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为什么偏偏“喜欢”你
提起地震,人们总是会习惯性认为:日本岛上最多。可是当你翻开历史档案,你就会看到祖先惨痛的记录:我国的地震灾害竟然居世界之首!人们总是怀着良好的愿望生活,可是却常常有事与愿违的“悲剧”出现,难道说我们真的与自然灾害有“前缘”?难道说自然灾害真的“暗恋”上了人类?与人类社会不弃不离?!是的,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与自然灾害的抗争史,就是与各种天灾人祸相互较量的发展史。
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伊始,各种灾害就随之前来“庆贺”。原始人栖树而息,以躲避洪灾和毒蛇猛兽的袭击;在洞穴而居以躲避地震、泥石流、森林火灾等灾害的威胁。原始人经历了漫长的渔猎、采集阶段,逐渐创造了原始农牧业,跨人新石器时代,即进入农业社会。人类终于把自己从大自然中分离了出来。但是各种灾害不但没有减少,而且“探视”人类的频率更加频繁,更富有危险性。因为,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业,土地与人类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各种灾害不但直接袭击人类,而且还袭击人类生存的根本——土地及其上面生长的农作物。其中最严重的是洪水和旱灾。从事农业耕作的人们总是生活在江河湖汊的周围,或生活在积雪融化水资源丰沛的山麓之下,在水一方,靠水而息,与水为伴,浇灌作物。然而,变化多端的天气使暴雨洪水和干旱轮流地“骚扰”人类及其生命所需——农作物,使人类不仅直接死于淹溺或干渴,还使人类因农作物歉收而造成饥荒。大约在200年前,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机器大生产、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深化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特别是工农业生产给人类的生存与生态环境带来了全面的破坏。至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地球灾害具有客观必然性。地球上的运动变化是永恒的,地震、火山爆发、暴雨洪灾等都是自然界运动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从地球演变史来看,正是地球频繁的造山运动、地震等自然界的剧烈变化,才造成了适宜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从而产生了生物乃至人类。人类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的运动规律,地震、火山、暴雨、干旱等依然按着原先的规律继续发生着。所以说,只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地球还在运动,灾害的发生就是难以避免的。
从灾害的人为因素来看,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的根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法脱离自然界,不能不依赖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人的认识的滞后性,无法超越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种认知的局限性使人类不断出现各种失误性对策,使不少天灾的成分中混杂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加上人的生理极限的存在,在从自然界中获取丰厚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生态平衡、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增多或加剧等消极后果。正是由于人类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灾害的出现难以终止,甚至还会因为人类的失误而诱发更多的人为性灾害。
俗话说:“天灾八九是人祸。”由于在自然灾害中人为性因素越来越显著,人为性灾害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为性灾害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古人没有经历过的酸雨、黑雨、毒雾、黑雪、空难、海难、核事故、计算机病毒、股灾、大气污染等环境灾害,正在折磨着我们这些“新新人类”。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的灾害还会不断出现,而“古老的”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火山、洪水等)仍然会继续“陪伴”着人类。
在我国,自北向南的地震带(沿贺兰山、六盘山、秦岭、大凉山一线),把我国的地震区域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区的地震在频度和烈度上都远远高于东部地区。地震“偏爱”西部,通常西部发生5、6次地震,东部才发生1次。其中的奥秘就是我国西部的“近邻”——印度板块“过于热情”,不断北移,将西部地区挤得太厉害了。导致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云南等8省区,经常感到地球板块“拥抱后的颤抖”。在东部的地震区:有东北带、华北带和台湾带等,尤以华北地震区——为我国重要的地震区。那是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像是人的心脏,心脏一旦遭到大震,全身都会备受打击。由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再加上欧亚板块深部地球动力作用的影响,巨大的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充分,而这些断裂又正是大地震的“温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8级和80%—90%的7级以上的强震都发生在这些断裂的边上。
鉴于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部能量的过程。能量释放后,又进入新一轮能量的积蓄阶段,直到发生新的地震。一般5级以下的地震,积蓄的时间比较短,大概在300年左右;8级地震需要的能量积蓄,大概是10万年以上的时间。而我们短暂的一生能够遭遇几次大地震的偶然性是非常低的,(注:目前经历过唐山和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就特别少,电视上好像就报道过一位)只要我们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使人类的防灾、减灾的能力整体性提高,就能够避免在大灾中的损伤程度,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水平,同时,我们对灾害的恐惧程度也会降低。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了灾害具有普遍性和恒久性,各种自然灾害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当明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后,我们焦虑的心情似乎可以有所安慰,紧张不安的情绪似乎有所平静。以“平常心”面对必然会出现的灾害,是我们制定应对灾害预案的前提,是缓解面对“灾害性焦虑”的必须条件。
P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