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明编著的《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是一本详细记述潘先生之人生经历、教育活动、学术思想、工作业绩、生活情趣的编年体著作,注重资料性、学术性、传记性和教育性相统一;注重网络搜索、文献查阅、走访调查和研究考证相结合。与其他《大事记》、《编年史》、《年谱》、《年鉴》不同的是,本年表辑录了潘先生多年来珍藏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宝贵资料,并经先生本人披阅匡正,史料较准确,评价较客观,真实可信。本年表还尽可能地通过相关史料展现出先生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带领读者感悟大师风采、领悟人生真谛、体悟学术精神,使年表不仅仅是一本凝固的、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且是一部流动的、鲜活的育人教材,从中汲取充沛的营养,采撷丰饶的收获,在益智、养心、弘德的同时,增长才干、增加能量、增强本领。
韩延明编著的《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是一本详细记述潘懋元先生的人生经历、教育活动、学术思想、工作业绩的编年体著作。本年表尽可能表现出先生的胸怀、情操、气度和风貌,带领读者感悟大师风采、领悟人生真谛、顿悟学术精神。此外,通过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使本年表能够从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反映近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研究的思想轨迹和学术成果。
九五感言(代序)
新版导语
初版前言
第一编 纪事年表
1920年 诞生
1926年 六岁
1927年 七岁
1928年 八岁
1929年 九岁
1930年 十岁
1931年 十一岁
1932年 十二岁
1933年 十三岁
1934年 十四岁
1935年 十五岁
1936年 十六岁
1937年 十七岁
1938年 十八岁
1939年 十九岁
1940年 二十岁
1941年 二十一岁
1942年 二十二岁
1943年 二十三岁
1944年 二十四岁
1945年 二十五岁
1946年 二十六岁
1947年 二十七岁
1948年 二十八岁
1949年 二十九岁
1950年 三十岁
1951年 三十一岁
1952年 三十二岁
1953年 三十三岁
1954年 三十四岁
1955年 三十五岁
1956年 三十六岁
1957年 三十七岁
1958年 三十八岁
1959年 三十九岁
1960年 四十岁
1961年 四十一岁
1962年 四十二岁
1963年 四十三岁
1964年 四十四岁
1965年 四十五岁
1966年 四十六岁
1967年 四十七岁
1968年 四十八岁
1969年 四十九岁
1970年 五十岁
1971年 五十一岁
1972年 五十二岁
1973年 五十三岁
1974年 五十四岁
1975年 五十五岁
1976年 五十六岁
1977年 五十七岁
1978年 五十八岁
1979年 五十九岁
1980年 六十岁
1981年 六十一岁
1982年 六十二岁
1983年 六十三岁
1984年 六十四岁
1985年 六十五岁
1986年 六十六岁
1987年 六十七岁
1988年 六十八岁
1989年 六十九岁
1990年 七十岁
1991年 七十一岁
1992年 七十二岁
1993年 七十三岁
1994年 七十四岁
1995年 七十五岁
1996年 七十六岁
1997年 七十七岁
1998年 七十八岁
1999年 七十九岁
2000年 八十岁
2001年 八十一岁
2002年 八十二岁
2003年 八十三岁
2004年 八十四岁
2005年 八十五岁
2006年 八十六岁
2007年 八十七岁
2008年 八十八岁
2009年 八十九岁
2010年 九十岁
2011年 九十一岁
2012年 九十二岁
2013年 九十三岁
2014年 九十四岁
2015年 九十五岁
第二编 大师风采
高教泰斗学界楷模——修订本版《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的感与悟
我心目中的卓越成功者——潘懋元先生
历久弥新的“沙龙”意境与“潘师”情结
“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里”——记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先生
漫忆与解读:潘懋元先生的“惊人之语”
哈佛归来重温潘懋元先生“少而精”教学原则的感悟
探寻人生足迹领略大师风范——编纂初版《潘懋元教授纪事年表》之回顾与感悟
中国高校必须强力推进特色发展——研读潘懋元先生高校特色发展理论之感悟
谨遵先生教诲深化教育研究——潘懋元先生学术报告会主持词
2013:我的幸福不是梦——记2013年与恩师潘懋元先生的七次幸会
潘先生引导我家两代人走上高教研究之路
情融五颂:吾爱吾师潘懋元先生
第三编 年表附录
附录一:潘懋元教授著作出版情况一览表(1957-)
附录二:潘懋元教授文章发表情况一览表(1933-)
附录三:潘懋元教授论著与课题获奖情况一览表(1987-)
附录四: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出版情况一览表(1991-)
附录五:潘懋元教育思想研究论文发表情况一览表(1988-)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