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艺术的历史意蕴是丰富的,而且现实中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成就和创新实践。本书只是一种历时性的勾勒和描述,对回族艺术的类型和发展事实,提出了作者长期所思所想的一些基本看法。本书是《中国回族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至真至美的回族艺术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丁克家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回族艺术的历史意蕴是丰富的,而且现实中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成就和创新实践。本书只是一种历时性的勾勒和描述,对回族艺术的类型和发展事实,提出了作者长期所思所想的一些基本看法。本书是《中国回族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回族艺术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本书重点介绍回族的建筑艺术、民居艺术、雕刻艺术、工艺艺术、另外还有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服饰艺术、说唱艺术、民间音乐及其乐器、舞蹈艺术等,同时对个艺术门类中的著名艺术家作简介,从中理解回族艺术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丰富性。 目录 序 绪论 一、回族建筑艺术 二、清真寺建筑 三、对回族先贤的纪念——拱北 四、回族民居及其装饰艺术 回族的雕刻艺术 一、砖头上的智慧之美——砖雕艺术 二、于细微处见精神——木雕艺术 三、石头上的艺术积淀——石刻艺术 四、玉雕、石雕、葫芦雕、金银雕 实用工艺美术 一、金属工艺 二、灯彩、里画壶工艺 三、[回青瓷]艺术 四、刺绣、剪纸工艺 回族书画艺术 一、阿拉伯文书法艺术 二、回族的汉字书法艺术 三、古代回族著名书画家 四、当代回族著名书画家 回族服饰艺术 一、回族男子服饰 二、回族女子服饰 放歌自然——回族的民间说唱艺术 一、回族的[宴席曲] 二、漫歌山川的[花儿] 三、著名的[花儿会] 四、昌吉回族的音乐 五、宁夏的[山花儿] 回族民间夤夜及其乐器 一、回族民间音乐渊源 二、回族的乐器 三、当代回族音乐的挖掘与保护 回族舞蹈艺术 一、回族舞蹈的历史渊源 二、当代回族舞蹈的挖掘、开发和创作 三、回族歌舞的种类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4.清真寺建筑的布局及空间组织 回族等民族穆斯林的清真寺建筑的总体布局,不像其他宗教建筑有比较固定的格局,而是比较自由灵活。一些单体建筑也没有明确的位置和形制,所以几乎每座清真寺的总体规划都不相同。大体是以礼拜殿所在的院落为主导,依此规划整个建筑群的内在秩序。这一院落不仅是通达各个建筑的交通枢纽,也是礼拜殿宗教功能的延伸,当礼拜的人数众多,殿内容纳不下时,殿前庭院也就成为露天礼拜和举行各种宗教活动的聚会场所。为了增加清真寺特有的神圣、庄严、肃穆的审美功能,清真寺也多沿袭中轴线对称的原则,有明确的主轴线。以礼拜殿的前庭为主导,在两侧布置经学堂、办公室等,沿中轴线向前延伸,布置大门、二门、邦克楼、木石牌楼等辅助建筑,创造了许多有层次的空间序列,形成庭院深深的纵深布局。水房、住宅、杂务等附属建筑多在中轴线两侧,另组成小型庭院。明初敕修西安化觉巷大寺便是其中的典型,它又名西安清真寺、东大寺。寺院主体建筑均坐西向东,遵循着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朝向,以便于穆斯林向圣地麦加礼拜。但布局完全是中式的结构,院落幽深,殿庑壮丽;亭阁楼台,疏密有致,假山池塘,点缀其间;林木扶疏,回廊曲折。既庄严肃穆,又典雅多趣。历代对该寺屡有修建,而整体建筑风格,依然保持着明代的式样。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理等自然环境的地域性差别,清真寺的建筑、整体庭院的布局形式、建筑规模大小也有差异。大体上来说,殿前庭院有以下几种形制。早期和南方地区的清真寺大多采用廊院式,与阿拉伯地区早期的礼拜寺建筑有相似之处,与中国唐、宋时期的宫殿、寺院建筑采用廊院式格局则一脉相承,有的沿袭至今,如广州怀圣寺及其濠畔街清真寺就是典型。南方气候湿热,为防止阳光直射,庭院都比较狭小,犹如天井,庭院西面设礼拜殿,东为门道,四周以回廊罔绕,若教众较多,回廊亦可作为礼拜的补充场所。但绝大多数则是采用四合院式布局,如北京牛街礼拜寺、四川成都皇城街清真寺、天津南大寺、河北宣化清真寺、河南开封东大寺等,主要庭院西向为礼拜殿,南北两侧布置讲经堂、办公室,东向置门,组成四合院。庭院正中铺甬道外,也可绕抄手回廊至大殿。 有些清真寺的主体庭院四周不一定都有建筑,只是二合院或三合院的形式,为四合院的衍生形制或不完整的四合院。如扬州仙鹤寺大殿前庭,东面除垂花门式的二门外,三面均绕以围墙,形成较为封闭、宁静的庭院环境。为了烘托大殿的宏伟气势,许多清真寺也常在庭院内置建邦克楼、碑亭等独立建筑和建筑小品,不仅丰富了庭院的景观和空间层次,而且由于这些独立建筑的体积小,与大殿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大殿的雄伟和庄严。 有些地方的清真寺采用障景式布局,在主轴线上利用门、坊、邦克楼界定若干院落,每个院落中都有独置的中心建筑,迎接人们的视线,并利用此一空间层次来避免一眼望穿。每个庭院的大小、形式各具特色,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一一引导人们前进,最后到达主体庭院,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西安化觉巷清真大寺是体现障景式布局、引人人胜的最完美的清真寺。 清真寺在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上,为了烘托大殿的宏伟壮丽,多采用欲扬先抑、欲放先收的布局来规划设计庭院间的空间关系,彰显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含蓄美和朦胧美。清真寺的空间布局上依照对称原则布置的主体庭院规模宏大,但进大门后的一个或数个庭院,不论沿主轴线纵深布列,或因地形受限而有所转折,其规模都比较小巧而简洁,而且大多呈长形,将人们的视线收缩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一旦进入主体庭院顿觉豁然开朗,视线为之一新。迎面雄伟的大殿,在两侧低矮的辅助建筑衬托下,更显得恢弘、巍峨,而主体庭院和大殿给人的感受也远比实际尺度大得多,这样的清真寺很多。如山东济宁西大寺、宁夏同心韦州清真寺、河Jl:71~头镇清真寺等。而在城市中的一些清真寺,常常因地形所限,必须通过曲折的路线才能进入主体庭院,其建造师不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突出主体庭院,而且打破地形的局限,采取多种手法精心规划,将这些曲折巷道化整为零,布置成大小相问、自由活泼的空间序列和丰富多彩的空间形象,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如上海松江清真寺,进人大门便是小而暗的天井,将人们的视线极度压缩,经转折进入一个宽不及3米、长约20米的窄巷,建造者将此狭长空间用二门分为两段,前部沿西墙布置一座穆斯林先贤墓碑,四周植以花树,形成一个肃穆雅静的小院,穿过二门前行到与邦克楼相结合的三门前,正对主轴线局部拓宽,形成进入主体庭院的前导空间。由于结合地形作了如上铺垫,从而更加渲染出主体庭院的宏阔,在空间形象的组织上也是独出心裁的。安徽安庆清真寺从大门到大殿有三道门,将前导庭院分成三区,曲折行进,富有情趣,表现了欲放先收的良好效果。 清真寺的内部附属建筑布局中,寺管会办公室、阿洪的办公室及其居住的庭院、满拉的居室等,大多视地形而定,比较自由灵活。在炎热的南方,为防止阳光辐射,庭院较小,可随意布置在房前、屋后或两侧,以保证室内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起居室与办公室多建成敞口厅,或用可装卸的桶扇门、窗,以曲折游廊连接各种建筑,使室内外空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形成完整、优雅的空间环境。如四川成都皇城街清真寺,大殿前庭院两侧是通透的讲堂,讲堂外侧分别布置两个居住院落,这三个院落虽有界定,但隔而不断,互相映衬、相互对景,给人以庭院幽深的遐想。尤其南面阿洪办公的小院,周围环绕曲廊,院内布置山石、种植花树,具有浓郁的园林情趣和诗情画意,极其优雅舒适。 回族等穆斯林民族的清真寺建筑,既有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也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单体建筑的形制、构造做法、装修装饰,受传统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其中以单座殿堂的表现最为突出。大多数清真寺的大殿都是沿主轴线,从东向西扩建,接建前殿或后殿,成为勾连搭式屋顶。礼拜殿的平面普遍采用的形式有纵长形、横长方形、凸字型、山字形或更复杂的平面组合。而且在每一种形式中,屋顶组合及造型亦不相同,千变万化、精彩纷呈,在其他类型建筑中非常罕见。 P14-18 序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兄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成员,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古到今,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沐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风雨,秉承“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美美与共”、团结进步的文化理想与信念,铸造了各自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当代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又为每一个民族注人了新的时代营养和发展动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谐共进的时代潮流,进一步推动着各个兄弟民族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提升民族品格、强化民族素质,逐步迈向一个精神刚健、思想包容、心灵自由、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时代水准与高尚境界。 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年轻有为、充满活力、勤劳朴实的民族,是一个吃苦耐劳、昂扬向上的民族,也是一个注重今世、向往后世、追求“两世吉庆”的民族。她吸纳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丰厚营养,又承载着世界性的大文化——伊斯兰文化的优良传统。两大古老而伟大的东方文明之河交汇,共同哺育了回族人民,塑造了回族独有的民族气质、个性和文化内涵。回族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回族的民族精神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共通因子,传承着两大文明中最具文明底色的基质。 作为一个世居中国的少数民族,回族历史地形成了散居中华大地上“大分散、小聚居”的空间居住格局。从浩瀚南海的天涯海角到祖国最北的齐齐哈尔山村,从苍茫天山脚下到水天相接的鼓浪屿渔村,从冰雪皑皑的青藏高原腹地到郁郁葱葱的东海之滨,都有回族人世代居住和生活于此。回族人民历来与汉族等兄弟民族比邻而居,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相濡以沫,互通有无。在历史上,回族与各个兄弟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通,与中华民族同兴衰、共荣辱。特别是近代自1840年以来,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无论是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久经历史考验与磨炼的回族人民,与无数中华英烈一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甘洒热血,无私无畏,高奏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歌,书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回族人民虽经岁月冲蚀,饱经沧桑,但爱国爱教的精神长存,信仰坚定、刚毅进取、奋发有为、与兄弟民族团结奋斗的风范永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划时代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回族人民获得了新生。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正确指引下,回族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回族人民在祖国的怀抱中,政治地位得到提升,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回族杰出儿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为祖国的建设,为国家的富强,为民族的振兴,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宝贵而杰出的贡献。 1958年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区域自治地方——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成立翻开了回族历史长卷上崭新的一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民族宗教政策的巨大魅力。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奋发努力,勇于实践,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宁夏社会科学院努力发挥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与兄弟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为创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回族学而不断探索奋斗,在回族学研究方面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奉献了一些叫响宁夏、享誉全国的精品力作,在区内外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回族学研究成为宁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园地和窗口。 在全区上下共同迎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为了提高宁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水平,充分展现自治区改革开放以来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经验,继往开来,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回族学研究,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宁夏社会科学院提出了向自治区五十大庆文化献礼工程——《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的撰写任务。经过编委会和承担这一任务的全体作者的辛勤工作,该丛书即将与读者见面。 《中国回族历史文化》丛书的作者以宁夏社会科学院从事回族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主,吸收了区内的学者参加。该丛书主要涉及回族文化、回族艺术、西方学术界对回族的研究、回族教育、回族思想、回族文学、回族商业经济等领域,撰稿者大都是宁夏社会科学院该研究领域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学有专攻,有些领域的研究具有前瞻性、开拓性,是对回族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和丰富。当然,囿于主客观条件,写作时间较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回族学是一个多学科、宽领域、多层面的新兴学科,需要我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知难而进,勇于进取,善于创新。当这套丛书面世时,我希望这既是对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新的起点,今后的路更长,也更艰巨和更富有挑战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中,作出更大的努力,迈出更快更好的步伐。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春光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克洪对本丛书的编写出版给予了具体指导,宁夏社会科学院原任院长吴海鹰教授作为本丛书的策划者,在前期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自治区五十大庆办公室、自治区财政厅对本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宁夏人民出版社为本丛书的编辑出版付出了心血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是为序。 二00八年八月八日 后记 回族不仅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民族。回族艺术是回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回族艺术承载着回族人民的美学理想、审美情操、审美价值取向。回族艺术的历史智慧与实践,以往的挖掘、探讨和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建设,略显不足,这是历史的遗憾,但不应该成为回族文化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缺失。因为一个爱美的民族,就能够在自己坚实的文化传统基础上,知难而进,勇于创新。回族社会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呼唤、创造和实践是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丰富多彩的时代艺术。 回族艺术的历史意蕴是丰富的,而且现实中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成就和创新实践。本书只是一种历时性的勾勒和描述,对回族艺术的类型和发展事实,提出了作者长期所思所想的一些基本看法。作为回族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对涉及回族艺术的许多方面可以说是挂一漏万。更为成熟而丰富的回族艺术的理论探讨,有待于我们今后作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本书能够忝列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备感荣幸。首先要感谢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的亲切关怀,感谢宁夏社会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自治区民委、宗教局领导及同仁的鼎力协助,还有宁夏人民出版社民族文化编辑室的杨过主任、李秀琴副主任的热诚、认真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感动,也使我们结下了真诚而美好的学术合作友谊。最后,谨向所有支持我们的领导和同仁、同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丁克家 2008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