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提出了一些相当新颖、发人思索的理论话题:中国古代文学的“底色”是“悲哀”,是“乐感文化”,还是“悲剧精神”?独立意志、人格力量、乐观主义、生存价值,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学悲剧精神的四大支柱?一幕幕中国古代文学悲剧,是不是构成了一条求圆、画圆、破圆、恋圆的螺旋式曲线?从屈骚到《红楼梦》,是不是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悲剧,即由对儒家哲学的执着,至于对儒家哲学的否弃?中国文人的“忧生”观和“忧世”观,是不是中国古代文学悲剧精神的哲学基础?……
本书提出了这些问题,并且进行了阐释,比较诗意地把握了中国古代文学悲剧精神的来龙去脉、个性风貌,以及它的哲学底蕴。
序
引言
第1章 悲剧精神:中国古典文学的“底色”
第一节 独立意志的彰显/16
第二节 人格力量的挥发/22
第三节 乐观主义的张扬/28
第四节 生存价值的超越/34
第2章 求圆:生命维系的桅杆
第一节 立言与生命的强度/47
一、人生缺憾与理想之“圆”/48
二、生死忧虑与信念之“圆”/50
第二节 立功与生命的亮度/60
一、济世豪情的进发/62
二、生命意志的贯注/66
三、平民情怀的升华/71
第三节 立德与生命的高度/75
一、道德理想:对现存秩序的超越/77
二、道德意志:对命运规则的超越/79
三、道德完善:对报恩情结的超越/84
第3章 画圆:生命延续的符号
第一节 李白:个性张扬与浪漫人生/90
第二节 杜甫:人性关怀与执着人生/101
一、怀旧情结与忧国情怀/101
二、悲情体验与社会良知/106
第三节 苏轼:自我超越与审美人生/120
一、宠辱不惊、得失若一的人生准则/120
二、自养其性、独享人生的精神境界/126
三、“吾生如寄”、善处忧患的心灵和谐/133
第4章 破圆:生命抗争的强音
第一节 对生存境遇的高昂挑战/151
第二节 对人性自由的深刻追问/160
第三节 对功名富贵的无情嘲弄/168
第5章 恋圆:生命沉重的悲歌
第一节 圆美理想的现实幻化/179
一、蝴蝶梦唱响天仙配/181
二、阴曹府归结人鬼情/185
第二节 途穷而返的无奈叹息/191
一、病态的圆画出的“欢乐”的尾巴/191
二、迷惘的心发出的无奈的叹息/196
第6章 屈骚与《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的并峙双峰
第一节 社会悲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06
第二节 人格悲剧:善与恶的对抗/216
第三节 哲学悲剧:执着与否弃的嬗变/227
一、屈原的希望与执着/227
二、曹雪芹的绝望与否弃/233
第7章 忧世与忧生: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儒家哲学的悲剧精神/246
一、强烈的末世感和危机感是儒家悲剧精神的认识论基础/247
二、勇毅的担当精神是儒家悲剧精神的核心/249
三、明确的淑世理想是儒家悲剧精神的永恒追求/251
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情冲动是儒家悲剧精神的必然产物/252
第二节 “忧世”哲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表现/255
第三节 道家、释家哲学的悲剧精神/266
一、道家哲学的悲剧精神/267
二、佛教的悲剧精神/273
第四节 “忧生”哲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表现/275
一、忧生的矛盾和痛苦/275
二、忧生的超越和永恒/284
第8章 圆与缺:经典意象的悲剧精神
第一节 整一圆融的生命境界/292
第二节 静观中和的生命守望/300
第三节 坚韧不拔的生命精神/309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