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理解以及人体各部分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的绝世巨著,被医家称为“医家之宗”。
本书从实用养生的角度对《黄帝内经》做了通俗而准确的解读。把其原典的科学含义与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养生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更直观地对《黄帝内经》的养生哲理进行了解和应用。本书从阴阳、气血经络、脏腑、七情、四时、四季、起居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养生之道,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像、经络与养生的紧密联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养生的智慧全集(珍藏版不可不知的黄帝内经养生哲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李春燕 |
出版社 |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理解以及人体各部分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的绝世巨著,被医家称为“医家之宗”。 本书从实用养生的角度对《黄帝内经》做了通俗而准确的解读。把其原典的科学含义与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养生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更直观地对《黄帝内经》的养生哲理进行了解和应用。本书从阴阳、气血经络、脏腑、七情、四时、四季、起居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养生之道,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像、经络与养生的紧密联系。 内容推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养生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曲黎敏的一系列黄帝内经及相关养生著作相继问世后,社会上更是刮起一阵养生风。本书正是要借助这阵东风,以通俗的、一般人易于理解的语言,结合普通人最为关心的养生问题,系统介绍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让读者看得懂、用得上。 目录 第一章 《黄帝内经》蕴含丰富的养生学问 1.懂一点五行学说 2.学一点脏腑之象 3.追求内外和谐的境界 4.不一定明医理药理:但一定要明情理 5.认知身体,认知自我 6.要健康,也要长寿 第二章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纲领 1.关于阴阳学说 2.人体中的阴与阳 3.平衡是健康的前提 4.中医的“补” 5.都是失衡惹的祸 6.生命的动力 7.阴阳与梦境 第三章 五脏气血是养生的关键 1.人体的气血运行 2.心脏与养生 3.肺脏与养生 4.肝脏与养生 5.肾脏与养生 6.脾脏与养生 7.胃脏与养生 8.胆与养生 9.大小肠与养生 第四章 经脉穴位与养生之道 1.人体经络何处寻 2.认识经络 3.经络与阴阳、五行 4.关于任督二脉 5.穴位的奇妙之处 6.病症与经脉穴位 7.养生与经脉穴位 8.做经络的敏感人 第五章 饮食与养生之道 1.许多疾病是吃出来的 2.五味不能过度 3.饮食补气之道 4.饮食进补有讲究 5.饮食养生的宜与忌 第六章 一年四季与养生之道 1.读读《黄帝内经》的“四季调神大论” 2.春季养生要点 3.夏季养生要点 4.秋季养生要点 5.冬季养生要点 6.四季养生之原则 7.中老年四季进补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 十二时辰与养生之道 1.子时(胆经主事)与养生 2.丑时(肝经主事)与养生 3.寅时(肺经主事)与养生 4.卯时(大肠经令)与养生 5.辰时(胃经主事)与养生 6.巳时(脾经主事)与养生 7.午时(心经主事)与养生 8.末时(小肠经主事)与养生 9.申时(膀胱经主事)与养生 10.酉时(肾经主事)与养生 11.戌时(心包经主事)与养生 12.亥时(三焦经主事)与养生 第八章 日常起居与养生之道 1.穿衣戴帽的养生学问 2.养生以睡眠居先 3.家居环境与养生 4.保健按摩不可随便做 5.娱乐与养生 6.日光浴,健身又防病 第九章 情志与养生之道 1.人有七情六欲 2.生气是伤人的利剑 3.酒色伤身,财气害命 4.学会情绪自律 5.养“神”之道 6.劳逸结合话养生 第十章 从头到脚谈养生 1.头部与养生 2.五官与养生 3.颈椎与养生 4.肩背手臂与养生 5.腿部与养生 6.脚部与养生 7.头发与养生 8.耳部与养生 9.女性更要重视养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人首先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认识,虽然不一定要明医理、明药理,但一定要明生活、明情理。只有对生命有了了解,才能明白生老病死都是生命常态,才不会过于执拗;只有懂得病由心生,百病生于气,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虚弱状态,身体健康。 中国文化最深刻的内涵并非超凡脱俗,而是融人于世俗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儒家是人际关系的尽善尽美,在道家及禅宗是取法自然,在医家则是阴阳的和谐及五行生克之间的均衡。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表现在人们的行为与言语中…… 在中医眼中,人不是机器,而是“内景”,生命如同一棵树,在自然光影的明灭中,从枝权在四季风雨的变化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它深埋在地下的根部的情况。从此,人类隐秘的气血内脏不再是黑暗混沌的“灰箱”,而是如诗、如画…… 从《黄帝内经》到现在,多少年过去了,也许我们心灵对自然的感悟正在退化,也许我们又要试图寻找一种方式——一种重新解放自己的方式,平静自己的方式,感受生命喜悦的方式。我们重又在毫无意义的历史的奔跑中停下脚步,仰望灿烂的星空,我们静静地呼吸、放松,放松我们习惯战斗的臂膀;放松我们戒备的眼睛;放松我们疲惫的心灵……我们坐下,就这么坐着,等待着刮了几千年的古老的风再次掠过我们的面颊,我们等待新生。 养生保健之风随之而来,其书籍也蜂拥而至,甚至让人无所适从。今天张说该这样,明天李说该那样,稀奇古怪的方子或锻炼方法随处可闻,然而这里边的对错却是我们很难掌握的。锻炼方法倒无大碍,不舒服了,停下就是;可是肺腑不会说话,吃错了药,却是性命攸关。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明医理,特别需要注意。 中医用药因人而异,几乎没有一个好的药方大家可以一起用。中医治病讲辨证论治,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病不同方,同方不同病”的情况,你比如,感冒发烧的人,有的用桂枝汤,有的用麻黄汤;对于痛经,抑郁症两种不同的病,医生却可能开出同一个方子。这就要看医生辨证施药的水平了,所以,药不可以乱服,一定要是明医理的医生才行。用错了,是会出大问题的。 对于疾病的治疗,不仅要明医理,还要明情理。我们现在有很多人过分依赖药品。实际上,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得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们灵魂和肉体的双向选择,解除病症同样需要我们从心灵上有所感悟,也就是说要明情理。 西方国家,如果生病了,首先是看医生,没有效果就会求助于哲学、心理学,最后就会祈求宗教,就是上帝。而在我们中国,只要有一个好的中医就一切都解决了。因为中国的知识学问在古代是不分科的。中医里本身就涉及了哲学、心理等诸多方面。这也正是中国医学最为可贵之处。佛道两家宣称“即身成佛”,也就是教人明情理,当下觉悟,去懂得生命的真谛。 明白了医理,就懂得了积劳成疾导致身体虚弱,积精累气才能身体健壮。明白了情理,也就懂得了珍惜。与其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给医生,为什么不试着自我救助呢。每个生命,都蕴含着自愈的能力,这种能力源于内心的自信、乐观和觉悟。试问,老天给了我们身体、父母、家庭、儿女,还给了我们粮食、书籍和友情,我们又怎能不负责任地轻易放弃自己呢? 因此,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病情的治疗中,还要明医理、明情理。中医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它掌握了人性核心的东西。无论美丑、善恶、聪明愚钝,人的脏腑都是一样的。而习惯使人性情相远。对于身体的不舒服,首先是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性,这才是健康的关键,而非一味地求助医生。万物生命,生生不息,了解它,尊重它,这才是传统医道留给我们的启示。 P12-14 序言 健康长寿,青春永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自古以来,人们就殚精竭虑地搜寻养生之法,探索衰老之谜。尤其是今天,社会上特别流行“保养”一说,保养其实就是养生。当今社会,很多疾病一旦被发现,往往是中晚期(如癌症等),而任凭现代医疗手段如何先进,却也很难将这些濒临生命边缘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拯救过来。人们不禁要问,有没有不得病的方法呢? 或许你听说过《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华传统医药养生的圣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使中华子孙获得健康自然的身体。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人体与四时季候关系的理解以及人体各部分互为照应的整体观念,是一部统领中国医学、古代养生学的绝世巨著,被医家称为“医家之宗”。 《养生的智慧全集:不可不知的(黄帝内经)养生哲学》从实用养生的角度对《黄帝内经》做了通俗而准确的解读。把其原典的科学含义与今天我们生活中的养生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们能更直观地对《黄帝内经》的养生哲理进行了解和应用。本书从阴阳、气血经络、脏腑、七情、四时、四季、起居等各个方面阐述了养生之道,谈论了病因、病机、精气、藏像、经络与养生的紧密联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养生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使广大关注养生问题的读者,系统了解和运用《黄帝内经》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进而提高个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