信在安部部长的经验中隐含着普遍的经营启发。正是基于这一点,才有这本书。这本书取材于吉野家从牛肉饭经营停滞到重新营业这三年间的实录。
逆境中的经济学,这当然不是MBA(经济学硕士)讲座的题目。到底是怎样的经营方式?安部社长在本书将分10章从人事、商品政策到财务等方面阐述其精髓。喜欢理性,直爽的说话方式的安倍社长的经营学讲义很让你有所期待。
本书各章节添加了一些资料让大家更加生动地认识安倍其人。其中介绍的逆境中的经营方式和平常的经营常识会有迥然不同之处。在了解安倍社长每次决策的背景的基础上也不乏有从相关者那里能得到解释的逸闻趣事。不光能了解到独特的经营学哲理,还能有幸了解安倍社长充满魅力的人格特质。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作为日本知名企业吉野家的管理者,安部修仁选择了怎样的经营策略,带领他的团队突破逆境,在二三十年之内两次从重大危机中脱险?请阅读《吉野家的逆境经营学》,您可品味一下其中的哲理。
洪明基 合兴餐饮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