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以叶澜的文章开篇,继续深化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既在延续《基因》之脉,又在建构《命脉》的总体形象与内在之神。第二部分聚焦教育学发展的实践命脉,从教育学重建式发展、教学理论重建、班级建设理论重建等领域,试图呈现实践命脉之独特,进而进入到对教育研究、教学改革,乃至于听说评课范式转换的讨论,进一步扎深教育学发展的实践根基。第三部分聚集中国传统文化,从对中国本土文化与中国教育学发展之关系入手,讨论了知识论命脉、草根底色、对传统文化的接续与创新等问题。第四部分的内核是“学术传统”,从中国学术转型、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发展之脉络的意义上展开,提供了我们对于中国教育学发展如何扎根于学术传统的自觉思考。第五部分是对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反思,再一次促使我们审视中国教育学发展所需要植根于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之命脉。第六部分为教育学之“命脉”聚焦后的再次开放,既有对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系统反思,从而为教育学发展提供了参照学科,也有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读;既有对“课程”与“教学”的词源考古,又有对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田野研究。
“生命·实践”教育学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土壤中生长出的新芽,它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学创建中的一个流派,以自己的扎实、智慧、真诚去酿造教育学的新酒,它将是鲜活的、生长的,但不是肤浅的、盲目的,它是当代的、创造的,但不是割断历史的、自命不凡的……我们想通过“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创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学者的声音。这声音将揭示平凡教育事业蕴涵的丰富与伟大,蕴涵的与人类最基础的存在——生命与实践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蕴涵的对创造、智慧和发展的呼唤,蕴涵的对健康人性、幸福人生、美好社会的价值追求。
“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下)
——关于以“生命·实践”作为教育学当代重建基因式内核及其命脉的论述
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
思维方式转变与教学理论重建
从生命实践的角度建构教育理论
——以班级教育理论的建构为例
论“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
从“教学”的重建管窥“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命脉
听说评课的范式转换
为什么存在“中国”的教育学知识?
——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知识论命脉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关怀与“新基础教育”的草根底色
散议“生命·实践”教育学对传统文化的接续与创新
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对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梦想
生生不息的智慧
——试论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与中国学术传统之传承
中国学术转型背景中的教育学研究
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反思
探究巨人们走过的路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反思
“教育性教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更新
杜威“哲学的革命”之再认识
——写在杜威诞辰150周年之际
再论课程与教学的定义与内涵:从词源考古到现代释义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寨民族小学的田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