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
分类
作者 宋兆麟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打破了传统的单调文字叙述形式,而是通过图说,给予我们更形象的领悟与感受,使人有淋漓尽致之感。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毋庸赘言,而通过本书的介绍与书名,则更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跟深入地了解,不妨拿来一读,必能豁然开朗!

内容推荐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中国传统的石作、木作、纺织、陶瓷、墨砚、造纸、印刷、食品加工等十四个手工艺从其渊源与流变、传承与发展、技术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又详细地介绍。内容丰富,语言简炼,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堪称是一本比较全面地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 石作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近代石作

第二章 玉作

 开料

 琢制

 雕花

 透雕

 抛光

第三章 木作

 木器加工

 桦皮工艺

 树皮布

第四章 毛皮加工

 鞣毛

 擀毡

第五章 编织

 草编

 竹编

 藤编

 柳编

 秸编

第六章 纺织

 麻纺

 丝纺

 毛纺

 棉纺

 蜡染

第七章 陶作

 泥片贴筑法

 模制法

 泥条盘筑法

 陶车拉坯法

第八章 瓷作

第九章 漆作

 制胎

 镟胎

 花纹图案

 漆器种类

第十章 冶铸

 铸铜

 铸铁

 提炼金银

第十一章 墨砚

 制墨

 澄泥砚

第十二章 造纸

 皮纸

 竹纸

 麻纸

第十三章 印刷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书籍装帧

第十四章 食品加工

 粮食加工

 酿酒

 治盐

 制茶

 榨糖

 榨油

 做醋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打制石器

打制石器是指以打制的方法制作的石器,主要流行于旧石器时代。其制作技术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人们在长期打制石器的实践中,获得了不少有关石料特性的知识,知道并不是一切石料都能制作工具,只有那些既容易打制,也比较耐用的石料才适合制作石器。因而在打制石器之前,必须采集适用的石料。选择石料一般须具备以下条件:

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一般都从住地附近的河滩上捡拾砾石制作石器。

2.选择的岩石和矿物要有一定硬度,并具有容易打制、能产生合乎需要刃口的石片。因而除硬度之外,还必须具有韧性和脆性的特点。

3.选用的材料多为燧石、火石、石英石等。我国旧石器时代人们使用的石料则以砂岩、角页岩、玛瑙为主。

此外,人们也选用各种适合的骨、贝、木质等材料制作工具。

原始人为了从“砾石”等石料上打下石片,就要选择原本就有一个平面的石料才好打。可以利用自然平面,也可以先打出一个平面。从考古学术语上讲,该平面称为“台面”,然后再从“台面”的周边打下薄而长的石块,称为“石片”。产生石片的石块称为“石核”。打制石片的工具叫“石锤”。打击石片时,石锤的着力点叫“打击点”,在石核上遗留有凹陷的面,叫“阴面”,石片上劈裂的一侧为“阳面”,石片上同劈裂面向背的一面叫“背面”。在石片上台面与劈裂面构成的角叫“石片角”。

利用打击后的石核做工具或在石核的基础上再打制成的工具称为“石核石器”。利用打下来的石片做成的工具或用石片加工成的工具被称为“石片石器”。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工具以“石片石器”为主要特征。

打击石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为直接打击法,一为间接打击法。

直接打击法是用两块石头直接接触打制的方法。一般又分为石锤直接打击法、碰砧法、石锤摔击法等。这是比较原始的打击方法。由此可知,人类社会初期生产石器工具的方法,是很保守的,发展极为缓慢。

间接打击石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坚硬的木棍或骨棒的一端修制成尖状,将尖端放在石核台面的边缘上,然后再用石锤敲击木棍或骨棒的另一端即可打下长而薄的石片来,在大的石核上打下大石片,有时需要两人合力承担;另一种为近代美洲印第安人仍然在用的胸压法。这种方法是将石核插在地上,压石片的人用两脚稳住石核,将一个“T”形的木架的横木顶在胸上,直木的顶端装上角质或硬木的尖头,放在修理好的石核台面的边缘上,压者用胸推动横木,即可推压下长而薄的石片来。

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薄而长的石片,根据实验和民族学资料分析,是用间接法制作的。在云南独龙族地区,还有一种利用火生产石片的方法。制作石器时,先把较大的石块放在火上烧烤,等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再往石块上泼水,于是石料破裂,脱落下许多石片,从中选择制作石器的石料。

打下的石片、石核,绝大多数没有一定的器形,是不能马上使用的。为了得到人类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工具,必须进一步加工,即进行必要的修整,这在石器制作工艺上称为第二步加工。

石片、石核的修整一般是用石锤在石核和石片的边缘敲击而成的,用这种方法修整的石片,疤痕较短而深。也有用木、骨棒之类的工具进行修整的,用此种工具修整的石片,疤痕浅而长。这类方法在旧石器时代应用的时间比较长。

还有一种直接修整法,即打下石片、石核后,修整成粗糙的砍伐器。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一面向另一面打击,叫一面打击法;一种是在石核的边缘上左右交替打击,成为交互打击法。前者修整的石器边刃比较平直,后者修整出来的石器边刃弯曲似锯齿形。

由于人类幼年时期制作的工具原始而粗糙,往往同自然力的作用所产生的石块真伪混淆,难以辨认,所以在考古学上常常出现真假石器掺杂,引起不少争论。但是,只要掌握了石器的打击点、半锥体、石片疤、辐射线等特征,而这些特征与自然引力产生的石块是截然不同的,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细心观察比较,真假石器还是能够辨明的。

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等岛屿与大陆还有陆桥连接,在东北部的白令海峡也有陆地通往北美洲。那时中国大陆的气候比较干燥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把内蒙古高原上的尘土刮向东南,在我国华北等地堆积了厚厚的黄土,最厚者达一百米以上。因此,地质学上把更新世晚期称为“黄土时期”。

“黄土时期”处于间冰期,大陆大部分植被是森林、草原或半干旱的草原。人类在这种比较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最后脱离了动物界,逐步转变为现代人。人类学家把这一时期称为“智人阶段”。此时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改进了工具,发明了摩擦取火,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在氏族公社产生的阶段。因此,晚更新世是人类发展史上剧烈变化的一个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由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从我国华北平原到长江流域,从黑龙江畔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河西走廊,均有古人类留下的足迹。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在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进了打制石器的技术,石器类型有了增加,用途也有了进一步分工。而且工具的质料也多样化了,除石器外,骨、角器等的广泛应用,成为这一时期生产发展的特点之一。从当时的生产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分析,木制生产工具也得到广泛应用。

P2-5

序言

传统的手工艺既涉及科技史,又关系到无形文化,我对两者都缺乏深刻的研究,但在长期的民族调查中,我对其又有一定的涉足,我看到过极为鲜活的各种手工艺,如树皮布、桦皮工艺、纺纱织布、制陶烧瓷、木雕漆作、造纸、酿酒、治盐,等等。所以,在整理调查报告和撰写调查随笔时,古老的手工艺也经常浮现在脑海中,并且有所思索。

在从事文物和科技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古代所保留下来的图像资料也是很丰富的,它应该是我们从事研究的一个资料来源,可惜这方面却被忽视了。

郑樵在《通志·图谱略》中说:“图谱之学,学术之大者。”“天下之事,不务行务说,不用图谱可也。若欲成天下之事业,未有图谱而可行于世者。”他又说:“图,经也:书,纬也。一经一纬,相错而成文。”“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不难看出,郑樵对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作了详细的说明,可惜在他的著作中并没有付诸实践,说明实现著作图像化并非易事。

如果追溯一下图像的发生学,大体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岩画阶段,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文明时代,当时的重大社会活动都刻绘在岩石上,且保留下来;第二阶段为绘画阶段,自新石器时代的器物实用画到后来的人文画,尤其是印刷术发明以后更为发达,这是当初记录图像、工艺、仪式的基本手段;第三阶段是摄影技术的发明,人们利用照相、电影、录像、光盘等方式,记录图像,这是人类记录图像技术的重大突破。

有人认为中国图像学自摄影技术应用之后才发生,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我国远古岩画浩如烟海,古代绘画也不计其数,它们对社会生活作了大量的纪录,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包括不少古老的手艺。关于手艺,严格地讲是指生产的工艺,而且多为手工业技术,有人认为它是无形的,但无形文化是依附有形文化而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者是难以分开的。谈手艺,不谈工具、原料、产品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英明之举,然而民间文化中的手艺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也从外族、外国学来不少。可惜,古代掌握手艺的匠人多为无名的民众,缺乏文化知识,没有记录自己的手艺,但是古代的有识之士,则利用当时的绘画手段,记录了不少古代手艺的形象,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仅说古代传统的绘画,多为孤本。绝大部分没有印刷,因此传播不广,很多从事历史、科技史、考古的学者也苦于找不到书。基于这一缺憾,我们拟把历代留下来的较为有代表性的手艺图像编辑成册,供广大读者阅览。尽管如此,仅凭这些资料也是不够的。一是这些资料对古代手艺而言,也是挂一漏万,并且还有许多图像缺坏;二是绘画上的手艺在中国广大汉族地区已经消失了。礼失求诸于野,在偏远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目睹不少“进行时”的手工艺,甚至为上述绘画所不及。因此我们在书中又增加了一些现代考古和调查的资料,其中的民族学资料绝大部分是我亲自目睹和拍摄的。在这里是想尽力文图结合,古今互补,为广大读者展现一些生动的手艺图像。

乍看,这是一部古代手艺图像汇集,实际上它是古代人民发明的历史,是人们开发自然的利器,从中可以领悟到中华民族技术的进步,认识到先辈征服自然的历程。所以该书对研究古代手工艺、科技史,认识中国历史是不可或缺的,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当前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程”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兆麟

二零零八年一月于北京

后记

在编著《图说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过程中,图像的搜集、整理工作量是很繁重的。其中大部分图像是古人的成果;自己也在田野调查时拍了一些;另外也引用了当代少数学者的一些成果,因此这是一部集体的成果。期间,张波同志利用电脑技术,对部分图版还做了扫描和修整,付出了不少的辛劳。有些绘画、线图欠清晰,但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非用不可,只好进行摹绘,此项工作是请著名的临摹专家郑婕女士完成的。对以上两位同志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

宋兆麟

二00八年一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