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博士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朱人求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文运用文化哲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儒学经典文本《论语》、《中庸》、《孟子》、《荀子》、《易传》以及近年出土的《郭店楚墓竹简》儒家简等的理论梳理,认为,在文化哲学理论的观照下,儒学的文化哲学潜质开始彰显,表现为一种文化哲学形态。在这一哲学形态中,圣人是文化发生的主体,他们“观象制器”、“化性起伪”以创造文化,“象”是其文化创造的“理想型式”,人心、人情是其文化发生的内在机理,“养欲求治”是其文化创造的社会机制;文化的发展则是圣人效法先王后王、与时俱化、因革损益的结果;根源于人性的道德精神以及文化自觉与批判精神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儒家还首次阐发了“文化生命”的理念,提出了天人合一、中庸辩证、话语分析和文化诠释的文化方法论,创建了一个以“文”为核心包含象、仁、义、礼、道、质、心、性、情等在内的文化哲学范畴系统。这些理论关涉到文化的发生、发展、动力、本质以及文化生命与文化方法论等文化哲学的根本问题,儒家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与文化转型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录

绪论 儒家文化哲学何以可能

 第一节 “礼崩乐坏”与价值断裂

 第二节 “轴心期”中国“哲学的突破”

 第三节 文化的范畴化和文化方法论

第一章 象与文:儒家文化发生论

 第一节 象: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

 第二节 仁心人情:文化发生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养欲求治:文化发生的社会机制

第二章 道与文:儒家文化发展论

 第一节 因与道: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性

 第二节 革与时:文化发展的时代选择

 第三节 进化还是循环:文化发展的困厄

第三章 文化与人性

 第一节 仁性: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

 第二节 欲性:文化发展的物质动因

 第三节 仁性与欲性的紧张与调适

第四章 儒家文化自觉

 第一节 人能弘道:文化使命的历史担当

 第二节 述而有作:文化承传与文化损益

 第三节 兼知兼行:文化自觉的实践品格

 第四节 结语:价值根源与价值评判

第五章 文化与生命

 第一节 儒家文化生命理论

一、文质彬彬:文化生命的理想模式

二、传统与道统:儒家文化生命的历史意识

三、内圣外王:文化生命精神的高扬

 第二节 儒家文化生命的个案分析

一、儒家哲学的生命意识

——以朱熹为中心的分析

二、文化即是人生——论钱穆的文化哲学

三、文化与生命的互动

——梁漱溟先生的文化生命理论

第六章 文化与教化

 第一节 文化即教化

 第二节 教化成性——以董仲舒为中心的分析

一、天道教化

二、教化成性

三、王道教化

 第三节 讲明与践履——象山先生的教化理论与实践

一、民之于道,系乎上之教

二、士之于道,由乎己之学

三、一意实学,躬行践履

四、几点思考

第七章 文化哲学方法与境界

 第一节 文化与“中庸”

一、“中庸”的文化方法论

二、“中庸”的文化境界

 第二节 天文与人文:“天人合一”的方法与境界

 第三节 话语与诠释

一、话语分析:道学话语的形成、发展与转折

——以宋代“定性说”的展开为中心

二、文化诠释:衍义体的确立、特征与走向

——以《大学衍义》为中心

第八章 儒家文化哲学的现代性

 第一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理论贡献

 第二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内在矛盾

 第三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现代性

文献综述之一 儒家文化哲学研究综述

 第一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缘起

 第二节 儒家文化哲学诸模式

 第三节 儒家文化哲学体系的构建

第四节 儒家文化哲学的主题

第五节 问题与展望

文献综述之二 当代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第一节 文化哲学的内涵及其研究对象

第二节 文化哲学何以可能

第三节 文化哲学的方法论

第四节 文化哲学的时代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7: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