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所用,物有灵魂。用之为物,观之为美,悟之为理。人类创造了物品,物品保障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物品与历史同在,物品与文化齐辉,物品与文明共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物行天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泽中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物有所用,物有灵魂。用之为物,观之为美,悟之为理。人类创造了物品,物品保障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物品与历史同在,物品与文化齐辉,物品与文明共进。 内容推荐 这是一组视角独特的知识类散文,作者何泽中博士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器物细细品嚼,抚物追源、展物问天,赋予思想、情趣乃至人性、哲理,给读者以惊喜。文章走笔顺畅,资料完备,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散文佳品,被著名作家陈建功誉为“开辟了题材和艺术的新境界”。 目录 序/陈建功 物品与品物/何泽中 延于指 载于心 衔杯举盏 对酒当歌 围炉聚饮 群贤毕至 开合岂为晴和雨 龙潜凤举 知进能退 长短量环宇 一鸣醒世人 指间太阳明 滤黑之白 天下无私光 剪下生花 轻重秤星知 可锁无可锁 敝帚千金 回山转海凭我意 滋润溢芬芳 朗朗乾坤入眼来 无私而明 无偏而正 有发兮朝朝思理 用之则行 舍之则藏 欲遮还羞 夜寝夙兴同忧乐 世态炎凉尔先知 帐遮玉宇清 听而不闻 坐卧仰胆 忧乐在心 清风出袖拂浮云 西风自来云想裳 尘起风满衣 轻裘犹比白霓裳 裙腰芳草自生香 居高无忘忧 千古风流一带飘 跬步千里 先声悦人 出足不凡 掌上之珍 穿针引线满贯情 比物结同心 明月伴作耳边珰 悬日月于胸 一点萍星露指尖 落纸惊天地 饮天下水耕天下 纠错自新 失之不忧 书斋墨韵新 知白守黑 石泓墨海荡浩气 笔置如归 刻石成书 点朱成凤 书之魂 至诚如神 方寸之帛 尽藏风雅 放飞祝福 乐在棋中 坐忘之境 翻来复去自悠闲 迷处识谜谜所在 远近随心一线牵 一盘在手 算尽天数 纵横天下利天下 试读章节 物品名称不仅与材质、形状有关,而且一种物品的多个名称是文化的综合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围棋,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别名雅称颇多,诸如“揪枰”、“黑白”、“吴图”、“手谈”、“忘忧”、“烂柯”等,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揪枰”是以棋盘材质而代称;“黑白”,是以棋子颜色而代称;“吴图”,是以棋盘图形走线而代称;“手谈”、“忘忧”,是根据弈棋人的动作和心理特征而取名;“烂柯”,是从神话故事而得名。 物品名称作为一种语言表达现象,有古有今,有雅有俗,有的载入典籍,有的传于民间。它是物品形象、性质、用途状态的描述,是鲜明的文化色彩和深厚的历史积淀,通过它,可以领略历史发展的脉搏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四 物品在人类发明创造及其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烙上了民族和地域、生活方式的印记,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用以表达思想和感情,逐渐形成并约定俗成广泛流传于民间,成为一种物品使用民俗,一个民族和区域群体生存的精神风貌。可谓,吃有吃俗,穿有穿俗,用有用俗,玩有玩俗,百里不同俗。 人类的生活总是丰富多彩,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物质产生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物品作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在生活中往往通过人的联想,表示或象征着某些抽象概念和思想感情,为具体事物与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在人们的生活中,火象征着光明、希望。因此与火有关的物品其象征离不开光的意义。火柴、蜡烛、灯,从远古走来,是人类生命的另一半,是生命之光、精神之魂,是自我牺牲的旗帜,是奉献的象征。秤,作为衡量轻重的器具,人们赋予其深刻哲理,寄寓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公正、公平的象征。镜子,由其功能而比况,是公正无私、坦诚忠实的象征。铅笔,以其功能象征知错能改。人们根据物品的特征、功用及形态赋予其象征意义,并作为一种语言信息,隐含着丰富内涵,表达着人们不便以语言直接表达或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意思。当男女恋爱,赠送或手帕、或戒指、或项链、或围巾等,都是通过这些物品的象征意义传递爱情信息。看望长者或为老人祝寿,赠送手杖,则是通过手杖“扶老”的象征性,表达尊敬老人和健康长寿的祝愿。显然,物品的象征意义比语言要精巧得多,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更为得体文雅,表达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群体文化与人格联系及其文化心理,是礼仪之邦的中国文明进化的优良传统。 各种物品是社会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和个人生活之必需,同时,在使用各种生活物品的时候,保留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社会群体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风俗习惯,这既是物质的生活方式,也是精神的生活方式。筷子的使用,是中国饮食文明的标志,在使用中,各民族形成了独有的民俗,有礼数,见文明,有忌讳,见修养。鞋,反映着历千年而不变的民间习俗,介绍男女双方相亲成双成对后,要给媒人送鞋;男女双方订婚后,女方要给男方送喜鞋;男女双方结婚进洞房,男方要在女方身上摸鞋;小孩出生满月后,婆家要给小孩送满月鞋,满周岁时要送周岁鞋;等等。一双鞋,演绎了如此多的风俗习惯。帽子、袜子、扇子、枕头等在生活中也有许多风俗习惯。一些地方以扇子为道具,编成舞蹈,歌之舞之;一些地方举行抛枕头活动,自娱自乐;一些地方男女恋爱,小伙子要抢走中意姑娘的帽子。我国是风筝的故乡,放风筝老少皆宜,逐步形成风俗,进而演化为风筝节,形成风筝组织,出有风筝刊物,并发展成世界性的风筝比赛活动。论及服饰更是形成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装穿有穿法,饰品戴有戴法。日常之用物,必衍生出大众日常之习俗,民族之风格,成为习以为常的生活行为方式。这些物用民俗一经形成,便有形无形地发生作用,从不同角度对民俗民风带来影响,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着一定的意义。P006-008 序言 湖湘墨人何泽中博士二十余年笔耕不辍,砚台常湿,酷爱着作文、写字。虽不在文艺界圈里谋饭,做着颇有责任的党务、行政工作,却是把业余时间悉数浸泡于文章与书法之中,乐此不疲,坚持不懈,难能可贵也。 近何泽中得一组散文,选材角度颇佳,他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器物如筷子、雨伞之类取出,一样样罗列开来,抚物追源、睹物思情、展物问天,寻找它存在的根由、探究它与人相处的奥秘、解析它与世界的关系。那些世所习见之物经作家情感的注入、源流的探究、义理的阐发,竟生龙活虎且源远流长莫测高深起来。我不能不惊叹何博士手眼的高妙——于不经意中,他竟无羁无碍。只身来到一个别具洞天的所在。我相信读者都是喜新厌旧的,于是这些纸张展开于前,首先便会给你带来柳暗花明的欣喜。 其实,给读者带来欣喜和愉悦,几乎是每一位作家所期待的。因此,说有哪位作家不喜欢开辟题材和艺术的新境界,不是无知,就是矫情。之所以难开此境,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而所谓“不能”,每每被理解为“才情”“学问”的缺失。初读何泽中,或许会以为找到了佐证。比如何泽中写风筝,由鲁迅笔下的风筝入话,谈到风筝的起源、风筝的历史、风筝的制作、风筝的功用乃至古代诗文中的风筝等等。他不仅谈古代的风筝,而且谈当代的风筝;不仅谈中国的风筝,而且谈海外的风筝;不仅谈风筝与健康,而且谈风筝与文化;不仅谈放飞于蓝天的风筝,而且谈放飞于蓝天的心灵……真是林林总总、海阔天空。没有广泛的知识涉猎、厚重的读书积累,开阔的眼界和敏捷的思路,焉能妙趣横生如是?我却以为,出如此文章,固然需要如此的修养学养,然何泽中的妙处,却似乎不止于此。尽管素未谋面,我却认定,何泽中的妙处更在于,这是一个把过眼万物皆赋予灵性的人,是一个在溯本求源的过程中享受新知之愉悦和触类旁通之快乐的人。 北京话形容一个入的生活有质量,有品位,有一种说法叫做“玩儿主”!我不知道南方人对这老北京的称谓会不会有某种误解。在北京人看来,“玩儿主”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是从人生哲学的根儿上把生活参透的人。在我看来,“玩儿主”分两类,一类,玩物丧志;一类,玩物而不丧志。玩物丧志不足法,玩物而不丧志,却是大境界。此种境界的代表人物,活着的,已经不多了。北京的王世襄先生大概算一个。以我浅见,王先生就是一个“玩儿主”,玩的出神入化,最后才写得出那些出神入化的妙文来?最早使我折服的,是王先生写的一篇《熬鹰》,题目或许记错,内容是牢牢记住的。不仅记住了熬鹰的办法,而且记住了王先生深入山区猎户家中,交朋结友、悉心钻研的身影。此后又读了王先生关于养鸽、关于漆器、关于硬木家具等等一系列文章,惊叹他何以如此内行。最后见到一篇自述,总算豁然开朗起来——原来先生自幼就是一个“玩儿主”啊。先生甚至自嘲道,自己的这点“学问”,都是“玩”出来的。初闻此语,有些茫然,渐渐的,有一点醒悟了。所云“玩者”,就是一种无挂无碍的生活态度,一种把生活艺术化的情趣。有了这种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旨趣,花鸟虫鱼、桌椅板凳,万物皆有灵性,皆有滋味,皆有深厚久远的渊源和余韵绵长的情愫,因此才有化平凡为伟大的发现,变庸常为奇崛的文章啊。 读何泽中,究其本性,或可作如是观? 陆放翁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何泽中作品的“诗内”功夫固然令人钦佩,而“诗外”的功夫,或许更值得重视。 这生活态度,是何泽中活得有滋有味的根基,也是何泽中出好文章的根基。 瞎子摸象,管中窥豹,谁知言中一二否? 是为序。 2007-9-21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能不惊叹何博士手眼的高妙——于不经意中,他竞无羁无碍,只身来到一个别具洞天的所在。我相信读者都是喜新厌旧的,于是这些纸张展开于前,首先便会给你带来柳暗花明的欣喜。 ——陈建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