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评书大师单田芳的传奇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继合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年曲艺世家,一腔英雄血;古稀评述大师,两行辛酸泪。

单田芳——

万众瞩目,天下共闻。

本书以章回体的评书体例,生动解读了当代“评书大王”的传奇人生,演绎了评书大师50载艺术人生、70年的人生智慧!这里不仅有扣人心弦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的历史细节,还使读者从成功人士的曲折经历中,获取开拓新生活的种种启示和教益。

内容推荐

评书大师——单田芳,出身曲艺世家。他作品宏阔,造诣高妙,影响深远,堪称当代“集大成者”。尤其那“云遮月”的嗓音,已变成时尚性的文化符号。他且俗且雅、醇厚隽永的评书艺术,正化作几代人“共同的记忆”。

七十年,风云散尽,那些尘烟背后的日子、鲜为人知的传奇和惊心动魄的往事,纷纷露出了它们本来的面目……

青年作家张继合,广闻博识,贯珠编贝,为大师倾心立传。他以幽默灵动的文笔,丰富翔实的资料、收放自如的风格,全方位地再现了单田芳先生史诗般的艺术人生。

目录

【第一回】 八百年才人迭出 十二点贵子来投

【第二回】 两枝梅大呼救命 五龄童小试牛刀

【第三回】 顽童巧摆口袋阵 难民偷换匣子枪

【第四回】 携手渡乱世风云 举杯浇太平祸根

【第五回】 春梦破夫妻下狱 人情薄小子当家

【第六回】 破镜难再雪花乱 良缘新成烛蕊香

【第七回】 拜名师金针暗渡 掐灯花清誉徐来

【第八回】 师长接引传妙道 俊彦吐纳向昆仑

【第九回】 浪尖弄潮难远祸 风口失言谁近身

【第十回】 文士难握手榴弹 武力堪押戴罪人

【第十一回】 炮师喋血皮肉苦 高墙戴罪唇齿寒

【第十二回】 矮檐下频遭白眼 瘦骨间遍结红伤

【第十三回】 老友上鞭鞭刺骨 新贵出步步为营

【第十四回】 醉里吟罢两行泪 暗中展尽一寸心

【第十五回】 雨打青衫归程紧 风生芒鞋还乡急

【第十六回】 车撞车命悬一线 人押人路走八荒

【第十七回】 茅檐栖身求残喘 知交伴我讨余生

【第十八回】 黄泉路远千古恨 白发情长一生悲

【第十九回】 遭欺侮儿女含泪 施强横小人弄权

【第二十回】 跨悬崖曾求一死 穿雨雾犹盼两全

【第二十一回】 冒雨远遁是非地 借灯近观买卖人

【第二十二回】 练手艺兢兢业业 卖东西偷偷摸摸

【第二十三回】 青皮纠缠惹横祸 黑夜掩藏避风头

【第二十四回】 大网搜捕趁夜色 小道消息露曙光

【第二十五回】 热脸莫贴冷屁股 新春不染旧风尘

【第二十六回】 大师重出惊天地 故人长辞泣鬼神

【第二十七回】 好日子刚来拉磨 铁饭碗一扔走人

【第二十八回】 摸石头过河呛水 隔行当下海赔钱

【第二十九回】 峰回路转桃花渡 云遮雾绕杏林关

【第三十回】 扶杖苦涉三冬雪 拥书笑谈四月天

【第三十一回】 七旬叟宝刀出鞘 五十年铁戟磨砂

【第三十二回】 童心徜徉云天外 老骥漫游山海间

附录一 单田芳大事记

附录二 单田芳评书作品名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回】 八百年才人迭出 十二点贵子来投

“定场诗”念完了。醒木一响,书归正文。

曾几何时,说书讲古演化成为一宗行当,一门手艺。那些绘声绘色的先生们,拎上杜撰的故事,稳坐书台,陪着枯寂的民间,一程一程地打发流光,一勺一勺地滋补岁月。评书不一定是“正史”,脱胎换骨以后,更好听,更好看。说白了,评书无非是玩儿——取个乐子。

只凭胡说八道、插科打诨,那可不行。玩儿,也得讲究门道。细究起来,评书行当的确是大有来头。

北宋,曲艺大兴。京都汴梁城,满街都是生意红火的“勾栏”、“肆院”,也就是民营小剧场。南来北往的艺人,纷纷赶到京城闯码头,归拢起来,分为四大流派:讲史、说经、小说和“铁骑儿”。到了南宋,当红的艺人超过60位。有位史惠英先生,还时常跑到孝宗皇帝赵奋那儿,做“御前表演”。一个说书的,能熬到皇帝身边,也算祖坟冒青烟了。

元明两代,出类拔萃的艺术天才蜂拥而至,单是“元曲四大家”、“古典小说”,就足令全世界叹为观止。坊间冒出来新玩意儿了——“评话”,既叫好,又叫座,短短数年,便风行天下。据说,元朝流传下来的本子多达16种。

明朝,说书先生空前吃香。明末书坛四将,其中吴逸、张樵、陈思简直成了妇孺皆知的超级巨星;另外,还有一位号称“柳麻子”的柳敬亭,说书生涯六十载,南达绍兴,西至武昌,北到北京,红遍了大半个中国。他最拿手的长篇选段有《水浒传》、《隋唐演义》、(俩汉演义》等等。此外还有御下说书》百余篇传世。明朝文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柳敬亭)一日说书一回,定价一两。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节目当然夜夜生动、回回精彩,要不,谁肯白白地掏银子呢?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曾写过一篇《泖敬亭传》,对柳敬亭大加追捧:“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就凭一张嘴,抓住满堂客,甚至抓住一个时代,这得吃多大的功夫!明朝诗人朱一是在《听柳生敬亭词话》中写道:“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人,眼前又睹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座客惊闻色无主,欲为赞叹词莫吐。”中国的民间艺人,就这样呕心沥血地混饭吃。清朝雍正年间,评书终于在北京开门立户。很快,这门年轻而极富魅力的艺术,便在华北、东北和西南诸省,遍地开花。

光绪四年,也就是1878年,缪润绂在《陪京杂述·说书》中提到:“说书人有四等。最上者为子弟书,次之平词,次漫西城,又次为大鼓梅花调。”所谓“子弟书”,是指满人人关之后,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泡在曲艺圈里“玩儿票”。“平词”,也叫“评词”,多流露出文人墨客的处世态度。“漫西城”,属于奉天大鼓的主要曲牌。“梅花调”,则是西河大鼓的前身。

北方,以北京、天津为重镇,评书称霸;南方,以扬州、苏杭为中心,评词当家。虽说名号不一样,彼此的血缘却非常亲近。到了1935年,这对姊妹艺术双双跨过了一道崭新的门槛:京津的评书演员和苏杭的弹词艺人,纷纷创作新曲目,冲击电台。刚刚进入上世纪40年代,评书界便确立了新江湖。京津两地,迅速窜红了陈士和、王杰魁与连阔如;关外,尤其是沈阳城里的电台,则走马灯似的播放着霍树棠的东北大鼓、宋桐斌的长篇评书。

P1-3

后记

过日子,百人百性,谁跟谁也不一样:有人,清晨睡起,泡开一壶“碧螺春”,独自一小口儿、一小口儿地慢饮;也有人,午后煮熟几杯“蓝山咖啡”,任浓香四溢,跟人讨论古希腊、夜巴黎。要么,拎上大蒲扇,挤进嘈杂的人群里,听“野台班子”;要么,打上金领结,坐入维也纳“金色大厅”,分享施特劳斯家族的天才音乐

古典与现代、传统与叛逆、温和与张扬……这才叫花花世界呢。在同一片天空下,人们的生活方式竟是如此不同。当然,喜欢哪种东西,迷恋哪类生活,根本不需要理由。只要跟着各自的感觉走,深埋心底的志趣随即被一点儿一点儿地唤醒。走着走着,也就慢慢找到专属于你的“那一份”了:饮食起居、言谈话语、待人接物……其中,每一项内容,都是一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注定了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众里寻她千百度”,已属不易;更何况,这辈子只能选择一次哩——缘分啊!

相声、坠子、评书、大鼓……这些市井“乐子”,永远是百姓生活中的“润滑剂”。优美的声腔韵律、亲切的嬉笑怒骂,活像个巧嘴儿老、妈妈,深入浅出地劝慰民间:要顺天应人、独善其身、行侠仗义、积德行善……这些廉价的娱乐,曾安慰过多少苦难的生命、愚钝的灵魂。评书,就是这样乐呵呵的,跟众生搭伴儿嬉戏。

选择了评书,便跳进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磁场”:忠臣孝子、英雄豪杰、明君贤相、三教九流……置身其中,就要恪守一种很古典也“很中国”的生活理念。恐怕,域外的苏格拉底、博尔赫斯们,永远也模仿不来、受用不了。与评书为伴,尽可过你的“中国式生活”;“中国式生活”从头至尾都踩着从容、优雅的步调。大概,“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就有这种味道吧?

苏轼烹茶、李白醉卧。人生快乐的“私密性”很强,彼此不能置换,更谈不到强迫。说白了,幸福,就是愿意:我爱这一口儿,总算千方百计品尝到了,因此心满意足。迷恋单田芳,也是这个劲儿。局外人撇嘴说:“一条破嗓子,呜啦呜啦的,有什么听头儿?”局中人则由衷地感叹:“单先生,那真是有品位、有嚼头儿。”亿万人不约而同地惦记同一门艺术、同一位艺术家,这对双方都是一段缘分,一种造化。

本书收尾,窗外正是黄昏。西山如黛,像一道棱角分明的剪影,横卧在澄澈的余晖里。落霞缥缈,为我居住的城市涂了一抹瑰丽的橘红。倒退30年,也是这个时辰,乡下的书场便开始热闹了。傍黑,炊烟一散,月亮就升上来,场院里一片白。街心树下,已然摆好了一桌一凳,茶壶茶碗。琴师怀抱三弦,端正地坐着,细指翕张,满世界都是“大珠小珠落玉盘”。说书艺人,则挽起干净的白袖口,且说且唱,双眸带彩。要紧时,还一手挥起青铜鸳鸯板,“叮叮当当”地脆响;另一只手则起劲儿地敲那面架在跟前的牛皮扁鼓,似乎有仇似的,憋足一口气,非要砸破它而后快。

台下,有的直着眼睛听故事,有的喝白水、吸纸烟,难得当街出个热闹儿。那些偷窥姑娘杨柳细腰的光棍儿、后生们,那些碰面就拨弄是非的长舌妇们,终于找到释放欲望的借口。夜风生凉,小孩子已经软绵绵地扎进大人怀里,沉沉睡去。三弦扁鼓鸳鸯板,舒缓错落。书曲吟唱高一声、低一声,夹杂着台下的咳嗽与私议,劣质烟草的气息缓缓地飘曳弥散……河北老家这些记忆残片,撒满了我孤独的少年时代。

这种“土掉渣儿”的生活,默默陪伴了我38年。即使现在,似乎也没过够。姑且在单田芳的书声里度光阴吧,人说:“千秋人寿,万代书香”——果能如此,那敢情好了。

张继合

2008年6月1日 石家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