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采访摄制。该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后,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丝绸之路文化热潮。陈舜臣参加了此次摄制活动,并用文字记录下重走丝绸之路的奇妙见闻与瑰丽随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域余闻(丝绸之路的奇闻逸事)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日)陈舜臣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1979年,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联合组成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摄制组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了为期一年的采访摄制。该纪录片在中日两国播出后,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丝绸之路文化热潮。陈舜臣参加了此次摄制活动,并用文字记录下重走丝绸之路的奇妙见闻与瑰丽随想。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随笔合集。前半部分以丝绸之路相关文物为主轴,后半部分以沿途见闻为切入点,从古都西安到帕米尔高原,从汗血马到夜光杯,两千多年来,东西方文化交流遗落在丝绸之路上的文物和逸闻趣事尽在其中。细腻稳健的笔致,娓娓道来的叙述,带领读者踏上跨越时空,纵横自在的历史之旅。 目录 致中国大陆读者陈舜臣/1 一 求法僧:践流沙之漫漫/1 二 西域的汗血马/17 三 葡萄的东传/28 四 石榴:西域植物的风景/35 五 唐招提寺的西域气息/42 六 西部诗人李白/63 七 长安的波斯美女/74 八 葡萄美酒夜光杯/87 九 丝绸之路一玉之路/97 十 怛逻斯之战与造纸术的西传/104 十一 丝绸之路的终点是奈良/140 十二 马可·波罗与中国/149 十三 骆驼:沙漠之舟/163 十四 羊的那些故事/170 十五 歌舞之乡/177 十六 人世如集市/184 十七 清真寺与香妃墓/191 十八 丝绸之路的丝绸/198 十九 沙漠中的水/205 二十 地毯物语/212 二一 西域的特色服饰/219 二二 丝绸之路的居室/227 二三 丝绸之路的宝石/235 二四 丝绸之路的奇珍异果/243 二五 人生无酒不能过活/251 二六 丝绸之路的壁画美术馆/260 二七 多姿多彩的名山与传说/268 二八 丝绸之路的歌声/277 二九 丝绸之路的旅人/285 附录 陈舜臣大事年表/293 试读章节 二 西域的汗血马 《史记·大宛列传》里有这样的记载: 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 大宛指中亚的费尔干纳地区,现属于乌兹别克斯坦。 大宛名马汗流如血,故名“汗血马”。如《史记》记载,汗血马的祖先是天马之子,因此别名又叫“天马子”。 那么,被看做是汗血马远祖的天马是什么呢?现代人听到“天马”这个词,大概会立刻联想到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 英雄珀尔修斯杀死妖怪,从妖怪的伤口里跳出珀伽索斯和克律萨俄耳。珀伽索斯本是雷电之神,后来成了英雄柏勒洛丰的坐骑。 天马珀伽索斯在皮莱内饮泉水的时候,被柏勒洛丰驯服,被迫与他同去制服妖怪。一同升天的时候,珀伽索斯却故意使柏勒洛丰从自己的背上摔下来。 关于马长翅膀的想象并非毫无根据。形容马跑得快时,我们常说“犹如插上翅膀”、“疾驰如飞”,应该说这是很自然的联想。 1974年,我访问了中国西安市近郊的乾县。西安是唐朝国都长安的所在地,乾县有合葬着唐高宗(628—683)及皇后武则天(624—705)的乾陵。 乾陵的四周是皇族及功臣的陪冢。其中永泰公主及章怀太子陵墓内出土了极为精湛的壁画,在日本也曾有过介绍。 乾陵是大唐黄金时代最高权力者的陵墓,规模极其宏大。以天然山丘为陵,据说迄今为止不曾有过被盗的迹象。发掘乾陵的那一天剑来之时,不知会有多么惊人的文物出土。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陵墓的司马道上陈列石人石兽是中同独有的习俗。乾陵的司马道也排列着石人石兽。北京近郊有明十三陵,最古的陵墓距今不过五百余年而已。其中游客光顾最多、被称为“地下宫殿”的定陵则是三百多年前的陵墓。与之相比,唐朝的乾陵自建成起,已经过了约一千三百年。在排列成行、历经岁月磨洗的石人石兽之中,我发现了一座真正的珀伽索斯像。 “据说这是位于世界最东端的有翅膀的天马像。” 当地的文物工作者这样介绍。 毫无疑问,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是西方世界的产物。但是带翅膀的天马并未一直停留在西方,而是一路往东流传,在7世纪的唐朝,长安已经建造了它的石像。而长安以东,不再有类似珀伽索斯的形象。 乾陵的天马像说明,被称为“丝绸之路”的这条东两方文明交流的通道,其东端的终点正是长安。 到底是谁建造了天马像? 唐朝的长安是一座同际化都市,胡人众多。所谓胡人,主要指波斯人。古诗里也可见到描述长安酒家的胡姬恼煞客人的诗句。想必不只在酒家的陪酒女子中有胡人,石匠之中应该也有胡人,也许正是他们雕琢了天马像。热爱古代文化的人,站在石雕前凝望它,一定会问: “这是否就是汗血马的祖先呢?” 在立着天马像的乾陵司马道两侧,耸立着高大的石碑,面朝陵墓,左侧的石碑上刻着武则天为自己歌功颂德的碑文,右侧是一座无字碑,建立时未曾刻字,足特意为后人留下的空白。武则天似乎深信后人将会毫不吝惜地歌颂自己,或许她以为后人会在石碑上密密麻麻地刻上赞誉的碑文吧。能够立这样一座无字碑,武则天的自信可谓不同凡响。 往日的无字碑如今已被密集的碑文所覆盖。碑文不只是汉字,还夹杂着女真文甚至西夏文。不过,与武则天的期待相反的是,碑文里称赞的文字远远不及相反的意见那么多。 据说那块从一开始就刻着碑文的石碑长久以来一直伏倒在地,直到解放后才被重新立起。上天加以痛击的是自赞的一方。 希腊神话中的珀伽索斯是有翅膀的,而中同人想象当中的天马则没有。关于汗血马及它的祖先天马,有着各种各样的注释与解说,却都未曾提及翅膀的问题。所以,是否可以认为,乾陵的天马像并非汉人而是胡人石匠的作品呢? 根据《史记集解》的记述,大宛国有高山,山上有马,人们无法将其捕捉到手。无奈之下放养五色母马于山下,与其交配后生下的马驹即汗血马。故而汗血马又叫“天马子”。 “驹”指两岁马。另一说则认为,六尺以上为马,六尺以下为驹。无论哪一说,驹均指年幼的马。 《史记集解》是5世纪的文人裴驷的著作,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对汗血马的由来所作的解释。裴驷的父亲裴松之著有《三国志注》。裴松之是山西省闻喜人,曾任职于南朝刘宋朝廷,其子裴驷应生长于江南。中国有“南船北马”之说,裴驷对于马大概不是那么了解。即便如此,裴驷却得到“驷”(浅黑带白的杂毛马)这样一个与马有缘的名字。有趣的是,他名“驷”,字“龙驹”。 说到龙驹,7世纪唐初的时候,三藏法师玄奘所著《大庸西域记》里记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屈支国(也写作龟兹,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东部有龙池,池中诸龙易形与母马交合,遂生龙驹。但是,那龙驹暴烈不羁,无人能够驾驭。直到龙驹的第二代,人们才得以将它驯服。 …… P17-19 序言 自1972年以来,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旅行。那份热爱中国的情感也随之与日俱增,而且极大地影响了之后我的很多作品。我用中国式的思维创作每一个作品,并向日本的读者传递着中国文化。日本和中国的关系,正如“一衣带水”这句成语描述的一样,两国的交流从历史上看也是相当紧密的。 欣然得知,我的几部作品《茶事遍路》、《中国五千年》、《日本人与中国人》、《西域余闻》、《儒教三千年》等将在中国大陆首次翻译并得以出版,能够得到中国读者的赏阅,这本身就足以让作者深感欣慰和高兴了。谢谢! (李达章译) 陈舜臣 2008年11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以外族人折服日本的只有陈舜臣! 陈舜臣这个人,存在就是个奇迹。 司马辽太郎 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不是我们忘本,而是史学家、文学家没有把艰涩的古文史书转化成现代语文,没有把所谓学院派刻板的叙述,转化成趣味盎然的大众言语。如今,陈舜臣先生,这位文化界的巨手,担起这项重任,他一系列的历史故事,使斑斑史迹,变成生龙活虎! 柏杨 像陈舜臣这样有成就的作家,可能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就是陈舜臣之所以为陈舜臣的理由。 稻田耕一郎 随笔介于论文与小说之间,对我而言是最为舒心的文体。西域对我来说,是自学生时代起就梦想的地方。1973年以后,我几乎每隔一年就去拜访一次。 在我眼中,历史巨轮在西域的回转是一部宏大的传奇,我为之感动,也为之兴奋。 陈舜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