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历史散文巅峰之作!
这是一部有着崭新内容和形式的断代史,本书以人串史、以人物烘托事件,这是独辟蹊径的写作方法,既避免了一般历史小说不必要的(虚构),又比学术化的历史研究著作更生动有趣。同时,作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也非常独到,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全书文笔生动,舒卷自如,能给人以在沉睡的历史深处突然发现珍宝奇物般的超乎想像的惊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梅毅 |
出版社 | 华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历史散文巅峰之作! 这是一部有着崭新内容和形式的断代史,本书以人串史、以人物烘托事件,这是独辟蹊径的写作方法,既避免了一般历史小说不必要的(虚构),又比学术化的历史研究著作更生动有趣。同时,作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也非常独到,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全书文笔生动,舒卷自如,能给人以在沉睡的历史深处突然发现珍宝奇物般的超乎想像的惊喜。 内容推荐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最动荡、最混乱、最黑暗的时期,发生了许多沧桑分合的巨大历史变化,留下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唯美时代。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虽然时间黯淡了不尽精彩,流年老去了多少英雄,但两晋南北朝时代那些未经雕饰的、人性化的、非戏剧而又恰恰是最戏剧化的出出“大戏”,让我们不得不产生无尽的神往之情。 目录 总序言 自序: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 喜剧怎样变成悲剧——白痴皇帝晋惠帝时代的“八王之乱”及西晋的衰亡 三分一统晋业兴——晋武帝时代的大好局面 大好江山谁承继——晋武帝的生前身后事 “牝鸡司晨”朝纲紊——晋惠帝登基后的西晋时局 树欲静而风不止——元康年间巨变之前“歌舞升平”的西晋政局. 血肉横飞杀戮始——皇太子司马通被杀引起的大乱 攻伐大乱满京城——“八王之乱”高潮迭起 你方唱罢我登场——“八王之乱”的“渐入佳境” 血海中原的狼头大纛——匈奴刘渊的瞬间崛起及其短命王朝 群“狼”的缘起——内迁的匈奴们 狼血在流动——刘渊的青壮年时代 四海鼎沸时——“八王之乱”后的天赐“机遇” “天赐”的帝业——匈奴人的复“汉”大业 西晋掘墓人——刘聪的雄武与残暴 狼群攫一龙——晋怀帝的被擒 胜后起骄心——刘聪残暴本性的暴露 晋龙又堕地——刘聪攻陷长安俘获晋愍帝 骨肉亦相残——匈奴刘氏内部的互相杀戮 身死宗又灭——刘聪死后的皇族被屠事件 匈奴的延续——刘曜的称帝与改“汉”为“赵” 后赵灭前赵——刘曜的最后败亡 功业未及建 夕阳忽西流——悲剧英雄刘琨(附祖逖) 夜宴金谷园的豪客 四处逢迎的青年时代 荆棘丛生、胡贼横行的并州路 苦心经营、屡北屡战的艰难岁月 仓皇逃亡、寄人篱下的最后岁月 (附)关河大志闻鸡起舞——祖逖的恢复大志 从疯狂走向灭亡——羯族石氏后赵王朝的兴亡 一时英豪——后赵开国皇帝石勒 万世暴君——后赵皇帝石虎 大乱交迭羯赵亡 英豪冉闵梦难成 江南罡风吹浮萍——东晋建国后的内耗:王敦、苏峻、祖约之叛 东晋的建立 “王与马,共天下” 强龙与地头蛇之争 王敦的愤怒 王敦最后的下场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苏峻因怒起兵 苏峻之乱的最后平定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 亦应骂名千载——大英雄桓温的抱负与遗恨 天生奇骨的驸马爷——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桓温 蜀地立勋灭李势——战平灭成汉的桓温 “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第一次北伐的桓温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第二次北伐的桓温 枋头之败阻帝业——第三次北伐的桓温 嗟叹英雄业不竟——桓温的最后结局 一场战争输掉的光辉帝国——最令人惋惜的一代人杰:苻坚大帝 “草付应王”天意偏——前秦的崛起 “瞎儿一泪”掌生杀——苻生的暴虐 姿貌瑰伟幼不凡——苻坚的帝王之路 风云际会君臣缘——名士王猛的辅弼 纳谏如流邦国乐——前秦的极盛之时 英雄末路淝水边——最不可思议的败绩 大帝梦断新平寺——苻坚的最后结局 帝国分崩如沙散——前秦的黑色休止符 雨后复斜阳——东晋的衰亡:司马道子父子擅权以及孙恩、桓玄之叛 福兮实为祸所伏——“淝水之战”后的东晋政局 萧墙伏祸连踵至——各怀鬼胎的东晋臣将 江东鼎沸晋祚摇——孙恩之乱时的东晋政局 灵宝终为篡逆贼——桓玄破灭的帝王梦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的开国之路 大将出手自不凡——刘裕平灭南燕 平灭邪乱收岭南——刘裕击卢循 清除异己独擅权——刘裕诛杀“老战友” 从头收拾旧河山——刘裕北上灭后秦 寒人终成帝王业——刘裕篡晋建家国 大漠孤烟冲天起——鲜卑拓跋王朝的兴起 “代国”时代的什翼犍 建立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 道武帝晚年的暴虐 前见兄杀弟 后见子弑父——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时代”及其悲剧结局 少年英豪 临难登基 英杰辈出 元嘉之治 元嘉草草 仓皇北顾 太子元凶 祸起萧墙 十六国的终结者——威武雄豪、残忍无情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内和外缉的仁德帝王——北魏第二任帝王拓跋嗣 一统北方的雄霸之主——太武帝拓跋焘 太武帝拓跋焘末年的昏暴 青春期的帝王们——南朝宋、齐两朝的荒淫少主们 国权夺自荒淫少主 萧齐自出骄淫少主 后来居上的荒暴少主 鲜卑血汉族魂的伟大君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智略猜忍 威福兼作——文明冯太后 鲜卑血汉族魂的伟大君王——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美妇人与美男子:北魏亡国的祸首——雌雄双煞胡太后和尔朱荣 成也太后 败也太后——精明多智、放纵轻脱的胡太后 功高孟德 祸比董卓——北魏王朝的掘墓者尔朱荣 狼性男儿自英豪——高欢征战的诡谲一生及东西魏的五次大战 家境贫寒 落草为寇 精明善谋 乘乱而起 宰制朝廷 魏裂东西 两魏五战 英雄辈出 五十年繁华一朝尽——侯景之乱与南朝萧梁的灭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梁武帝的统治时代 主人本善 豺狼终伤人——萧衍引狼入室 养狼反噬 悔之无及——侯景进攻梁朝 凶徒横虐 恶贯满盈——侯景的称帝及被诛 自相残杀大乱至——梁朝的最后灭亡 小怜玉体横陈夜 已报周师人晋阳——北齐诸帝及“无愁天子”高纬的荒唐故事 飞扬跋扈 未篡身死——高欢长子高澄 武功不凡 暴淫绝伦——北齐显祖高洋 文武全才 命数不永——北齐孝昭帝高演 荒淫凶暴 国事日衰——北齐武成帝高湛 宠信奸佞 绝爱小怜——亡国的齐后主高纬 被挥霍掉的帝国——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荒唐旧事 玉树流光照后庭——陈朝的兴起与衰亡 靖难夷凶 英谋独运——陈高祖陈霸先 恭俭勤劳 宁乱靖寇——陈文帝陈蒨 志大意逸 丧师弃地——陈宣帝陈项 偏尚淫丽 寄情文酒——陈后主陈叔宝 跋:黄昏的偶像——赫连勃勃大王(梅毅)印象 试读章节 大好江山谁承继——晋武帝的生前身后事 晋武帝在位后期,继承人问题就成为关键大事中的关键。 自魏文帝曹丕设“九品中正制”后,士族门第,积年以来不仅在政治上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也成为上层统治阶级联姻所考虑的最关键指标。门第清望,成为高级士族缔结姻亲的首选。 继司马师娶东汉名儒蔡邕的外孙羊氏女为妻,司马昭娶魏朝名儒王肃长女王氏为妻,司马炎本人,也聘弘农华阴高族杨氏女为妻。 晋武帝“长发委地,姿容甚伟”,皇后杨艳“少聪慧、善书,资质美丽”。就这样一对强强联合的夫妻,共生下三子三女。其他孩子都不错,唯独太子司马衷(日后的晋惠帝)生下来就傻乎乎,智商比白痴稍稍高些(晋武帝长子司马轨早殇)。 从医学、遗传学角度讲,司马炎与杨艳都很健康,太子司马衷日后共有一子四女,个个都聪明伶俐。三代人中间,就司马衷一个低智商,很可能是他妈怀孕过久,或出生时产婆太紧张从产道拎出时磕碰了这位大胖小子的脑瓜子,使真龙儿变成傻龙子,贻祸匪浅。 虽然帝王父子不像寻常父子在一起吃住,但司马炎也深知太子司马衷脑子有些问题。平素见面时,小哥们痴愚的举止和呆滞的眼神,任谁都能看出这位太子爷脑袋肯定进过水。 武帝司马炎并不缺儿子,几乎可以说是儿子成群,他共有子二十六人。“八王之乱”中的三王(楚王司马玮、长沙王司马允、成都王司马颖)以及后来的晋怀帝司马炽,个个都相貌堂堂,智商超出常人。 武帝与杨皇后夫妻关系不错,一日他回宫后,表示皇太子不堪继奉大统,想换个儿子继统。 杨皇后闻言大惊,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从封建宗法制度来说,皇后此话大有道理。但任由自己的大傻帽儿子坐储君这个位子,实在是妇人之见,没有任何远虑。 晋武帝耳朵软,经皇后一劝,更不想再弄出些麻烦。 此外,皇太子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特别乖巧聪慧,深得晋武帝欢喜。所谓“看孙不看子”,司马炎易换太子的想法就愈加淡薄。而太子妃贾南风入宫后,擅于心计,更在关键时刻帮了傻太子的大忙。 皇太子司马衷大婚前,晋武帝很想为儿子迎娶卫氏家族“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的卫瓘之女。但杨皇后与权臣贾充的老婆郭氏关系很好,私受了郭氏不少奇珍异宝,就在皇帝老公面前盛称贾南风大方贤淑,可为太子妃。 一向耳软的晋武帝又一次为皇后所误,把短肥黑丑的大胖丫头迎进宫内,与太子司马衷配对。这位“貌陋而心险”的婆娘,成为日后断送西晋王朝的最大一颗定时炸弹。 本来,做太子妃的应是贾南风之妹贾午。贾午当年十二岁,小太子司马衷一岁。她毕竟是贾家人种,十二岁的贾午,“丑而短黑,短小未胜衣”。于是,杨后和郭氏一合计,就把时年十五岁的贾南风娶进宫中当太子妃。 贾南风这个妇人,妒嫉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别的嫔御罕有机会受到临幸。而且,贾南风生性酷虐,曾亲手杀掉左右侍女数人。有一次,她发现有个宫女偷偷怀上了太子司马衷的孩子,妒怒之下,就以锐戟刺入,已经成形的胎儿,应声堕地而死。 当时,晋武帝闻讯大怒,决定把她废锢金墉城(金墉城是晋朝专门囚禁被废宫嫔后妃和皇族的地方)。而那时的杨皇后(此杨皇后是杨艳的堂妹杨芷。杨艳死前,在武帝怀中嘱托后事,让武帝迎娶她的堂妹,武帝流涕许之),由于贾南风是堂姐所荐,加上贾家与自己杨家关系不错,就好言相劝武帝: “贾公(贾南风之父贾充)有大功于社稷(帮司马氏篡魏),其家即使有罪也应再三宽赦,更别说他的亲生女儿了。现在贾妃年轻,正是好生嫉妒的年龄。不该以其小过掩其父大德。” 闻及此言,晋武帝才打消怒气。 作为当朝皇后,虽然年纪只大贾南风十多岁,杨皇后还是多次训诫这位“儿媳”,让她收敛行迹,好好做人。 贾妃并不知道杨后背后救过自己,反而认为杨后在武帝面前说自己坏话,于是对这位“婆婆”心中充满怨毒之情。 晋武帝后期,酒色过度,身体很不好,群臣深以为忧。尚书和峤委婉进谏,对晋武帝说:“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末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司马炎默言不答。 老臣卫瑾,也有一次趁着宴饮酒劲,抚着御座对晋武帝说:“此座可惜。” 臣下如此劝谕,晋武帝心中也不踏实。一次,他把太子东宫大小官属都招至皇宫内宴饮赐酒,然后,用大信封密封文件数件,派人送给太子断决,想在没有东宫官吏作弊帮忙的情况下,考考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为了怕造假,武帝让使臣就在外面坐等太子的文件批复。 贾妃大惧,找个文人做枪手,在文件里面旁征博引,想显摆博学。 这丑婆娘吓坏了。她知道,如果老公被废,自己就从太子妃变成普通的王子妃,新皇登基后,肯定任人宰割。本来,她下嫁这位傻哥们,就是图他日后九五龙椅旁边的皇后位子。如果眼前这份“答卷”交不好,万事皆空! 估计她临时抓忙,找个冬哄腐儒当枪手,在文件上面猛掉书袋,满纸的典故和成语。 偏偏宫内有个名叫张泓的闲差太监聪明,进言说:“太子不好学习,人所共知,如果在御批文件上广引古文典故,必定会被皇帝看穿,最终会怪罪下来,肯定还追究背后主使人。不如直接就事论事,简单写上判断意见。” 贾南风大喜,对张泓说:“就麻烦你为我好好写吧,日后保你富贵荣华。” 张泓太监素有小才,打个草稿,然后让傻太子照猫画虎誊抄。 最后,贾南风派一直等候的使臣把文件送交正在皇宫与东宫僚属及当朝大臣宴饮的酒席之上。 武帝仔细看罢,甚悦,就把文件先给太子少傅卫瓘展示。本来,司马炎对太子司马衷的期望值很低,忽然看见傻儿子亲笔写的判词立意清楚,处事得当,他大喜之余,把文件递给卫璀,无形中泄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您常表示太子不具备接班条件,看看,还不错嘛,啊!” 见此情此景,当时在朝上的大臣们就知道卫瓘先前肯定对太子有微词。由此,贾南风一家上下也暗中记下卫璀一笔,准备留得秋后算账。 当然,各种史书,都把贾南风这个黑丑娘们写得无比有心机,好像完全是靠她欺上瞒下才最终使痴傻汉子司马衷成为晋惠帝。 据笔者揣测,真正最后拿主意定大计把儿子司马衷当继承人的,仍旧是晋武帝司马炎本人。他所看重的,恰恰是儿子的儿子司马遹。 司马遹,据史书记载,其母是谢玖。此人清惠贞正,先被选人晋武帝后庭作才人,被司马炎已经尝过“鲜”。 司马衷十岁被立为太子,一入东宫,选太子妃就被列入首要大事。“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东宫侍寝。”《晋书》中这句话,泄露了真相。武帝肯定是用过这位貌美如花的谢才人数次,才觉得这位才人聪敏、善解人意,便派去给自己傻儿子作性启蒙,以身试“性”,教会傻小子在床上与女人“那个”。 很快,谢才人就怀孕。贾南风过门后,对太子宫内别的嫔妃可以随意杀戮,对谢才人则不敢。谢才人呢,也知道贾妃奇妒,自求还归西宫,生下了司马遹。 P3-6 序言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是近几年来成长起来的历史作家。他的本职是金融事业,写作全在业余时间。每当一天劳累之后,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书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隐。久而久之,积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击键盘,一字字地打出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对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叹谓,于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网络中出现。 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的ID行走网络江湖,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和出版商,一时间洛阳纸贵,争相出版纸质文本,不几年就成为令人瞩目的大众历史作家。我对他的作品,按出版时序排列了一下,从2005年到现在,短短的四年内,他埋头创作,出书十种,总字数超过500万,确实算得上是个高产作家了。一个年轻人,有此成绩,值得赞许。他的成功,当然与改革开放、时代进步有关。梅毅赶上了好时代,他是幸运的。但是,再好的时代,若不勤奋努力,也难以脱颖而出。“天道酬勤”!时代,总是拥抱那些勤奋者,成功的大门,专为不懈追求的人敞开着。梅毅的经历,印证了这个人所熟知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天理。 梅毅写的都是历史。除了几部历史大视野的作品,如《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类似历史演义体的断代史作品,起始于两晋南北朝,中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国,几乎代代赓续,组合成一个中国历史的系列。虽然梅毅的这套历史文集首缺秦汉,尾阙清史,但从中仍可清晰地体察出兴亡继绝、人事代谢的历史脉络。 在近代中国,写历史演义最出名的,是浙人蔡东藩先生。蔡先生于光绪初年,幼而笃学。少长,精于治史。辛亥以后,他侨寓上海,为会文堂书局编写历代通俗演义,自前汉迄于清代,共11部,于1916年起陆续出书。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虽难称洛阳纸贵,但可说名噪一时。1945年蔡先生走后,时至今日,久不见有此壮举,不免令人惆帐。现在,欣喜地发现,大陆学界出了个梅毅,他以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业余历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断代史,前后赓续地组成一套中国历史大系。如此,使我惊讶之外,感佩良多。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梅毅称得上是能接续蔡东藩先生而在民间涌现出来的一个写史奇才了。 与蔡东藩先生的历史演义以事件史为结构主线的写作方法不同,梅毅的断代史,每一部都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能够全方位展示历史的纵深发展。两种不同的结体和写法,可谓各有千秋。前者,史的物质明显;后者,文学性、可读性更强。正如评论者指出:梅毅给笔下的历史人物赋予鲜活的个性而呈现出人性的复杂多变,从而使历史事件的进程跌宕起伏和充满激情,这样一来,历史也就好看起来。 梅毅的历史著作,游走于文学与历史之间,既摆脱了以事件史描述为主体的历史著作那种沉闷枯燥的格调,又不同于小说家的虚构与臆造,也与散文家抒发情感的恣肆与叹谓有别。他的书,史料扎实,旁征博引,有学者深沉的气度,有作家恣肆的文笔,加之其年轻人特有的敏锐,使得他诠释史事的视角卓尔不群,富有独识灼见。 历史,本来就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往事。人是历史的主体。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因为写活了人而传之不朽。可惜,这一传统没有很好的继承下来。从班固的《汉书》开始,一部部的所谓“正史”,都少了对历史人物的人文关注。后来的历史著作,尤其出现了“非人化”的倾向,变得呆板沉闷。于是,充满人性、生动活泼的历史,也就与现实的受众渐行渐远。梅毅的断代史所组合的历史大系,能以历史人物大起大落的开合描写,来承载史事的开张演化,能以作者的激情赋予历史的生命,尽管其间可能有若干观察上的失当和诠释上的瑕疵,但无论如何,都是值得欣慰、值得赞赏的。 要写活历史,除了扎实的史学功底和睿知的识见外,生动的文笔当不可少。我详读了梅毅的《亡天下——南明痛史》、《极乐诱惑——太平天国的兴亡》、《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史》,并浏览了其它几种断代史,感到梅毅的文笔确实生动,具有亦庄亦谐的感人魅力。我曾在一篇评论梅毅作品的短文中说:“他一系列历史纪实体作品,似乎有着共同的写作风格:他力图继承太史公开创的历史文学的余绪和评判史事的精神,努力效法历史演义家的结构布局和善于演绎的流风,倾心于散文、小说家捕作细节、铺叙感受的技巧,试图融会于一炉。”这样的理解,是不是对?我也希望梅毅作品的爱好者一起来讨论。 梅毅出版历史文集,不仅是出版界对年轻作家的人文关怀,而且也是社会正在形成史学热的需要,这,恰恰是接续我们的时代延续文脉、推陈出新的好事。我之所以拉杂写了这些,聊充序言,理正在此。 后记 德国作家尼采与音乐家瓦格纳相识、相交、相恶,由爱生恨,由敬生仇,著《偶像的黄昏》一书,大谈特谈“日神状态”“酒神状态”,对于他青年时代顶礼膜拜的“大家”们,极尽诋毁、揶揄之能事,并引用苏格拉底的话语:“活着,就意味着长久生病!”同时,这位伟大的厌世者言之凿凿地表示:虚构一个“彼岸”世界是无意义的,是我们以一种“彼岸的、更好的”生活向生命复仇。“真正的世界”纯属道德幻象,它事实上就是虚假的世界。 所以,这位疯狂的哲学家用拉丁文狂呼:“ec-ce homo!(看哪,这人!)”他咬牙切齿、将信将疑、自言自语地反问: “这些历代最智慧的人,都迟暮了?都摇摇欲坠了?都颓废了?” 由此,我想,梅毅的存在,是传统中国士大夫的一个异类,一个“当代自欺者中的聪明人”,一个商品时代不合时宜的舞文弄墨者,一个一面享受当代纸醉金迷生活,又一面沉浸于历史幽暗时光中的无害的“好人”。 所以,“偶像的黄昏”,这一不无笑谑意味的名称,就是我以及周围的好友送给他最恰当不过的称呼。 但是,从梅毅的嘴里、笔下,我们都从来没有听说、看见任何一种“充满怀疑、充满忧伤、充满对生命厌倦的声调和态度”。 梅郎为人,自负才情,恣意山水,豪而达,放而逸,实有魏晋名士之遗风。合其意者,虽当百欺而不悟,相待如初;逆其情者,纵供万媚而嫌其俗秽,严拒千里。此种天真烂漫性情,淳朴无邪气度,使得梅郎与“世故”二字了无粘连,雅有古君子之遗风。 程普尝言周瑜:“与周公瑾交游,如饮醇醪,不觉自醉!”以此语谓梅郎,可当得一“切”字。 由此,梅郎周遭友朋甚多,茶来酒往,虽皆以“酒肉”为名,仍多率真反俗之辈。而仗势欺人、顺口接屁、粪里嚼渣之徒,几绝迹于梅郎门下。 明人张岱有言:“人无癖者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观梅郎,自是书淫橘虐,诗痴花魔,兼有寡人之疾、陆羽之嗜。体虚神疲之际,仍陶然其中而不知倦。既无俗累,又多逸情,梅郎笑谈之间,每每有剔肤见骨、妙奥高绝之语,时而排调滑稽,时而笑谑臧否,皆冲口而出,无多避讳遮掩,砭骨之余,往往令人粲然解颐。 才兴高格如此,然梅郎少有矜高刻意之举,无“清高达人”之矫饰,少佞友俗朋之缠累,常令众人心神俱爽。欢笑之间,我辈钦其识,服其量,高其才,畏其口。 风雅之闲,梅郎常宣异端于恣肆,暴道学于纵横。坐谈纵论,虽偶言经世务实之略,实无仕进进取之心;啜茶之余,恒恶刻薄伪善之行,心存隐恶扬善之意。嬉笑怒骂,梅郎挥洒自若,能使“梦者觉,躁者静,睡者醒,肠热者冷,心冰者融”。有此良朋,诚为幸事。 观梅郎文章,骨傲而不肆,意狷而不僻。正似才子酒酣耳热,高咏闲情。梅郎文笔至切,崇尚性灵,其浩繁史评,琳琅满目,亦庄亦谐,旁征博引,如对九宾盛宴,大嚼快爽之余,顿生消极排滞之效。 梅郎爱写乱世,“死生之际,感叹尤深!”两晋南北朝,正是生死爱念极致之时。梅郎恰喜由此入手,托此幽幽之史,呈其磊磊之怀。古往今来,多少峨冠大肉,尽湮没于荒草斜阳;自此以后,无数美人豪杰,皆付诸滚滚东流!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思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一日,梅郎昵友数人,毕集欢饮,品评其为人。 李鸣钟:“梅郎一可笑无用之人,宜束之高阁。” 文华:“梅郎做人太鲜明,非有保身处世之道。” 李辉:“梅郎赅涉广博,有屠龙之术,诚可惜叹者,世间已无龙可屠。” 江华:“梅郎千金之茶味道极好!” 田颇:“梅郎自得其乐,有脱俗凌云之态。” 亚明:“梅郎了无遮藏,堪称善类。” 梅郎闻吾辈品题,嘿然哂然,日:“生与此辈为伍!” 我与梅郎,相识十年,友情非浅。钦慕之余,自忖吾辈有不能学者五: 梅郎北人南相,燕赵慷慨之风犹存,一饭必偿,睚眦必报,敢爱敢恨,快意恩仇。而我等随时俯仰,逆来顺受,唯中庸是举,此一不能学也;梅郎文士豪韵,魏晋达人清操犹在,遇同道纵达之人即青眼相加,见貌陋心险之人辄嗔怒作色。而我辈唯唯是是,但求一团和气,怯于直抒胸臆,此二不能学也;梅郎风采朗然,有贵胄公子之度,豪豁不羁,不修细行,纵有陷溺,皆发于至情。而我等中规中矩,瞻前顾后,雷池少越,此三不能学也;梅郎通才博识,学兼中西,开樽诵青史,关门即深山,有意无意之间,收放自如。而我等常拘泥于“显学”,安坐于生计囹圄,一心不试二用,凡夫俗体,此四不能学也;梅郎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以毒为药,直言危行,夜半临深池,啸傲江湖间。而吾辈蹑足屏息,唯恐画虎不成,感壮之余,常怀惴惴,此五不能学也。 最为可慰者,生世无网罗,遇人少心机,可免却相濡于枯岸;最为可喜者,微醺常大笑,迷离有真情,可欢与相忘于江湖。酒足饭饱,扪腹啜茶,观梅郎“黄昏之偶像”狂态毕现,不亦乐乎! 是为跋。 亚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