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杂文卷)
分类
作者 刘上洋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检阅,江西文学六十年的作家队伍、梳理,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发展脉络、品味,江西文学六十年的创作成果。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1949-2009)》是对中国经验和江西记忆的思考与抒写,对江西历史和地域文化的回望与审视,对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描摹与提炼,对民间幸福和民间诉求的叙述与体悟。

本册为杂文卷。

内容推荐

诞生在赣鄱大地上的江西当代文学,历经六十年发展历程,一如经历了沧桑巨变的大地已是锦山绣水。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激情的笔端、就在眺望之中……

目录

“逐客”的妙用

血的漫笔

猫头鹰·圆舞曲

“门面”的尴尬

从短得像子弹头的铅笔谈起

“韩信月下追萧何”

像陀螺一样旋转吧

劝君莫“喊早”

说“三”道“四”,并非两难

阿A头上的癞疤

愚公,当立而不当废

“汤司令”与“牧马人”

名家荟萃与最佳结构

人是黄金,交响乐是草

讽刺幽默同台打擂

文学“筵席”上的“大锅菜”

“银河”泛滥

虎来了

身临“危”境

流行性感冒与西红柿蛋汤

孺子亭·乾草·送礼风

古帝王的“持俭”和现代人的“阔绰”

美食家自白

荒诞岁月

《假话追诉》读后

有一种感动

拒贿贵在“慎”

“飞门”,真开

不怨琐碎

关于年终商品销售的指示

清廉大佛

红事与白事

醋钱、盐钱与教育

比蛇启示录

说贫道富

书呆子

林黛玉的境界

“名门之后”的困惑

晏殊的家风

雨夜想到郑板桥

“不缺钙”的人

“板书”可以入史

我常常想起鲁迅

灭蚊器、美容霜及其他

慈亦掌兵

忧国忧民·为国为民

烧出炉中一片春

范进与蒲松龄对白

“人才必有用”说

编辑没有家

芙蓉花的启示

闲话“清官”

昙花一现也辉煌

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

也谈武大改行

大款·市长·狗

法不责吹

男女有别

学术与泡沫

读《马语者》随想

回忆及其他

与警察和车夫商榷

请为亲情开扇门

绝对隐私

文明的转型:蝌蚪与青蛙

请贪官当演员如何?

孔乙己申诉状

儿童的“官瘾”

动物随笔

解救为何沉重

恶搞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糟蹋

人生需要一股气

对罗琦与炒作者说“不”

也谈掏兜

闲话作家

快乐人生

虚拟的温柔

“伯乐一顾”的警示

有感于孔丘认“别”字

“讨好”与“套好”

倒楼考

审视“情商”

最怕过“节”

灵蝇

千里马与伯乐对话

官员面子与奴才意识

官员不能说实话

花园城市建设与“三农”问题

“雅志难违”还是“朕意难违”?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历史

从余英时先生写长序说起

国难时期的“李庄精神”

远望足球

“尊生”也很重要

什么时候为自己鼓掌

“摸准了太后,就摸准了朝廷”

”惯”出来的毛病

也说名人打喷嚏

牢骚的等级

闲话象棋

“明天再说”与“研究研究”

多花了九百万

研讨会与追悼会

没有儿歌自己编

黑心网吧,你坑害了多少读书娃

普通水果寻常树

丢失的故乡

说“胆”论“识”

“伪生活”催生什么蛋

读书与人生

后记

试读章节

矗立在八一大道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堂,有一间陈列室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一支半寸来长的铅笔头,这是当年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里的新四军烈士们的遗物。

半寸来长的铅笔头,假使丢在地下,如今的人们是不屑一顾的。可是,在敌人的监狱里,在法西斯的集中营里,这一截半寸来长的铅笔头,却是革命战士的珍贵武器,它使敌人恐惧、战惊。

在当年的上饶集中营囚室的墙上,就有过一首用这样的笔写出的诗:“肉刑磨折有何惧,七日还原又斗争。枪毙活埋昂首望,索还血债有同人。”何止是诗呢,战士们还挥笔作画以示反抗。当年在新四军政治部工作,皖南事变后也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画家赖少其同志,就画了三只怒目炯炯的老鹰,题为“高飞”。

战士们的每一个斗争,都要付出血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一年零四个月里,集中营被囚人员遭杀害的就达300多人。然而,正如战士们诗歌中所写的那样,“肉刑磨折有何惧”,“枪毙活埋昂首望”,他们回答敌人的是有增无已的日益顽强的反抗,并终于在1945年5月25日和6月17日举行了英勇壮烈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180余名“雄鹰”冲破敌人用铁蒺藜和刺刀围成的“囚笼”,获得重新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神圣权利。

自那以后,岁月匆匆,时间已过去了三十七个年头。今天,先辈们留下的这份珍贵遗物、这种战斗精神,给后人什么启示昵?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以解放思想、繁荣创作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座谈会。会议每天都将代表们的发言印成简报。可是,在会议快要结束时,竞有几位代表要求收回登了他(她)们发言的简报,免得本单位头头或上面有关的领导看了将来给小鞋穿。最后,有两位代表硬是在简报上发布声明,将自己原来的发言作废。

我不想对这两位代表提出什么指责。然而,从有人用自己的手掐住自己的喉咙,自己销毁自己的声音,进而联想到我们一些同志一举笔写作就余悸、预悸重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尽管“四人帮”垮台已三年,尽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单位、某些领导人耳朵里,还是听不得批评意见的,有些真话还是不让说的,棍子、帽子和小鞋子,还没有到绝种的时候,它们可能还很要苟延残喘一些日子的。

不过,我们也应该想一想,握在我们手中的这支笔,它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是无可推卸的,当年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战士们面对敌人的刺刀、皮鞭、镣铐尚能握着短得像子弹头一样的铅笔战斗,正是由于他们心中怀着为中华民族求解放的伟大使命,因而如当年战士们刻在一方用石头磨成的小图章上的两行字所表达的那样:“我们既为反抗而来到人间,还怕什么流血牺牲!”这可以说是一切勇于为捍卫真理和正义而斗争的强者的心声。布鲁诺临死前在鲜花广场上不就是这样大义凛然嘲笑:“你们对我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感到恐惧。”季米特洛夫在莱比锡的法西斯法庭上不就是这样大气磅礴地宣称:“我们共产党人现在能够和老伽利略一样坚定地说:‘它(指地球)仍然在转动!’……在共产国际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所推动的这个车轮,无论是恐怖手段、判处苦役还是死刑,都不能把它挡住。它在现在和将来都在转动,直转到共产主义的彻底胜利!”张志新在死亡通知书面前也不就是这样断然拒绝改变自己的观点。尽管“四人帮”一伙灭绝人性地割断了她的喉管,然后把她枪杀了,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就在张志新倒下去刚刚一周年的那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就聚起了百万群众,高唱着“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的战歌,前仆后继继承了张志新的斗争。

朋友,珍爱笔、珍爱声音的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去烈士纪念堂大厅,再仔细看看那支短得像子弹头的铅笔吧!它那短短的笔芯,将能告诉我们过去苦难的斗争,将能激励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血终掩盖不了墨迹,剑与火永远战胜不了真理!当今,乾坤已转,大地春回,纵使刮起一股冷风,出现几片乌云,也不能阻挡我们为把无数革命先烈英勇牺牲、鞠躬尽瘁,以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前进步伐。让我们握起笔来,解放思想,冲破禁区,为创作出无愧于我国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而努力奋斗吧!P012-014

序言

在中国的版图上,由章水和贡水而汇于“赣”,又由赣之五河而汇于鄱阳湖,再由鄱阳湖而汇于长江奔向大海,这是江西地理水域的自然流向。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我们终于有了一套精神长河式的鸿篇巨制——十五卷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卷帙浩瀚的文学作品集,融汇了几代江西作家的心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喷薄而出。文章彪炳,作家辈出,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六十年的江西文学,珍藏着江西人民的光荣记忆。发生在江西大地上的革命斗争历史,为江西儿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江西作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可以说,正是因为拥有革命历史这座“富矿”,才造就了新中国的江西作家队伍,奠定了江西文学不断繁荣发展的基础。六十年来,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纵贯江西文学的发展历程,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风景这边独好”。有着“红色情结”的江西作家,满怀珍视的情感,始终自觉地深入开掘这座“富矿”,从中汲取诗情画意,提炼主题、情节和形象,生动表现了江西人民为新中国诞生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他们以小说、诗歌、散文、电影、戏剧等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为人民前行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也为发展中的江西文学注入了以红色为象征的时代品格、精神内涵和文学特质,使得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历史上,江西文学积淀深厚,群星璀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三位领军人物就生活在江西;东晋以来,陶渊明、黄庭坚等也把自己的身躯和灵魂安顿在这一方绿色山水,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初唐四杰”王勃留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绝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情操。

进入20世纪后,新中国的江西文学与传统文学紧密交汇。伴随着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春风,江西文学更是经历了一个集中爆发的井喷时期。这段时间江西文学有如大河奔涌,浩浩荡荡,横无际涯。表现尤为活跃的江西中短篇小说创作,在全国文坛上为江西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接着是江西电影一部接一部在全国叫响,折桂众多的“金鸡”奖和“百花”奖,长江和鄱湖之滨的水城九江居然有了“电影之乡”的美誉;绵延了几近半个世纪的江西谷雨诗会在群众中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江西的散文创作风起云涌,以集团军的形式向中国文坛挺进,被评论界称为“江西的散文现象”。这一个个可圈可点的文学佳绩,是现时代江西作家对辉煌文学传统的对接与重续。可以说,人世间千万个平常时日流淌过去,方始出现这样一个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时期。许多优秀作品的诞生,许多文学现象的出现,都集中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一如整个太空的电流汇集炸响,形成江西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奇观。

我们深情回眸历史检阅江西文学的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进程,又为江西文学开辟了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更好的具有江西特色、江西风格、江西气派的传世之作就在我们激情的笔端。大时代必然呼唤大作品。大作品是以它的气势、内涵、概括力和穿透力雄踞重要的历史地位,成为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扛鼎之作和领衔之作。大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大,决不是因为它的尺幅之大、口号之大、架子之大,而是由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由它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和特殊性所奠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大作品它的本质在于它的完美性,它的新颖性,它的原创、鲜活和发现,它对既成观念的颠覆和改造。一句话,在于它对艺术本体是否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在于它是否为艺术史的演进增添新的篇章和内容。六十年的江西文学让我们收获了感动和自豪,也收获了责任和信心。江西几代作家的呕心沥血,让我们分明已领略到了朝向未来、蓄势待发的蓬勃力量。

在眺望之中,江西文学如同一条水天相接不断延伸的远方地平线,它永远引发人们的希望,推动人们去追求,但是又很难能够最终接近它和占有它,如同那比天空和海洋还要辽阔丰富的心灵一样,让人永远生发出一种新鲜而诱人的憧憬。我们离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却需要用九十九步的努力和艰辛加以完成。这九十九步的一半只是这一步,这是一个超数学。文学本身就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巅,所有的努力都在寻找无限的高地,正是这一点,才促成我们江西作家永不停步奋力攀登!

2009年8月

后记

《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编委会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征集、评鉴和选编,一套总计十五卷册约八百万字的《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丛书终于审定付梓,这是献给祖国六十年华诞的一份厚礼。作为编者,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文学赣军的步伐走过了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江西文学积少成多,聚沙为塔,延续和发展到今天已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件厚实的作品从赣鄱大地脱颖而出,带着扑面而来的浓郁的本土气息。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表现了江西作家对变化不定的生活和执著沉重的生命的思考与认知、感觉与体悟、激发与触动。因为江西作家的辛勤探求和不懈努力,中国文学艺术的长廊增添了新的画卷和新的内容。一代代读者徜徉其中,感受他们所塑造的各种人物以及各种思想情感的有力脉动,也感受他们奇诡的想象力、原创力和丰富的生命体验。

诚然,要从浩如烟海的大量作品中,遴选出这些代表江西六十年各个时期文学流向和创作水准的作品,是一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在编选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对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的涵盖,既注重作品的质量,也注重作品在主题、题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多样化要求,以此集中梳理、展示江西六十年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概貌。

这套丛书按照十种不同体裁分类,包括了文学写作的主要类别,但是囿于篇幅、编选范围和编选水平,许多优秀作品仍未能入选,颇有遗珠失玉之憾。

本丛书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持编选,省社科院、江西出版集团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编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具体参与本丛书初选工作的人员有:卢瑾萍、肖惠荣、王俊唪(小说卷),王晓莉、李滇敏、袁演(散文卷),汤建萍、刘双琴(新诗·散文诗卷),刘双琴(报告文学卷),倪爱珍、黎清(儿童文学卷),夏汉宁、黎清(杂文卷),张泽兵(文学评论卷),王亚菲、朱黎明(戏剧卷),季晓燕、谢佳(电影卷),李志敏、翁良平(电视卷),龙迪勇、聂卫平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丛书初选工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各卷册编辑为本丛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在此一并致谢!

我们衷心希望,本丛书能够当之无愧成为江西六十年文学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期待今后的江西文学在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有着更强劲的突奔之势。变革中的社会转型期,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我们也面临着困窘和挑战,这是文学信念文学理想的一次淘洗和净化。我们用写作来创造或虚构出脚下的一方实土,我们相信写作能以艺术去催生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而《江西六十年文学精选》将是一个最好的见证。

编者

2009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