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案例剖析形式的思想教育研究方面的书。全书以案例和剖析为主,描述班导师工作的经验和感想,它打破了以纯理论为主的思想理论研究模式,所选的五十个案例均为作者多年来在学生第一线工作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感性且非常人性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走进大学生心里 |
分类 | |
作者 | 孙思 |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案例剖析形式的思想教育研究方面的书。全书以案例和剖析为主,描述班导师工作的经验和感想,它打破了以纯理论为主的思想理论研究模式,所选的五十个案例均为作者多年来在学生第一线工作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感性且非常人性化。 内容推荐 《走进大学生心里》是一本案例剖析形式的思想教育研究方面的书,它改变了以纯理论为主的思想教育研究模式。所选近五十个案例均为作者多年来在学生第一线工作的亲身经历,有理有据,感性且非常人性化。此书的研究虽然主要面对高职高专这样的学生群体,但同时也是作者对于目前所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诸多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及对解决问题之道的探索。上海教育评估院专家赞扬说:“该书的出版,是当前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一种崭新的尝试,很多案例所涉及的教育、管理方法,很值得广大从事教育工作的同仁借鉴与研究。” 目录 一、注重语言艺术与谈话技巧/1 一次考试/5 辩论/7 劳动委员的故事/10 十分钟/14 如果你是班长/17 一件棘手的事/20 宣传委员的眼泪/26 率马以骥/29 外地生的苦恼/32 与家长的沟通/35 二、以丰富的内涵与知识吸引学生/40 艺术与生活/44 油画《土地》/46 佛家弟子/50 美与自由/53 《第四十一》的故事/56 一粒沙里见世界/59 吃亏是福/61 关于诗人/64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67 借鉴与模仿的故事/70
三、用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74 少年的故事/77 没娘的日子/81 没有什么是你得不到的/83 习惯/85 运动会/88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91 “五星奖”大擂台/94 调研部长的苦衷/96 幸福在你身边/98 母子情深/101 世上没有救世主/104
四、思想工作因人而异且人性化/107 警戒线/110 对症下药/112 冒险/114 心生一计/117 出奇制胜/12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2 眼神/128 处心积虑/131 哭笑不得/138 心结/141 五、走进大学生心里/147 难舍难分/150 两个文人/152 情从心出/156 玫瑰花/158 同甘共苦/160 鸭子/163 学生日记/166 主要参考书目/205 后记/206 试读章节 一次考试 一次期末考试,我监考物流032班的“基础英语”。我的考场是单号,我按照学校的考场规定,把考试证的号码打乱,写在黑板上,考生们都按照黑板上的号码顺序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突然,第一张桌子的考生把手中的资料狠狠地摔在桌子上说:“老师,你为什么把我排在第一张桌子?” 我看了看他,没有计较他的态度,而是微笑着亲切地问他:“你能告诉我第一张桌子和后面的桌子有什么区别吗?”那位同学看着我,不吭声。我说:“不好回答是吗?不好回答我替你回答。你认为后面的桌子离老师远,坐到后面可以偷看,第一张桌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你就不敢偷看,对吗?如果是这样,我可以告诉你,坐在后面桌子的同学和坐在第一张桌子的同学一样不可以偷看,不信你今天就可以看坐在后面的同学能不能偷看到。你这样在乎桌子的位置,说明你对考试心里没底,或者说你是另有打算。要是你心里有底,不要说把你安排坐在第一张桌子,即便是把你悬挂在天花板上,你一样会考得好。” 我的话引来哄堂大笑。那同学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有些尴尬。几秒钟后,他拍了拍桌上的资料说:“这个赵老头,给我们这么多的资料,根本就来不及看,想害死我!”我知道他说的赵老头就是“基础英语”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称呼老师?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你总知道吧!你说考试资料来不及看,说明你平时上课就没有认真听,不然的话你还需要在这里‘临时抱佛脚’吗?看你这咬牙切齿的样子,幸亏我不是赵老师,我要是赵老师,你今天说不定要扑上来咬我一口。”我话一出口,又引来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他摸了摸头,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结果,那天的整场考试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的,考场纪律从未有过地好。 剖析: 每次考试,因为座位问题,常有学生跟监考老师发生争执。也有老师遇到过上述情况,其中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我是监考老师,把你安排坐在哪里,是我的权力。”于是学生不服,双方发生了争执,甚至惊动了校领导。还有一位老师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又不了解你,我为什么要跟你过不去?我是把准考证打乱后,随意排的。”她这样一解释,学生就要求她再打乱一次,重新排过,结果其他同学更不服。 我以为无论是前一种还是后一种的回答,都有不妥。前一种强调了监考老师的权力,却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即便老师有这个权力,你也不可以说,其实你不说,学生心中也明白监考老师有这个权力,但你说出来就夸大了学生与老师的不平等。后一种明显底气不足,对学生解释,说明你对这种排法本身就抱有歉意。那么还有什么说的,你重排吧!重排就永远没有个头,接下来排谁谁都不会服。 我的问话和回答也有对学生不礼貌的地方,甚至有伤他自尊的地方,但因为我点中了他的“穴”,也就是揭开了他内心的一面,致使他即便想反驳,也无法反驳,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已说明了一切。他相信不只是我这个监考老师了解他的动机,他的同学也一样了解。而且,我用幽默的语言给了他台阶。他会觉得这个老师虽然语言上滴水不漏,让人无从反驳,但心思却非常细腻,能收放自如、不露痕迹地给他台阶下,这使他能很快忘却一时的不愉快和懊恼。同时,其他学生也会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思考老师话中所深藏的含义。因为我在言语中不仅教育了这个同学,同时也告诫了坐在后面的所有同学,他们同样没有机会看。不可否认,在他们中肯定还有几个抱有想偷看的侥幸心理,否则每次排座位不会总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因为我明确表明了态度,断了他们的念头,这场考试的纪律才前所未有地好。语言技巧在这里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P5-7 序言 我是1998年8月应聘到上海市民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九年来,我一直担任班导师工作,生活在学生中。与学生走得近、接触多,对于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原因。而真正追溯起来,最早萌发写这本书的念头,应该是源于一件往事…… 我老家原来有一个邻居,我们叫他小王。他14岁时犯了法,被南京少年教育管制所收容。18岁那一年,他从少管所出来后,因为在家里没事,就经常来我家玩。那时我爱人刚从江苏第二劳改支队调回来,原先他是第二劳改支队的教官,他们在一起经常会谈一些少管所的事。接触下来我发现,这是个很不错的男孩,开朗、活泼、善解人意、为人热情。小王和我无话不谈,亲切地称我为大姐。奇怪的是,他在家却很少讲话。有一次,他含着眼泪来我家,说:“大姐,这个家真是呆不下去了,我那爸,一生起气来就骂我是瘪种,还时时刻刻提醒我,叫我不要忘了自己是什么人!”我听后安慰他说:“你爸骂你也是一种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可能他的语言比较极端、尖锐,但他的出发点是为你好。你们父子平时可能缺少沟通,你应该找个时间跟你爸爸好好谈谈。”后来他按照我说的跟他爸深谈了一次,他爸爸在了解他的内心之后,再没有说那些伤他心的话。自那以后,他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跟我说,把我当成他亲姐姐。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早上,我一开门,发现小王坐在我家的门槛上,好像一夜没睡。他见我出来,就说大姐我想跟你说件事,我一看表,离去市里开会的发车时间只有十分钟了,我说:对不起,等我晚上开完会回来再说好吗?我得赶着去开会。他当时几乎是乞求地看着我,至今我仍然记得他那满含殷切希望的眼神。等我晚上从市里开完会回来,一位邻居告诉我,小王被公安局逮捕了。我问是怎么一回事,邻居说是小王跟一个女孩子谈恋爱,谈得好好的,没想到那个女孩的女友插了进来,对小王穷追不舍,投怀送抱。小王敌不过她的穷追猛打,陷了进去。可等到小王陷入感情后,那女孩却对小王说她是闹着玩的。而这个时候小王原先的女友已离开了小王。小王一气之下,揣上刀就去找那个女孩,把女孩砍伤了。据说女孩伤得不轻,还在医院里抢救。小王去公安局自首了。无法用语言描述我当时的心情,如果那天早上我能给小王一次机会,或者是一点点时间,听一听他的倾诉,给他一个正确的指引,我相信小王不会去做这件事。一直到今天,想起这件事我还常常不能释怀,处于自责之中。 青年大学生,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这样的年龄正是容易冲动、情绪极不稳定的年龄,同时也是反叛心理非常强、容易走极端的年龄。他们非常需要有人疏导和指引。教育的根,是“以学生为本”,而重视素质教育,应是“以学生为本”的基础。只有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与生命情趣,做到与学生亦师亦友、息息相通,才能走进学生心里,了解他们的思想,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马加爵杀人事件轰动全国,据说马加爵在案发前一段时间心情一直不好,这时如果有人及时发现并予以疏导,也许就不致于发生后来的事件。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非常容易走极端,需要有人能够敞开心扉,听听他的心声,化解他的心结,给他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引导,这样,任何不良的事件都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我常想,如果马加爵是在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话,很可能就不会有“马加爵事件”的发生(一孔之见)。我说的并无夸大,这是因为东海学院有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班导师队伍。班导师是辅导员与班主任的结合体,他们生活在学生当中,不但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难,而且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喜怒哀乐。因为有这样一批深入学生的班导师,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变化一直在班导师的掌握之中。学生情绪不稳或有想不开的事,班导师会及时细心地开导、点拨,在班导师耐心的工作下,这些学生会放下包袱,怀着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所以,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办学14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杀人事件的发生率是零。而对于民办东海学院中这样一批综合素质较普通大学学生有明显差异的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现象不由得引入深思。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在调查了社会各界许多名人后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其学识和专业技术,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詹纳是1976年奥运会十项全能金牌的获得者,他从体育比赛的角度也作了与此相类似的表述,他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上面一组数据说明: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光有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的人与人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 东海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学生们考进学校,家长们也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学校。这个时候,学校不仅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对学生的成长也负有一种责任。 上海市原副市长周慕尧在视察民办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民办高校的这些生源,在他们原来学习基础不是太好的情况下,你们能把他们造就成人才,送到社会上去,非常不容易。你们解决了公立大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为国家立了大功。”这给予了民办东海学院公正的评价。 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这些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均是私立大学。而民办大学在中国起步较晚,还没有完全被中国百姓所了解。相信不久的将来,类似东海学院这样的中国民办大学,也会有走向世界的一天。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只能在成就的山麓下徘徊,因品格的欠缺而永远攀不上去,又有多少人在才智上率马以骥,在做人上却一塌糊涂。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正确引导和灌输往往对这个人的一生起决定性作用。作为老师,其知识、信仰和师德会影响到一代甚或几代人,良师于学生来说,不但必不可少,而且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走进大学生心里,在《走进大学生心里》这本书中,我根据多年带班经历,总结出五个观点:注重语言艺术与谈话技巧;以丰富的内涵与知识吸引学生;用人格的力量感化学生;思想工作因人而异且人性化;走进大学生心里。书中所选案例均为我的亲身经历。虽然案例中学生的名字用的都是化名,但我相信学生们看到这本书时,会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些事情有的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想起来时仍像是昨天才发生的,那么亲切、温馨、绵久。是的,我爱我的学生们,亦如爱我的孩子! 因才疏学浅,又仓促付梓,书中失误罅漏在所难免,愿聆读者指正。 孙思 2006年7月26日 后记 想写一本关于学生工作方面的书已有两三年时间了。因为一直忙于工作,实在抽不出时间来,这念头一压再压,拖到今年暑假才动笔。 一直在学生第一线工作,九年来,我带的学生已有五百余名。常常,在午夜萦回时,我与学生们接触的点点滴滴如一幕幕电影,在脑海里一一映现。每到这时,我就夜不能寐,为那些已过去的一个个细节,甜蜜着、幸福与激动着…… 我与学生、学生与我在一起,常常有如鱼得水之感。我的引导和点拨、我的呵护和教诲、我的一举手一投足,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他们、影响着他们。而学生的活泼、学生的可爱、学生的朝气、学生们千姿百态且变化万千的思想、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充溢着我的心胸,滋补着我。我与他们在一起,总是活力倍增,才思敏捷。 是的。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善良、仁义、非常有孝心的孩子,一群跌倒后又勇敢地爬起来的孩子,一群淘气、有时又会让你感动的孩子。他们是我的学生,也是我深爱着的孩子,与我没有血脉之亲却有血脉之情的孩子。 如果你没有上述感觉,那么你肯定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他们也没能走进你的心里。 写到我的学生,我想提一提我的儿子。我是一名称职的老师,但我却不是一位称职的母亲。这一生,我没有亏欠过学生,但亏欠儿子的却很多。 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工作劳累,我患上了哮喘。带三个班一百多名学生,再搞宣传、办报纸,实在没有精力来照顾儿子。去年春天,在儿子读高二的紧要关头,我却把他转回了老家,全托在一所学校,却不曾想这所学校办学质量糟糕,有时竟连续几个月没有老师上课。就这样,儿子的成绩一步一步滑坡。 1999年儿子刚来上海时,只有13岁,我们当时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房子。记得每晚吃过晚饭,儿子就会眼巴巴地看着我问:“妈妈,你今天晚上还去学校吗?”看着儿子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心里发酸,很想对他说,妈妈今晚不去学校了。可是当我想到自己刚刚中途接手国际贸易973班,这个班以前在学校打架是出了名的,我必须利用晚上的时间找他们谈心;还有国际贸易984班,有几个男生学习散漫,家里父母离异,他们有“破罐子破摔”的迹象,如果我不利用晚上时间多同他们交流,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很难想象任其发展下去,他们会成什么样的人。我只好对儿子说:“你先做作业,妈妈一会儿就回来。”可是每晚我回来得都很晚,儿子早已经睡着。在我给他盖被子时,总看到儿子的眼角挂着泪。我知道儿子胆小,一个人不敢睡。 儿子从小生活在小城市,那里民风纯朴,人情味浓郁,有儿子从小一起玩大的小伙伴。而在上海,我们初来乍到,住在郊区,语言不通,举目无亲。当时,儿子小小的,心灵所承受的孤独与寂寞,不是我这个母亲所能理解的。 儿子非常有孝心,平时家里烧荤菜,我若不动筷子,儿子就不动,我往他碗里夹,他就往我碗里夹。他每天上学只要一块钱的零用。读初三那年,学校组织去杭州旅游两天。别的孩子家里都要给上200左右,我给儿子100元,他只要了50元,回来时还省下20元带给我。有时周六、周日我去浦东排报纸,把儿子一个人扔在家里,晚上赶回来时,常看到他孤独的小小的身影站在路灯下翘首盼望。看到我时,他立刻飞奔过来,激动地叫着:“妈妈,你回来了!妈妈。你回来了!”这样好的一个儿子,却因为我没时间陪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忽视他,成绩下降,玩心越来越重。 我经常陪学生散步,利用散步的时间跟他们沟通感情,可儿子来上海7年,我没有陪他散过一次步。儿子今年高考了,我知道他考得不会太好——他的基础已经很差。我一直很想对儿子说一句话,却没有机会。借这本书的后记,我想跟儿子说:“儿子,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一切都是妈妈的错,是妈妈忽视了你的成长。虽然妈妈一直希望你能够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但妈妈今天要对你说,即便你考不上大学,在妈妈的心里,你永远是妈妈最爱、最好的儿子!” 深究起来,我之所以能够对学生这样用心,这样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应该源于我们学校的四位老领导。1992年他们从高校退休后,自筹资金创办了东海职业技术学院。14年来,他们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为了学校、为了国家的教育事业,穷尽家底、呕心沥血。这其中的艰难与坎坷,我都亲眼所见。他们这种执著的办学精神与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正是他们这种胸怀坦荡、心底无私的高尚情操,他们对教育事业坚定的信仰和无限赤诚的人格力量,激励了我、培养了我,我才会用同样无私的胸怀接纳我的学生,用尽心血去培养和教育我的学生。14年来,因为他们的关怀与培养,我从一名年轻的班导师成长为富有经验、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班导师,也因为他们的关心与支持,我才能写出今天这本书。 有一句教育箴言是这样说的:“要成为好老师。首先必须真正地去热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从爱开始的。” 我爱我的学生! 上海市老领导、著名学者、教育家、东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夏征农前辈在104岁高龄时,亲自为本书题字,使我深受感动! 感谢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同志的工作,一丝不苟地改正纰漏之处,特别感谢方鸿辉、袁彬、金亚静三位编辑,因为他们的发现、他们的努力,才使得这本书及时出版。 孙思 2006年9月24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您面前,从没有过秘密,即便是毕业后的这许多年里,已踏入外企领导层的我,对您依然有一份依恋。不开心、有伤痛时,第一个愿意倾诉的人还是您。好像这世界上真的有“悬丝诊脉”,您一直牵着我手腕上的那根线,分担着我的痛! ——1997级会计专业学生 姚琦芸 上海某外企高级行政经理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您一直是我们的主心骨,您对我们的影响已潜移默化,随着岁月的积淀与日俱增,它将使我们受用一生! ——1998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 郑鹏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区主管 如果真的有转世轮回,我愿意下辈子、下下辈子、生生世世都做您的学生,永永远远延续跟您的师生缘! ——2002级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学生 杨瑾 上海市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虽然您现在不带我们了,但对您,我们眷恋如初,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尽管没有您我们也在往前走,但我们的心留在了您那里! ——空中乘务专业2005级全体学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