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荣珦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净检法师(公元291-361年)是中国第一个出家的比丘尼。净检俗姓仲名令仪,徐州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仲诞曾任西晋凉州郡太守。净检生活在国家战乱年代,为用佛教的真、善、慈拯救人们的心灵,她削发为尼,成为中国最早出家的女性,受戒后到洛阳竹林寺修行,传播佛教文化,广结国内外高僧,学习异国文化,成为当时僧林中较有影响的人物。本书以传记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勾勒出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坚韧不拔的毅力与伟大的品格。

内容推荐

净检,是中国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在洛阳出现的第一个比丘尼。本书以传记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处乱不惊、镇定自若弘扬佛教的精神,表现了这位中国女性的伟大品格。

目录

前言

叙记

第一章 仲令仪出生徐州城

 一、中国佛教第一个传播地

 二、楚王英崇信佛道蒙大冤

 三、第一个金铜佛像铸造地

第二章 慈母开教启童蒙

 一、家世与家教

 二、父亲受命武威太守

第三章 举家迁居洛阳城

 一、安家步广里

 二、游翟泉

 三、显露小艺

 四、游铜驼街

 五、游金市

 六、游宣阳门

 七、父亲赴任

第四章 慈母教授妙龄女

 一、游辟雍

 二、学习儒家经典

 三、父亲荣归

第五章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一、父母之合

 二、畅想曲

 三、话说北邙

 四、漫话人生

 五、不祥的预兆

第六章 仲令仪首次遇国难

 一、叛民王弥攻洛阳

 二、惊闻噩耗

 三、抚慰公婆

 四、做家教

 五、西域高僧入洛阳

 六、智山到洛阳

 七、法始到洛阳

 八、仲令仪学习安般禅

第七章 仲令仪再次遇国难

 一、刘渊的汉军攻洛阳

 二、城内紧应战

 三、做家教,学佛经

第八章 仲令仪三次遇国难

 一、佛图澄到洛阳

 二、汉军二次攻洛阳

 三、从师学佛经

 四、高僧说国难

 五、对玄学的新看法

第九章 仲令仪四次遇国难

 一、师生温馨情

 二、民怨沸腾

 三、恶得恶报

 四、汉军三次攻洛阳

 五、心心相印

 六、爱国教育

 七、西域高僧守洛阳

第十章 仲令仪再次做家教

 一、教学之余

 二、怀帝被杀

 三、佛图澄的宏愿

 四、求 婚

 五、说佛道第一次辩论

 六、洛阳人的心愿

第十一章 仲令仪出家为尼

 一、出家思想的萌发

 二、入寺斋戒

 三、智山授戒,取法名净检

 四、创建竹林寺

 五、智山师离洛返国

 六、传法收徒

第十二章 净检尼、佛图澄二部传戒

 一、后赵占据洛阳

 二、石虎访问净检

 三、净检受邀赴襄国

 四、同授二部戒

 五、佛图老讲解佛教史

第十三章 佛图澄、净检尼授受密宗

 一、说密法

 二、说密典

 三、说梵呗

 四、说智山

 五、获密典

第十四章 净检尼迎接赵天王

 一、安令首传来佳音

 二、天王驾临竹林寺

 三、弘扬维摩诘精神

 四、襄国女来访净检

第十五章 佛图澄教化杀人狂

 一、后赵天王第二代

 二、石虎尊崇佛图澄

 三、洛阳文物移邺城

 四、文化影响大一统

第十六章 净检尼善待民工

 一、重建洛阳宫

 二、善待民工

 三、民工灾难深重

 四、少女避难竹林寺

第十七章 佛图澄圆寂邺宫寺

 一、净检尼的心愿

 二、最后的嘱托

 三、噩耗传来

第十八章 净检派尼赴建康

 一、南国的好消息

 二、慧湛尼赴建康

第十九章 净检泗水受大戒

 一、混乱的时局

 二、平安的心态

 三、泗水受大戒

第二十章 净检尼修行成就

 一、母亲移居竹林寺

 二、成就东方大成就者

第二十一章 最后的绝响一一天上竹林寺

 一、梅花鹿人寺

 二、奇怪的发现

 三、竹林寺升天

 四、余音袅袅一一嵩山竹林寺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家世与家教

仲令仪出生在中国大开放式的文化教育时代。

仲令仪生活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仲诞是属于当时叫“士”的一个阶层的人,在洛阳太学受过国家级的高等教育,在徐州地方上有很好的“孝廉”名声,所以,太学一毕业,就把他放任到西北边疆地区的凉州武威郡(也是州治所在地)当太守;母亲仲夫人也是一个“士”的大家闺秀,受过相当严格的家庭教育。

在这个知识型加小官僚的小家庭里,形成了一种文化知识相通、人性品位相似、思想情趣和谐的生活氛围。这两位年青的家庭主人,在最为春风得意,激情狂欢的日子里,孕育产生了最为令人可爱的小女儿,特为她取了个芳名叫“令仪”。

仲令仪5岁这一年,因为父亲仲诞被朝廷任命为武威太守,全家迁居到洛阳。晋朝规定,凡是被任命为州郡以上长官的人,都可以把家迁居到京都洛阳,由朝廷统一安排。洛阳城中东城下有个步广里,里中有一所叫“百郡邸”的地方,就是管理地方长官的机关。为了联系上的方便,仲家就被“百郡邸”的官员安排在步广里内住了下来。

仲令仪在徐州老家时,3岁就开始接受父母亲的教育,由于父亲在洛阳太学求学,启蒙教育的主要任务,就由母亲来承担。仲夫人以自己接受家教的过程和深切的体会,采用了“导引法”,也就是说用听讲故事的方法,让小令仪用感知悟性来接受枯燥无味的知识,由于小令仪聪明伶俐,有悟性,有记性,好发问,所以,仲夫人说故事的时候,总是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而小令仪也总是听得有滋有味。

平时,仲夫人带着小令仪串亲戚,在徐州城里,或到乡下农村,让她认知亲属们的辈分称呼,小令仪的嘴可甜啦,妈妈一指点,她就笑眯眯地看着叫,逗得大人们心里乐滋滋的。以后,小令仪只要见到这些亲属长辈们,先笑着称呼,好像就是见面礼,挺讨人喜欢的。

仲夫人还有意地叫女儿认知事物的名称,每到一个地方,他就给小令仪指点,这叫什么,那叫什么,而小令仪的记性特别好,只要经过爸爸妈妈一次指点,叫出的名字,他就永远记住了。如“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农耕人家的牛、马、鸡、鸭、纺、织等等的一些事物的名字,只要下次一见到,小令仪就能立即指着叫出来,一点不会错。徐州城里城外的主要大街和风景区,小令仪几乎都能如数家珍。

小令仪4岁时,父亲在洛阳太学求学,快四年了。仲夫人在徐州老家,开始有意识教女儿学习文化了。

这年夏天的一天晚饭后,仲夫人在院子里乘凉,刚坐在躺椅上说:“小令仪,快出来,妈妈给你讲故事了。”

话音刚落,小令仪立即从堂屋里跑出来,赶快搬了一个小凳子,坐在妈妈的对面,双手托着腮帮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说:“妈妈,今天晚上讲什么故事呀?”

“今儿晚,妈妈给你讲个《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妈妈笑着说。

小令仪一直仰着头随着妈妈讲故事的语气的快慢高低静静地听着,一口气听到了故事的结尾,待到妈妈一说完,小令仪似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问道:“妈妈,小孟轲的妈妈为啥要叫他上学学习呢?在饭店里干活不也能挣钱吃饭吗?”

仲夫人对女儿说:“在饭店里干活,那只是个小小的手艺,只能顾得上个人和自己一家;有了文化知识,那就能学更多更高的手艺,还可以当官,为国为千千万万家的老百姓办大事,像你爹爹现在洛阳上太学,到明年就毕业了,朝廷就可以叫他当大官了。你外爷不就是因为上学有了文化知识当了县令吗?”小令仪点着头“啊啊”了两声,似乎懂得了什么。

小令仪又好像产生了怀疑,不解地问妈妈:“妈妈,你不是也有学问,我外婆的学问也不小呵,为啥不当官呢?”

仲夫人看着这个以小大人问话的女儿,说:“你外婆的学问小呵,我的学问更小,所以当不了官。在前朝,也有个女人当官的,她叫班昭,是扶风人,她的父亲叫班彪,大哥叫班固,二哥叫班超,都在汉朝做过大官。她的大哥继承父亲作《汉书》,没有作完就死了,后来皇上叫她接着作,把她请到洛阳宫东观(国家图书馆)里,经过几年的艰苦写作,最后完成了,成了有名的历史学家。因为她有大学问,皇上多次下诏请她,叫她做皇后、贵人等后宫人的老师,皇宫里的人,都尊敬地叫她‘大家(姑)’,又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大家’是个大学问家,文化程度很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歌文章写得很好,更是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咱们家里还藏有她的著作,等你长大了我再好好地教你!”

这时候的小令仪,高兴地笑了起来,仲妈妈也开心地笑了。P17-19

序言

净检,是中国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在洛阳出现的第一个比丘尼。

净检,自幼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听话、勤快、好学,接受父母亲传统文化的教育,有超常的领悟和解读儒家经典的天赋,善于接受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具有极高的文化素质和教养的女性。

净检,是一位具有超常气节、热爱国家的女性。她生活在内有“八王之乱”、外有“五胡十六国”不断侵扰、国家最后灭亡的时代。在国家灭亡前后,洛阳的达官贵显、商贾富豪都携带家眷和资财逃到江南。她的两个家同成千上万家一样,都艰苦地驻守在故都洛阳。

洛阳城经历了四次保卫战:

308年,叛民王弥率军数万攻打洛阳。晋军民浴血抵抗,保住了洛阳城,而仲令仪(净检)的父亲和丈夫在伊河之战中双双阵亡,她和母亲忍着巨大的伤痛,毅然昂首挺胸,顽强地生活了下来。

309年,“十六国”之二的汉国君主、匈奴族刘渊,派军五万围攻洛阳。洛阳军民精诚团结,迫使敌军失望而归。这时,仲令仪为了生计做家教,把文化教育的爱洒向人间。

310年,汉主刘聪派军六万攻打洛阳。洛阳军民坚守城池,汉军望城兴叹。这时,三位西域高僧与军民一起,坚守洛阳城,做法事慰藉群众。仲令仪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主动热情地接受佛教文化。

311年,汉主刘聪派军五万攻破洛阳城,俘虏了怀帝。接着,攻破长安,俘虏了愍帝,国家灭亡。这时,仲令仪第一个挺身而出,削发为尼,用佛教的真、善、慈来拯救人们伤痛的心灵,撑起尼众半边天。

净检,是洛阳一个敢于挑战的女性。她敢于挑战自我。走出家门做家教,把知识传给少年;敢于挑战社会旧观念,把男女不平等信仰抛掉;敢于挑战传统,女人不光是会做家务,也有能力在讲桌前教学生!净检,是一位胸怀宽广、放眼世界、积极进取,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知识的的女性。洛阳是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世界性的商文化和佛文化的传播中心。净检身为传播文化教育的家庭教师,能够与时俱进,接受佛文化、汲取佛文化、运用佛文化,展现出新型女性的光彩!

净检,是第一个打开中国女尼半边天的菩萨,并成为东方比丘尼的鼻祖。她有高尚的人格,悲悯的情怀,慈善的行为,广传的口碑,最后成了中国第一位东方比丘尼的大成就者!

后记

1998年秋,我应邀参加了《九都洛阳历史文化丛书》十卷本之一的《九都(洛阳)释道》一书的编写工作。我写稿子,妻子王宜君打字,至1999年底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2001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部书稿出版前,洛阳老庄研究院成立,洛阳大学教授、“孔子2000”网站的学术委员张京华先生,得知我写了《九都释道》一书,就热情地建议我,在“孔子2000”网站“洛阳老庄研究院”园地,刊登《九都(洛阳)释道》原稿,作为共享。我想,这也算是一件慈善事业吧,就欣然同意了。

2005年5月18日,我和妻子从深圳回到洛阳。第二天上午9点钟,我们正在整理家务的时候,一位不速的尼客,一行三人顶着炎热来到了我家。我们先让他们坐下以后,法师说:“我叫释能通,是徐州市奉亲庵住持。从网上得知您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一篇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的小传,净检的老家是徐州,过去徐州也有一座竹林寺,早已被破坏了。现在,我们想把竹林寺恢复起来,想请您把净检的事写成一本书,弘扬一番,我们来出版,为这事,我已经来洛阳找您两趟了,您不在家,今天是第三次来了,才见到您!”

我和妻子听了这番话,深受感动。

面对素不相识的来客,一下子对我寄托着这么大的热情厚望,我当时只能是一再表示感谢,毕竟心里没谱,不能一下子一口答应下来。

能通法师不放心,一再追问:“赵老师,这是缘分,我想您一定能把净检传写好!”

缘分!!!

只要有缘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于是,我当着能通法师的面,满口回答了:“法师,您放心,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我也要帮助您,完成写《净检传》的任务!”

能通法师立即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谢谢,谢谢!”

就这样,和写《洛阳上清宫》一样,我接受了写《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传》的任务。

既然接受了写书的任务,我就通盘来打算:先写《净检年谱》,把她在徐州五年、洛阳六十五年的国、家大事,按年、月、日一一排列,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勾画出净检的基本形象和精神。前后两个多月,写有六万多字。

此后,我就按照《净检年谱》写《净检传》,到2006年9月30日完成了35万多字的书稿,几经修订,到12月17日上午定稿。下午,就接到徐州奉亲庵能通法师的电话说,三天后他们要来洛阳了。这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在写作的同时,我的妻子王宜君帮助我设计了书稿文字的框架,搜集、拍摄、绘制了不少图片,使这部书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色彩。

在写作过程中,能通法师不顾天气寒热,多次来洛阳看望我们,还不断地电话问候。

在写作的同时,徐州青年作家、文化学者、彭城书院院长汉风先生多次抽空与能通法师一起来洛阳,和我充分交换意见,具体指导,对这部书稿质量的把握与提高,真是费尽心力了。

在写作的同时,得到徐州市佛教界、新闻界领导的关心,市佛协蒋秘书长、记者任忠华先生等人与能通法师一起亲莅洛阳,彼此热情交谈,了解写作进程。

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徐州市汉文化景区“竹林寺筹建处”领导的关怀和重视。

在写作的过程中,巧遇来访的东南亚佛文化活动家、中国台湾比丘尼释续慧法师和其弟子佛学博士生、越南籍比丘尼释如月,得到她师徒二人的赞誉。释如月还提出,《净检传》出版后,要将它翻译成越南文,介绍给越南的佛学界。

同时,还得到佛学硕士、中国“释源”白马寺齐云塔院住持印俊法师和印心法师的热情赞赏。

鉴于此,我心里感到坦然,无愧于1600年前中国第一比丘尼净检法师伟大形象的再现!这是徐州人的骄傲,洛阳人的骄傲,中国与天下比丘尼的骄傲,中国女性的骄傲!

写这样一位伟大的佛教界开山祖,可以说,我知识浅陋,力不从心,错误在所难免,虽说是缘分所牵,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是,我还要诚恳地接受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赵荣垧

2006年12月17日晚

于洛阳第一高中赵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