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本书是著名作家颜煦之创作的长篇小说,系青春风景创作丛书中的一种。通过鱼腥巷少年的成长故事,表现了豆蔻年华的少年面对社会时的勇敢、智慧和心灵的困惑。
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涉世之初/少儿文学系列/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颜煦之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本书是著名作家颜煦之创作的长篇小说,系青春风景创作丛书中的一种。通过鱼腥巷少年的成长故事,表现了豆蔻年华的少年面对社会时的勇敢、智慧和心灵的困惑。 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颜煦之创作的长篇小说,系青春风景创作丛书中的一种。通过鱼腥巷少年的成长故事,表现了豆蔻年华的少年面对社会时的勇敢、智慧和心灵的困惑。 目录 前言 引子 1 三个好朋友 2 聚会娄门外 3 鱼腥巷留影 4 惊险的旅程 5 落难山海关 6 爸爸的教诲 7 陌生的伙伴 8 父子闯羊城 9 心头的阴影 10 美妙的乐曲 11 粉红色气球 12 大祸从天降 13 公了和私了 14 逃亡九龙口 15 烈火见人心 16 风雨芦苇荡 17 可怜父母心 18 逃离同里镇 19 长跪铁门前 20 走出鱼腥巷 后记 试读章节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天堂”二字,道尽了苏杭两地的繁华与富庶。我们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人间天堂的苏州。 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很多街道,临水而建,河上架有一座座小桥。一幢幢住宅,往往前门是街,后门是河,间或有一两幢平房,跨河架设着长廊式的木桥,使两岸房屋连为一体,别具一格。怨不得诗人们写出“人家尽枕河”,“水港小桥多”的佳句来。 苏州城里,除了沿河小街,还有不少深院小巷。这些小巷朱门白壁,青石铺路。你若站在巷口,一眼望不到头。若沿着巷口走下去,说不定这头连着大街,那头接着运河。 鱼腥巷,就是这样一条小巷!它长长的,略带些弯曲,临街的这头宽,临河的那头细,就像一条鳝鱼,静卧在城西密密麻麻的房屋空隙间。 苏州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大街小巷的命名,都很有讲究。且都有典故。以动物命名的有白兔巷、饮马桥、麒麟巷等,以禽鸟命名的有凤凰街、黄鹂坊、乌鹊弄等,以花卉命名的有花桥巷、幽兰巷、腊梅里,以数字命名的有半爿营、一人弄、二郎巷、三乐湾、四亩田、五龙堂、七道湾、八宝街,取意吉庆祥瑞的有长寿里、五福路、平安坊、如意巷……这些地名,无不诗情画意,令人神往。而唯独我们这个故事主人公所住的鱼腥巷,却令人不敢恭维。 这鱼腥巷的来历,已无可查考。它东头连着外城河,西头接着菜市口。也许,当年的鱼贩子们从巷东的河码头,挑着鲜鱼活虾,到巷西菜市口去卖,因一路撒下鱼腥味儿才得名的吧? 鱼腥巷已静卧了几百年。无声无息。这条巷子,没出过什么名人,也没出过什么奸贼,它在苏州城里没什么名气,就连旅游地图上也没标出它的位置。 住在鱼腥巷的,大都是贪图清静的老住户。然而,这一两年来,鱼腥巷已不再清静了。 巷东沿河,用一块块条石驳了岸,还砌了一道石栏杆,沿河房屋,全翻修成青瓦白墙,飞檐斗壁,满是明清风光。一年四季,从早到晚,一艘艘豪华游艇在河上往来穿梭,好不热闹!那阵阵喧闹声,一直传到鱼腥巷人家的小院子里。 而鱼腥巷西头,即将面目全非了。 根据市政建设的规划,巷西头的那条小街,要拓宽成一条大马路,正对巷口的菜市场,将成为街中心的广场。这样一来,靠巷口的一片房子要全部拆掉——一直拆到砌有八层台阶的陆家! 从陆家开始向巷口数去,墙壁上一溜儿用石灰刷着几十个“拆”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几十个既霸道、又具威力的“拆”字,使得鱼腥巷口的几十户人家,有的喜,有的愁,有的悲,有的怒,有的叹息,有的嫉妒…… 遭人们议论最多的,自然是高阶沿陆家! 陆家的人好像有意回避左邻右舍们的议论,那扇黑漆大门整天紧闭着,只是在今儿一大早,门才开了一道缝,从门里挤出一位少年,急匆匆穿过巷口,上了大街。 古城苏州,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逢到节日或假期,那些巧夺天工的园林里,真是人挤入、人看人了。久居苏州的人,是从不在节假日逛园林的,除非人来客到,万不得已,这才舍命陪君子。 今天是6月18日,不是星期天,学校还没放暑假,可街面上的少男少女,却比往日多了一成。他们都十五六岁。女孩子们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笑起来前仰后合,不像稍大一点的姑娘那么矜持、文静。男孩子呢,好像都是些嫩芽儿,还没到痴长的时候。再过几个月,你瞧吧,有的会长高一个头,有的会壮得浑身肉鼓鼓的。可眼下却不。他们的脸上,找不到几粒青春痘;嘴唇上下,只是毛茸茸的,即使说得夸张些,也很难说那是胡须。他们的眼神,飘来飞去,只喜欢看物,还没兴趣看人。他们三三两两走着、说着、笑着,男生归男生,女生归女生,很少有几个是男女生走在一起的。看得出,他们都是些大孩子,刚称得上是少男少女。把他们比作雨后的春笋、含苞欲放的鲜花,那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这些少男少女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今天上午十时,全市初中毕业生统考结束。用苏州话说,“出处没有聚处多”。考完试,他们从各个考场,都拥到大街上来了。要问他们去哪儿?说不准。有想回家美美睡一觉的,有想进录像厅的,也有就这么在街上闲逛逛的。当然,谁也没兴趣进园林。 在闲逛的人群中,有位中等个儿,长得眉清目秀的少年,独自一人,在街头漫步。他绕过喧哗嘈杂的观前街,拐上了临顿路,向北走去。他双手插在裤袋里,低头走着,偶尔抬起头,长叹一声,心中似乎有无限忧愁。 他就是今儿一早,从鱼腥巷陆家门里走出来的少年陆金宝。 他就是我们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 P1-4 序言 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是一套荟萃了十几年来我国出版界推出的众多优秀少儿作品的精选书系,共三个系列:一是少儿文学系列,二是少儿科普系列,三是少儿图本系列。这些作品都是从历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获奖作品中采撷出来的。 由中宣部组织评选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从1992年开始,已评选了10届,历时16年。每次评选中,少儿读物都是评选组织者和评委们关注的重点。入选的作品,本着让少儿读者爱看、读了受益的原则,注重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许多作品发行量很大,许多艺术形象为孩子们耳熟能详,有些作品虽然已经出版了许多年,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动、让人爱不释手。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栋梁,离不开阅读活动,需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智慧、汲取营养。为了给广大少年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作家和出版工作者在辛勤劳动。收入这套书系的作品虽然只是他们无数成果中的一部分,但值得我们骄傲、值得我们珍惜。今天,我们征得图书作者和出版单位的同意,把这些优秀作品汇集起来,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属的江苏人民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特别是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朋友。我们相信,优秀作品的生命力可以穿透时光的隧道,不断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力量,带来美的享受。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 编辑委员会 2008年4月 后记 写完这部小说,画上最后一个句号,该算完稿了。但我总觉得言犹未尽,好多话如鲠在喉,很想一吐为快。读者朋友若能听听我的简历和一些感慨,也许更能理解我为什么要写这部小说了。 我的童年是在苏北阜宁县杨集乡度过的。岁月悠悠’往事如烟。但有个人却刻骨铭心,一直活跃在我眼前。她的音容笑貌,如同村外湖荡里的水那么清澈明亮,我仿佛能看到她头上那丝丝银发来。这是个瘦骨伶仃、略带驼背、手持拐杖的瘪嘴小脚老太太。她儿女成群,子孙满堂,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湖荡边的圩埂上。 小脚老太太家很穷,但待人却有一副热心肠。每当母亲带着我到外婆家去时,总要经过她家门口,若是被她看到,非得拖你进屋,吃点什么才放你走。 有年夏天的晚上,我正在打谷场上乘凉,忽见圩埂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村民们挑起水桶,端起木盆去救火。我也跟着人群奔了过去。 没料到,待众人爬上圩埂时,只见小脚老太太横握拐杖,拦在路口,对众人说道:“各位请回吧,这火用不着救!”她的儿孙们站在她身后,筑成一道人墙,阻挡任何想,中进火区的人。 后来听母亲说,小脚老太太的三儿子,勾结湖荡里的土匪,绑架了本村一个卖油的小贩。这小贩交不出赎金,土匪就割下他的头,泡在石灰桶里,挂在他家门框上。 小脚老太太容不得这逆子活在世界上。她趁三儿子睡着时,用拐杖将他敲昏,又放一把火,将他连同九间草房一起烧成了灰。 这是个颇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小时候,我只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放火烧房子,妈妈杀儿子……如此而已。即便成年后,也没细究这里有什么人生哲理或是人性、民族性之类深奥的学问。但这事时时萦绕在我心头,小脚老太太一直活在我心中。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无锡城里的鱼腥巷口度过的。这是个充满欢乐、无忧无虑的时期。我老母亲常说我快活得浑身没处抓痒。但有件事曾吓得我魂不附体,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1958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有一天上政治课时,老师给我们读报,说广西环江县早稻亩产十三万三百多斤。我以童年时代在农村获得的那点可怜的农业知识,顿觉不对头。我当即举手,对老师说:“不可能!就是把稻子铺在地上也没这么多!”岂料,老师大吼一声:“到办公室去!”——我吓懵了,乖乖地离开座位到了办公室。我还没站稳,政治老师跟进来,将手中套红的报纸朝我面前一摔:“你自己看,这是真是假!哼,你若是高中生,我就定你是个小右派!” 一听这话,吓得我小腿直抖。由此,我才体会到什么叫 我的青年时代,是在动乱岁月中度过的。那是个使人发狂、令人窒息的年代。我一直过着屈辱的生活。但有件事’却使我风光过,曾获得满堂彩。 1965年底,我正在南京师范学院读书。动乱的序幕,是由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揭开的。善良的人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一个个为《海瑞罢官》是香花还是毒草争得面红耳赤。 随着运动的深入,对《海瑞罢官》是香花还是毒草该如何表态,已是件十分明显的事了。但我脑子转不过来’百思而不解:这个历史剧,怎么会是毒草呢?有同学鼓励我:“你不服,上台辩论去!”于是,我匆匆列了个提纲,跳上讲台,慷慨陈词,为《海瑞罢官》不是毒草而大声辩护。 这时,台下有人喝问:“你说它不是大毒草,难道是香花啊!” 我被问住了,顿了一下,忙回答:“不,不是香花!” 跟着,有几个人一条声地问:“你说,既不是香花,又不是毒草,那是什么!” 我情急生智,连忙说:“青草,大自然赠予人类的青草!” 这时,台下居然响起一片掌声。 我洋洋自得地走下讲台,回到座位上。不料,当即有位同学,从后排探起身子,套着我耳朵说:“你当心点!” 这是善意的警告,还是恶意的威胁?我没细究。 但若干年后,我从一位同窗好友口中得知:他曾奉命整理我的材料,秋后算帐时,要将我定性为右派! 啊,洋洋自得一戏言,差点招来杀身祸! 我的中年,是在拼搏与进取中度过的。 人到中年,百事缠身。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磕磕绊绊,反反复复,生活得实在不易。但我总算跌跌爬爬地走了过来。 如今,当我从中年向老年过渡时,回首往事,似乎有一种人生感悟:童年时代的所见所闻,少年时代的亲身感受,中年时代的坎坷经历,凡此种种,潜移默化,铸成了我今日的秉性。我的成功和失败,我的优点与缺点,我的长处及短处……有时竟是那样的矛盾和统一。 “轻信”、“好激动”、“心直口快”、“缺少城府”、“对人全抛一片心”……如此等等,常常是朋友们表扬我的优点,也是长辈们告诫我要改正的缺点。我为此赢得过一些人的信任,博得过一些人的好感;也曾受到过一些人的戏弄,还曾遭到过一些人的陷害。我曾把这些当作自身的弱点,发誓要痛改前非,使自己成熟起来,以便适应曰益复杂的社会。 但年岁增长,这种品性却丝毫未改,而且还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当作人生的美德,传授给我的学生和我的儿女。 由此,我才真正领悟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真是至理名言。继而又想:既然如此,何必为难自己呢?对一个人来说,长处与短处共存,优点与缺点并列,这才有成功和失败的机缘。我不奢望事事成功,但也不甘心常常失败。 我唯愿以诚待人,去拥抱生活,去投入事业,并以此赢得友谊,追求欢乐!人生哲理,高深莫测,而我这点浅薄认识,也许尽人皆知。但就是这些浅薄的认识,如同一朵祥云,时时飘浮在我心头,我总想把它化成毛毛细雨,飘洒在喜欢在濛濛雨雾中散步的少男们的浓眉上、少女们的秀发上! 童年时代,我的老外公就教我识了不少字,七八岁时,我就喜欢写文章。到了少年时代,我就有了当作家的美梦。上高中时,我的外号就叫“大文豪”。而时至今日,我却只能写写千把字的儿童生活故事,离“作家”的美称,相距甚远。 创作,需要才华。我才气不足,如之奈何?幸得至爱亲朋们的帮助和指点,我才将几十年来积存在心中的一些意念,融化在这部小说里,奉献在你的案前。我不祈求少年朋友们接受这些,但我愿与你共勉! 谢谢编者! 谢谢读者! 颜煦之 1992年12月1日于南京锁金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