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毁灭与颠覆(重重迷雾笼罩的金融危机)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荣跃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球最聪明的脑袋都集中在了华盛顿和华尔街”,而正是这些“最聪明的脑袋”制造了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作为“黑天鹅”现象的金融危机毁灭了大量的财富,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模式!

全球金融危机将终结美国霸权还是终结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在关键时刻对关键对手的关键阻击吗?一旦中国经济持续三十年高增长终结,意味着中国会象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落人“中等收入陷阱”吗?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华盛顿的全球战略思维和金融战争逻辑,以“黑天鹅”思维方式,第一次全方位地剖析了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内幕

·为什么风行20世纪的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干预手段进入21世纪突然失效?

·从二战到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机,每一次人类社会的灾难都给美国“提供”了发展机遇,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危机发展模式与创新发展模式的结合。

·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还是美元的霸权,还是为了使美国经济走出衰退,美国都需要一场战争。美国选择了金融战争。

·金融危机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理:在金融战争时代,任何经济大国、资源大国、科技大国、金融大国、军事大国乃至核大国,在金融武器的攻击下或许都是不堪一击的。强大的货币、充裕的外汇储备胜过强大的军队。

·金融危机改变了国家的价值观念一一个国家的强大,不在于其拥有资源和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其抗风险能力。

·21世纪中国能否成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在2020年战略机遇期结束前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取决于中国能否采取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战略。中国发展战略应从GDP战略调整为金融立国战略,实现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跨越式增长。

目录

第一章 全球金融危机:毁灭性黑天鹅事件

 1.1 黑天鹅主宰一切

 1.2 毁灭性黑天鹅事件

 1.3 不要把黑天鹅当做白天鹅

第二章 全球金融危机:看不见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2.1 2008年10月:金融市场的敦刻尔克大溃退

 2.2 道指11000点防线失守之谜

 2.3 金融战争:和平时期的世界大战

 2.4 金融战争:必要性与可能性

 2.5 金融战争:最大的财富创造者与毁灭者

 2.6 对冲基金套利盘:金融战争的主角

 2.7 金融战争五大杀手:场外金融衍生品、美元、石油、美股、美债

第三章 全球金融危机:看不懂的多米诺骨牌

 3.1 全球金融危机:大萧条再现?

 3.2 全球金融危机:看不懂的多米诺骨牌

 3.3 全球金融危机:一系列偶然的巧合,还是精心策划的阴谋

 3.4 次级债为什么成为撬动全球金融危机的超级杠杆

 3.5 全球流动性危机打造全球金融危机

 3.6 高杠杆率:场外金融衍生品是怎么变成金融核武器的

 3.7 华尔街:为了金钱把信用出卖给魔鬼

 3.8 全球金融危机之危机干预

 3.9 如果格林斯潘不退休,世界能否避免危机

第四章 全球金融危机:人类的愚昧,美国的残忍

 4.1 雷曼之死:富尔德的愚昧,保尔森的残忍

 4.2 雷曼之死:为了拯救的毁灭

 4.3 雷曼之死:一场“金融9·11”

 4.4 布什和共和党: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替罪羊

 4.5 美国: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大赢家

第五章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是终结者还是被终结者?

 5.1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又一次忽悠了全世界

 5.2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制度打败全球

 5.3 全球金融危机:美国发展模式打败全球

 5.4 美国:一个利用黑天鹅崛起的超级大国

 5.5 为什么高盛成为危机中华尔街唯一的赢家

第六章 全球金融危机:谁是最大输家

 6.1 冰岛:世界第三富国一夜“破产”,谁是下一个冰岛

 6.2 俄罗斯:破碎的超级大国梦

 6.3 日本:跛足的巨人再昏睡10年

 6.4 印度:赶超美国要推迟多少年

 6.5 伊朗:重蹈伊拉克之覆辙

 6.6 欧元:再不敢与美元争老大

第七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A股成为第一打击目标

 7.1 A股:再现1929通指大崩溃

 7.2 A股需要多少年突破6124点

 7.3 境外热钱:做空A股的阴谋

 7.4 中石油:国际资本做空A股的工具

 7.5 疯狂的公募基金:没完没了的卖空

 7.6 疯狂的媒体、疯狂的学者、疯狂的市场

 7.7 中国央行的尴尬:1929年的美联储

 7.8 证监会的遗憾:伟大的牛市变成了伟大的出货

 7.9 国资委的妙算:一个让央企增值10倍的大牛市

 7.10 拯救A股四大紧急政策建议

 7.11 A股制度熊市的五大因素与五项建议

第八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重大挑战

 8.1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挑战

 8.2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

 8.3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发展战略的重大挑战

 8.4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发展模式的重大挑战

 8.5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货币政策的重大挑战

 8.6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大挑战

 8.7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重大挑战

 8.8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危机干预的重大挑战

 8.9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国民信心的重大挑战

 8.10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海外投资的重大挑战

第九章 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全方位策略

 9.1 机遇黑天鹅战略:中国战略机遇期遭遇阻击

 9.2 国家黑天鹅战略:金融立国

 9.3 策略黑天鹅战略:敬畏市场与守护市场

 9.4 行业黑天鹅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9.5 市场黑天鹅战略:中国需要100年牛市

 9.6 商品黑天鹅战略:石油20美元还是200美元

 9.7 货币黑天鹅战略:盯住美元是最安全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9.8 资金黑天鹅战略:全民投资、全球投资,实现民富国强战略

 9.9 人才黑天鹅战略:中国需要索罗斯、巴菲特,更需要格林斯潘

 9.10 信心黑天鹅战略:中国的信心从何而来

第十章 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一切

 10.1 思维颠覆:不确定性思维主导确定性思维

 10.2 观念颠覆:大融合——既非全球化也非中国化

 10.3 经验颠覆:历史不会重演,市场不总是对的

 10.4 精神颠覆:中国需要狮子精神

后记

试读章节

你可以不知道白天鹅,但不能不知道黑天鹅。

不知道黑天鹅,你就无法真正了解人类社会,无法真正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球。

从日出日落、潮涨潮落、四季更迭、生老病死,到金融市场的日常波动、牛熊更迭,经济周期的复苏、繁荣、衰退、萧条的循环,凡是周而复始、可以预期、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都可以归为白天鹅。至于那些随机现,不可预测、出人意料、影响巨大的自然灾害及社会事件,比如,汶川地震、印度洋海啸、“非典”流行、全球金融危机等都可以归为黑天鹅。

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的变迁、人类的进化、历史的转折、社会的变革,往往不是由白天鹅决定的,而是由黑天鹅决定的。黑天鹅可以主导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未来的世界格局。

不知道黑天鹅,你就无法真正了解过去、现在,也无法预知未来。

比如,曾统治地球上亿年的恐龙突然神奇地消失,可能与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有关;欧洲封建制度的衰亡,可能与14—17世纪发生的、导致欧洲人口1/3死亡的大鼠疫(黑死病)有关。至于1986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9·11”恐怖袭击反而为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形成国际政治新格局提供借口,更是尽人皆知。

不知道黑天鹅,你就无法抓住百年一遇的暴富机会,就无法规避一生财富瞬间烟消云散的巨大风险。史无前例的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与网化,共同打造史无前例的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场外金融衍生品泛滥,共同催生史无前例的全球资产泡沫。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所有领域全线崩溃。最典型的是,2008年7月国际原油期货结束了从15~147美元、6年涨10倍的疯狂牛市,在上半年上涨50%后,突然崩盘,5个月下跌70%,跌至35美元,其中2008年10月单月下跌32%,创历史最大月跌幅。这是传统技术分析无法预测和解释的,因为技术分析恰恰是以历史可重现为基础的。不知道黑天鹅,你就不知道人类传统的确定性思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恰恰是由于冥冥之中主宰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上帝”——黑天鹅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

但是,人类习惯于从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中总结规律,习惯于从偶然中发掘必然,从过去推演现在,从现在预测未来,进而陷入确定性思维的误区。而确定性思维使人类成为一个个黑天鹅事件的牺牲品。

P3-4

序言

一个著名历史学家说,“历史不是别的,是愚昧和残酷的记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愚昧和残酷,不仅在于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几十万日本人成为原子弹的试验品;不仅在于半个世纪之后,诸如珍珠港事件之类堪称二战转折点的重大事件,其真相至今仍被掩盖,令多少牺牲者死不瞑目?

全球金融危机的愚昧和残酷,不仅在于一日之内德美两个亿万富翁自杀,一夜之间世界第三富国冰岛濒临“破产”,一年之间中国A股下跌73%,全球金融资产损失50万亿美元,而且在于60多亿人对金融危机的真相几乎一无所知,乃至危机中遭到重创的中国反被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当做危机肇事者来指责。

历史不仅是愚昧和残酷的记录,而且是毁灭与颠覆的记录。

历史已经证明,美国之所以在20世纪崛起并成为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巧借珍珠港事件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借二战彻底颠覆了老霸主英国长达200年的霸权毁灭了德国问鼎新霸主的梦想,使美国成为世界新霸主。至于罗斯福总统是否故意隐瞒手中掌握的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以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换取国会同意参战,至今仍是个谜。

历史或许将证明,美国之所以会成为21世纪唯一的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堪称“看不见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颠覆了中国、印度在21世纪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战略目标,毁灭了日本、俄罗斯、德国这些20世纪的霸权挑战者在21世纪再次争霸的最后梦想,重创了对21世纪美国霸权构成全面挑战的欧盟。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欧洲全能银行模式,重创了位于欧洲的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阻止欧洲从实体经济为主向虚拟经济为主的转型,从而确立美国在金融衍生品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领先地位,维护了美国的金融霸权乃至美国作为21世纪唯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至于被巴菲特称为“经济珍珠港”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不是美国洗劫全世界的阴谋,美国当权者是不是故意让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企业新世纪金融公司与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分别引爆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危机,则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最大的悬念。

迄今为止,全球金融危机的真相被重重迷雾所掩盖。最里层的迷雾当属极少数知情者有意利用媒体宣传等手段对真相进行伪装形成的,最外层的迷雾显然是由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所致,夹在二者之间的则是时代的局限性、历史的局限性及媒体的局限性造成的种种“误读”。重重迷雾使得我们难以认清金融危机的真相。

所谓历史局限性,是指这场金融危机实质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金融危机。只有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与网络化的今天,才能出现史无前例的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场外金融衍生品泛滥,并且共同催生史无前例的全球性资产泡沫。然而,雷曼事件突然爆发引发金融机构信用危机,导致规模数百万亿美元的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成交额急剧萎缩,致使参与这一市场的资金突然面临到期清算风险,一夜之间全球流动性过剩突然变成全球流动性不足。而欧美金融机构为应对预期的清算危机被迫进行全球金融资产紧急大套现,以及美元、日元汇率短时间大涨20%~30%,引发美元、日元套利盘在全球恐慌性平仓,导致史无前例的全球性资产泡沫破裂,导致2008年10月国际金融市场所有领域全面崩溃。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颠覆了传统的金融学和经济学理论,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还是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理论,都难以解读这场危机。因为全球金融危机,既不同于传统金融教科书上的单一类型的金融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汇率危机),也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发生的前8次金融危机,即区域性金融危机,而是一场史无前例的,遍及国际金融市场所有领域的全球性危机。

所谓时代局限性,是指人们还没有认识到,21世纪已进入金融殖民时代,大国之争已从军事、经济、科技、资源之争转入金融领域的全面竞争,超级大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金融实力与金融霸权,已无须通过生产物质产品创造财富,而是通过生产金融产品创造财富,控制与转移别国的财富,就可以轻易获取越来越大的财富份额。空军指挥学院教授、《超限战》作者乔良对“金融殖民时代”的解读是:“我们看到的是美国金融力量在全世界的长驱直入,从全世界拿走了大量的财富,却几乎没有遭到抵抗。”

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其影响范围已远远超过引发前两次世界大战的1907年的经济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它没有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但已经引爆了一场全球性金融战争。金融战争,看不见战争的硝烟,也没有战争的伤亡,甚至还被视为符合市场游戏规则的金融运作,乃至人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接受它的惩罚。全球金融危机所产生的高达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毁灭与财富转移,超过以往战争与灾难的总和,同样表现了战争的残忍,同样达到了战争的目的。

10年前一个美国将军说,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将把南联盟打回到17世纪,至少使南联盟倒退20年。几乎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亚洲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的经济整整倒退20年。而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又将令多少国家倒退20年?

然而,重重迷雾中,最厚重的一层是,媒体的局限性或大众媒体的误导。

大众媒体的误导,既包括某些西方媒体的有意误导,也包括诸多国内媒体的无意误导,表现在对金融危机的报道分析,基本上全盘照搬始作诵俑美国的叙述与解读,进而走进了种种误区一一先是盲目乐观转而极度悲观,先是沉迷于对偶然性的解读转而则是对必然性的解读。

在雷曼事件爆发之前,媒体偏向于乐观化解读,认为次贷危机是一个局部的危机、孤立的危机,危机与别国无关,无须大惊小怪,进而使人们放松对危机的警惕甚至盲目到海外抄底。而雷曼事件爆发后,则转向悲观化解释,甚至进行了金融恐怖宣传,刻意夸大场外金融衍生品的高杠杆杀伤力,及金融危机第二波的杀伤力,造成公众恐慌情绪,促进金融危机引发经济衰退。

对于雷曼事件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媒体的解读分为两类:一类强调危机的偶然性,认为危机是一系列偶然巧合造成的,如雷曼CE0富尔德傲慢地拒绝了韩国产业集团60亿美元的参股,如保尔森没有预见到雷曼的破产会引发一家投资雷曼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亏损,进而导致货币市场基金的全面挤兑;另一类夸大危机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把危机归结于华尔街的贪婪这一人类本性,归结于金融全球化时代而没有有效的全球监管体系,美元一家独大而无多元稳定的国际金融贸易体系,美国人过度借贷消费透支未来与中国人过度投资储蓄的不均衡,引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枯竭的轮回等,鉴于这些事实都是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必然要发生的。由此解脱美国对于危机的责任,让人们面对危机时,无可奈何、无所作为,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深化,导致金融危机引发实体经济危机,并为下一次金融危机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雷曼事件爆发后的报道,还刻意渲染华尔街霸权、美元霸权乃至美国霸权被终结。最耸人听闻的是,有海外学者断言2014年美元霸权就会结束;有俄罗斯学者甚至表示,2009年秋天美国将发生内战,2010年美国将会解体,一分为六。其实,当媒体把美国打扮成危机最大受害者时,有意无意地掩盖美国作为危机肇事者及危机最大的:受益者的真相。

或许,下面的数据有助于拨开重重迷雾。

迄今为止,美国政府用来挽救金融危机的救市总金额已达到12.8万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是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恰恰相反!一个零储蓄国家却拿出12.8万亿美元救市,这恰恰说明美国实际上是借危机发了大财。美国政府如何用金融危机赚取12.8万亿美元?办法很简单,要么由财政部借危机发行新国债转移他国财富,把别人的旧美元据为己有,让全世界为危机埋单;要么由美联储借危机发行新美元创造财富;要么通过货币交换,用几无成本的新美元与其他高含金量货币交换。

据美国财政分析家预测,2009_2010年美国新增国债将高达2万~3万亿美元,新增国债中外国持有比例高达90%。而美国从来都是用发行新国债来还旧债。美联储借危机大量印制新美元。按惯例,央行为避免通胀,货币增长量应不超过GDP的增长数量,美国的2008年GDP增长不超过2%,以GDP总额13万亿美元计,货币增长量不应超过3000亿美元,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显示,美联储在2008年新发货币达4万~5万亿美元。更耐人寻味的是,美联储拒绝透露这些新发货币的去向。此外,美国借欧洲拯救金融机构的机会,通过与欧洲的货币交换,用2.5万亿新美元兑换了2万亿欧元。以上三项可视为美国危机中获得的净利润。可见,美国是唯一借全球金融危机发了大财的国家。

在美国把自己打扮成危机最大受害者的同时,媒体刻意渲染中国是危机最大拯救者,或强调全球金融危机将成为2l世纪中国崛起的最大机遇,或断言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无关,中国经济下滑都是宏观调控失误造成的,或怂恿中国盲目地过早地去海外抄底为美国埋单,有意无意地淡化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巨大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损失存在极大争议。但笔者认为,正确的估价不仅要考虑危机带来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还要考虑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路径,这种路径至少有三条:一是通过危机引发外需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向实体经济传导;二是通过危机引发A股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向实体经济传导,其中仅A股总市值损失高达20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在二战损失的5倍,相当于中国全部居民储蓄;更为隐秘、更为重要的第三条路径则是通过危机影响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向实体经济传导,主要是诱导中国的货币政策的失误,通过人民币长期稳定升值与加速升值,放大资产泡沫,蒸发中国的外汇储备;利用高油价向中国输入高通胀,诱导中国为抑制资产泡沫、高通胀实行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进而终结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增长,使中国失去利用2020年前的战略机遇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或完成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进而为21世纪中国崛起,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因为我们都是金融危机局中人,都是金融危机受难者,故而难以摆脱危机的局限性,难以认识危机的真相,只知金融危机不知金融战争,或虽然知道金融战争却疏于防范。这或许基于老祖宗“人之初,性本善”的教诲,不愿把别人往坏处想,或许基于“同住地球村”的理解,误以为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使各国成为利益共同体,一旦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就会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殊不知,由于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在危机中的利弊得失存在重大的差异,既善于在危机中发展,又善于嫁祸于人的美国,完全可以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最典型的莫过于,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几十万亿美元的财富毁灭、转移与创造中,美国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类金融衍生品作空以对冲金融市场下跌风险,甚至在下跌中套利;另一方面利用危机创造并转移至美国10万亿以上美元,大发危机财,抄金融市场大底,那么美国不仅成为危机本身最大受益者,而且成为2009年以来流动性过剩引发的新一轮行情的最大受益者。

自从宋鸿兵的《货币战争》问世以后,有关货币战争阴谋论说法就蔓延开来。其实,古今中外,所谓阴谋,不过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采用公开手段。而是采用一些隐秘的手段来达到目的。阴谋本身谈不上道德与不道德、正义与不正义,因为历史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任何人、任何组织或任何国家都可能是不择手段的。

本书也可能会被很多人当做阴谋论。然而本书所引用的大量事例数据全部源于媒体的公开报道,都是客观发生的事实。对于中国人来讲,最重要的是什么?既不是尽快忘却这场危机的噩梦,也不是去争辩这场危机是阴谋还是阳谋,最重要的是,认清这场危机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被笼罩上了重重迷雾?美国为什么主动引爆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为什么又主动结束这场危机?美国为什么最后宣布进入衰退,又为什么抢先宣布走向复苏?这场危机是不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毁灭了我们的物质财富,颠覆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该不该用全新的思维与视角,去认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新世界?

行文至此,笔者回忆起了60年前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留下的那句名言“当别人打你的左脸的时候,你应该把右脸凑过去”。60年后的今天,人们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打了你的左脸,你是不是还要把右脸凑过去?

后记

2008年9月在雷曼破产后的一次研讨会上,有券商高管感叹,谁能把金融危机讲清楚就可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金融危机,从流动性危机走向信用危机,主权违约危机,当金融危机不仅引发经济危机而且上升为社会危机,已导致3个欧洲国家政府倒台,当金融危机重灾区,从数百万亿美元金融衍生品市场蔓延到美国银行及西欧银行,从外汇储备不足的越南、巴基斯坦、韩国,蔓延到既未大举进入金融衍生品市场,又坐拥世界前三名外汇储备的中国、日本、俄罗斯时,当金融危机第二波可能以中东欧主权违约危机拖垮西欧银行,或者以花旗集团国有化而震撼全球时,当有人耸人听闻地预言金融危机可能导致英国破产,可能导致美国主权违约时……象牙塔中的经济学、金融学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分析预测这个世界。这就是今天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困惑。

既然,在《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的新作中,一位布什政府的高级顾问放言,“我们现在是个王国,当我们采取行动时,我们就创造了自己的现实。而当你开始谨慎地研究这些现实时,我们已采取其他行动了,于是又创造了新的现实,你又可以展开新的研究。事物就是这样分门别类的,我们是历史舞台上的演员,而你们都只能跟在我们后面研究我们做了些什么”。既然,索罗斯也承认布什政府不仅发现真理可以操控,而且把操控真理当做利器。那么,探索“可以操控”的金融危机的真正答案,这恐怕是一个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难度更大的挑战。

如何使这一挑战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岁月的沉淀,而不致成为堂吉诃德式的闹剧?挑战需要对经济学、金融学的研究创新,需要唯物辩证法的分析方法,需要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视角,尤其是需要21世纪美国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的高度,需要华盛顿擅长的金融战争的意识,需要华尔街近年流行的黑天鹅思维框架……倘若严格按照如此苛刻的条件筛选恐怕找不出一个合格挑战者。因此,本书只能是一种揭示金融危机真相的大胆尝试。笔者既非经济学家也非金融学家,但却具有众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没有的某些特殊优势,从而使笔者可能更易发掘或趋近危机的真相。

一方面,1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的经历,使得笔者对中国的国情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搜狐新闻中心主持人的经历,与国内研究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中东的国际问题专家的交流,尤其是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前三日分别与科威特大使、伊拉克大使、美国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的一小时访谈,以及战争期间通过对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前武官助理的持续采访最早预测伊拉克军队与革命卫队将不堪一击之战争结局的经历,使得笔者对国际政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16年A股的投资经历,9年证券媒体从业经验,尤其是2004—2008年作为和讯网主题沙龙主持人,通过与杨帆、刘纪鹏、李振宁、谢百三、滕泰、梅新育、桂浩明、仇彦英、黎友焕、花荣等国内顶尖经济学家、投行专家与私募精英的频繁深入交流,尤其是通过对这些专家观点的研究比较,使得笔者对资本市场有了比较全面透彻的了解。此外,4年工科院校的训练与资深媒体人的良知,使笔者在构思本书时,既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索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又有独立思考逻辑思维的习惯,更有对最新理论深入浅出的解读以及研判相关政策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引经据典泛泛而谈,纸上谈兵,更不屑于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笔者对于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关注始于2007年“2·27”暴跌,当天A股出现1400多只股票800多只跌停,大盘下跌8.84%的惨烈下跌,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2·27”暴跌是在前一天A股创历史新高,而又没有任何实质利空消息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且是A股第一次领跌全球股市和商品期货市场。

当时笔者主持和讯网“2·27”暴跌的高端系列访谈,国内专家们的观点主要分为美国次贷危机,日本央行加息以及中国防泡沫宣传的三种说法。而索罗斯却把它归结于国际对冲基金的日元套利盘的全球统一行动。现在看来,“2·27”暴跌可以说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第一次成功彩排。当中国媒体还在陶醉于A股替代美股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与大宗商品的龙头,当中国官方至今一再强调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有限,风险处于可控的程度时,A股已被列入金融战争的第一打击目标。

而“2·27”暴跌和随后的“5·30”暴跌都发生在新加坡A50指数期货结算日和香港恒生指数期货结算日,这绝非偶然的巧合,而足清晰地展示了境外热钱利用A股与港股、H股联动做空,在境外期货及相关金融衍生品实现套利的策略。笔者当即在和讯网《第一观察》率先发出警告。此后,笔者无意中获悉了境外热钱打造6124历史大顶的内幕,一个说是香港资金5000点进场通过疯狂拉抬A股,形成A股与港股、H股联动,完成港股4年大牛市的最后冲顶出货;一个说是进入境内的热钱,在战略撤离A股前,以少量资金拉抬权重股,掩护撤退所为。而A股6124一1664一年狂泻73%的罕见崩盘中,又史无前例地实现A股与道指、恒指同步出现历史大顶,此后又同步出现多个下跌的底部,初步证实A股的定价权已被境外热钱所掌控。为此,笔者在2007年11月、2008年1月上海《新民周刊》发表《破5000点:做空A股的国际阴谋?》、《对冲基金做空A股“路线图”》再次发出警告。2008年7月底进入境内的热钱通过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境外热钱项目负责人黎友焕警告中国政府,假如政府救市资金在奥运会前不出手拿下3000点这一“维稳”底线,奥运期间热钱必然会失望地大规模撤出,并导致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笔者通过8月1日和讯网《第一观察》原文转告这一警告。8月8日奥运开幕日开始,热钱开始不计亏损地出货。奥运期间,A股大跌20%,“维稳”以失败告终。此后,10月27日A股1664.点止跌,与日元兑美元创13年历史新高及美元指数创两年高点同步,使笔者发现境外热钱掌控A股的两条路径,一方面,利用日元大幅升值引发日元套利盘从A股及高息货币恐慌性平仓,打击A股,另一方面,利用美元指数结束持续7年下跌的弱势美元周期进入强势美元周期,引发A股及新兴市场的热钱回流美国,打击A股。

本书首先脱胎于2008年春节期间笔者关于《做空A股的国际阴谋》一书的构想,这一选题曾引起多家出版社的兴趣,但由于选题本身的敏感,和A股市场持续下跌导致股市书籍的低迷,此书几经波折胎死腹中。山重水复又现柳暗花明,随着2008年9月次贷危机的升级,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笔者开始从全球战略的视野,从金融战争的高度,来解读金融危机的真相。A股的崩溃不过是金融危机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深信,关于21世纪的大国博弈、关于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的作品,无论拥有多么轰动的观点,出自多么诱人的名家,如果不考虑20世纪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这一特殊背景的复杂性,不考虑21世纪金融战争这一新型不对称战争模式,不考虑极少数国家才具有的全球战略思维,都不可能作为经典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不过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在以《危机的真相》(为暂定名)的本书的长达6个月的反复修改痛苦孕育过程中,笔者忽然发现,金融危机不过是一个毁灭与颠覆的工具,全球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毁灭与颠覆,是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及价值观念体系的毁灭与颠覆。谁不能意识到金融危机这一本质,谁就可能会被历史所淘汰。而揭示这一本质是本书《毁灭与颠覆》之价值所在。

金融危机的毁灭并不意味着毁灭一切,比如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毁灭的仅仅是流动性过剩引发的房市股市疯牛行情以及大和民族的超级大国之梦。经历了在持续近20年的经济萧条之后,2009年年底日本或许将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永别,并被中国取代,但是日本2007年人均GDP为34326美元,居世界第19位,日本依然稳居世界富国俱乐部之中。

而金融危机的颠覆,或如凤凰涅槃般重生,被颠覆者会以另一种全新形式重建。而颠覆与毁灭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旧世界毁灭之后,则不可能再生,比如流动性过剩超级大牛市毁灭后,仍可能借新的流动性过剩卷土重来,中国一季度4.58万亿贷款超过前两年一年的贷款规模,引发中国内地房市一季度成交出现了井喷式全国性回暖,引发A股上半年的疯狂反弹行情。但一个旧世界毁灭之后,仅仅是反复反弹而已。而一个旧世界颠覆之后,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个新世界的诞生。1929年大萧条虽然使美国经济倒退十几年,但十几年后美国却成为超级大国。

现在的问题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毁灭了什么?颠覆了什么?全球金融危机毁灭了美国的所有竞争对手在2l世纪取代美国霸权的梦想?假如全球金融危机颠覆了以美国家庭可以无限制地贷款和消费为基础的亚洲发展模式,那么新的亚洲发展模式需要多少年才能重建?中国会不会在艰难的转型中错过2020年前战略机遇期,进而像今天的日本永远失去崛起为今天的美国的机遇,甚至像今天的拉美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停滞不前?

2009年6月本书付印之际,全球金融危机这场大戏似有已进入收官阶段迹象,由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似乎也已走过“最坏的时候”。当然,一切尽在美国控制之中。

如果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了华盛顿G20峰会,那么在伦敦G20峰会之前,则是美国竭力把全球金融危机告一段落,降低与会国的忧虑与不满的最后时机。毕竟3月18日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增发3000亿美元购买财政部新长期国债的行为,加重世界对美元长期贬值的忧虑。不管以中国为首金砖四国在伦敦峰会前提出的以超主权储备货币替代美元之远虑,还是华盛顿峰会、伦敦峰会上,欧盟竭力主张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贸易体系之近忧,都是对美元的世界霸权的挑战。坚持强势美元,维护美元的世界霸权是奥巴马政府的必然选择。

无论从民主党上台就是来收拾共和党留下的烂摊子的传统使命,还是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中作为危机拯救者上台的奥巴马急于做出政绩;无论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房市的率先见底,中美经济数据初步见底,还是美联储抛出关于美国经济年内见底复苏的乐观预测;无论美国证监会2009年1月开始暂停了“资产按市值计价”的美国会计准则的157条执行,导致美国金融机构第一季度业绩扭亏为盈,还是2009年3月美国证监会宣布将恢复对卖空的限制,所有这一切引发2009年3月道指止跌回升,引领国际金融市场开始持续数月的报复性反弹(与之对应的是,2007年6月美国证监会取消对卖空限制的正是导致2007年7月次贷危机爆发的一个导火索)。  所有这一切,目的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要对金融危机踩刹车了。

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所谓全球金融危机现实与未来的隐患,即美国银行国有化、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东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也都在消除之中。

美联储2009年5月7日公布对美国19家最大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消除了市场对于美国银行国有化的担忧。19家银行中9家资本金无忧,其余10家银行资本金缺口仅’750亿,市场最关注的银行国有化头号候选者花旗集团资本金缺口仅55亿美元,花旗国有化的警报似乎已经解除了。当然,如果危机进一步深化,花旗资产中的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跌价损失,仍会给它的资产带来巨大威胁。

不过,至今仍藏匿于美国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巨大的场外金融衍生品风险,正从多方面化解。截至2009年5月美联储与美国政府向市场释放了12.8万亿美元流动性,作为国际信贷市场晴雨表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利率)降至有史以来最低水平,三个月美元Libor仅有0.785%。作为国际投机热钱风向标的利差交易也重新活跃起来。

随着美联储2008年11月宣布将购买5000亿美元抵押贷款证券后,美国财政部第二个拯救金融机构方案,拟动用5000亿~1万亿美元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将大为改善。此外,美国国会已建议,对场外交易的CDS市场试行场内交易以及把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围。如果这方面的改革取得突破,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或许将大大提高。

至于2009年夏东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波的可能性似乎也在降低。IMF东欧风险评估“乌龙案”5月中旬突然曝光,IMF《2009年度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居然存在双倍计数和输入错误,一些数据错得“十分离谱”,过高评估中东欧地区的经济风险。据悉,IMF将把捷克2009年外部融资需求和外汇储备的比率由236%下调至89%,将爱沙尼亚的比率由210%下调至132%,将乌克兰的比率由208%下调至116%。莫非东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又是忽悠全世界,让投机热钱渔利?MSCI新兴欧洲指数似乎从未受到东欧危机干扰,今年第一季度的累计涨幅高达53.3%,明显好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30.1%的涨幅。况且,随着2009年4月G20伦敦峰会同意对IMF注资1万亿美元,极大地提升了IMF干预金融危机,防范“国家破产”的能力,即使东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也不会失控。

2008年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危机洗劫了全人类。

2009年潘多拉盒子关上了,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危机戛然而止。一切取决于美国的战略目标,也取决于美国乃至全人类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的承受力。

2013年潘多拉盒子会不会再次打开?德国总理曾经大胆预测,下次全球金融危机只需再过5年。

让历史做见证人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