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实践的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刘森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分《去魅“实践”》,《实践的近代逻辑及具突破》和《实践的逻辑》等三个部分。内容包括: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批判;自然化与浪漫化及其统一;实践、和解与现代辩证法;从“劳动”到“实践”;实践的逻辑等。本书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推荐

“实践”常被崇拜为孕育一切力量、奠基一切真理、打开一切命门钥匙的自明性存在,这迫切需要“祛魅”。它是理念、计划的贯彻,还是复杂“习性”左右的结果?行动者所处的情境,及其作为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非施动者的诠释者所理解的情境,是不同的。遗憾的是,常见的解释恰是第三种情境的产物。以“劳动”和“制作”替代“实践”,“实践”的科学化,理论与实践的二分法,近代主体性解释模式的日益伸张,尤其值得反思。以“劳动”作为主体性根基解释“实践”,仍是从“自然”而非“社会”出发,把“实践”自然化,视之为先验的自然性事实(而非社会性事实),故未超出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的解释模式。“自然化”必导致“浪漫化”的反拨。马克思继承黑格尔试图使两者和解,这必然把实践与辩证法融为一体。告别自然性模式,真正走向辩证论模式,在检思“实践”观念当代变迁的基础上,凸现实践内含的复杂、异质、多元、自悖谬性,区分不同层次,把“劳动”逻辑提升到“实践”逻辑,尤其关注和约束其中日趋加重的外推逻辑的延展,合理释解和规范“实践”,构成本书的基本指归。

目录

 第一部分 去魅“实践”

第一章 去魅及方法

 一 去魅

 二 方法论的反思

第二章 实践解释模式的症结:“劳动”的替代与科学化

 一 症结之一:以“制作”和“劳动”替代“实践”

 二 症结之二:实践及实践世界的科学化

第三章 实践解释模式的症结(三):理论一实践二分法(从哲学写作的角度看)

 一 三种模式

 二 大众社会的哲学写作

 三 马克思的写作模式

 四 进一步的讨论

第四章 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批判

 一 视角的转变:从个体到群体

 二 从主体性模式到生活世界模式

 三 自悖性的凸现

 四 总结:走向一种新的主体性

 第二部分 实践的近代逻辑及具突破

第五章 从主体性到社会性

第六章 整合“实践”的“劳动”:迈向自然化

 一 出发点:“自然”还是文化(意识形态)

 二 物质与文化,自然与社会的不可分性

 三 “劳动”是政治经济学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 从“劳动”的自然化到唯物史观的自然化

第七章 “实践”的自然化:从“发展”的视角看

 一 (超历史的)一般对(历史的)特殊

 二 “历史”的现代化=普遍化?

 三 发展主义与三种“情境”

第八章 自然化与浪漫化及其统一

 一 实践的自然化及其后果

 二 实践的浪漫化

 三 和解与统一是否可能

第九章 实践、和解与现代辩证法

 一 现代启蒙辩证法:范围与根基的拓宽

 二 现代辩证法的主体性根基

 三 整合与裂变:现代辩证法的两种状态

 

 第三部分 实践的逻辑

第十章 解释的递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实践”的模式变迁

 一 以“劳动”充作“实践”

 二 从生活世界解释模式到生存论模式

 三 认识论意义上的经验积累型“实践”

 四 向伦理一政治型活动的“实践”的恢复

 五 面临生活的自悖谬、昭示审慎的“实践”

 六 几点简要结论

第十一章 从“劳动”到“实践”

 一 概念的讨论

 二 “劳动”的承载与负重

 三 坍塌与重思

 四 “劳动的终结”

 五 劳动的社会性进一步凸现“实践”出场

 六 时尚与劳动的融合:社会性的强化

 七 内容的表现重于内容本身:符号与指涉物的新关系

 八 两种方案的选择

 九 从“劳动”走向“实践”

第十二章 实践的逻辑

 一 学院派思维与实践逻辑

 二 三点结论

 三 从学院派逻辑到形而上学抽象:“实践逻辑”消解的对象?

第十三章 自悖谬、外推与实践逻辑

 一 去远与推远:两种不同的机制[主体性与外推]

 二 外推的逻辑与空间的拓展

 三 越推越远的外推:从个体到群体

 四 更远的外推:国际层面

 五 最远的外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4: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