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江血痕(解放军第五十军征战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顺才//申春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切身的感悟和敏锐的洞察力,凭着一股热情,经过多年的艰苦搜集和对五十军征战史的探索和思考,借助大量历史资料,以一种特殊的文体结构形式,展现了从五十军前身——国民党第六十军在云南组建后直至长春起义,五十军诞生后到抗美援朝胜利归国为止的战斗历程。

全书浓墨重彩地赞颂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五十军从军长到各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一部融思想性、史诗性、可读性的作品。

内容推荐

《汉江血痕》浓墨重彩地赞颂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五十军从军长到各级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而形成这部融思想性、史诗性、可读性的作品。这部书既求索英雄主义,又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将自己对五十军的深情、思考、感悟,血与火的征战历史洋溢于字里行间,以此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目录

第一章 长春起义 曾译生将军正义之举

 一、龙云组建六十军 云南各族子弟爱国投军

 二、血战台儿庄 六十军将士奋勇抗击日寇

 三、背井离乡 六十军被调往东北打内战

 四、海城起义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五、吉林之战 损兵折将一败涂地

 六、深入虎穴 中共地下党员暗中策反

 七、困守长春 长夜茫茫盼天明

 八、长春起义 六十军回到人民怀抱

第二章 政治整训 解放军第五十军诞生

 一、组织调整 确立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二、政治整训 初显人民军队本色

 三、奉命南征 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第三章 风卷残云 鄂西战役扬军威

 一、首战鄂西 捷报频传受嘉奖

 二、疾进麻塘 猛穿插断敌逃路

 三、追歼残敌 勇士们巧过梯子口

 四、山高路险 天险卡门只等闲

 五、兵贵神速 激战龙坪勇歼敌

 六、宣恩之战 生俘敌副军长肖炳寅

 七、乘胜前进 八百里路云和月

第四章 挺进西南 千里奇袭断敌路

 一、毛泽东电令 五十军奉命挥师入川作战

 二、挺进川东 不战而解放垫江城

 三、昼夜兼程 一举歼灭渠县之敌

 四、不堪一击 全歼营山敌独立第二团

 五、川军溃乱 成都外围勇歼敌

 六、风扫残叶 蒋介石“御林军”的覆灭

 七、蓉城春晓 回师湖北生产忙

第五章 时局突变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一、南北之争 朝鲜战争爆发

 二、仁川登陆 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三、唇亡齿寒 中共中央决策抗美援朝

第六章 兵贵神速 实施战略大反攻

 一、奉命入朝 参加第一次战役

 二、追歼逃敌 迫敌退至“三八线”以南

 三、万炮轰鸣 一举突破临津江

 四、歼敌整营 英国皇家坦克营覆灭

 五、乘胜疾进 五十军最先攻人汉城

 六、顶风冒雪 五十军徒涉汉江南进

第七章 喋血汉江 惊天地泣鬼神的50昼夜

 一、“西顶东放” 浴血汉江南北的日日夜夜

 二、深入敌穴 18勇士夜袭水原城

 三、坚守前沿 勇士们浴血奋战东远里

 四、痛歼美军 首战金良场受表彰

 五、顽强抗击 奋勇争夺兄弟峰

 六、寸土必争 浴血奋战帽落山

 七、壮怀激烈 英勇反击白云寺

 八、震惊中外 勇士血战白云山

 九、英雄本色 修理山反复争夺战

 十、殊死搏斗 坚守322.5高地的勇士们

 十一、顽强不屈 光荣属于“阻击英雄排”

 十二、血肉搏杀 文衡山上战旗红

 十三、主动出击 英勇顽强的二圣山反击战

 十四、夜色茫茫 美军子夜惊魂礼峰山

 十五、血染汉江 浮里岛上25昼夜阻击战

 十六、气壮山河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汉江两岸

第八章 毛泽东电令 五十军第二次入朝作战

 一、光荣使命 雄赳赳气昂昂二渡鸭绿江

 二、彭总嘉勉 五十军抢修机场受表彰

 三、李克农建 议彭总决心除掉西海湾“毒瘤”

 四、未雨绸缪 曾泽生受命忙备战

 五、雄鹰展翅 空军健儿三炸大和岛

 六、逐岛作战 一五师乘风破浪首克艾岛

 七、碧海波涛 四四三团再克椴岛、炭岛

 八、海上奇观 陆空协同收复大、小和岛

 九、惊涛骇浪 “突击登陆第一船”的勇士们

 十、英勇顽强 渡海作战中的尖刀连

 十一、勇创奇迹 步炮海上迎战美军舰艇

 十二、捕捉舌头 牛里岛上伏击战

 十三、灵活运用 战斗在西海湾的“陆军海战队”

 十四、灰岛设伏 侦察兵岛上伏击勇歼敌

第九章 神话破灭 彻底粉碎美军的“绞杀战”

 一、生命之花 祖国财产重于生命的一等功臣牛春生

 二、火海金星 罗盛教式的国际主义战士王永维

 三、烈火丹心 舍生忘死抢救战友的女护士邓万芹

 四、万里风行 战斗在钢铁运输线上的汽车兵

第十章 反细菌战 粉碎美军发动的化学生物战

 一、灭绝人性 美军发动化学生物战

 二、揭露罪行 彻底粉碎细菌战

 三、一面红旗 在反细菌战斗争中的榴炮一连

第十一章 深谋远虑 毛泽东作出反登陆作战决策

 一、英明决策 毛泽东电令志愿军做好反登陆准备

 二、军委电令 五十军奉命扫清大、小和岛之敌

 三、众志成城 誓把西海岸筑成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

 四、遭敌空袭 副军长蔡正国不幸牺牲

 五、以打促和 停战谈判签字前后

第十二章 高歌凯旋 五十军从朝鲜胜利归国

 一、驻守辽东 向国防现代化阔步前进

 二、毛泽东主席 两次接见曾泽生将军

 三、荣誉的启示 不能遗忘的历史

附录

 一、沉重打击东北蒋匪六十军长春起义

 二、六十军三万余人奉命赴后方集结

 三、郑洞国率部投降我胜利收复长春

 四、曾泽生等致毛主席、朱总司令及东北野战军首长电

 五、曾泽生等致全国同胞店

 六、六十军起义后发表的《告国民党军官兵书》

 七、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六十军起义问题的指示(摘要)

 八、中共中央电贺长春解放

 九、曾泽生将军起义部队编为解放军第五十军

 十、六十军军歌

 十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征战纪事

 十二、陆军第五十军英雄、模范名录

 十三、陆军第五十军英雄、模范单位录

 十四、五十军指战员对敌(英文)喊话口号

 十五、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电

 十六、中国人民志愿军给朝鲜人民的告别信

 十七、朝鲜人民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和中国人民的感谢信

 十八、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的大规模战役

 十九、《歌唱白云山》

 二十、《汉江小唱》

主要参考的文献和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长舂起义 曾泽生将军正义之举

滇军第六十军曾在抗日战争中血战台儿庄,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后来蒋介石一箭双雕把六十军调往东北打内战。当潘朔端率一八四师在海城起义后,如一声惊雷震得蒋家王朝惊惶失措。中共地下党加紧策反工作,曾泽生退守长春,陷入绝境幡然醒悟,他终于选择了率部反蒋起义的光明之路,长春起义加快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进程。曾泽生将军率部进入解放区,激动地说了一句话:“真是城内城外两重天啊!”一 龙云组建六十军云南各族子弟爱国投军

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是一支年轻的部队,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有过辉煌的战绩。这辉煌不仅属于光荣的五十军,同时也属于全中国人民,属于云南人民。

人们常说,树有根,水有源。翻开五十军的历史,它的前身是原滇系军阀龙云的部队,这支部队在蒋介石眼中是一支不起眼的杂牌军,备受歧视。

众所周知,云南人民有着爱国的光荣传统。自太平天国反清失败之后,云南人民曾多次揭竿而起,武装反抗腐败的清朝政府,但因势单难擎。在1911年辛亥革命中,云南人民举行了“重九起义”,滇军在一代名将蔡锷将军的领导下,英勇善战,迅速光复了云南。此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云南人民打响了护国运动的第一枪,再兴共和,这一切充分反映了云南人民既富于正义感,又富于革命性;也反映了滇军是一支勇于征战的部队。

抗日军兴,滇军第六十军血战台儿庄,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以后,六十军将士走过了漫长的悲壮历程,直到1948年10月,曾泽生将军高举义旗,率全军在长春起义后才回到人民的怀抱。由此看来,写第五十军就不能不写它的前身,国民党第六十军,又因它是由云南各族优秀儿女组成的,它的根底在云南。

云南,云南,彩云之南,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那神奇的红土地上,地灵人杰,天宝蕴物华,它以独特的风韵,孕育了无数英才。云南山高地厚,奇山异水,展现出一幅幅大自然的美景,可谓气象万千,险峻奇特,秀丽深幽,绚丽多彩。

云南自古以来因其远离中原文化中心,是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多民族集居区。

抗日战争时期,自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后,云南曾一度成为抗战的后方和前方。人们知晓的滇缅公路、“驼峰”空中运输线和滇缅战役,成为当时中国战区的热点。当时,曾有一批文化名人从沦陷区流亡到昆明等地,享有盛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移迁昆明后,组成了著名的西南联大。著名的物理学豸杨振宁就是从西南联大毕业后走向世界的。还有著名的民主人士李公朴、闻一多,为捍卫民主,反对国民党蒋介石专制在昆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总之,这一时期是云南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人们心目中向往的地方。

从军事上又不能不说说龙云。众所周知在龙云的一生中,他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敢于同蒋介石在一些重大军事问题上较劲,总的看来他大致经历了从开始拥蒋到后来反蒋,从出师抗日到亲共,直到1949年他回到人民怀抱。

先从他拥蒋说起。1928年初,当龙云的势力在云南占上风之时,因他对蒋介石表示出一片忠心,取得蒋对他的信任,并任命他出任云南省主席,又兼任了第十三路军总指挥。

1930年从蒋桂战争到中原大战中,龙云是站在蒋介石一边的,他曾派兵出滇人桂参战,并直接威胁到桂系军阀。后来龙云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他得以在云南站稳了脚跟,发展了云南地方势力,进一步强化了对云南的统治。

1931年,龙云在云南施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其建设“新云南”的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对他的举措给予肯定。1935年当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贵州时,暴露出蒋介石企图吃掉贵州军阀王家烈的意图,这实际上也给龙云敲响了警钟,龙云这才从本质上看穿了蒋介石这个人,他认为蒋介石妄图在消灭红军的同时,也准备一举消灭云贵地方武装。当蒋介石公然指派中央军主力准备开进云南,取代龙云的地方武装时,被龙云一眼识破,引起他对蒋介石的强烈不满。当工农红军进入云南境内时,龙云没有听从蒋的指挥,他对红军采取了“追而不堵”的战术,实则让红军按计划穿过云南顺利西进,龙云这一招实际是反对中央军进入昆明。蒋介石对龙云大为不满,蒋、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和表面化了。

从此,龙云逐渐改变他敌视中共的态度,他也曾通过各种方式暗中与中共地下党接触。“西安事变”发生后,龙云公开表示支持张学良和杨虎城两将军的行动,赞成中共对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政策,这为他后来与中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决不是偶然的,它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继续,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开始。中共中央于“七七”事变次日即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递交给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同时,党中央便派出周恩来、朱德等同志作为中共代表前往庐山同蒋介石进行了谈判,主要就国共合作抗战交换了意见,蒋介石迫于各方面强烈要求和压力之下,他终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表示出兵抗日。

接着,在南京由国民党中央召开了国防会议,龙云以云南省主席身份出席了会议。会上,龙云表示云南先出动一个军参加抗日。会后,他火速飞回昆明,召集卢汉等人举行军事会议,传达了南京国防会议精神,当即指令由卢汉牵头,征召云南各族儿女投军抗日,以原云南的6个步兵旅为基础,组成一个军,下辖3个步兵师。经报请南京蒋介石批准后,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六十军,任命卢汉为六十军军长,下辖一八二、一八三、一八四3个师。六十军组建后的武器装备,全是云南人民用自己的力量解决的,在抗日军兴的形势下,六十军终于在云南诞生。P1-4

序言

血写的历史永远不会遗忘

张志礼

王顺才和申春同志通力合作,离退休后不休,以饱满的革命激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怀着对解放军第五十军英模人物的崇敬,对烈士的缅怀之情,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这本融思想性、可读性,图文并茂的《汉江血痕。

我认为,作者的可贵之处是凭着一股激情和执着,经过多年的苦心搜集和理性思考,经过千百个日日夜夜才写成了这本书,直该说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此书出版前他们带着写好的书稿和软盘,不辞劳苦从北京到昆明,又到成都约请原五十军部分战友进行座谈,介绍情况并征询意见,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受到与会者的称赞和肯定。我首先表示赞成,我认为出版这本书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事,也了却了原五十军李佐、王振乾等老领导和广大战友们的心愿。

《汉江血痕》这本书有鲜明的特点,它是迄今第一本全面、系统反映五十军从其前身国民党滇军六十军长春起义后,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南征参加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及抗美援朝近6年的征战历程,而这6年也是五十军军史上辉映着荣誉的6年,是值得记下来的光辉历史。从全书看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真实而生动的特点。

回顾五十军的征战历程,早于1937年9月,正值中华民族危难的抗日战争时刻,云南一大批热血青年高举爱国旗帜,组成滇军六十军出征抗日,并在台儿庄战役中给日寇以沉重打击。

解放战争时期,自潘朔端率国民党第六十军一八四师海城起义后,1948年曾泽生军长选择了反蒋起义之路,他领导了长春起义后,经过整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光荣诞生,曾泽生为五十军首任军长、徐文烈为军政治委员。

五十军于1949年秋奉命南征参加了鄂西战役,全军将士斗志昂扬地战斗在鄂西崇山峻岭之中,爬高山、攀险峰、涉河流,昼夜兼程,追歼宋希濂残部,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向西南大进军的战役行动。五十军奉命入川作战中,打了一些漂亮仗,取得了好的战绩,完成了预定的作战任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五十军奉命开往东北,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参加了第一、二次战役,也许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而失去了一些歼敌的机会,但第三次战役一开始军党委加强了对部队的领导,号召各部队敢于同敌人见面,发扬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突破临津江后,一四九师首创了志愿军步兵打坦克营,并全部歼灭英军皇家坦克营的战例。一四八师四四二团又以神勇的战斗行动最先攻入汉城,过汉江后又是打得最远的部队,一直把美军追击到“三七线”乌山一带才奉命停止前进。

尤其是在汉江南北50昼夜阻击战中,坚决执行了彭总制定的“西顶东放”战役方针,在异常紧张激烈的阻击战、反击战中,打得英勇顽强,全军将士经受了战争史上最壮烈、最严峻的考验,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坚固的防线,捍卫了和平,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打出了军威,曾多次受到志愿军总部的通令表彰。从此“梁山部天下把名扬”。

五十军第二次入朝作战,在收复西朝鲜湾诸岛屿战斗中,首创了我军陆空协同作战,解放大小和岛的战例,实现了彭总除掉西海湾“毒瘤”的决心。

对于这些重大的战斗行动,在《汉江血痕》中有真实而生动的描写。

我总的认为,这本书既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又有不少老战友亲身经历的文字资料,再加上不少首次披露的档存电文,使全书内容丰富,为书稿增色不少。  我这篇序言题目用“血写的历史”是贴切的,从军史看,鄂西战役和成都战役部队虽有伤亡,但不大。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由于美军依仗其空中优势和敌我装备上的悬殊,全军将士充分发扬了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以劣势装备战胜了装备优势的敌人,但五十军将士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包括副军长蔡正国等一万多名指战员的伤亡。而本书以较大篇幅着力褒扬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壮烈牺牲的烈士,读来令人感奋不已,催人泪下,应该说,五十军军史上的辉煌和荣誉是许多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些感人的事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远不能遗忘的历史。

总之,《汉江血痕》是一部可以留传下来的优良作品,一翻开它,会把我们带回到半个世纪前那难忘的烽火岁月,又因它有史料价值和教育意义,很值得一读。

我愿借此机会向两位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他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出这部弘扬抗美援朝精神的好书,并希望现在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要永远记住那些当年惟有贡献,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都无偿、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勇士和先烈。

今天,我们通过这本《汉江血痕》来共同回首当年,缅怀光荣牺牲的烈士们的业绩,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继承并发扬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我们的力量。

2003年12月20日于成都

序言作者简介:

张志礼将军是中原野战军出席首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的战斗英雄,曾被毛主席接见,历任五十军参谋长、五十军副军长、军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后记

《汉江血痕》终于面世了。这既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从内容看,它既再现了五十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又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我们回顾历史,不但有一朝一代的历史,党和国家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史,包括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历史。虽说五十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是一支较年轻的部队,但这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同样写下了光荣的历史。

我们从青年时期就立志报效祖国,参军到五十军后,经历了五十军征战的光荣历史,这自然就萌生了写五十军征战的光荣历史。写五十军征战史的心愿。其实这心愿岂止是我们,而是许多曾在五十军工作和战斗过的老领导、老战友们的共同心愿。

今天,呈现在战友们、广大读者面前这本《汉江血痕》总算了却了太久的心愿,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但冷静思考起来,它既是用心血和辛勤劳动结出的硕果,又是在许多原五十军老领导和战友们热情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多年来,我们就开始本着回顾历史,缅怀英烈,呼唤正义,呼唤和平,珍惜今天,开拓未来的主导思想,决心以五十军军史为纵线,以褒扬英雄模范人物为全书主要内容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征集史料的准备过程,包括通过走访原五十军老领导、老战友,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历史资料,到文物市场、旧书摊收购有关五十军的历史书籍和照片,这就为这部书的写作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大量资料又经过精心遴选,通过去伪存真,并对许多史料的真实性作了一些考究才开始了写作。

应该说这部书的面世凝结着许多老领导、老战友的心血,是集体智慧结成的果实。这里,我们应首先感谢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是很难完成《汉江血痕》的。

在成都的原五十军老领导李佐、胡俊人、刘伯堂、张志礼、邵农、王积人、郑任、杨鹤成、刘泽民、刘益成、浦绍林、卢昭等;昆明的杨协中、陈秀峰、朱海等,北京的吴友先、吉林的刘哲等战友和战友的亲属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这部书的出版。北京的林威同志,将珍藏了几十年的原一四九师作战科长丁永年在朝鲜的笔记本和汉江前线用过的军用地图提供给我们,使本书增添了不少真实的内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员鲍明荣同志审读了书稿,提出了宝贵的审读意见和修改建议,沈世光同志,不辞劳苦,从军科档案室查阅到大量电文,为本书一些重大战役、战斗的撰写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昆明的李金华、李铭珍俩战友除寄来回忆录外,还主动写信邀请各地战友提供了不少资料;在北京的原一四九师后勤供给部副部长尹俊山同志更是热情相助,他既提供了不少珍贵历史照片,又将他人朝战斗间隙写的诗给我们;还有成都的杨靖强,贵州的刘纲,重庆的艾道华、刘懋雄等都寄来了五十军的史料;北京的曾泽生军长的长子曾达明也提供了珍贵资料和照片。以上众多老战友们给我们以巨大支持,我们特向所有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老领导,老战友和先烈们的子女表示诚挚的感谢!

当我们从这本《汉江血痕》来共同回首那场在我军军史上很值得记住的难忘的血与火的日日夜夜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许多战友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勇敢精神,乃至生命都无偿、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党和人民。而许多战友光荣牺牲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上,就连五十军军史也只收录下有限的烈士名录,本书原计划将牺牲在朝鲜的烈士按单位和牺牲时问、地点编成英名录,但经多方查找,仍无法弄清五十军牺牲在朝鲜的烈士名录,为此,我们深深感到遗憾,我们只能以《汉江血痕》的面世,来告慰光荣牺牲在异国他乡战场上的战友们,我们每一个健在的战友,将为牺牲的战友感到骄傲,他们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战士,是中朝人民最可爱的人,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我们也绝不会因社会的发展和岁月的流逝而忘记他们!  我们在撰写此书时,深感动手太晚了,由于年代久远,也由于许多原军师团领导已先后辞世,失去了许多亲历亲见的口述史料,再由于我们搜集的资料还不充分,加上我们的知识有限,也一定会有不少错漏之处,敬请熟知历史的老战友及后人提出批评和指正。

最后我们再次向云南人民出版社,特别是杨云宝和文永清等为此书的出版付出辛劳的同志表示感谢,向所有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战友们致以衷心的感激之情。

王顺才 申 春

2004年7月26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9: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