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
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
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十余公里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尔后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方拒绝后,遂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一手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本书辑录了事变发生后各大小媒体的持续报道。在这些史料中,可以看到坚守北平的二十九军如何抗击日军,国民党政府如何与日方谈判,日军如何嚣张进逼,派飞机轰炸平汉铁路,持续往平津增兵运械。中日双方本土的舆论与民调,在本书中也有反映。
平郊发生重大事变 日军突向我方挑衅
卢沟桥中日军撤退
卢沟桥事件商洽结果 双方部队各归原防
卢沟桥事件告一段落
日本军部昨晚发表声明
中日双方决定就地解决
中日军昨夜连续冲突 日方增援我决死守
日军猛攻卢沟桥
卢沟桥一带战后创痕
东亚大局危机一发 北平附近继续激战
日军违约再度进攻
日本对华空气紧张
日本继续增兵运械 前方形势仍甚严重
慰劳守土抗战将士 全国各地纷纷募捐
欧美注视东亚风云 日军企图事态扩大
英国殷念华北危局 已向美法开始接洽
我军复员 日兵未撤 交涉昨已移津办理
日本扩大作战准备 我决不惜最后牺牲
孔祥熙在美发表卢沟桥事件重要性
外交部电驻外使节以卢事真相告各国
全国民众一致奋起为二卜九军后盾
日本续向平津增兵
日军大部集中丰台 和战局势即呵揭晓
战斗机七架飞往化德 日军出昌平谋据南口
川越奉令将返南京
日本兵车络绎开津
日方图扩展津飞机场
英美政府照会日本 盼勿扩大华北纠纷
察北绥东防务渐紧
卢案折冲尚无结论 日军四十万将动员
平津丰通日军调查
日军违约侵我主权 我备忘录送达各国
各国报纸揭发日本阴谋
日决采取必要行动 令天津谈判早结束
大局渐到最后阶段
太原青年编志愿军 定今日离并赴前线
大批日军昨开抵津
日人将强租北仓农田辟飞机场
大势今明日见分晓
九国公约如何生效 国际问正交换意见
我有劲旅二百万 不轻易消灭
刘汝明派员抚谕日侨安居
谈判有进展
美人关切中日纠纷
中日最近形势已到极度严重关头
日兵车七列昨由榆到津
日机到津共计五十余架
日飞机昨扰乱冀豫
日机扫射平汉车
日兵车四列昨续到津
和战关头系于俄顷 外交部昨照会日使馆
我决固守最后证场
蒋委员长在庐山谈话会 对卢事作重要报告
日军仍源源开津
日方现向平北增兵
日在刘安庄建筑飞机场
日陆战队在塘沽登岸
平津各国领事昨晨开会
卢沟桥方面昨又发生冲突 日军发炮猛烈轰击宛平城
长辛店炮火创痕
日机十七架昨飞平侦察
日军昨日开往杨村
许世英昨再访广田 日本紧急阁议已决定念度
宛平前线我军已撤
卢桥铁道两侧中日军队昨日商定同时移退
美对中日双方尚无援用中立法意 日对艾登调解提
议迄未答复
大队日机昨飞平侦察
日机昨飞保定侦察
前线日军尚未尽撤
大批日军由津开丰
日排华空气益浓 我大使馆被监视
过津赴丰日军仍络绎不绝
冯副委员长畅谈卢沟桥事件
卢桥日军开始移撤
英美法对中日冲突将采取适当步骤 以免中日关系更趋恶化
宛平县城劫后视察记
国联人士仍希望中日能避免冲突
日机一架昨飞郑汴侦察
津日方擅在市区捕人事
西郊一带灾情惨重
卢桥一带日军尚无完全撤退意
日机三度飞平市侦察
赵登禹部昨日接防平市
日军不撤大局严重
张自忠发表谈话述卢案折冲经过
日本仍将继续增兵
符地电请中央抗战
沪形势突趋紧张 日陆战队义出动
日增兵运械迄未稍停
中日危局势难挽回
日方仍续增兵运械
苏联各报谠论:日本对华挑战行为乃日德协定结果
庐山二期谈话会昨开始举行
津市情形紧张
孔祥熙向英记者谈中日问题
日军又在廊坊挑衅
日欲夺取华北作大战准备
平津交通昨又断绝
日军对平有所举动 英美法已严重注意
我决拒绝无理要求 平市四郊均有激战
宋委员长晚赴保平 郊一带竟日激战
日众院昨迅速通过华北事变追加预算
中日关系益趋恶化 英国政府极表忧虑
附:山雨欲来
广田谈对华政策 放弃三原则辞令
日本对华北确定三原则
中日邦交势将展开
中日局面尚难展开
从日本的废藩说到我国的整军
川越返任昨午首逢抵宁后将北上来平
中日外交前途暗淡
社评:中日国交之前途
中日外交暂无开展 政治问题一般调整不易进行
平郊卢沟桥,前夜有日军在彼演习,忽借口我军向彼射击,竞包围宛平县城,出以攻击行为。双方因此颇有伤亡,判明者我方在三四十人,日方仅十六人。事件发生后,日军大举调动,纷纷向当地增援,津方亦有飞机盘绕示威。北平方面,为巩固地方、保卫人民,于昨日宣布戒严。平津两处,虽经此巨变,但人心安定,治安赖当局维持,亦巩固无虞。双方除各电政府报告并请示外,并进行地方交涉。刻交涉虽未中断,但至今晨四时止,似无具体结果,惟双方均不愿事态扩大。昨日以此,行车交通均蒙影响。外部方面已提出口头抗议,兹将详情汇志如次。
【北平通讯】七日夜十二时许,日松井武官用电话向冀察军政当局声称:昨夜日军一中队,在卢沟桥郊外演习,忽闻枪声.当即收队点验,发现缺少一兵,同时认为放枪者已入城,要求立即率队入城搜查该兵云云。我方当以时值深夜,日兵入城,殊足引起地方不安。同时,我方在卢部队,昨日竟日均未出城,该种枪声,决非我方所致,婉加拒绝。但不久松井又来电话,声称我方如不允许,彼方将以武力保卫前进云云,同时我方已得报告,日军对宛平县城已取包同前进形势,于是我方再与日方商定,双方即派人员前往凋查阻止。日方所派为寺平副佐、樱井顾问,我方所派为冀省第四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外委会々员林耕宇、暨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至今晨四时许,到达宛平县署,寺平仍坚持日军须入城搜查,我方未允。正交涉问,忽闻东门外枪炮声大作,我军未予还击,俄而两门外大炮机关枪声又起,连续不绝,我军仍镇静如故。继因日军炮火更烈,我军为正当防卫,万不得已,始加抵抗。我军伤亡颇众,牺牲甚大,但仍请其停止进攻,调同原防,否则责任应由彼方担负。日方答以永定河方面尚有二十九军骑兵,要求退去,方能再谈其他,现双方仍在对峙中。我方驻卢者均为步兵,并无炮兵,昨夜炮声均为日兵所放,我方军政当局均极镇定,不愿事态扩大,希望立即停止战斗状态,入于外交状态,倘对方一再压迫,进攻不已,为正当防卫起见,不得不与周旋云。(以上已见昨日本报号外。)
肇事因果冲突情形
【北平电话】卢沟桥在广安门外西南廿里,为平西名胜之一,扼平汉交通孔道,其东丰台,又为平汉北宁两路接轨之处。四年以前,宛平县始移治于此,县府在桥西,城垣不大,但尚坚固。自去年日本在华北增兵后,迭在丰台建兵营机场,进而谋在卢沟桥作同样设备,县长兼专员王冷斋周旋应付,煞费苦心,卒获保持土地之完整,遂为日方所痛恨,此为事件之远因。最近又以此问当局对国大代表选举,遵令进行,复予以多少刺激,乃欲造成恐怖局面,以达压迫当局返平之目的,此为事件之近因。迩来日军频频在卢演习,且皆实弹露营,人民已司空见惯,迨至七日夜至八日晨三时二十分左右,忽散开成为散兵线,以宛平县城为目标,向西急进,至距离约百米时,竞发炮鸣枪,冲锋前进,于是事件之冲突,遂即开始。记者于八日晨曾一度赴当地视察,因该县城四门紧闭,东南城角且有日兵甚多,故无法入城。据探悉,当日兵向我进攻时,我方初犹疑系演习,及见其愈迫愈近,有意挑衅,始知系欲抢夺县城,当即起而应付,为正当防卫计,予以还击。日方见我军抵抗,遂更以小钢炮及小过山炮轰击,其目标在夺取卢沟石桥及县城。自晨三时半起至八日晨七时五十分止,枪炮声不停,我方死亡约六七十人,附近大井村,一农民且无故被日军斩首。日军方面,据传,死准尉一人,一少尉负伤。自八时以至十一时,为双方接洽调停之时间。(其经过参见另电。)十一时,我方以日方所提先撤兵条件不能接受,日方乃又开始攻击,至十二时始复停止。直至下午六时,双方尚在对峙中。此关于日军向我军冲突之大略也。至于当局态度,固希望和平解决,但决不能接受日方先撤兵之条件,故交涉虽在进行,有无结果,则未可知。惟民众愤慨,士气旺盛,守军成抱与县城共存亡之决心。北平市内人心亦极镇静,虽晚八时即宣告戒严,但人民绝少张慌惊恐之色。
【北平电话】自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北平自昨日起,宣布临时戒严,并成立北平及四郊临时戒严司令部,由冀主席冯治安任司令,石友三、郑大章、邵文凯、陈继淹等四人为副司令,司令部设航空署衔。北平自昨夜八时起戒严,夜晚断绝行人,但秩序极为良好,街市商店,自九时起即纷纷闭门,城内各门业于昨日上下午相继关闭。白戒严司令部成立后,所有北平军警宪统由冯负责指挥,冯业于昨日正式就职,当日除略事检查行人以防宵小外,人民已相趋安定。
当局电蒋详为报告
【牯岭八日中央社电】关于中日军队在卢沟桥发生冲突事件,冀察当局电呈蒋委员长详为报告。此间各当局得悉此项消息后,均甚惊讶,惟因目前真相尚未十分明了,均取静观态度,暂不作任何表示。一般希望在盼此事件不再扩大,即日停止军事行动,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盖中日问正进行亲善,此次事件如不谋妥善解决,颇足影响两国正在好转之邦交也。
【牯岭八日中央社电】日军在卢沟桥演习部队向我方挑衅消息,于八日晨十时已传至牯岭,此间均非常重视,并均希望事态不致扩大,从速解决。惟日方军队突然袭击我国军队,并炮击宛平县城,此事件之责任,当然应由日方军队负之,平电所传我方军政当局所持态度及应付方针,此间颇为赞同。
【北平电话】卢沟桥事件,中日外交人员魏宗瀚、松井等,八日晨十时开始交涉。日方要求驻卢之二十九军部队须先撤退后再谈判一切,我方以日方要求不当,即婉词拒绝,致双方交涉无结果。十时至十一时,日兵继续进攻,但俱未得逞。十二时后,日方复派外交人员拟与秦德纯、冯治安协商一切,秦冯派魏宗瀚等接见,但交涉亦无何进步。刻冀察政委会FI籍顾问樱井及宛平县长王冷斋及市府朱专员等,仍在继续斡旋,期事态不致扩大。又张白忠晨由津乘汽车来平,下午即访秦德纯会商对策。据日军部参谋长桥本向人表示,谓决不愿使事态扩大,又东交民巷日兵营钢甲车开出城外,增厚兵力。又北宁路开赴通州之车,于十二时五十分起业已停止开出。又北宁路下午四时应行开天津之车,亦停止驶出。
【北平电话】事件发生后,双方即派员交涉,同时并会同派赴当地调查,我方之林耕宇、王冷斋诸氏,及日方之寺平、樱井数人,昨晨到达宛县时,系用绳子缒入城内,旋又以绳子送出城外。比有日方森田中佐领导赴日方阵地视察,日方原来条件,既定我方先撤军队而后谈判,首限二时以前履行,次展至下午六时,但无具体结果,故六时以后即行开炮至七时许,炮落城内达三四十发,旋略停,七时以后,有断续枪声,县长王冷斋及秘书宏大中,均固守城内未动,现双方仍赓续进行交涉,截至今晨四时止,虽无具体结果,但双方均望事态不再扩大,据日方昨夜宣称,日方已由今井及和知二人在平与我方之冯主席、秦市长讲行交涉。
P1-5
历史是被叙述出来的时间躯壳。任何标明已经“揭示了历史真相”的话语,都带有某种夸饰于人的欺谩。当代人的叙述尤其如此。要获得对历史认知的平衡,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仅看当代人的叙述,还要看当时人的叙述。——只有当代叙述与当时叙述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较准确地体验历史。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中日战争已经过去近七十年了。这场牵动两大民族恩怨是非的历史事件,至今在心理上也依然波涌不息。如今两边都在自说自话,难以走到一种对话状态中去。究其啄因,就是走不过心里的坎。要迈过这心里的坎,可能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历史。由此,我们推出这套“密档中的历史”丛书,作为对这种理解的一种助力。
本系列图书,含《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外交风云》、《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四种,均由我社出版之大型史料《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暨“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下称“末次情报资料”)中辑出,以便读者体察现代史中关于日本侵华事件的当时叙述。其中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是重大历史事件,当代人对此并不陌生,我们只是提供更多的现场资料。《外交风云》是九一八事变后,民国政府在国联的舞台上展开的一系列外交斗争实录,如战后在东京审判中大放异彩的顾维钧,在九一八后的这波外交斗争中就有了杰出的表现。这场外交斗争,总的看,中国在道德和法理上是占了上风的。这也是我们将《外交风云》选入丛书的主要原因。
末次研究所是上世纪初日本当局为筹划其侵华预谋而在中国设立的一个情报机构,因其负责人姓“末次”而得名。专其职司,乃在广泛搜集中国内部之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化各方面情报资料,以资决策之裁。其所辑资料即“朱次情报资料”。该资料始于1912年,终于1940年。资料主要来源,为当时国内外50多种重要的中、英、日文报纸。这些报纸中,有当时中方立场的、有日方立场的(甚至有“汉奸报纸”),也有较中立的欧美立场的。因此,其资料具有较丰富的历史现场感。抗战结束后,民国政府国防部缴获此部资料,认为其极有价值,又组织人员续编了两年。故此一资料,基本覆盖了中国现代史的全部时段。
由于原资料近2.2亿字,规模庞大,不便检阅,我们特按专题选辑若干制成简编本,以飨读者。选辑的原则,是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篇目中,选择信息最完整、线索最清晰、细节最丰富、史料最翔实者,汇成一帙,力求完整呈现专题所涉及事件的全貌。
基于文献整理原则,所选内容基本不做删改,力求保持原貌。故原件中有与今天句法、称谓、历算及公共叙述习惯有所不同者,原则上一仍其旧。个别涉及党派政治的敏感内容,我们也完整保存其基本信息,而对特别情绪性的宣泄文字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如《外交风云》中涉及共产党活动的内容,其事件、信息基本保留,而部分谩骂、侮辱性的文字则作了适当删汰,以省略号表示。
原件是当时报纸的专题剪贴,有些长篇连续性的报道或述评,贴件时顺序偶有混乱;或同一篇文章,剪成两三幅,粘贴时顺序亦有颠倒或跳跃,个别文章接续部分也有漏贴的。我们在整理时,尽可能地理顺。惟因时间较久,或存储不当、运输颠连等原因,加之当时部分报纸的印刷实在颇为粗蔓,有部分字迹本就糊涂,今愈漫灭难辨。这些文字,我们采用“口口”标识。
但愿我们的工作能裨于读者对历史的理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化普及编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