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训/晚清名臣家训系列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黄西华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被称为“是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兄长”。

《曾国藩家训》——一部传统政治家的传世教子经。本书运用曾国藩治家的具体事例,解读他继承先哲遗训、结合自身体会、教导兄弟后人成功的高招妙术,从而弘扬了中华优秀家教传统,让中国现代家庭有了导航标。

内容推荐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家庭的道德教诲。晚清名臣家训系列丛书,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关于“家训”的内容摘录出来,并运用他们本人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等具体事例,将他们教导兄弟子侄成长的高妙策略,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俗话说:“富不及三代。”“晚清四大名臣”的后人却多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尤其是曾国藩家族,更是得到“曾家无一是废人”的美誉。

目录

立志篇

 曾子城作诗立志向

 勤能补拙是良训

 有志气就不会甘心为下流

 廉贪只隔一层薄纱

 好汉打脱牙齿和血吞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做人要敢于承担大的风险

修养篇

 牢记修身十二法

 自己要管好自己

 胸怀要容得下世界万物

 教诲李鸿章学谦虚

 欲成事者必要宽容于人

 为人不可有傲气

 质朴是挽救浮华的良药

 诚就是不欺骗

 做人厚道会带来一生的福气

 以景仰的心礼贤下士

 以感恩的心敬重长辈

 一生爱吃家乡菜

 惜福才能得福

务实篇

 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

 为官者居其位谋其政

 举报贪官遭报复

 明察暗访惩贪官

 甄选替手发扬事业

 “天津教案”忍辱负重

 特立独行得升迁

 位高不自居,功高不自傲

 做官以发财为耻

交友篇

 人一定要有朋为师

 成大器需谨守俭朴

 以体察人才为第

 用激励手段挖掘人才潜能

 仗义执言挽救清官于刀下

 扶一把大有前途之人

 交友要交谏友

 观察入微才能判断准确

谋略篇

 冒死直谏,耿耿忠心

 借助靠山顺势而为

 花未全开月未圆

 圆融变通筹集军饷

 得饶人时且饶人

 宽严结合才能驯服悍将

 巧施妙计不显山露水

 急流勇退裁撤湘军

 杀降将以立威

为学篇

 当掉衣服买回书

 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业精之法在于专

 多读书改变自己的气质

 为人力戒表现欲

 刚柔并济是为官之佳境

 教子读书成大器

附录

 曾国藩年表

 清朝官制小常识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立志篇

曾子城作诗立志向

【家训】

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的。

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白阳坪,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这个乳名叫宽一、学名叫子城的孩子,就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白阳坪界于湘乡、衡阳两县之间的高嵋山下,离湘乡县城120里,今属湖南双峰县。这一带丘陵起伏,山清水秀,竹树隐映,风景十分秀美。但是交通不便,山环水绕,消息十分闭塞。

在曾子城少年时期,曾家虽然是耕读人家,但家境并不宽裕,过日子也常常是捉襟见肘。迫于生计,年幼的曾子城不得不一边跟着父亲读书,一边在蒋市街卖竹篮,用卖竹篮换得的钱补贴家用。

曾子城自小就有宏图大志,他的大志就是要做圣贤豪杰,“做第一等人物”,卖竹篮可不是他的志向。

尽管生活窘迫,小小年纪便不得不为生计而操劳,曾子城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远大抱负。在蒋市街卖竹篮的时候,他常常带着书本,利用空闲时间埋头读书。时间长了,蒋市街上的人都认识了他,知道他是白阳坪曾竹亭的大儿子。

这天,曾子城又要去蒋市街卖竹篮,临出门时,父亲把他叫住,说:“子城,你今天把竹篮卖完之后,顺便在蒋市街买点肉带回来,明天给你弟弟澄侯过生日,让全家人也打打牙祭。”

子城答应了一声,就带着竹篮直奔蒋市街而去。他今天的运气很不错,没多大工夫,就把带去的竹篮全部卖完了。正要回家时,他突然想起父亲交代的事情,于是便转身朝卖肉的屠户家走去。

卖肉的蒋屠户早年念过几年书,肚子里也多少有点儿墨水。他知道子城是白阳坪曾竹亭的大儿子,也经常看见他一边卖竹篮,一边埋头读书,更听说这孩子素有大志,小小年纪就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内心里很钦佩这孩子。此时见子城来买肉,就有心考考他,于是便对他说:“我这里卖的肉,有要钱的和不要钱的两种,不知道你想要哪一种?”

曾子城一听,不由得一愣:他这里居然还有不要钱的肉?这可奇怪了!于是便问道:“要钱的肉怎么说,不要钱的肉又怎么讲?”

蒋屠户“嘿嘿”一笑,说:“这要钱的肉嘛,就是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割多少肉;这不要钱的肉嘛,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我出一个上联,你得对出下联来,然后再按我出的题作一首诗。做到了,我就把你要的肉送给你,分文不收。”

曾子城听了以后,心想:吟诗作对,这有啥难的?这屠户居然如此小看我。这肉要钱不要钱倒是小事,但我若是不答应他,他还认为我是草包一个。我今天不蒸馒头争口气,也借这件事在蒋市街扬扬我曾子城的大名。想到这里,他便爽快地对蒋屠户说:“既然你这里有不要钱的肉,那你就给我割两斤吧!”

蒋屠户一刀下去,割下一块有肥有瘦的肉,朝案板上一扔,说:“这块肉有精有肥,两斤只多不少。但你能不能拿走,就要看你的本事了!”说完,他随口说出一上联:“杀牲命养人命,以命养命。”

曾子城听了上联,不禁又是一愣:没想到这屠户上联出得还真蛮刁!匆忙之间,这下联还真有点不好对。他抬起头,看了蒋屠户一眼,见他正似笑不笑的望着自己,还不断地做着怪样子。

这时,旁边已经闻讯围上来不少人,大约都是想看看白阳坪曾竹亭的大儿子究竟能不能不掏钱拿走那块肉。  曾子城不急不愠也不惧,冷静地想着下联。突然,旁边“啪”地一声爆响,把正在低头沉思的曾子城吓了一跳。他抬头看去,原来是一个小孩点燃了一个爆竹。顺着小孩望过去,刚好是一家卖香烛纸钱的店铺。曾子城一见,顿时来了灵感,一句下联脱口而出:“拿金钱换纸钱,用钱买钱。”

曾子城的下联刚一出口,围观的人顿时齐声喝彩:“好!对得好!”

P1-3

序言

“家训”就其本义来讲,就是对本家族子弟后代立身处事、持家治学的教诲,比如“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易经·坤·文言》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将上一辈的人生经验凝缩成文,付诸文字以传子孙,告诫子孙立志修身,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被后人称为“晚清四大名臣”。这四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他们先后倡导的一系列“洋务运动”,更奠定了影响中国百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基调。家训之主要目的是教育后代怎么做人。为了恩泽族人,积福后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更是分外注重“家庭教育”,他们关于“家训”的故事,在民间源远流长,至今仍脍炙人口。比如曾国藩“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的”;李鸿章“不要钱,不怕死。盖不义之财,不取为是也”;左宗棠“唯崇俭方能广惠”;张之洞“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己。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

俗话说:“富不及三代。”“晚清四大名臣”的后人到底如何?“家训”对他们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编写本书之前,编者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他们的后人许多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尤其是曾家,更是得到“曾家无一是废人”的美誉。

曾国藩夫妇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长子纪弟,两岁就夭折了,二子纪泽、三子纪鸿。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曾家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做过出使英、法、德、俄四国的钦差大臣。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是翰林院中最年轻的。其他的也都从政从军,善始善终。曾孙辈则多是学者,各有专长。比如原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的母亲曾广珊是曾国藩的孙女;曾国藩之弟曾国荃的玄孙女曾宪植,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的夫人;国民党“国大代表”、后任台湾大学校长的曾宝荪,是曾国藩的长曾孙女;中国原高教部副部长兼全国科联副主席曾昭抡,则是曾国藩之弟曾国潢的曾孙。可以这样说,曾家数代无一废人,未出一个纨绔子弟,这与曾家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李鸿章的大儿子李经方曾出任驻欧洲的大使,女儿李菊藕嫁给了清流名臣张佩纶,是近代最具有才华的女作家张爱玲的祖母。李鸿章的小儿子李经迈,擅长经商和文物收藏,在上海做房地产生意。据闻张爱玲的《金锁记》写的就是李经迈一家。

左宗棠有四个儿子,只有第四子左孝同在军队做过比较大的官。左家后人,特别是到了第四代,当老师的多。左宗棠曾玄孙左焕琮是著名的外科专家,脑外科手术做得好,当过中日友好医院院长。1994年,蒋经国的儿子章孝慈到北京求医,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做手术的就是左焕琮。曾玄孙左焕琛曾当选为上海副市长。

张之洞的儿子也曾跻身官场,一度当过山东监运使,又当过湖南税务局局长,后来成为复旦大学的教授。

事实证明,家训倡导的“重德修身”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更应注重家庭的道德教诲。晚清四大名臣家训系列丛书,就是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关于“家训”的内容摘录出来,并运用他们本人修身、齐家、求学、处世、交友等具体事例,将他们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长的高妙策略,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形式等多种要素有机结合,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

中华民族的“家训”博大精深,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难免百密一疏,有偏颇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本丛书无意臧否历史人物,以及其功过,旨在揭示“家训”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从而传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家教传统,使之有益于现代家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