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夏,华尔街打造的次贷王国轰然坍塌。平均每月有50家贷款机构走向破产,而引发这场危机的并不仅仅包括贷款经纪人和骗子,还包括我们一向信任的投资银行和住房贷款机构。
本书以制造危机的参与者为切入点描述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惊天大灾难。我们看到了危机爆发的幕后原因——从贷款机构、经纪人到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以及制造这场危机的最终责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谁在欺骗谁(危机的链条)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保罗·穆洛//马修·帕蒂拉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007年夏,华尔街打造的次贷王国轰然坍塌。平均每月有50家贷款机构走向破产,而引发这场危机的并不仅仅包括贷款经纪人和骗子,还包括我们一向信任的投资银行和住房贷款机构。 本书以制造危机的参与者为切入点描述了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惊天大灾难。我们看到了危机爆发的幕后原因——从贷款机构、经纪人到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以及制造这场危机的最终责任者。 内容推荐 当前,美国人正在快速失去他们的住房。尽管几年前房产市场还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但现在的房价却持续大幅下跌。造成这场危机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谁又是真正的责任者呢?或者更重要的,为什么这场危机会出乎我们所有人的预料? 在本书中,两名优秀的财经记者深入新闻背后,详细阐述为什么华尔街会成为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去住房的主要责任者。他们全面展示了美林、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等公司的高管是如何向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提供资助的,而这些非银行抵押贷款机构则通过贷款经纪人向消费者大肆出售抵押贷款。反过来,华尔街又将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支撑的债券出售给欧洲和亚洲的海外投资者,而这也同样引发了当地的金融动荡。 待悲剧尘埃落定之后,指责游戏也就开始了。但作者却清楚地指出,造成次贷危机的并非单一实体或个体,而是一系列因素和参与者——世界上最大的投资银行、房主、贷款机构、信用评级机构、贷款审查机构和投资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安吉洛·莫兹罗:全球性影响已现端倪 第二章 次贷简史:取消与丧失抵押品赎回权 第三章 贝利建筑信贷的崩塌: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崛起 第四章 罗兰·阿纳尔:次贷领域的沙滩小子 第五章 屠夫之子安吉洛·莫兹罗的成功之路 第六章 房产产投资信托的摇喊派教徒 第七章 新世纪的末日 第八章 美林阴谋? 第九章 天人知晓的债务、抵押债券、结构性投资工具及其他 第十章 贝尔斯登的秘密 第十一章 世界末日:别了,莫兹罗;别了贝尔斯登 第十二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 后记 我们将垃圾埋到了海外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安吉洛·莫兹罗:全球性影响已现端倪 据我所知,抵押贷款业务是唯一可以让你在一年内赚得盆满钵满,而三年后又全盘赔尽的业务。 ——刘易斯·拉涅里的信徒 首席执行官与华尔街之间的业绩电话会议就像是一出精美的歌舞伎,会上的坏消息经过严肃讨论之后,通常还要经过一番精心修饰才予以公布,但不要把这些告诉安吉洛·莫兹罗。莫兹罗出生于布朗克斯区,是目前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07年7月24日,68岁的莫兹罗和他的8名高级助手走进董事会会议室。几个月前,这家上市公司的账面价值达到了250亿美元。在30英尺长的会议桌前,来自贝尔斯登、美林证券和摩根士丹利等华尔街著名投资机构的股票分析师翘首以待,莫兹罗有关住房和抵押贷款市场的电话讲话将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电话另一端的很多人来说,莫兹罗并不仅仅是一家拥有近40年历史的公司的共同创始人。他白手起家,14岁时开始在曼哈顿、布鲁克林和皇后区为一家贷款公司递送文件和银行支票。那时,他总是奔波于公共汽车和地铁之间,以最大限度减少出行成本。而到2007年,莫兹罗早已成为行业市场的领军人物。他的日常活动并不局限于出席董事会。他同房主一起探讨有关抵押贷款业务的标准,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这件事情我仍需要参与。”他总是这样说。此外,他还会亲自处理一些有关“莫兹罗朋友”的贷款,为他的朋友、家人和商业伙伴提供贷款折扣和佣金减免。① 毕业于公立学校的他是第二代意大利裔美国人,不管是从相貌上还是从衣着上,他都与服装设计师拉夫·劳伦惊人地相似。定制套装、手工衬衫和纯金链扣是他一贯的衣着标准。他灰白的头发从来都一丝不苟。不管去哪里演讲,也不管是在雷曼兄弟公司还是在霍雷肖·阿尔杰协会(他于2003年入选该会名人堂成员),他总是穿着最得体的一位。紧致的皮肤和完美的牙齿让他看起来更像是一名模特——一名68岁的男模特。《纽约时报杂志》的秋季时装展就曾刊登过他退休复出时的摩登照片。 私下里,他经常肆无忌惮地抨击竞争对手,而且在非公开言论中还时不时地爆出粗口。他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敌人。“对于伤害过他的人,他会一直记着。”一位与他相交20年的朋友说。在住房贷款行业,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推崇富国银行的理查德·柯瓦希维奇(他称之为迪克)对交叉销售之道(也就是向抵押贷款客户提供其他产品)的了如指掌,但他对柯瓦希维奇的推崇也仅限于此。对于这位美国西海岸大型抵押贷款机构的首席执行官,莫兹罗的评价是:“他根本无法胜任,我绝不会让他来管理我的任何一家分支机构。他是一个十足的笨蛋。” 对于华尔街的人士,如果按照他的一贯方式,他会把他们全部扔进火坑,然后再浇上汽油。他虽然需要这批人,但却毫不掩饰自己对他们的轻蔑之意。有一次,莫兹罗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在华尔街,我经常会遇到一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他们总以为自己毕业于常春藤联校就高人一等。”他从没有忘记自己在1969年创建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时的情景,当时几乎置他于死地的正是华尔街。“没有一个人给我们机会。”他说。他不是一个健忘的人,他也从中学会了如何生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早年就职于一家小型抵押贷款公司的莫兹罗曾一度立志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名交易员。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的梦想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阴霾已经成为过去。作为一名在纽约长大的年轻人,莫兹罗逐渐意识到在华尔街的犹太人或意大利人只能在公司内部从事低级别的工作,而这些办公室或地下室并非他所期望的工作场所,或者至少不是他所期望的长期的工作场所。 莫兹罗对华尔街的公司拥有足够的耐心,就如同斗牛犬对新生的小猫一样。但莫兹罗也知道,他不会一直扮演斗牛犬的角色。他对任何事物都抱有一种抵触情绪,尤其是对华尔街。他对抵押贷款行业的了解可谓首屈一指。虽然很早之前莫兹罗就已离开布朗克斯,但布朗克斯却一直留在他的心中。毕竟,他通过银行贷款而非自己的存款创建了一家行业领先的公司,而这些贷款,说到底,还是来自华尔街的投资机构。(最终,他购买了属于自己的银行,因为对于最初的投资机构来说,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它们。)他通过40多年的努力,将一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最终超过了银行业中的诸多巨无霸——富国银行、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国银行—_银行业的这些巨头全部被他甩在身后。2007年夏,他似乎赢得了这场博弈的胜利,但就在此时,住房贷款业却风向突变,一时间变幻莫测起来。 那些了解莫兹罗的人说,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抵押贷款,他对这个行业有着无限的热爱。不管是在睡觉前还是在起床前,他想得最多的就是抵押贷款。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也是最好的抵押贷款公司,而他的目标是继续保持公司在该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他大力宣扬公司文化,并表示公司的雇员要想获得提升,就要加倍努力工作,不分周末,不分昼夜。“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他就不会留在这里很久。”莫兹罗对一名记者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就是莫兹罗的新娘,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不是一个居家男人。他同自己的妻子风风雨雨走过50年,始终感情不渝。作为5个孩子的父亲和9个孩子的祖父(外祖父),他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爱。他的儿子克里斯和埃里克是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经理人,而他的女儿利萨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他的兄弟拉尔夫曾在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他的表兄弟雷伊‘玛尔佐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初建时曾追随他从纽约一直到加利福尼亚,但数年后,玛尔佐选择了离开公司,并以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股票投资哈雷一戴维森经销商。莫兹罗将玛尔佐的离开视为一种背叛,他们的一位朋友说:“莫兹罗抱怨雷伊对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缺乏一种正确的发展认识。” 了解莫兹罗的人都知道,任何有关他退休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他的确曾表示过要逐渐淡出公司管理层,并在2006年年底选择一位继任者。但2006年12月31日早已过去,新的继任者却不曾出现。当然,这并不表明他自己没有尝试过。会计师出身的斯坦福·库兰德此前曾被任命为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成为拉巴萨斯郊区南加州公司总部的第二号人物。库兰德与莫兹罗之间的关系据说相当密切。有时候,莫兹罗也会让库兰德主持电话会议,并向分析师通报公司的财务状况。 2006年秋,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公关部开始加大对库兰德的宣传,并把他着重介绍给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和新闻媒体。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公关部的一名女职员说自己曾建议库兰德减肥并选择合适的着装,除此之外,她还向库兰德讲授了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技巧。“他现在讲话非常得体。”她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表明会计师出身的库兰德并非接替莫兹罗的理想人选。) 推出库兰德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一个“新”莫兹罗。但问题是,所谓的“新”莫兹罗只是一个幻影而已,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原版的莫兹罗。随着时间的日益临近,莫兹罗清楚地认识到,库兰德希望他退休后只担任名义董事长。在库兰德的想象中,未来的莫兹罗只会担任名誉董事长,并象征性地敲敲槌,其余的时间他会同自己的孙儿一起踢足球,同自己的好友、商业性抵押贷款银行家霍华德·莱文和房利美前首席执行官詹姆斯·约翰逊在当地乡村俱乐部打高尔夫球。莫兹罗虽然疼爱自己的孙儿,但他并不打算将自己的全部时间都花在这些孩子身上。 库兰德的愿景并非莫兹罗的愿景。“如果他认为我退休后将不再参与公司事务,那他肯定是疯了。”莫兹罗对他的朋友说。事情就是这样。1O月份,库兰德从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离职。据公司发布的消息,库兰德离职是因为追求“其他的职业兴趣”,而实际情况是,库兰德被莫兹罗毫不留情地踢出了公司。对莫兹罗来说,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是他的孩子,是他的创造。如果一个会计师认为莫兹罗将不再参与公司事务,那么他就大错特错了。至少,莫兹罗曾经这样对人说过。 2007年7月24日发布财务报告时,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仍在莫兹罗的牢牢掌控之中,此时距离库兰德离职已有9个月的时间。发布会现场聚集了数十名来自华尔街的分析师,如摩根士丹利的肯尼斯·波斯纳和弗里德曼公司的保罗·米勒等,还有众多媒体记者。按理来说,发布第二季度财务报告的电话会议只是一个例行性会议,但这一天却不同寻常,因为当时抵押贷款业和房地产业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当时,贷款违约率创下近20年来的新高。越来越多的次级贷款者(信用受损者)不堪重负,无力还贷,其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自2000年以来,次级贷款大行其道,占据了美国新发放抵押贷款的20%。在过去的5年间,住房贷款机构为信用受损者发放了高达2.6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当然,这期间贷款违约率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住房销售已降到近5年来的最低点,而更为严重的是,住房价格也开始出现下滑。任何从事抵押贷款或房地产行业的人都深信,房价永远都不会下跌——他们也根本不会想到房价会下跌。在他们看来,这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除了大萧条时期之外,事实也的确如此。 抵押贷款机构开始收紧贷款,利率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储蓄信贷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但即便如此,布什政府的官员——包括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内——却表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和即将出现的次贷危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套用保尔森的话蜕,这不会“影响美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不会波及全球市场。保尔森是一个聪明人,在2006年受邀出任布什政府财长之前,他曾担任高盛集团董事长,是华尔街贵族中的贵族。他毕业于常春藤盟校,对于言论尺度有着充分的把握。他知道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 …… P1-5 序言 屈指算来,从我第一次遇到安吉洛·莫兹罗——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oration)的联合创建者兼首席执行官——到现在已有20年了。虽然第一次见面的具体时间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我却仍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来华盛顿办公室(位于G街,与白宫仅有两个街区)时的情景。当时他身着一套深灰色的西装、一件蓝领白色衬衣,戴一条红色领带。蓝领白色衬衣正是投资银行家参加CNBC(FNN)股评节目时所穿的衬衣。后来我才发现莫兹罗并不喜欢投资银行家,不过他却很喜欢他们穿的衬衫(莫兹罗也是CNBC的忠实观众)。 这次与他一同前来拜访的还有一名公关宣传员(记者对公关人士的称谓),但这名公关人(并一直担任该职)只是象征性的。你或许可以说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因为每一位首席执行官都有自己的公关人。当时的莫兹罗早已是美国抵押贷款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他需要一名公关人就像他需要另外一个大脑一样。 莫兹罗之所以相信我这样一名记者,原因之一就是我与人合著过一本有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储蓄信贷危机的书:《美国储贷机构劫掠内幕》(Inside Job: The Looting of America's Savings and Loans)。他读过这本书,而且被书中所描述的细节和有关金融职业道德的故事——所谓的诚实商人利用新通过的法律攫取联邦特许的储蓄信贷机构——深深打动。他对于书中所描述的合法商人(大多为房地产开发商)和欺诈者的无耻行径感到极为震惊,他们蝇营狗苟,利用法律劫掠储蓄信贷机构并将其视为私人的储蓄罐。数百人因储蓄信贷危机而受到指控,其中数十人被判入监,而其他人则得以幸免。 莫兹罗向我提到了一点,而且几乎每次谈论有关储蓄信贷危机的话题时,他都会提到这一点:储蓄信贷危机时期的犯罪行为将永远不会发生在住房抵押贷款银行领域。在这一领域,贷款被证券化为债券,而每天的销售额则高达数十亿美元。(储蓄信贷机构的巨大损失是由商业房地产项目和垃圾债券投资造成的。)“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业务的监管者。”我记得莫兹罗这样说,“华尔街会遏制这种犯罪行为的发生。”虽然他对华尔街并没有什么好感,但他却相信它们,因为华尔街是贷款机构(同时也是房主)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守门人,而保持职业道德和推进诚信经营将最符合它们的利益。 莫兹罗是在2003年次贷产业开始走向繁荣之前发表这一言论的。他对此一向坚信不疑——华尔街(尽管他一向持有抵触情绪)将会维持住房市场的诚信,因为华尔街控制着抵押贷款债券业务,而这也正是大部分住房贷款的资金来源。这样做最符合华尔街的利益。但对此,我并不是那么确定。在2008年春,当银行和华尔街的亏损(说得好听一些即“减记”)达到3000亿美元的时候,我就更不敢肯定了。对于我以及本书的合著者马修-帕蒂拉来说,有些事情已经出现问题了。大约有100万人已经丧失了住房抵押品赎回权。到2010年,还将有200万~300万人失去他们的住房。而且出现问题的不仅仅是住房和抵押贷款市场,似乎整个美国都已受到全面冲击:持续上升的能源和商品价格,不断下滑的房价,银行日趋收紧的各种商业贷款和学生贷款。抵押贷款病毒已经散播开来,正在侵蚀着整个肌体。美国经济在布什执政期间出现的繁荣景象看起来似乎只是海市蜃楼。事实证明,莫兹罗是错的。资本市场——华尔街——让我们失望了,而这就是一个关于次贷危机如何发生的故事。 保罗·穆洛 后记 我们将垃圾埋到了海外 那些活跃在交易场的人或许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们却持有“人类无知学”的博士学位。 ——所罗门兄弟公司前债券销售员迈克尔·刘易斯 美国方言学会自1990年开始评选“年度词汇”。在这个一年一度的会议上,几十名学会成员会聚一堂,花费数天的时间评选出该年度最具特色的一个词汇。不过,被选出的年度词汇未必会被引入英语之中,但这并没有关系。这只是一个团体——其历史可追溯到1889年,其成员包括语法学家、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和其他专家(也就是语言学界的“规则制定者”)——每年在会议上所做的趣事之一。2008年1月初,在芝加哥举行年度会议的美国方言学会在经过一番激烈辩论之后,最终决定将“次级”(subprime)一词作为年度词汇。在进入最终决赛的名单中还有“脸谱”(Facebook)、“谷歌替身”(Googleganger)和“水刑”(waterboarding)等。 在过去的至少20年间,“次级”一词一直是抵押贷款业领域的一个专用词,指的是那些信用受损的消费者。但现在,它却已经被引入美国词典。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引发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海外银行和投资者正遭遇严重冲击,因为他们从华尔街公司购买的次级债务抵押债券已经出现违约,现在他们将面临巨额亏损。在贝尔斯登的两只对冲基金于2007年7月下旬申请破产保护后一个月,澳大利亚的一只对冲基金——基础收益阿尔法基金(Basis Yield Alpha Fund)也宣布申请破产。该基金的贷款机构包括诸多老牌的华尔街公司:花旗集团、摩根大通、雷曼兄弟和美林公司。在其提交的破产申请文件中,基础收益阿尔法基金提到了次级抵押贷款资产的巨大损失,而这些次级抵押贷款资产,也就是债券,正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出售给它的。 第二个原因是“次级”已经成为一个日常词汇。美国青少年现在将它用做动词,意指“把事情弄糟;搅乱”。比如说,本书的合著者之一保罗·穆洛13岁的女儿谢里·穆洛就曾用这个词表示自己不想考试考砸了。 进入2008年,越来越多的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传出巨额亏损的消息,而动辄数十亿美元的亏损正是因为它们投资的“美国制造”次级债务抵押债券。在法国,兴业银行巨亏30亿美元。在德国,政府被迫将两家因次贷投资而深陷泥潭的银行合并。曾在刘易斯·拉涅里手下工作的一位投资银行家继续讲述故事,他向记者表示:“前几天,我听说了一个阿布扎比的投资者。他向出售给他债务抵押债券的华尔街公司抱怨,‘为什么我会赔钱呢?这可都是AAA等级’。这家华尔街公司让他彻底懵了。” 2007年夏,布什政府的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曾试图解释说,美国次贷危机和住房市场崩溃将仅限于美国的50个州,而不会波及海外市场。保尔森的这次公开宣言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谈到经济预测,这位高盛的前首席执行官一向都不是那么准确。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波及全球经济。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小的事实却被忽略:扣动扳机的人是美国的债券销售员,是他们将次级债务抵押债券销售到了海外。那么,美国和欧洲的买家是否真的了解他们所购买的产品? 如果你在2006年问刘易斯·拉涅里这个问题,那么他会给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答案:“不。”如果再问,拉涅里会说:“他们只是了解已披露的信息。”他表示,投资者没有必要知道借款人的混合贷款价值比率(CLTV)以及该比率的评估方式(是真正评估还是电脑自动评估),或者“借款人是否为洗碗工”。在这位华尔街的前当家人看来,华尔街公司将债务抵押债券打包并“出售给了非传统抵押贷款投资者。它们将抵押贷款分级并转入债务抵押债券,然后销售到世界各地”。(虽然拉涅里曾对次级抵押贷款质量和债券信息披露不足提出过警告,但他持有最多股份的富兰克林银行还是于2008年5月陷入财务危机。该机构被迫减记所谓“确定不可收回的”二次抵押贷款。此外,调查还发现该公司管理层并未按照“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对部分资产价值进行减记。) 美联银行前债务抵押债券专家阿图罗·迪希弗恩特斯并不同意拉涅里有关投资者对产品毫不知情的说法。“投资者难道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信息都已经披露了。”迪希弗恩特斯说,“所有的信息都在那里。那种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一名记者又向他提了另一个问题:或许基本的信息都已经被披露,那么又有多少投资者真正读过发行章程呢?迪希弗恩特斯沉思了一会儿说:“有的读过,有的没有。” 换句话说,当美林的债券销售员给澳大利亚的一只对冲基金打电话时,基金经理会相信电话另一端的那个人,毕竟他是在美林工作的销售员。《说谎者的扑克牌》一书的作者迈克尔·刘易斯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公司债券销售员一职就比较反感,因为在他看来,这个行业只是单纯地为了交易而交易,即便将高风险的公司债券出售给客户,销售员也不会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担心。这只是为了赚钱而已,或正如刘易斯所写的,“在任何市场中,正如在任何扑克牌游戏中,都会存在一个傻瓜”。在次级债务抵押债券领域,说到底,一切都是为了转移风险:从抵押贷款机构到资产支持证券再到债务抵押债券。而在这一游戏中的傻瓜就是最终持有债券的人。 在这些傻瓜中,有一部分位于遥远的海外,还有一部分是在纽约开设分支机构的外国银行或投资银行公司,它们向非银行次贷机构提供贷款,将它们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创建分级产品并将其打包为债务抵押债券,然后再将它们销售到大西洋彼岸。有些不走运的家伙由于找不到债务抵押债券的投资者而不得不将其转入自己的投资账户。德国的德意志银行、瑞士的瑞银集团、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格林威治资本都是美国次贷市场的主要参与者。2008年4月,瑞银集团的次贷业务减记19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部分价值已经大幅下跌的证券。 在瑞银集团宣布巨亏两周之前,美利凯斯特的创建者罗兰·阿纳尔因癌症去世,被葬干洛杉矶的格里菲斯公园。曾在阿纳尔的公司担任客户主管的特里·鲁奇参加了他的葬礼。除了阿纳尔的家人和朋友外、参加葬礼的还包括公司的其他前雇员以及政界人士,如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戈萨,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格雷·戴维斯和现任州长、前电影明星阿诺德·施瓦辛格等。在整个葬礼期间,戴着墨镜的施瓦辛格一直站在鲁奇附近,而这位州长的安全保卫人员也混在人群之中。“施瓦辛格有好几次将他的手搭到我的肩上。”鲁奇回忆说,“他以为我是他的一名保镖。” 鲁奇表示,葬礼期间并没有人提及任何有关美利凯斯特的消息。显然,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也不是一个合适的地点。在葬礼上,着重被强调的是阿纳尔作为人道主义者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他为西蒙·威森塔尔中心所做的工作。“这就像是一场政治集会,因为前来吊唁的政界人士实在太多了。”鲁奇说,“这是一个感人的犹太仪式。每个人眼中都噙着泪水,但这些泪水未必是为这位‘次贷之父’而流,而是为我们自身的前途而流。” 书评(媒体评论) 两名记者生动地描述了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金融事件之一。如果你已经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繁荣,那么你还需要了解一下这种繁荣是如何走向崩溃的,而本书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保罗’穆洛曾追踪过20世纪80年代储蓄信贷危机。而今,他又和马修’帕蒂拉成为次贷危机的主要记述者。 福克斯商业新闻网主持人戴维·阿斯曼 保罗·穆洛和马修-帕蒂拉对抵押贷款产业及其全部参与者见闻丰富。《谁在欺骗谁?》是对这场影响我们所有人的危机的全面梳理。 CNBC高级记者斯科特·科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