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身经历西安事变、开罗会议、马歇尔调停、国民党军队败撤台湾、八二三炮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亲眼目睹中国以及世界政坛巨人们的独特风采黄仁霖担任励志社总干事届满25周年时,蒋介石为他亲笔题赠“忠实精勤”四字匾额作为奖勉,称他领导的励志社成员为“无名英雄”……
这是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作者亲身经历了若干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巨人们的真实表演,并将其以白描的笔法记录下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介石特勤总管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仁霖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亲身经历西安事变、开罗会议、马歇尔调停、国民党军队败撤台湾、八二三炮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他亲眼目睹中国以及世界政坛巨人们的独特风采黄仁霖担任励志社总干事届满25周年时,蒋介石为他亲笔题赠“忠实精勤”四字匾额作为奖勉,称他领导的励志社成员为“无名英雄”…… 这是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作者亲身经历了若干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巨人们的真实表演,并将其以白描的笔法记录下来。 内容推荐 黄仁霖先生是一位中国的正人君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象征,他随时随地都准备着并且愿意为美国和中国的并肩作战共同击败日本的侵略,有所效力。在那些战时的危险岁月中,他以切身的经验和观察,把20世纪中国的一些形形色色,描写得非常出色,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提供了一种趣昧盎然而事实逼真的纪录。 目录 序 一项愿望的完成——代序 前言 第一章 西安事变及其余波 第二章 家庭背景及早年教育 第三章 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 第四章 担任上海青年会干事 第五章 参加“励志社运动”40年 第六章 推行“新生活运动” 第七章 首席迎宾专使与招待专家 第八章 伴同国际联盟顾问秘密前往沈阳调查 第九章 记战地服务团 第十章 开罗会议外记 第十一章 马歇尔将军与我 第十二章 赴美考察三军后勤业务 第十三章 战地服务团并入“联勤总部” 第十四章 接受美援物资与主持“联勤总部” 第十五章 筹划东吴大学复校并出任董事长 第十六章 招商局与国际港埠协会 第十七章 急流勇退,安享余年 附录 黄仁霖致美国杜鲁门总统函 美国杜鲁门总统复黄仁霖函 美国杜鲁门总统颁发黄仁霖褒奖状 有关战地服务团重要资料 有关《黄仁霖回忆录》的一些赘言 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励志社内幕 (新版补充)第十八章 出使巴拿马十年 试读章节 第二个面对的问题,是张学良的可能逃跑,或转变为悲观,而自寻短见。据说,他随身带有两枝手枪;可是我们却无法去实行搜查。这一点后来在宋子文博士来陪他到庭院中去的时候解决了。并且可以绝对地回答说,他并没有隐藏着武器。 至于第一个问题,我召集了一次会议,把所有有关看守“乡间住宅”和监视张学良的人,都集合起来。我在讲话中,劝告他们说:“各位宪兵和安全人员朋友们,我们大部都是军人,军人的主要信条是服从命令。我知道各位现在对我们的客人,情绪都很激动。事实上,我和你们有同样的情绪,因为我在西安被囚禁了12天。但是蒋先生给我的命令。是要我照料我们的客人的安全和舒适,并且要注意,不能有任何事情惊扰他。”我可以感觉得出来,其中有几位不十分同意我的说法,因此我只能把我的理由,加以阐明:“我们都很高兴蒋先生能够安全归来,但假如他在西安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论是不是张学良所要做的,全国都会相信这是由于他的命令所造成的。现在局势反过来。张学良正在这里将要接受军法审判,没有人能知道。如果他在这个‘乡间住宅’内遭遇到任何事情,不论是不是蒋先生的主意,全国都会相信这是蒋先生的命令.而要由他来负责,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然后,他们一致同意我的说法。我继续说到:“让我告诉你们吧。蒋先生对我的命令,并经由我转告你们的,那是我们须对张学良妥为照料,并且注意,不要让任何事情在他身上发生,要他平安无事,所以千万不要做任何不符合蒋先生命令的事,你们说对吗?”当我获得了一个正面的答复后,我如释重负似的.不禁喘了一口气,安心了不少。从此,我们才能同心协力,达成任务.工作得合作无间。 当他在被扣押的这段日子里,张少帅的表现好得像一家人。他没有做任何会使我们怀疑的事情。我有好几次试着想和他谈话,以期解除他的孤单寂寞,但是他却不愿接口。我知道他心情沉重,决定送给他一本《圣经》,并在《圣经》上写了下述的一句话:“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你,就像它所帮助我的一样。”他对我的好意,道了谢。但是,我却没有看见他对这本书潜心阅读。 在那时候,我却遭遇了一桩悲惨的事故。我的姐姐那时正怀着身孕,却去参加为我们西安脱险而举行的庆祝大会.因而受了伤,以致流产。而竟告不治。在她临死的病榻上,她祈求在逝去以前,能见我一面。但是我却因为在南京.照料张少帅的特别任务,而竟没有能够满足她的最后愿望。我感到对她亏欠太多。而发誓要去照顾她的第一个儿子——闵道宏。许多年以后.小闵成为我们抗战时译员之一,后来又担任招待所主任,照料美国在华军人,并在招商局担任我的秘书。他现在还在台北经营商业,颇为顺利。 军法审判时,张学良被判徒刑10年,应交付执行。但蒋先生又颁发了“特赦令”遂得改判为在住宅囚禁10年。(编者注:“特赦令”内容为:“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这“严加管束”实际上是无期限的幽禁,少帅从此失去自由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当刑期届满时,张已完全改变了。他不再容易激动。他已完全放弃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追求。且变得成熟而谨慎,并且潜心于真理的追求。 ……但是当时张却很自信,以为如果有人能说服蒋先生去改变对国事的主张的话,那么他就是这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在他的内心里。他从来不曾有过伤害蒋先生的任何意识。但当蒋先生的卫士们拒绝投降,而使用机关枪在黑夜中激战时,蒋先生的安全,便成为张所未曾考虑到的一项事实了。 正像他告诉我以及其他人的一样,只要蒋先生能同意接受其要求的八项条件中的若干条款,他早已能把事件解决了,而他也即愿意陪同蒋先生愉快地返回南京,并愿意接受政府对他的任何处罚。……他请求蒋夫人到西安来,澄清一切误会。虽然蒋夫人冒着个人生命的危险。勇敢地前往西安。这是她的人格和毅力,才能解开的死结。但蒋先生仍然维持他原来坚持的,不愿签署任何文件的主张。因此后来张、杨只能如此了…… 张本人原来并不需要伴同蒋先生一起返京的。事实上这并不是蒋先生愿意如此的,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将来结局究竟会怎么样子。但张却坚持非要陪同蒋回京不可,如他以前所曾说过的。如此看来,张虽然轻率鲁莽,却还是一位信守诺言的人。 在家宅囚禁的10年时间中,(编者注:事实上并非10年.张学良真正获得自由是在50多年之后。)他皈依了耶稣基督,而且愿意奉献一生来传播上帝的意旨。别的人,可能以为这是一件深为可疑而不足相信的事。但是我却深信不疑,认为他的动机是真诚的,并祝福他幸运成功。 对于张少帅的婚姻状况,亦值得在此一提。他第一次和于凤至的婚姻,并非经由彼此相爱,而是由家庭代为包办的。在西安事变以前.她早已离开他了。他一直和赵四小姐(爱迪丝)相恋甚深。在他受禁时期中,赵四小姐决定和他同住,同甘共苦,患难不渝。她为他生了两个男孩。赵四小姐对于他真像是幸福的泉源,亦是神灵的感召。因为她亦变成非常相信耶稣的道理了。(编者注:张学良被囚禁后,于凤至曾和赵四小姐轮流陪伴少帅。后来于凤至患了乳癌,获准赴美国就医.就只由赵四小姐陪伴张学良了。赵四小姐与少帅只生育了一个男孩。作者记忆有误。)P14-15 序言 这是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其价值在于:作者亲身经历了若干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历史事件,亲眼目睹了中国乃至世界政治舞台上巨人们的真实表演,并将其以白描的笔法记录下来。 黄仁霖(1901—1983年)在国民党军政界的职务不高(退休前的最高军衔是中将),但是其独特的身份和经历,却使他的回忆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足以填补中国近现代史资料中的某些空白。例如:九一八事变后他陪同国联秘使装扮成教会人员潜入沈阳城秘密调查日军侵略实况,国联就是在他们的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派出“李顿调查团”来华的;西安事变的第二天,他即受宋美龄之托与蒋氏顾问端纳飞赴西安,在见到蒋介石之后也被张学良扣留,12天后与蒋介石、宋美龄飞离西安,到南京后又负责软禁少帅;1943年他作为蒋介石、宋美龄的随从飞赴开罗参加三巨头会谈,全程照料蒋氏夫妇的生活起居,并奉蒋介石之命直接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商谈会务安排;抗战胜利前后,他与盟军高级将领史迪威、陈纳德、魏德迈、蒙巴顿等都有直接接触,是接待来华“调处”国共矛盾的马歇尔特使的负责人;因接待美军来华作战人员的工作较有成效,他曾面见美国总统杜鲁门并获其褒奖。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在海峡两岸的军事对抗中,他又出任“联勤总司令”,执掌国民党军后勤补给大权。他之所以在许多特殊历史时刻承担重要角色,皆缘于蒋介石和宋美龄对他的信任和重用。 黄仁霖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教会学校,回国后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1929年经孔祥熙介绍被蒋介石任命为黄埔同学会励志社总干事,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在军队中推行“励志社运动”和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抗战爆发后,出任战地服务团团长,负责接待外国援华抗战的军事人员,如来自美国的陈纳德飞虎队、苏联援华空军等;抗战结束后奉派赴美国考察军事后勤供给,继而出任国民党军“联勤总部”司令,负责接收“美援”物资。退出军界后又被蒋介石任命为招商局轮船公司董事长、台湾当局派驻巴拿马的“大使”。另外,黄仁霖任总干事的励志社自成立起即开始为蒋氏夫妇提供各种特勤服务,蒋氏的每一次出行、每一个住所都由其负责安排照料,因此励志社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处理蒋氏家务的外围机构,黄仁霖也由此成为“他们家庭中的一分子”而深受其信任和依赖。1975年蒋介石病逝后黄仁霖彻底退休,于80年代初用英文写成这部回忆录。1984年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文译本。 这部回忆录对于研究20世纪中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需要在此加以说明并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一,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对原书(指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的繁体字版)章节的前后顺序有所调整,略去原第十七章《出使巴拿马十年》,对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词语略有删节,以“……”表示;二,对于书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一些历史名词,因无法与英文原稿核对(英文原稿现存于作者母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和胡佛文化教育委员会档案)而仍然采用繁体字版的译法,只对极少数加以标注。由此带来阅读习惯上的不便,请读者见谅;三,对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的反共立场以及美化蒋介石的言论,相信读者自会明察,故除少数以“编者注”的方式略加说明之外,基本上不另加批注。 为便于读者对这部回忆录中所讲述的史实,有更清晰的了解,特将侯鸣皋所著《蒋介石的内廷供奉机构励志社内幕》附于文后。侯鸣皋在励志社17年,从干事到代理副总干事.同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了励志社的神秘面纱。将这部《内幕》与黄仁霖的回忆两相对照着阅读,将会更有趣味亦更有收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