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朱德(1886-1976)/红色经典领袖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研究组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本书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朱德从贫寒的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一直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着重表现了朱德同志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所具有的坚定、勇敢、机智、无畏的伟大精神。

内容推荐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

目录

出生在佃农家庭

经历悲惨的遭遇

师从席聘三

参加科举考试

上新式学堂

任教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

入学云南陆军讲武堂

参加云南起义

在云南边境剿匪

参加护国讨袁战争

在护法战争中

在川南率部剿匪

走向新生活的转折点

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哥廷根求学

两次被捕入狱

在莫斯科学习军事

在北伐中执行特殊使命

主持创办军官教育团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率起义军南下

进行“赣南三整”

领导湘南起义

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率部打败江西“两只羊”

和战士们一起挑粮

向赣南闽西进军

在古田会议前后

出任红军总司令

与毛泽东指挥第一次反“围剿”

与毛泽东指挥第二次反“围剿”

与毛泽东指挥第三次反“围剿”

与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

有职无权的军委主席

在遵义会议上

协助毛泽东指挥四渡赤水战役

坚持北上方针

与张国焘斗争

率领红二、四方面军北上

出任八路军总司令

挥师开辟华北敌后战场

兼任中央华侨工作委员会书记

倡导和组织开垦南泥湾

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参加延安整风

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军事报告

参与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享有“人民的光荣”

指导野战军破石门

关注和支持军工生产

在濮阳动员“钓大鱼”

迎接新中国诞生

出任党的第一任纪委书记

推进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倡导发展手工业

出访七国

向中央提出开发海南岛

提议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

坚持按群众意愿办事

在庐山会议上

回故乡

重上井冈山

和臧克家谈诗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与林彪、江青一伙作斗争

革命到底

最后的遗愿

附录一 父亲教育我们不要搞特殊化

附录二 爸爸的家风深深地教育了我

后记

试读章节

1896年,朱德开始到离大垮不远的席家砭私塾随席聘三先生读书。朱德在这里断断续续地读了8年书。席先生给他取字“玉阶”。

席先生,名国珍,字聘三,时40余岁。他曾多次考秀才落榜,是个很“有骨气”而又“很懂人情世故”的人。他熟悉历史,思想进步,喜欢纵论古今,抨击时弊,很有见地,颇受乡中老少敬重。

席家砭私塾与大垮相隔4公里。每天清晨,朱德起床后先干点家里的活,吃完早饭再去上学。不论酷暑严冬,每天都要来回走4次,“晌午回来肚子饿,跑得快,晚间回来怕天黑了,也得快”。长年累月,使朱德“养成走路快的习惯”。他家迁回大垮后,在镇外佃来3亩地。一到农忙季节,朱德就不去上学,在家里劳动。一年大约有三四个月在家种地,有六七个月去私塾读书。青少年时代的艰苦生活对他日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德曾说:“我从小就是饿肚子长大的,因此,后来搞革命运动时,我就不大怕饿,好像根本不知道饿。讲起干活,也是一样。我从小到大都干活,所以后来做体力劳动时,我从来不觉得面子难看。走路也是一样,成年以后,虽然有时有马骑,可是一生之中差不多都是走路,经常几个月几年长距离行军,同我指挥的士兵并肩走来走去。”“习惯那种清苦生活,走遍世界就没有觉得苦,在毛儿盖(草地)觉得也不过我们那样子。”

从10岁到18岁,这正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朱德从席聘三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已经懂得问国家事”了。席聘三痛恨恶势力和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以及强烈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感染着朱德,使朱德眼界开阔,并使他的思想在几年里“慢慢开展了”。朱德回忆:“在当时充溢着的思想,就是‘富国强兵’。我们晓得‘富国强兵’的事没知识不行。”

席聘三特别注意教学方法,并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传授给朱德及其他学生。学生想学什么东西,席聘三就给他们讲什么东西,讲“四书”、“五经”,讲诗、词、歌赋,还讲“纲鉴”、“二十四史”,以后还教朱德读《左传》。因此,朱德能把“四书”、“五经”、《史记》贯通起来,“二十四史”也“大致记得”。朱德还看过其他许多历史书籍,如《三国志》、《东周列国志》等。席先生总是抽空给以引导。学生们读书累了,席先生便带着他们到自己的菜园中散步。一边走,一边向学生谈古论今。席先生还经常带着朱德等去看戏。朱德回忆说:“像《封神》、《三国》、《聊斋》、《说岳》,一折一折的唱。”“这些戏给我印象很深,从中间得知识不少。”由于朱德聪明又肯学习,因而常常得到席聘三先生的夸奖。

在这几年里,朱德不但广泛地阅读古籍,还利用各种机会广泛地阅读了戊戌变法后出版的新书,如地理、数学等。朱德在同学中有个最好的朋友叫吴绍伯,年纪比他大,出身书香门第,家里书很多,还有个常跑成都的人给他带些“新学”书籍回去。吴绍伯就把这些书借给朱德看,于是“新学”书籍成了朱德经常的课外读物。他抓紧时间,拼命阅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借光了”,“吃了便宜”。

他们读了大量的新书,还见到别人从外地带来的地球仪,“眼光放大了”,“晓得有世界,知道有个地球,还是圆的”。于是,渐渐萌发出一个念头:“想去看看世界就好了。”他们成天“打主意怎么样到成都,到外面”去,再也不想待在家里了,因为“屋里是太闷人了”。

这时的朱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思想变得复杂得很。脑子里充满历史古书。民主思想有一些,觉得皇帝十分要不得。要变法,觉得外国好一点。资本主义思想侵入了。”P7-9

后记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我们编辑出版这本传记,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深切缅怀和无限爱戴与崇敬之情。

这部传记图文并茂。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数十幅图片,以及传主的一些手迹、文献资料,加上编者参考《朱德传》、《朱德年谱》、《朱德军事文选》、《朱德诗词集》等著作撰写的约21万文字,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朱德波澜壮阔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全面反映了朱德的业绩、思想和风范。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新华通讯社,解放军画报社,中共四川省仪陇县委、县政府和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以及朱德亲属对这部传记工作的大力支持。

本书图片摄影者同《朱德画传》。

编者

2009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3: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