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中国在走向和平与内战的十字路口徘徊了十个月的时间。然而,不幸的是,这一时期没有成为中国走向和平建设道路的起点,而最终成为了解放战争的前夜。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和平与内战两种可能并存,谈判与作战交替进行,上演了一出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边打边停的大战前奏。在这一短暂的前奏中,人民解放军出色地完成了中国共产党所赋予的各项重大军事任务:成功地调整了战略部署;顺利地实行了战略转变;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犯;从各个方面做好了应付全面内战的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历时4年,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艰苦奋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余人,其中俘虏458万余人,毙伤171万余人,争取投诚63万余人,争取起义和接受改编114万余人;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和南海诸群岛以外的全部国土。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历史,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获得民主、自由的权利和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占全人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抗日战争前后,人民军队分别进行了两次军事战略转变。在内容上,这两次军事战略的转变面以被看做是一个互逆的过程:抗日战争爆发时,八路军、新四军实行了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而抗日战争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则实行了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
之所以实行这两次军事战略的转变,完全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抗日战争爆发时人民军队所面临的形势是:兵力有限、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作战地域以前几乎未曾涉足,等等。这样的形势就决定了,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必须实行由国内正规战争向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转变。日本投降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篡夺抗战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面内战的新形势,人民解放军实行了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既适应了对日本侵略者实施大反攻的需要,又适应了战胜国民党军可能发动的大规模进攻的需要。
为了顺利实现军事战略的转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比如以新的战略方针来统一指战员的思想与行动,并由此带动作战指挥、教育训练、后勤保障及战斗作风的相应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调整军队的指挥体制和编组形式,从组织形式上来保证军事战略的转变。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部队的主要作战区域也仅限于某一地区,其编制体制最高以旅为单位。这种编制已经不能适应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为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迅速组编野战兵团,并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努力健全野战兵团与地方部队、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1945年9月下旬,中共中央发出了《中央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对野战兵团的编组与指挥关系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迅速集中部队,分甲、乙、丙三等,组成团、旅、师,从而使其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形成能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正规兵团。各战略区野战兵团从连、营、团、旅(师)至纵队,基本上按“三三制”编成,其数量古到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三至三分之二。各战略区还建立了实施机动作战的指挥机构,并依情况辖若干纵队,直接受中共中央军委和各中央局的指挥,野战兵团的首长、机关不再兼军区、军分区的首长、机关,但人员给养的补充供应则仍由所在地区负责。
在野战兵团的编组过程中,各战略区采取了逐步升级、新老合编和重点保证主力相结合的原则,以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体的方法是:由区小队升编为县大队,县大队升编为独立团或旅,分区独立团升编为野战纵队;每个纵队至少保留一个战斗力强的旅,每个旅至少保持一个战斗力强的团,其余旅团也有一定数量的老部队作骨干。
各战略区在集中主力编组野战兵团的同时,还保留和建立了必要数量的地方部队,并加强了民兵建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各战略区基本完成了野战兵团的编组,逐步健全了以野战兵团为主体的,与地方部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实现军事战略的转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各战略区编组野战兵团的基本情况是:在东,入关各部队统一编组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1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总兵力达27万人。在华北,由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为了适应在晋察冀和冀察热辽两个方向作战,先后组成第一、第二野战军,下辖9个纵队,共计18万人;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的晋冀鲁豫军区编组了5个野战纵队,共计8万人;由贺龙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的晋绥军区编组为晋绥野战军,下辖4个旅;由李先念任司令员、郑位三任政治委员的中原军区编组了2个野战纵队,共计3万人。在华东,新四军和山东军区部队主力编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2个纵队2个师,共计5万余人;同时在新四军编成内组建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4个纵队,共计4万人。
编组野战兵团,实行由抗日游击战争向国内正规战争的战略转变,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人民解放军组建正规兵团,可以形成与国民党军开展军事斗争的强大骨干力量,可以实行以运动战为主的大规模的正规战,用革命的战争打败反革命的战争。P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