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笔者提出了一个以整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为基础,以工业化、市场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核心的过渡经济学理论框架,并强调,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差别不是改革的方式方法问题,而是改革的性质和目标问题,能否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持续地推进市场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把市场机制的作用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和决定中国渐进式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本书的目的是探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规律性,形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过渡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揭示中国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内在规律、特殊路径、面临的矛盾和演变趋势。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改革、过渡与转型
第二节 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
第三节 转型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第四节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
第五节 本书的构想
第二章 制度、制度变迁与改革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制度结构
第二节 制度选择
第三节 制度理性
第三章 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结构
第一节 引言:关于市场经济的不同理念
第二节 资源配置与经济制度
第三节 分工、交换与生产
第四节 市场经济与所有制
第五节 价格与企业
第六节 自发秩序与社会调节
第七节 市场与国家
第八节 市场与道德
第九节 市场与民主
第十节 市场经济的层次性与整体性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节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对立
第五章 中国的转型模式
第一节 转型模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 起点、目标与路径
第三节 中国经济转型的基本性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
第四节 经济转型的基本问题与中国的经验
第五节 历史渊源与文化传统
第六节 中国改革模式的实质和意义
第七节 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矛盾与持续条件
第六章 经济转型后期中国的改革模式
第一节 转型后期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转型后期的主要矛盾和改革方向
第三节 经济改革的新阶段与新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