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史演义/蔡东藩说中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蔡东藩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套流传最广的中华通史,自出版以来忆畅销数百万册,是了解中国历史政治的最详实读本。

一套流传最广的中华通史,自出版以来忆畅销数百万册,是了解中国历史政治的最详实读本。

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包括了蔡东藩先生的全部断代史作品,从开天辟地一直讲到民国,内容前后相继,但每部皆可独立成篇,构成了一整套中国通史。

蔡著名为演义,实为通俗历史。其作品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蔡东藩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内容推荐

蔡东藩(1877-1945),渐江萧山人,著名通俗史家。自1916年至l926年10年同,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迄民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蔡著名为演义,实为通俗历史。其作品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蔡东藩也因此被誉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包括了蔡东藩先生的全部断代史作品,内容前后相继,但每部皆可独立成篇,构威了一整套中国通史。

目录

第 一 回 溯龙兴开编谈将种 选蛾眉侍宴赚唐公

第 二 回 定秘计诱杀副留守 联外助自号大将军

第 三 回 攻霍邑阵斩宋老生 人长安拥立代王侑

第 四 回 记艳闻李郎遇侠 禅帝位唐祚开基

第 五 回 李密败绩人关中 秦王出奇平陇右

第 六 回 盛彦师设伏毙叛徒 窦建德兴兵诛逆贼

第 七 回 啖人肉烹食段钦使 讨乱酋击走刘武周

第 八 回 河朔修和还旧俘 郑兵战败保孤城

第 九 回 擒渠歼敌耀武东都 奏凯还朝献俘太庙

第 十 回 下江东梁萧铣亡国 战洺南刘黑闼丧师

第十一回 唐太子发兵平山左 李大使乘胜下丹阳

第十二回 诛文幹传首长安 却颉利修和突厥

第十三回 玄武门同胞受刃 庐江王谋反被诛

第十四回 纳弟妇东宫渎伦 盟胡虏便桥申约

第十五回 偃武修文君臣论治 易和为战将帅扬镳

第十六回 获渠魁扫平东突厥 统雄师深入吐谷浑

第十七回 长孙后临终箴主阙 武媚娘奉召沐皇恩

第十八回 灭高昌献俘观德殿 逐真珠击败薛延陀

第十九回 强胡内乱列部纷争 逆迹上闻储君被废

第二十回 易东宫亲授御训 征高丽连破敌锋

第二十一回 东略无功全军归国 北荒尽服群酋入朝

第二十二回 使天竺调兵擒叛酋 征龟兹人穴虏名王

第二十三回 出娇娃英主升遐 逞奸情帝女谋变

第二十四回 武昭仪还宫夺宠 褚遂良伏阙陈忠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

第二十六回 许敬宗构陷三家 刘仁轨荡平百济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

第二十八回 伐西羌连番败绩 易东宫两次蒙冤

第二十九回 裴总管出师屡捷 唐高宗得病告终

第三十回 被废立庐陵王坐徙 违良策徐敬业败亡

第三十一回 敕告密滥用严刑 谋匡复构成大祸

第三十二回 武则天革命称尊 狄仁杰奉制出狱

第三十三回 安金藏剖心明信 僧怀义稔恶受诛

第三十四回 累次发兵才平叛酋 借端详梦迭献忠忱

第三十五回 默啜汗悔婚人寇 狄梁公尽职归天

第三十六回 证冤狱张说辨诬 诛淫竖中宗复位

第三十七回 通三思正宫纵欲 窜五王内使行凶

第三十八回 诛首恶太子兴兵 狎文臣上官恃宠

第三十九回 规夜宴特献回波辞 进毒饼枉死神龙殿

第四十回 讨韦氏扫清宿秽 平谯王骈戮叛徒

第四十一回 应星变睿宗禅位 泄逆谋公主杀身

第四十二回 赠美人张说得厚报 破强虏王唆立奇功

第四十三回 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阅边防文臣平叛虏

第四十四回 信妾言皇后被废 丛敌怨节使遭戕

第四十五回 张守珪诱番得虏首 李林甫毒计害储君

第四十六回 却隆恩张果老归山 开盛宴江梅妃献技

第四十七回 梅悴杨荣撒娇絮阁 罗钳吉网党恶滥刑

第四十八回 洗禄儿中苒贻羞 写幽怨长门拟赋

第四十九回 恋爱妃密誓长生殿 宠胡儿亲饯望春亭

第五十回 勤政楼童子陈箴 范阳镇逆胡构乱

第五十一回 失潼关哥舒翰丧师 驻马嵬杨贵妃殒命

第五十二回 唐肃宗称尊灵武 雷海青殉节洛阳

第五十三回 结君心欢暱张良娣 受逆报刺死安禄山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

第五十五回 与城俱亡双忠死义 从贼堕节六等定刑

第五十六回 九节度受制鱼朝恩 两叛将投降李光弼

第五十七回 迁上皇阉寺擅权 宠少子逆胡速祸

第五十八回 弑张后代宗即位 平史贼蕃将立功

第五十九回 避寇乱天子蒙尘 耀军徽令公却敌

第六十回 人番营单骑盟虏 忤帝女绑子人朝

第六十一回 定秘谋元舅除凶 窃主柄强藩抗命

第六十二回 贬忠州刘晏冤死 守临沼张伍得援

第六十三回 三镇连兵张家覆祀 四王僭号朱氏主盟

第六十四回 叱逆使颜真卿抗节 击叛帅段秀实尽忠

第六十五回 僭帝号大兴逆师 解贼围下诏罪己

第六十六回 趋大梁德宗奔命 战贝州朱滔败还

第六十七回 朱沘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

第六十八回 窦桂娘密谋除逆 尚结赞狡计劫盟

第六十九回 格君心储君免祸 释主怨公主和番

第七十回 陆敬舆斥奸忤旨 韩全义掩败为功

第七十一回 王叔文得君怙宠 韦执谊坐党贬官

第七十二回 擒刘辟戡定西川 执李錡荡平镇海

第七十三回 讨成德中使无功 策魏博名相定议

第七十四回 贤公主出闺循妇道 良宰辅免祸见阴功

第七十五回 却美妓渡水薄郾城 用降将冒雪擒元济

第七十六回 谏佛骨韩愈遭贬 缚逆首刘悟倒戈

第七十七回 平叛逆因骄致祸 好盘游拒谏饰非

第七十八回 河朔再乱节使遭戕 深州撤围侍郎申命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

第八十回 蛊敬宗逆阉肆逆 屈刘蒉名士埋名

第八十一回 诛叛帅朝使争功 诬相臣天潢坐罪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

第八十三回 甘露败谋党人流血 钧垣坐镇都市弭兵

第八十四回 奉皇弟权阉矫旨 迎公主猛将建功

第八十五回 兴大军老成定议 堕狡计逆竖丧元

第八十六回 信方士药死唐武宗 立太叔窜毙李首相

第八十七回 复河陇边民人觐 立郓夔内竖争权

第八十八回 平浙东王式用智 失安南蔡袭尽忠

第八十九回 易猛将进克交趾城 得义友夹攻徐州贼

第九十回 斩庞勋始清叛孽 葬同昌备极奢华

第九十一回 曾元裕击斩王仙芝 李克用叛戮段文楚

第九十二回 镇淮南高骈纵寇 人关中黄巢称尊

第九十三回 奔成都误宠权阉 复长安追歼大盗

第九十四回 人陷阱幸脱上源驿 劫车驾急走大散关

第九十五回 襄王煴窜死河中 杨行密盗据淮甸

第九十六回 讨河东王师败绩 走山南阉党失机

第九十七回 三镇犯阙辇毂震惊 一战成功邻宁戡定

第九十八回 占友妻张夫人进箴 挟兵威刘太监废帝

第九十九回 以乱易乱劫迁主驾 用毒攻毒尽杀宦官

第一百回 徒乘舆朱全忠行弑 移国祚昭宣帝亡唐

试读章节

桑麻无恙,鸡犬不惊,村夫野老,散坐瓜棚豆架旁,笑谈大唐遗事,什么晋阳宫,什么凤凰山,什么摩天岭,什么薛仁贵征东,什么罗通扫北,什么巴骆和,什么宏碧缘,最出奇动人的,是盖苏文兴妖作怪,樊梨花倒海移山,唐三藏八十一难,孙悟空七十二变,说得天花乱坠,神怪迷离;其实是半真半假,若有若无。咳!我想这班村夫野老,能识得几个字?能读过几句书?无非藉神社戏剧、茶肆盲词,灌输了一些见闻,就借那闲着时候,说长论短,谈古说今,自称为大唐人,戏述那大唐事,究竟唐朝有若干皇帝?多少版图?一古脑儿莫明其妙。甚且把神功妖法、子虚乌有等谈,信为真有,看似与国无害,与家无损,哪知恰有绝大关系。二十年前的义和团、红灯照,不曾说有齐天大圣附身、黄连圣母下世么?京津一带愚夫妇,脑中记着唐乱话、西狗屁,遂以为古今一律,仙人间出,迷信得甚么相似,终弄到联军入境,京邑为墟。看官试想!有益呢?无益呢?有损呢?无损呢?谈仙说怪诸书,多借唐事影射,故本编缘起,格外痛斥。

小子就史论史,即唐叙唐,单把那一十四世的唐祚,二百九十年的唐史,兴亡衰废,约略演述,已不下数十万言,看官恐已怕烦,要说甚神仙?谈甚鬼怪?本回是一个开场白,理应将唐朝本末,总揭一段,譬如振衣提领、张网握纲一般。有了大关节目,然后按次叙下,有条有绪,自己觉得不是瞎说,旁人也识得不是乱言。说部之须有楔子,即本此意。曾记前人留一笑谈云:“汉经学,晋清谈,唐乌龟,宋鼻涕,清邋遢。”汉晋宋清诸朝,自有专书交代,不必向本编声明,只“唐乌龟”三字,究作什么解?相传龟与蛇交,非偶相从,因此世间做丈夫的,纵妻外淫,往往被人唤做乌龟。唐朝开国的时候,曾把晋阳宫内的妃嫔,取作侍姬,恐隋主不甘负着龟名,要来问罪,没奈何拚死兴兵,议行大事,一番大侥幸,竞得隋江山,好容易登了大宝,划尽群雄,收拾海内二百九十三州,作为李氏私产。所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统是年年进贡,岁岁来朝,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真是唐朝实事,并不是唐人虚谈,就是大唐人的名目,从此传闻海外,我中国人常以此自夸,相沿到今,不过天道好还,报应不爽,你要人家去做乌龟,人家亦要你的子孙去做乌龟。太宗高宗的时候,是唐朝极盛时代,宫闱里面,已是不明不白。太宗奸污弟妇,是皇弟去做乌龟了。高宗皇后武则天,简直是生性好淫,广置面首,伟岸如怀义,俊美如昌宗,陆续召将进去,充作幸臣,是皇帝去做乌龟了。嗣是韦后恃宠、中宗点筹,玉环洗儿,禄山抓乳,绿头巾成为家法,元绪公竟作秘传,乌龟乌龟,数见不鲜。嗣是乃有倚势的宦官,嗣是乃有挟权的藩镇,内外交讧,就把那李氏的国脉,一日一日的趼丧下来。看官以为宦官藩镇的祸祟,与女宠无与,谁知是因果相连,源流有自,不宠寿王妃,何来高力士?唐室宦官专政,自高力士始。不近大腹儿,何有三节度?安禄山兼领三镇,为唐室藩镇之所由始。龟奴龟子,玩弄朝纲,执掌兵政,于是此行彼效,你争我赛,乐得依样画葫芦,去挟制那乌龟皇帝。历久相沿,积重难返,阉宦可以弑主,将弁可以逐帅,十军阿父,势焰薰天,指田令孜。三镇大臣,兵戈犯阙。王行瑜,李茂贞,韩建。黄巢杀人八百万,季述数君数十罪,南面称尊的天子,逐朝与傀儡相似,今日被人幽,明日被人劫,又明日被人废死。甚至大家夫妇,委身国贼,好一座锦绣江山,竟被那砀山无赖朱阿三,轻轻的移夺了去,说将起来,煞是可怜。但总由列祖列宗,贻谋未善,所以子子孙孙,累得吃苦,连乌龟都无暇做得,岂不是自作自受,近报在自身,远报在儿孙么?看官记着!这一部唐朝演义,好做了三段立论:第一段是女祸,第二段是阉祸,第三段是藩镇祸,依次产出,终至灭亡。若从根本问题上解决起来,实自宫闱淫乱,造成种种的恶果。所以评断唐史,用了最简单的三字,叫做唐乌龟,这真所谓一言以蔽之呢。斩钉截铁,扫除枝叶。

宗旨既明,请看正传!话说唐朝开国的始祖,姓李名渊,字叔德,系陇西成纪人氏,为西凉武昭王李暠七世孙。东晋时暠据秦凉,自称为王,传子李歆,为北凉所灭。歆生重耳,重耳生熙,熙生天锡,天锡生虎。虎仕西魏有功,赐姓大野氏,官至太尉。嗣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号为八柱国,殁封唐国公。子闼仕隋,袭封唐公。闼妻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同胞姊妹,因此文帝与闼,名为君臣,实关姻亚。闼生子渊,体具三乳,日角龙庭,文帝尝称为不凡子,格外垂爱,独孤姊妹俱贵,且各产皇帝,确是难得。命复姓李。闼殁,令渊袭爵,历授谯陇二州刺史。炀帝嗣位,升任太守,又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及炀帝征辽东,遣渊督运兵粮,接济军士。会楚公杨玄感,即隋故相杨素子,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渊飞书奏闻,炀帝慌忙引还,命渊为弘化留守,备御玄感。既而玄感败死,渊留守如故,御下宽简,颇得众心。

先是隋政荒暴,谣诼日繁,起初是喧传市巷,后来竟传人宫庭,连炀帝也常有所闻。看官道是何等谣言?一说是:“桃李子,有天下。”一说是:“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蒲山公李宽子密,即李弼曾孙。曾因余荫入朝,授官左亲侍,炀帝见密额锐角方,目分黑白,遂说他顾眄非常,即令罢职。玄感发难,密实与谋,兵败后亡人瓦岗,往投翟让,也想援据谶语,称孤道寡,哪知真命天子,别有一李,不是他的李姓。也是汉刘歆之类。炀帝既逐去李密,复疑到郕公李浑身上,诬他谋反,杀身夷族。真是冤枉。一面添造龙舟,东巡西幸。旋闻李渊得将士心,因又疑忌起来,遣使至弘化,传召李渊。渊因李浑被族,正怀着兔死狐悲的观念,陡然奉召,料知炀帝不怀好意,不如托词称疾,装着一副病容,接见来使,且把许多黄白物,作了程仪、浼他委婉覆命,但说是待病少痊,即当往朝行在。来使得了金银,乐得做个人情,便唯唯如命的告别而去。钱可通灵。到了行在,当然将李渊病重,复旨了事。炀帝正恣意淫乐,也无心顾及李渊,便搁置了好几月。P1-3

序言

本世纪以来,由于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推动,人们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历史图书的出版渐成潮流,易中天、当年明月等人成为时代的宠儿,为大众所喜爱。他们采用通俗的写法、现代的视角、幽默活泼的语言使得历史故事更生动、历史观念更新鲜、历史人物更丰满。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当代的特征都能在以往的历史中找到根据,这样的观念在历史写作中得到贯彻。人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读史使人明智,使人透彻,而中国,正是历史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自己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官方修史的传统,再加上民间写作的史书,中国的历史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经说过:“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可以看出,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可算一个中国人的基本修养。但是现代中国人去读那些用文言文写作的历史典籍,实在有些困难。还好,我们有自己的通俗历史作家蔡东藩。

20世纪中国,通俗讲史的大家有蔡东藩、黎东方和吕思勉等人,其中影响最大的应是蔡东藩。他创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或称“历朝通俗演义”,含11部),再现了从秦朝到民国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蔡东藩因此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有“古今说史第一人,通俗史著第一书”之誉。因为这套书的写作,蔡东藩耗时十年,身体日渐病弱,迅速衰老。这套书可称为他的呕心沥血之作,总字数达700余万字。放眼当时的世界,只有威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11卷,1000多万字)可与之相比,而威尔·杜兰却用了40年的时间。我们应该记住,20世纪中国通俗历史写作的天才,当非蔡东藩莫属。

生于1877年的蔡东藩,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是浙江萧山人。在他的青少年时代,中国已经走到了晚清。他年仅13岁就考取秀才,才华横溢,有“神童”之称。1910年,33岁的他在北京朝考得中,前往福建做知县候补,目睹官场腐败,深为叹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我枉文以求知,已增惭汗。如果再枉道以求官,那等于为国添一蝇狗,即为国家多一蟊贼。负己尚可,负国负民,断不可以。”遂弃官而去。此时,比他小4岁的鲁迅刚从日本留学归来,同样为时势所困,不得施展,八年后,在《新青年》一举成名;不满20岁的毛泽东正在湖南为选择自己的学业思虑不已。蔡东藩放弃了仕途,前途渺茫,家庭负担又非常沉重,多有不幸,其后以教书、编书、替人做考试枪手为业,抑郁不得志。1912年,民国建立,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蔡东藩幽愤时事,提笔为文,从1915年到1916年间,完成了一部五十万言的《清史演义》,几经辗转,由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而后一发不可收,蔡东藩历时十年先后完成了清史、元史、明史、民国史、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史、两晋史、前汉史、后汉史等历史演义创作。此外他还创作有《中华全史演义》(吕抚原著,蔡东藩增订)、《慈禧太后演义》等作品。每一部出,读者争购,,一时洛阳纸贵。当时已经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杨荫榆女士作为读者曾多次与蔡东藩通信,传为美谈。

蔡东藩的书,虽为演义文体,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虚构小说是有根本区别的。他在当时梁启超等人引领的风起云涌的“小说界革命”的影响下,“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而他真正的写作主张是:“以正史为经,务求确凿;以轶闻为纬,不尚虚诬。”他在《唐史演义》自序中说:“徐懋功未作军师,李药师何来仙术?罗艺叛死,乌有子孙;叔宝扬名,未及儿女;唐玄奘取经西竺,宁惹妖魔?薛仁贵立绩天山,岂藉子妇?则天淫秽,不闻私产生男;玉环伏诛,怎得皈真圆耦?种种谬妄琐亵之谈,辞而辟之,破世俗之迷信者在此。子虚乌有先生,谅无从窃笑于旁也。”用现在的话说,像易中天、当年明月等当今通俗历史作家一样,蔡东藩是用小说的笔法在写历史,并且“文不尚虚,语惟从俗”,追求历史的真实和通俗易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蔡东藩在写作过程中,搜集考证史料,不遗余力。在写作《元史演义》时,蔡东藩认为本国元史资料过于简单局限,他尽力搜集东西史籍译本。所以《元史演义》是蔡东藩融会中国和西洋史籍而成,从而“元代先世及深宫轶事,外域异闻,凡正史之所已载者,酌量援引,或详或略;正史之所未载者,则旁证博采,多半演入。……是足以补中西史乘之缺,不得以小说目之。”蔡东藩在《后汉演义》的自序中这样评价《三国演义》:“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可以看出,蔡东藩的写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做到了他所说的“文不尚虚,语惟从俗”。据此,蔡著历史演义写的是真实的中国通俗历史,是可以当做历史阅读的。可以说,蔡著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真实可信,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语言充满美感、诗意,具有恒久的魅力,可谓通俗史著的经典。当然,蔡著中也有一些诸如轻视女性等陈腐观念,属于时代的局限和烙印。这个我们需要注意。

一般而言,经过百年时间的淘洗,依然有生命力的书可算是好书。蔡著就是这样的书。它自出版以来已经畅销数百万册,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是了解中国历史政治和传统文化的最详实读本,“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杨天石语),“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裴效维语)当今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蔡东藩是中国迄今为止创作量最大最为著名的通俗史家,是一位卓越的杰出的历史普及作家。

蔡著深受毛泽东的喜欢。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曾专门致电党中央驻西安工作的联络局局长李克农:“请购整个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的演义)。”毛泽东说的“整个中国历史演义”,指的就是蔡东藩所著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著名作家萧三在《窑洞城》一书中记录,1939年春,他在延安亲眼看到毛泽东在阅读《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宋史通俗演义》。毛泽东对萧三说,这是他托人特地从西安买来的。毛泽东十分珍爱蔡东藩著作的这套通俗演义(石印绘图本),从延安到北京,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至今仍保存在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的书架上,其中《清史通俗演义》还放在他的卧室里。我们可以想见毛泽东对这套书的珍爱了。1980年代,台湾历史学者李敖将这套书编成“中国历史演义全集”出版,畅销一时,刷新台湾出版历史,是台湾远流出版社的镇社之书。这套书在大陆也不断再版,史学大师顾颉刚、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北大教授张颐武、历史学家杨天石等对这套书极为推崇。

此次出版的“蔡东藩说中国史系列”,一共包括蔡东藩的十二部历史作品,分别是《前汉演义》《后汉演义》《两晋演义》《南北史演义》《唐史演义》《五代史演义》《宋史演义》《元史演义》《明史演义》《清史演义》《民国演义》《中华全史演义》,每部皆可独立成篇,其中《中华全史演义》从盘古开天一直讲到民国,可以看做这个系列的总纲。这套书参照蔡著各种版本进行了校勘,除硬伤外,皆尊重蔡著原文,不作改动。

当前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影视剧作品非常多,但离真实历史越来越远,让人感叹。而《蔡东藩说中国史》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从开天辟地写到民国的中国历代史,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华通史,权威而又全面,可作为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希望读者朋友们喜欢。

编者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一般历史通俗演义,在过去也曾出版过不少,可是似乎很少能和蔡东藩先生这一部相提并论的。

——史学大师 顾颉刚

我们的民族历史要承,要绪,读蔡先生的书可以导你入门,且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著名作家 二月河

如果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历史的丰富和复杂,蔡著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线索清楚、故事完整、细节生动的作品。

——北大教授、文化学者 张颐武

毛泽东为何喜爱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趣味性的统一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著名学者 杨天石

其规模之宏伟,卷帙之浩繁,内容之丰富,不仅在我国历史演义中绝无仅有,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找不到先例……它所起的作用,是官修的“二十四史”或任何中国通史都无法代替的。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裴效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9: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