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医心术将藏传佛教对于人精神意识、行为的思考拓展到社会生活之中,从生命终极意义的高度对现代社会人们所面对的种种精神、心理问题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并引入佛教的禅修、观想、观呼吸等方法来实现心理问题的自我治疗。与通常认识的西医心理学不同,医心术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治疗好某一个心理疾病,而是要改变人负面的意识状态、赋予人正面的生活态度,最终实现根本性的治疗。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这一独特的方式来为读者全面、详细介绍西藏医心术。使读者通过图解这一方式,不仅获得阅读上的全新体验,同时能够轻松地读懂和实践医心术,认识这门来自雪域高原的神奇医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西藏医心术是一门独特的佛教心理学,源自古老而神秘的藏传佛教密宗。藏传佛教认为,人体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这种能量汇聚于工轮之中,通过三脉在人体中流动。人体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生理疾病都是因为这种能量的流动出现问题而产生的。西藏医心术以宁玛派的思想为基础,同时汲取其他各派思想精华,将神奇的藏密修持法引入心理治疗之中.通过独特的修行方法,调节、引导人体精神能量正常、顺利地流动,从而解决各种心理、生理疾病。医心术继承了佛教广博普世的情怀,并将其延伸到每一位众生,使任何人都能够从中受益。
在《图解西藏医心术》这本书中,我们采用了图解这种现代化的编辑手段,以图文对应的方式向读者全面、细致地介绍西藏医心术,使读者不仅能获得一种身心治疗的全新体验,同时能够真正轻松、明了地理解医心术中的佛法真谛。
西藏医心术
法国的启蒙学者最早使用“文明”一词,“该词最初指对知识进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朦胧向往”。在使用中,文明的含义逐渐由指个人的行为而具有了社会的意义,用来指社会的一种进步的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的身与心并非是分离的,而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彼此影响。这个现代医学的新发现早在几千年前就被藏医所利用,成为其治疗的基本原则。
17世纪,法国著名的学者笛卡儿曾经断言,人的心理与肉体是分离的,彼此没有任何联系。这个错误的观点误导了西方医学很多年,直到现代心理学奠基人冯特的出现。他明确地指出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冯特的观点后来成为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但是让西方学者难以想象的是,这个思想很早之前就被西藏的僧侣所认识到,并运用到修行实践之中,最终形成了西藏医心术。
西藏医心术是藏传佛教中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法,它通过禅修、观想等方法,激发人精神中潜在的能量,并引导这种能量来治疗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佛教的很多思想是对人的心理、精神的研究,同时这种研究早于现代心理学,并且这种研究有着相当的深度。佛教的一些教义与心理学理论有相通之处。西藏医心术的理论来源就是佛教关于人心理、精神的教法。
医心术将完整的人分为身、心、灵三个部分。身代表人的肉体,心代表精神和思想,灵代表的是存在于心之中,同时能够影响身的一种特殊的能量。治疗的方法就是通过禅修等方法,唤醒和激活存在于精神中的能量,引导这种能量调整自己的精神与身体,达到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目的。可以说,西藏医心术是独立于西方心理学体系之外,自身拥有完善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另一种心理学。
与西方心理学相比,虽然两者理论体系不同、治疗手段各异,但最终目的都是要治疗人精神上的疾病。在具体的治疗效果方面,西藏医心术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是单纯地治疗人精神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要赋予人们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不仅治标,更能治本,是适于每个人的心灵保健和治疗法。
医心术与西藏密宗
医心术认为,人的真性是觉悟而安详的,这种内心的平静与清澈能够抚慰因外界环境而产生的焦虑、痛苦,这个基本的治疗理论来源于藏传佛教思想。
医心术的来源
从松赞干布修建布达拉宫在藏地倡导佛法开始,佛教逐步进入西藏,广泛地在西藏各个地区传播,深刻地影响到西藏历史与文明的进程,西藏密宗也是由此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密宗在建立的过程中,由于师承、法脉的问题和对佛法思想的不同理解,藏传佛教拥有着众多的宗派。每个派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佛法思想以及修行法门,例如宁玛派的大圆满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与这些独立的教法不同,医心术并不专属于某一个宗派。
医心术并不是某一个宗派独有的修行方法,而是藏传佛教整体思想的一个结晶。它是将佛教的基本教义视为一种医学性的理论,又结合了诸多藏密的修持方式,经过许多高僧的总结而建立起来的,是一种适合普通人的修行治疗法。医心术关注的是并不精通佛法的普通人,它试图通过简捷易行的修习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佛法中获益。较早提出医心术思想的是宁玛派的集大成者东社法王仁波切,他在《心灵神医》一书中,发展了传统的宁玛派教法,形成了一套以心医心的治疗思想,这个思想成为医心术的基本治疗理论。在进一步了解医心术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
最古老的密宗教派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因为僧侣一般头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藏语中“宁玛”一词的意思为古或旧,宁玛派的意思就是古派或旧宗派。“古”是指该宗派的思想仪轨等的传承源于著名的莲花生大师,其历史是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同时,因为宁玛派密法所依据的典籍都是莲花生时期流传下来的,属于旧密咒,并且在其教义中又有很多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东西,所以又被称为“旧”派。
宁玛派作为一个独立的宗派,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才逐渐形成。宁玛派早期由于没有寺院组织,导致信徒比较分散。采取秘密单传的传教形式,主要在父子兄弟之间传承密法,教法不统一,无法形成体系,教派发展十分缓慢。只到11至12世纪,素尔波切祖孙三代(三素尔)系统地整理了宁玛派经典,并建立了邬巴隆寺,从此宁玛派形成了一个有固定寺院、有系统经典、有僧侣组织的完全独立的宗派。但总体上宁玛派的发展依然比较分散,没有绝对的中心寺院和教派首领,也没有什么政治势力。
大圆满法
宁玛派的教法总体分为九乘,即显三乘、内三乘和密三乘。其中密三乘中阿底瑜伽的大圆满法为最高法门。大圆满法梵文名为“摩诃珊底”,“摩诃”的中文意思是大,“珊底”则有相续、深密、密义等意思,指大圆满法地位最高,无有超越此法者。
宁玛派认为,大圆满是指人人心中都存在的一颗清净的佛心。大圆满法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各种痛苦,是因为自己的清净心被无明迷惑所致。解脱的关键就是除去遮蔽于其上的种种杂念,证悟到自性中的佛性。
宁玛派的思想首先指出人要获得解脱是可能的,因为这个清净的自心是生来就存在的,所以人人都是能够获得解脱的,但解脱之道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去走。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大圆满法提出了相应的修行方法。通过引导修持者与自然相融合,身心与外境相合一,进而显现出人本身所具有的本性。
医心术的思想是以佛教基本教义为基础,一定程度上融合了宁玛派的教法。医心术中的观想、观呼吸、观想光等治疗理念都受到了大圆满法的影响。但这并不是说医心术就是宁玛派的教法,实际上,医心术是藏传佛教思想实践法门的一种提炼,是以利益众生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而不是严格的修行。P26-30
西藏医心术——古老的藏密心理学
提到心理学,人们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弗洛伊德、荣格等这些西方心理学巨擘,实际上,心理学并非唯西方所独有,作为宗教的藏传佛教,其思想中就包含有对人类意识、精神方面深刻的思考,这些思想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内容。诸多的藏传佛教高僧、学者,在传承千年的藏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深邃而独特的藏密心理学——西藏医心术。
西藏医心术并不属于某种密修法门,而是藏传佛教整体思想的一个结晶,是藏传佛教高僧、学者在发展宁玛派传统教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诸多藏密的修持思想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有别于西方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法。
西藏医心术思想之源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佛教发源于公元前1500多年,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宣扬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教法,希望通过对佛教教义的信仰和修行实现精神上的关怀。与其他宗教不同,佛教的这种精神关怀并非通过对神的崇拜来实现,而是通过对人本性的分析,来诱导人的行为,实现最终关怀。作为佛教一支的藏传佛教,其思想比精神分析学派更早的涉及到人深层意识方面,而对于人类的本性、意识、心理等问题思考的深邃更是令众多的心理学家叹为观止。这种从佛教而来的思想是一种与西方心理学不同的理论体系,它从另一个角度对人类的心理进行了独特的阐释,不仅如此,西藏医心术拥有着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治疗体系。
源自藏传佛教的医心术并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思想体系,而是与藏密修持法紧密相连的心理治疗法。医心术将完整的人分为身、心、灵三个部分。身代表人的肉体;心代表精神和思想;灵代表存在于心中的一种特殊的能量。治疗的方法就是通过简化的藏密修持法,唤醒和激活存在于精神中的能量,引导这种能量调整自己的精神与身体,达到治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目的。西藏医心术有着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不只是单纯的治疗人精神上的疾病,更是要赋予人们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也许藏传佛教离我们很远,但医心术却在我们身边。医心术的理论和修习方法并不如想象般深奥,出于佛教广博宽厚的情怀,希望人人都能从中受益,医心术建立起一套方便实用、适于普通人的修习治疗法。修习者不需要是佛教信徒、也不需要熟知佛典教义,只要了解一些与治疗相关的简单的佛教思想后,就可以按照指导进行修习。虽然源自藏密深邃的修持法,但医心术的修习治疗法缺失简单易行的,在书中,每一个疾病的治疗方法都被分为若干步骤,只需要按照步骤进行,普通人也能够轻松完成治疗。
更重要的是,医心术是一种完全化的自我治疗,不依赖医生、不依赖他人,通过禅修等方法,唤醒自我的菩提心,在菩提心的引导下,转变自己负面的精神意识,最终实现心理疾病的治疗。在生活中,我们会随时碰到各种心理问题,但并不能保证随时能够找到一位好的心理医生,而医心术这种自我调节、自我治疗的特点,使得我们在生活中能够随时觉察自己和家人的心理状态,及时做出反应。
在本书中,我们用300幅精美的手绘图画,简洁清晰的说明文字向您细致的讲解西藏医心术主要的理论思想以及具体的修习方法,让您轻松地学习到一门实用、有益的自我治疗法,成为自己和家人的心灵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