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罗马帝国传播的过程中,与哲学相遇,两者并没有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相互改变了对方,相互造成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效应。基督教哲学便是这种历史效应的一个集中体现,它既是基督教寻求哲学理解、接受哲学追问的直接产物,也是哲学试图去理解和开显基督教教义的思想产物。
本书从研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的基督教哲学着手,着重探讨了基督教哲学为哲学开辟的新问题与新维度。
作者的话 1
绪论 信仰的哲学化与哲学的神圣化 1
“基督教哲学”概念与问题视野 3
哲学与宗教的界限:什么是哲学? 9
基督教信仰的内在原则:基督教信仰对哲学的贡献 24
上篇 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
第一章 奥古斯丁:一个新的起点71
第二章 时间观的变革:拯救现象与捍卫上帝 82
第一节 时间的内在化——拉开时间与上帝的距离 82
第二节 内在时间的基本特征与上帝困境的消解 89
第三章 自由意志与原罪说:伦理学转向 96
第一节 罪的观念与善一恶伦理学的困惑 96
第二节 罪的意识与自由意志问题的提出 98
第三节 自由意志与伦理学的新问题 103
第四节 自由意志与正当的生活 106
第五节 自由意志与本性 112
第四章 历史哲学(一) 718
第一节 第一部历史哲学巨著《上帝之城》的缘起与主要内容 119
第二节 罗马城陷落事件引起的反响与奥古斯丁的回应 122
第三节 诸神崇拜:打不开未来的信仰 132
第四节 在忍耐与宽恕中打开历史 137
第五章 历史哲学(二) 142
第五节 死亡与复活 142
第六节 历史的起源:世界的起源与两个国度的区分 154
第七节 历史的目的:两个国度的交会与出路 176
第八节 历史的自由与必然 188
第六章 关于上帝的现象学:三位一体学说,或一与多的问题202
第一节 作为现象学问题的三位一体学说 204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说 211
第三节 三位一体与人类的心灵(智)结构 226
下篇 托马斯·阿奎那的证明之路
第一章 引论——亚里士多德主义与另一条道路 245
第二章 存在者(ens)、本质(essentia)、存在(esse)、本体(substantia)260
第一节 本质(essentia/wesen)与存在者(ens/seiende)、存在(esse/Sein) 260
第二节 本质与复合本体 270
第三节 本质与单一本体 285
第四节 上帝的本质与存在(esse/Sein) 291
第五节 本质(essentia/wesen)与属性(accidens/Eigenschaft) 300
第三章 托马斯·阿奎那的真理观 305
第一节 真的东西与存在着的东西 306
第二节 真理与符合 310
第三节 真理既在理智中,也在感性中 319
第四节 真理的永恒与变化 324
第四章 “神圣学说”与证明之路 333
第一节 信仰以知识为前提 334
第二节 通达上帝的五条道路 343
第三节 对“证明之路”的另类批评 353
参考文献359
后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