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自助旅行日益流行,但是很少有带自助旅游书和攻略出门,一般都是到目的地后随到随问,当然这能增加旅途中的未知成分,更具新鲜感和挑战性。但交通、住宿、饮食这些日常琐事在旅途中的困难,恐怕会令很多有心摆脱跟团走马观花方式的人们望而却步。而一本好的自助旅行书,或者正可以帮助解决这些困难,让旅行者可以真正投入到享受旅行乐趣之中。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作者以其亲身的四川地区旅行经验为您指点经典路线、热点地区、精华景点,让您尽情徜徉在天府之国,领略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九寨沟之色彩斑斓,香格里拉之神秘,都江堰工程之伟大,乐山大佛之气势恢宏……相信本书可以成为你最全面、最深入的四川旅行秘笈。
本书将为您提供包括交通、预算、住宿、美食、景点等众多方面的信息,为您的出游提供全面的建议:有“往返交通“、“区内交通”、“相连景点交通”等交通信息;有经济档、舒适档等各档预算,整条路线的预算和各景区的单独预算;有经过严谨的实地考察,客观地选择的数十家住宿点,并且在每一个住宿送域或住宿点,除了描述基本的住宿条件之外,还详尽地介绍了以此为中心的游览;有饭店和小吃等美食信息;有丰富的景点攻略信息;还有多数地区的区域简图或城市详图,具体到主要街道、景点、车站、饭店等信息。
您可以轻松看尽四川美景、吃尽四川美食,体会四川文化……助您领略天府之国的所有精华!
在成都生活,实在是饕餮之徒的福气。这里满街的美食啊,让人想起来就忍不住流口水。香喷喷的川菜和火锅,还有那花样百出的小吃,不要说游玩,光是在成都吃上几天也是值得的。川菜如今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地球人都知道它的特色是什么,就不需要我在这里罗嗦了。不过,还是得提醒您一句,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肠胃,正宗川菜产地的食物可能会比你以往吃到的川菜更麻更辣,受不了过分辛辣的朋友可得小心了,在餐馆吃饭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醒一下老板,调味不要放得过重。
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峨眉山等地的饮食和成都相差不大,你只要习惯川菜,在这个地区自然会如鱼得水。青城山等地有很多富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餐馆,既便宜又美味,那种乡村美食会让你感受到与大城市的酒楼餐厅很不一样的滋味,如有时间和机会,不妨一试。不过在徒步登山途中,最好准备一些干粮和零食,否则饭点到了却没有饭馆,饿着肚子还要赶路确实是件很痛苦的事。
大九寨是比较成熟的旅游区,和四川其他地方没有太大区别,餐饮以川菜为主。这里不同民族的人有自己不同的饮食习惯,藏人爱吃糌粑、酥油、砖茶,汉人有米饭、炒菜、汤,回民则喜牛肉、羊肉、饼。虽然是藏区,但这里的藏餐厅并不是很好找。当地特色菜包括藏族的酸菜面块、洋芋糍粑和牛肉荞面,回族的烤肉(以松潘县城的“阿里巴巴”为代表),以及羌族的药膳等。
稻城的饮食没有多大特色,大部分外地人经营的餐馆看上去不错,尤其是车站外贡嘎路一带的餐馆价格便宜,味道不错,卫生状况还行。本地食品包括青稞酒、酥油茶、糌粑、酸奶渣等,通常在高原地区尝试本地食品,从心理上而言对于抗高原反应有一定作用。稻城盛产优质虫草、贝母及许多名贵中药材,从而产生了。系列药膳菜品,如虫草炖藏鸡、贝母炖藏鸡、黄芪炖藏猪、鸡炖苁蓉等,通常价格不菲,且最好提前预订。但在一些小馆子吃饭要特别注意卫生,也许当地人的肠胃对这些食物习以为常,初来乍到的你却未必能接受。
特色商品大采购
四川历来就是天府之国,虽称不上购物天堂,也有很多特色商品值得采购。成都的大商场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春熙路、盐市口一带,里面的商品和其他大城市基本上大同小异,暂且不去说它。地方特产如蜀锦、蜀绣等则需要到专门的生产厂家购买,详见本书第二章“成都”的介绍。成都的竹编、漆器非常有名,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除7工艺品之外,成都当然还是离不开吃这个字,买点原汁原味的郫县豆瓣回家,兴许你也能做出像模像样的川菜。如果你喜欢吃火锅,成都本地生产的火锅底料也是个好东西,回去自己煮火锅别有一番滋味。还有成都的灯影牛肉干/牛肉丝,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在峨眉山购物,主要是购买当地山区的一些土特产,如茶叶、中药材、雪魔芋等。去青城山,则主要考虑大名鼎鼎的青城四绝:道家养生酒、青城茶、白果炖鸡(可以买白果)和青城山泡菜。
九寨和稻城的购物也以土特产为主。九寨沟沟口有众多的小卖部,还有一些批发食品、藏饰、旅游纪念品的批发点,价格视侃价功夫的高低而不同。如果你在川主寺和松潘,也可以在这两处地方慢慢选购,价格比景区门口便宜一些。
稻城县城的购物点主要在俄初街和车站附近。其中有卖鸡枞菌、牛肝菌、松茸、鸡油菌、虎掌菌的野生菌店,卖银饰、皮画、牛角梳的藏饰店,以及卖虫草、贝母、黄芪、大黄、秦艽、雪莲、灵芝、红景天的药材店。
实用设施大搜索
银行
四川的银行机构非常普及。成都作为西部的大城市自不必说,几大银行在市区随处可见,网点最多的是建设、工商和中国银行,各大超市或商场门口基本上都有ATM机,取款非常方便。即使是在峨眉山和青城山等地,山脚下往往也有农业银行或邮政储蓄的踪影。九寨沟口有建设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松潘县城内则四大国有银行齐备,邮政储蓄也已建立银联系统。神仙池、黄龙沟口和牟尼沟附近没有任何金融机构和设施,所以携带足够的现金很重要。稻城只有农行,没有ATM机,必须带身份证和贷记卡在柜台办理存取款业务,不过邮政储蓄很方便,也可以取款。
邮电
邮电局在四川很常见,大城市往往难寻其踪影,小地方则是随处可见。大九寨各行政单位(县、乡、镇)、九寨沟沟口以及稻城均有邮政局办理邮政各项基本业务,包括邮政储蓄、汇款等。你还可以在九寨、稻城的邮政局买到漂亮的风景明信片。
IC卡电话很普及,甚至青城山、峨眉山等地也不例外,古色古香的寺庙旁往往就立着一个颜色鲜艳的绿色电话亭。九寨、稻城等地有诸多IP电话营业点,长途电话每分钟0.30元。
网吧
就像全国的大部分地方一样,四川的网吧也很多,几乎在每个学校、居民小区附近或小街道上都能发现好几家,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一般为2元/小时。
医疗
基本上四川的每个地方都有医院或诊所,处理一般的小毛病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最方便的还是自备常用药。在九寨沟,如遇需要医疗救助的情况,可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就近寻找景区工作人员或宾馆服务人员帮助,应该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医疗条件最好的是九寨、松潘两县的县医院。如果前往稻城旅游,稻城县医院可提供对高山病、肠胃病和意外伤害的救治。日瓦乡卫生院是距离亚丁景区最近的医疗点,一个小时就可到达。
传媒
据说除了广州,成都是中国传媒第二发达的城市。成都媒体喜好对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进行深入挖掘,并由此诞生出一种够辣、够八卦、够猎奇的川派社会新闻。在全国的城市中,成都人也许是最爱读报的,清早起来上班途中,无论是公交车站牌下的候车人,还是路边自行车修理摊的小老板,均是人手一张当天的报纸读得有滋有味。
成都拥有多份报纸和杂志,其中影响和销量最大的是《成都商报》,其次为《华西都市报》。以它们为代表的本土传媒,一向秉承市民报纸路线,也许这也算是体现了成都市井文化的特质吧。找一个闲暇时间,你也可以像本地人一样,懒懒地坐在公园或河边露天茶馆的躺椅上,一边喝茶磕瓜子一边看报纸。P29-31
不依赖旅行社,独自或结伴出游,随心所欲,自己安排食宿,自主浏览;中低档消费,既不自虐也不腐败;带上背包即可上路,不需要帐篷睡袋;区别于攀岩、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这就是我们在《旅游圣经》丛书中推荐的旅游方式。
丛书并不针对某个地域的景点进行面面俱到的挖掘,而旨在有重点的推荐,注重路线的连贯,力求为旅行者提供最详细、最全面、最深入、最新的旅游资讯。按照“经典线路、热点地区、精华景点”的选择原则,我们的一些图书是以一个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如北疆、滇西北、湘西等,这样的区域通常是一个省份内的热点区域;另外一些图书是以一个省份作为旅游目的地,如西藏、山西、河南等,我们并不穷尽这个省份的所有景区,而是详细介绍多数旅行者向往的省内热点地区;还有少数图书是以跨省份的区域或一个大景区为旅游目的地,如江南、丝绸之路、徽州等。
我们不仅是创造一个图书品牌,更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我们希望通过旅行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世界,也自然和谐相处,在旅行中成长;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充分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旅游圣经团队成立于2005年春天,从那时起,每一位成员都在为撰写一套优秀的自助旅行手册而努力。从美丽的江南到神秘的西藏,从碧水银沙的海南到白山黑水的塞北,都印上了团队作者的足迹。在每一段的文笔中,在每一条细致的路线安排和每一处贴心的提示中,都浸透着作者的良苦用心。
如果你想去旅游,又没有太多经验,而且不愿意参加旅行社“赶鸭子”旅游,那么,就带上这本书上路吧!
《旅游圣经》主编 桑磊
同为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没有北京的王者之气,也没有西安的沉着凝重。它是一座世俗生活的城,一座活色生香的城。如果说丽江是小资的丽江,它的代名词即泡吧、咖啡、发呆和艳遇;那么,成都就是俗人的成都,闲人的成都,这个名字等同于泡茶馆、晒太阳、吃火锅和摆玄龙门阵。
虽然我常为冬日的阴霾而心情郁闷,也不喜欢这里的夜夜麻将。城市建设的修修补补让人心存遗憾,小偷还时时对人青睐有加。身边常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可是这一切都丝毫无损我对成都的深情。作为一个生活在这里的普通市民,我为成都的平民美食价位暗自窃喜,也不由自主被它世俗热闹的气息所感染。成都是包容的,它又是平和的,我在这里感觉安全、平静而温暖。
“中国的文化名城是中国文化的依托,它温暖着国人的后背,让我们发现——自己并非孤立无援,我们与民族精神共生,我们与文化中国同在。”一直非常喜欢这段话,这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氛围也让我沉浸。成都,担得起文化名城的分量。
都江堰青城山,乐山一峨眉山,仿佛成都的后花园,它们和成都一起构成了川中这片奇妙美丽的土地。在千年古堰旁沐浴岷江的风,那风仿佛带着雪山的味道;在青城山上感悟自然与宗教的神妙结合,心灵变得更加沉静;乐山大佛笑傲凌云,它的气魄震撼人心,站在巨大的佛像下面,我深感自身的渺小;峨眉仙山博大而精深,不愧是佛教四大名山中声名最盛的一座,撇开宗教意味不论,它缥缈、秀丽、壮观的风景以及辛苦却充满乐趣的徒步旅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因为了解,所以热爱。在这半年时间,我再次深入到曾经熟悉或陌生的每一个地方,每天都有新奇的发现,每天都有新鲜的感受。有时候,它们像是老朋友,我可以清楚地说出哪条街上有哪几棵树;有时候,它们又像熟悉的陌生人,总是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当终于写完本书的最后一个字,我深深地明白:这片土地,我是更爱它了。
感谢主编桑磊,是他的理解和信任使生性闲散的自己能顺利完成这本书稿;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的关心和支持让我走到今天。
在本书行将付印时,汶川地震突袭四川大地。身处距离震中九十多公里外的成都,我也亲身经历了大地的摇晃并饱受余震的恐慌。看到那些逝去的无辜生命,那些瞬间的生离死别,那些感人的艰难救援,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双眼。想起受灾严重的汶川、北川、青川、什邡……,想起多次亲身走过的汶川、映秀、漩口、三江、理县……,还有在本书采线过程中曾不止一次深入探访的都江堰和青城山,都让我有恸哭一场的冲动。
然而,汶川不会倒下,四川也不会倒下。这些日子,我为这些坚强的人们祈福,也为这片坚强的土地祈福。我深信,历经自然的劫难和洗礼,四川大地依然坚强而美丽。我也深信,纵然满身伤痕,我们仍将继续前行。
——王蘅
在少年时代就十分热爱天高云淡的高原,每每想起雪山、草原,心中就有无名的激动。由于家乡在四川,最近的藏区也不过几百公里,几欲前往都擦肩而过。进入大学后终于有了机会,甘孜、阿坝两州可以说是常来常往,对十九寨沟更是百往而不厌。
其实最近的一次去九寨离写作本书前的踩线已经相隔一年半,这么长的时间不去,很多东西已经有点淡淡的遗忘。当回到这片美丽熟悉的土地时,所有美好的往日回忆又涌上心头。山还是那座秀丽的山,水还是那片彩色的水,甚至熟识的藏族朋友纯洁灿烂的笑脸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其实不仅九寨沟、神仙池、黄龙、牟尼沟,从成都到九寨路上的景致也有十二分的魅力。沿岷江从陆路前往,从汶川县进人群山之后,路在山谷中河水边前行,各种美景立体地展现在眼前。最有意思的是春天和秋天,选择四月初和九月末前往,沿线随海拔爬升带来的美无法用一个现成的词汇来表达。
春季时是花在迎宾,一路上的油菜花、山杏花、桃花、梨花站在公路两旁,要是树下再有一片绿得发亮的青稞苗映衬,远远的高山上覆盖着白白的雪,再高再远就是白云和蓝天,这种景色想起来就让人兴奋。秋季时是叶在舞蹈,一路上的各种树叶从山谷到山顶,穿着或黄、或红、或紫的彩色礼服随风做出或优雅、或激烈、或轻盈的各种动作,不一会儿就让人醉在了这演出中。一丝丝的凉风从树叶问刮来又让人悠悠醒转,继续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盛况。
还要补充的是关于叠溪海子,离开茂县后,经过一段山间谷底的前行,前面有一段很明显的爬升,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上到山顶后有一段听起来就让人紧张叫“鬼招手”的路段,这段路险在坡高路窄。要是坐在车内偏悬崖的.边又没注意车外环境的变化,猛一探出车窗一定会心惊肉跳。车好像行驶在云中,山沟里的岷江细如丝带,几百上千米高的悬崖垂直地立在路边,向下没有任何阻挡。过了这一段险境,一片美丽的羌寨就摆在了眼前,再往前就是叠溪。叠溪海子是因为1933年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这场7.5级地震造就了宽阔碧绿的上下叠溪海子,也毁掉了叠溪古城和周围十四座村寨,夺去了3000余军民的生命。如果是乘班车前往九寨,一般到了叠溪会停靠休息,这时就可以远观这不知是喜还是忧的海子了。
写作过程中,往往被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打断,又要停下来仔细考虑怎么介绍会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片土地,不会遇到与笔者一样的尴尬和麻烦。有幸主编桑磊先生和团队给了笔者巨大的指导和支持,让这本书得以流畅地写下去。特此对我们这个团队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成员致敬。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惊悉汶川发生了八级强烈地震,进入大九寨景区的陆路交通被毁坏殆尽,沿途数个县城和许多村庄被夷为平地,无数鲜活的生命在地震的摧残下离我们远去。但笔者相信,不远的将来,英雄的四川人民定将在废墟上重建起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祝福四川!
——邱磊磊
纵然上天有着悦人的本性,大美不言仍然是人和自然的终极默契。当在远离川西的地方阅读旅途中写下的那些文字的时候,我没有一丝喜悦,只有越来越迹近思乡的苦涩之情。在那之外,我其实担心,个人体验对读者可能会有的误导和误解。
风土人情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川西,我想,那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世界。认识它需要时间、耐心、金钱,最重要的,还是对人和自然一丝不苟的热爱。采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虽然每天早出晚归,见店探店,见车询车,忙得不亦乐乎,但我仍然以为,我们所有把它当作一份认真的工作来完成的人,在这本书里所做的一切,对于读者的旅行来说都微不足道。
在路上——这是一个“江湖”的美式同义词。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渴望轻松脱离木已成舟的现实环境,去路上邂逅不确定。在路上,有的人得到了,有的人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每个人都不得不承认,远方,总有什么值得我们在路上。我们想去邂逅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邂逅自己。这本书对读者来说意味着什么呢?也许是工具,也许只是引子。在任何人的旅行中,仅有他自己是最重要的。
当然,当读者在路上,或者在江湖中,需要预订房间或者租赁车辆,翻开书寻找相关信息,或者拨打上面记录的电话,那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想到这些,我在定稿前通过电话核实书中信息的时候就分外忐忑。感谢各位被电话骚扰的司机,大小旅店、餐馆的老板和服务员以及碰巧过来玩耍的邻居,电话里你们带着甘孜口音的四川话,不厌其烦地回答我琐碎的问题,让我深深庆幸而且感动。想到我们的读者也会在江湖中,或者,在路上邂逅你们,就好像要和你们在川西无数次相逢,这都是拜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缘分。
——李一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