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教故事经典(1了解汉传佛教的100个故事汉传佛教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杜大宁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

内容推荐

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另外,书中还有“佛学常识”、“佛林百科”、“佛禅故事”、“佛教名人”、“著名寺院”等版块知识,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佛学的方便之门。

目录

小沙弥救蚂蚁

两个乞丐的命运

当下之时最重要

钱财乃身外之物

身在丛林才能成为强者

妇人的烦恼

分核桃的启示

受捐不说谢

因缘和尚与书生

智者随情而行

烦恼是最高的智慧

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不提过去,不问将来

重修命运

自己度自己

解脱的途径

卖鱼郎变老鹰

不要为明天担忧

四句偈

膝上的人面疮

一只听经的老鼠

文殊菩萨变贫妇

苏轼认字

一苇渡江

在坎坷的路上行走

慈悲的师父

奴仆守门户

傲乃武林第一大忌

忠言可以不必逆耳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自己捆住了自己

两块石头的命运

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

国王的近侍

老尼惩恶人

不要树立过多的目标

两个挑水的和尚

放下是什么

盲人挑灯笼

悦净大师分工钱

心魔

抽烟与静心

你爱色吗

共享美好的事物

哑巴和尚

不必到寺院中生活

丢掉生活中的碎片

小沙弥发愿建道场

小和尚与佛祖

少康法师巧计弘法

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

心似明镜亦有痕

一块石头的价值

当头棒喝 

背麻的汉子

链子还在

一切要适可而止

美丽的水晶球

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

心中的佛光

俩鬼争尸

毕秋帆与老和尚

倒霉的师父

言正当言,思正当思,行正当行

把财产留给谁

化干戈为玉帛

夫妻争饼

奇怪的寺庙

小偷入佛门

不知足就难以成佛

不识沉香木

一只盘子一条命

心灵的天堂与地狱

过真正快乐的生活

多福的善行

不值得去生气

不该为小事大发脾气

抱女子过河

为小狗念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没有时间老

昂贵的宝珠

做好自己最重要

善听善想善做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棋局上的输赢

也要顾念自己

穷和尚与富和尚

靠心去理解

退步原来是向前

经历锤炼才能日益强壮

坚守自己的信念

真正的信仰

无畏无悔地活着

活着就是幸福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母亲是我们应敬的佛

互敬互爱

“得不到”和“已失去”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试读章节

《譬喻经》上记载了一个善有善报的故事。

从前,在离一个城市不远的森林里,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小沙弥。那老师父因为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七天了。他就想:“如果小沙弥在这里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认为是我照顾不周,我恐怕也会有麻烦了。”

因此,老师父就告诉小沙弥:“你的父母很想念你了,你可以回去探望你的父母,你过了八天以后再回来。”小沙弥很高兴地辞别了老师父。

小沙弥走到半路,天就开始下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了,就急忙用土把雨水挡住,使雨水没有淹到蚂蚁窝里去。

小沙弥回家后,家里一切都很好,没有发生任何事。到了第八天,他又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看到小沙弥平安回来,心里感到很奇怪。他就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老师父说:“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吗?”小沙弥说:“我七天都在家里,哪里做了什么功德?”

老师父又说:“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因为你救了那么多蚂蚁,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到八十多岁。”

小沙弥听了师父的这番话,更加相信“善有善报”的道理了,心中很是欢喜。于是他就努力用功修行,后来也证得了六神通。

[感悟]

佛家讲究善有善报,认为一个人善事做得越多。得到的善报就越大,这是佛家在教世人向善。我们每个人都应以慈善为本。多做好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好事。郡可能会改变别人的命运,也可能会改变你自己的命运。

[佛学常识]

大乘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

在佛教建立大约五百年后,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佛教理论有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原始佛教的核心是一个“苦”字,那么大乘佛教的核心就是一个“空”字。大乘佛教认为这个世界,不论是有情众生还是物质元素,乃至时间空间,都是人们所感知的假象,并非真实存在。因此要想解脱苦,并不一定非要按照佛陀所说的那样从六道中彻底脱离。因为所谓“六道”,甚至“苦”本身,在大乘佛教看来都是人们所感知的假象而已。而且即使从六道轮回中脱离出来,成为阿罗汉,按照大乘佛教的标准来看,只能算是暂时地脱离痛苦,根本不是真正的解脱。

大乘佛教认为,人们只要证得空性,当下就是解脱。而真正彻底的解脱,只有成佛才能达到。众生都应该成佛,众生也都能够成佛。当然众生在成佛之前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进行艰苦的修行。这种以成佛为终极目标进行修行的佛弟子称为“菩萨”。

汉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教。

[佛禅故事]

报应

有一个男人,中年得子,他对儿子甚是溺爱。他含辛茹苦拉扯儿子成人,辛辛苦苦供儿子上完大学。儿子西装革履,红光满面;自己却衣衫褴褛,饥肠辘辘。他省吃俭用为儿子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子。

P1-2

序言

有位哲人说,佛教的内容,无所不包,虽不即是科学,但不违背科学;虽不即是哲学,但却超乎哲学;虽不即是文学,但却确有文学;虽不即是美学,但已创化了美学;虽不即是宗教,但也不缺宗教的素质。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汉传佛教又称汉语经典系佛教或汉地佛教,约可归纳为十三宗。但随着各宗派的发展,彼此融摄,至唐代时,以十大宗派为主流。十大宗派皆成立于南北朝至唐朝之间,其中以大乘佛教为主,共有八宗。虽然也有小乘传承,但多为大乘所融摄。

悟性如光,能使人豁然开朗。有悟性之人,自会从关于佛的故事中窥得佛学的精髓,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指引自己的人生。

一弟子虽然信佛,但心中仍有疑虑,于是他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佛祖。

他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是瞪大眼,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弟子看到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佛祖慈祥地对弟子说:“你看不见的东西,就不存在吗?”

弟子顿悟。

一个信徒在深山中的寺庙里,找到了一位著名的禅师,向禅师寻佛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那人说:“我来修佛。”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两位大师有段经典的对白,蕴含了佛家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日:“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可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教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读者能更好地了解佛学思想。另外,书中还有“佛学常识”、“佛林百科”、“佛禅故事”、“佛教名人”、“著名寺院”等版块,介绍了一些基本的佛学知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佛学的方便之门。

究竟什么是佛?佛在哪里?怎样成佛?

万物皆有佛性,万物皆是佛。

佛不在别处,只在心里。

熟背佛经未必能成佛,整日对佛顶礼膜拜也未必能成佛。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你已成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