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明的石头货币
现代工业文明是从农业文明发展而来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而金融危机的实质又是货币危机,要想理解货币危机的实质,我们还需要从农业文明社会其货币的表现、产生、发展中寻根问底。
农业文明的经济特征:它是一种自然经济、人文经济、金本位制经济。农业经济也可以说是生存经济,与天斗的经济,与地斗的经济。它受控于自然的风霜雨雪,每当风调雨顺收成好时,物价便宜,老百姓就丰衣足食,一片祥和;但当遭受自然灾害时,情况正好相反。为此,农谚有云:牛马年,好种田。
古希腊哲人色诺芬对农业文明赞叹道: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因为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受。农业文明不仅使劳动者从土地上获得生活所需要的东西,而且其本身就能够给他们带来惬意快乐的享受、慷慨纯真浓厚的感情;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享受着清澈透亮的泉水,习习吹拂的微风,以及浓郁凉爽的树荫,还有什么地方比乡间更可爱、更舒适!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喝着美酒,享受熊熊燃烧的炉火、温暖的房间……
农业文明能够培养人们正直、诚实、勇敢、刚毅的品德。如果人们土地耕种得好,那么秋天的果实就多,所以,从事农业本身就是一种正直诚实的活动,它会使人形成正直诚实的人格。夏天的酷热,冬天的严寒,一年四季的风吹雨打,空旷的野外,耕作、种植、收获、放牧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勇敢刚毅品德。
在农业文明中,自然是人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们无能为力。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有限,在财富与货币之间,是财富主导货币,有道是:有钱难买没有的东西。货币砸进地里,不能增加粮食。反倒是粮食的丰裕决定价格的高低,不像现在是货币决定商品,货币决定价格,这就是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经济特征。
在农业文明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物交换,在如今的中国农村这种风俗仍有些保留。比如农民用自己收获的豆子去和村里做豆腐的人家换豆腐吃,不像城里人那样非得用钱去买豆腐。种西瓜的农户,在收获了西瓜后,用西瓜和别的农户换小麦、玉米,然后把这些换来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掉,换回货币。
18世纪,法国巴黎拉利克戏院的歌手塞利小姐,有一次,她去一座孤岛演出。在她1/3的门票收入所得中有:3头小猪、23只火鸡、44只鸡、5000个椰子,还有很多香蕉、柠檬和橘子……在巴黎,这些家畜和水果可能值4000法郎,相当于塞利小姐两场演出的收入。然而,在交通不便的孤岛,货币法郎是稀缺的,人们只能用实物来交换她美妙的歌声。由于她自己无法消费掉这些实物货币,于是她用水果去喂猪和鸡……
上述两个事例说明,在生产力不发达,也就是商品、财富流通慢的年代,货币并不是很重要。用西瓜换玉米,再用玉米换钱和用西瓜直接换钱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多费点时间,因为农民有的是时间。
但是,如果我有苹果而想要梨,可以有两条选择。一是用苹果直接换梨,二是把苹果卖成钱,而后再用钱买梨。在第一种选择中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得有人和我有相反需求,也就是说有梨的人想要苹果,假如说碰到一个有梨的人想要牛奶、衣服、粮食、糖等,想一想有多困难。这就像一个饿着肚子的裁缝恰巧找到一个持有食物而又想买条裤子的一丝不挂的农民。在第二种选择中我面临的困难要小得多,我只需把苹果换成钱,手中的钱可以买到任何时期、任何品种的梨。而卖梨的人用所换得的钱买到牛奶、衣服、粮食、糖等。
如此说来,货币是一种用来交换商品、财富的媒介,这是货币的本质。
在历史上,许多不同的商品在不同的时期作为货币,它们可以是:石头、稀有动物的羽毛、贝壳、铁、铜、家畜、烟草、银、金等。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他的《货币的故事》中说:
在太平洋加罗林群岛中有个雅浦岛,岛上不出产金属,所以岛上使用打制成圆形的石头作为交换媒介,岛民们管这种当货币使用的圆形石头叫做费。用石头作货币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比如羽毛和珠串等都一度充任过货币。这里值得说道的是岛民们用石头做交易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个岛上的居民在完成一笔交易后,竟然可以不用搬走石币。最典型的例子是,有一家人的祖上曾经在另外一个盛产石头的岛上,采到了一块硕大的费(石头),在运回雅浦岛的途中,运“费”的木筏遭遇了风暴,为了救人,只好砍断了捆着“费”的缆绳,费也因此沉入海底。幸存者们回家后,都证明那家人得了一块质地优良的“费”,体积也非常巨大。从那时起,岛上所有的人都承认,石头落入海底只是一个意外的事故,事故太小,几乎不值一提。海水虽然淹没了石头,但影响不了石头的购买价值。因为,石头已经被凿制成型,很多人都看见过,所以石头虽然在海里,但就像放在家里后院一样。因此,这块“费”虽然躺在大洋底下一动未动,但它在岸上却媒介了几辈子的交易。更有趣的是,因为雅浦岛上没有公路,当时的殖民统治者想修一条路,但命令发下去后,岛民们因为赤脚走惯了碎珊瑚小路而懒得执行。情急之下,统治者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派出一个人,拿着一支黑笔,把每块有价值的“费”都画上一个黑十字,表示这块“费”已经被政府征收。这个办法真的很神,岛上的公路马上就修好了,而且非常齐整。然后,当局又派出几个人,擦掉了“费”上的黑十字,擦掉了黑十字的“费”又成了岛民们自己的资本,岛民和当局都很高兴。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发现掉在海里的石头之所以被人们当做货币使用,在于人们承认了石头货币所潜藏的劳动价值,所谓劳动价值,就是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石头被加工成型,就是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的印记。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也就是生产力的提高,人们所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商品和财富交换的频率越来越高,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像石头货币、皮毛货币、动物货币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交换。
但是石头货币、皮毛货币、动物货币既不便于携带,又不便于分割。在中国历史上曾有铁币、铜币充当货币。后来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克服上述诸多缺点的货币,这就是黄金。因为黄金高比重、高比值、易分割、无损耗和稀缺决定了它的劳动价值和媒介作用。正所谓黄金不是天然的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黄金。
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交换的日益频繁,黄金的不便携带缺点又暴露出来。后来人们发明了仿真黄金的纸币,依靠纸币上的数字来代替黄金的分割,依靠精细的图案和防伪技术来保证它的稀缺,依靠黄金的增加量来保证它的劳动价值。
在农业文明社会,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了解很少,所以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很低。又由于资源环境的富足,社会财富的增加足以用黄金开采的数量来计价,这就使得物价稳定,社会变迁不明显。但是,当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后黄金的开采不足以计价财富的增长时,金本位制便从我们的生活中慢慢退去,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也紧随其后。
有一组数据表明:
在金本位制下,英国从1664年到1914年的250年间,其物价指数保持平稳而略微下降的趋势,没有通货膨胀。也就是说英国1664年1公斤牛肉是10英镑,到了250年后1914年,1公斤牛肉仍然是10英镑。 1787年,美国宪法授权国会发行和定义货币。规定任何州不得用除金、银之外的任何货币支付债务,从而明确了美国的金本位货币基础。《1792年铸币法案》规定,1美元纸币含纯银24.1克,10美元纸币含纯金16克;金银作为美元纸币的基石;金银比价为15∶1。
1800年,美国的物价指数约为102.2,到1913年时,物价指数下降到80.7,在1879年到1913年的金本位时代,物价波动幅度小于17%。美国在生产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历史巨变的113年里,平均通货膨胀几乎为零,年均价格波动不超过1.3%。
同样在金本位下,欧洲主要国家在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发展时代,它们的货币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
法国法郎,从1814年到1914年,保持了101年的货币稳定。
荷兰盾,从1816年到1914年,保持了99年的货币稳定。
瑞士法郎,从1850年1936年,保持了87的年货币稳定。
比利时法郎,从1832年到1914年,保持了83年的年货币稳定。
瑞典克朗,从1873年到1931年,保持了59年的货币稳定。
德国马克,从1875年到1914年,保持了40年的货币稳定。
意大利里拉,从1883年到1914年,保持了32年的货币稳定。
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初期,生产力不甚发达,又由于自然资源的丰富,再加上金本位制的限制,纸币货币保持了黄金货币的价值尺度。所以,那时的货币稳定,很少有通货膨胀。但是,自从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随着西方的科技理性在全球的传播,以前贫穷国家的人们学会了点石成金的加工财富的秘密。从此,纸币货币发生了悄悄的革命,它从金本位的魔瓶中被放了出来,至此,它由两个面孔变为三个面孔,这个多出来的面孔是资本经济,它妖娆,它魅力无穷,它可以让你一夜暴富,它也可以让你一夜赤贫;使世界经济进入动荡的岁月,各国政府绞尽脑汁地对付它,但通货膨胀如影随形。它使你快乐的同时,又给你准备好了痛苦,它是什么呢?它就是经济律法中人性的贪婪所派生的现代货币主义——货币是经济的燃料和杠杆,金钱能创造一切。
我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以自己的暖心来暖中国的经济。
在危机中,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温家宝总理
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也不是西欧化国家,而是中国。并且正因为中国有担任这样未来政治任务的征兆,所以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才有如此令人惊叹的期望。
——汤因比
当中国觉醒的时候世界将为之震撼。
——拿破仑
由科技理性和资本主义开创的工业文明正在走向末路。这是因为科技理性在为我们创造舒适美好生活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的宁静、和谐,导致地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和资源环境的枯竭和破坏。科技理性的收益正在落后于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也就是说提高我们生活品质变得越来越困难:地球上的冰川就那么一点点!地球上的石油越来越少!地球上的煤也是越挖少!
同时,科技进步犹如老态龙钟的步伐越来越慢,激动人心的发明创造正在渐渐远去,生活中理性带来的激情被漫长的时间所淡化,我们进入一个没有激情和热情的慢世界,这是理性衰老的前兆。
“没钱是不能的,但金钱也不是万能的。药丸现在已不起作用,只会让你更难受。”——Verve乐队。在工业文明社会,资本主义用金钱撬动放大人性的贪婪,凯恩斯的货币主义是各国政府刺激经济发展的锦囊妙计,每当资本主义贪婪的欲望落空时,社会的经济危机便爆发。以毒攻毒的凯恩斯货币主义便应运而生,市场在这种强心针的刺激下,重新回到供给与需求的轨道。从1929年的大萧条到今天金融危机的这80多年的时间里,凯恩斯的强心针扎醒过无数次昏厥的经济机体,现在这具经济机体已经体无完肤,很难找到一块干净的有前途的市场引导经济起死回生。西方工业文明的共产主义已实现,很难再有新的突破。相反,13亿人口的中国则正在进入工业文明的道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的辉煌正在等待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是时代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已经变为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
有人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的根源在于,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与之相抗衡的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但是,我们知道,美国次贷危机的新增贷款时间大概是2002~2006年的这5年。次贷的余额总共就1万亿美元,但它最终却演变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相对于美国14万亿国民生产总值,不过是7%;相对于全球的生产总值不过是九牛之一毛。显然,“监管缺失”并不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真正原因。
也许我们会责怪美国花样翻新的金融创新。
也许我们会责怪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
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北京的春季,天空中飞着许多好看的风筝,争奇斗艳,翩翩起舞。风筝之所以没有失控,是因为有一根绳子控制着它。一旦绳子剪断,风筝便像没有灵魂的东西乱飞,最终会落在地上。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在全球横冲直撞地追逐利益,以及保障美元信用的现代金融管理的缺失。由此,我们想到控制美元的绳子——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金融衍生品等。
我们知道西方链条式的分析思维不但孕育出了科学和民主,也发展出了像乌龟叠加的现代杠杆金融业,金融危机是否意味着西方金融衍生工具遇到了经济深层不确定的底面,从而完成了现代货币主义的使命。这也就是说人类的智慧终有极限,上帝要保留最后一张底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否则,人类还不把天捅个窟窿,溜之大吉?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空间被限制在这颗小小蓝色星球上,这是西方理性力量的极限,这就造成应用科学,也就是科技理性收益递减,说白了就是在19世纪,人们给牛顿力学投资10美元,他能带动社会财富增加1000美元的收益,而在20世纪,人们给爱因斯坦相对论投资1000美元,他只能带动社会财富增加2000美元的收益。也就是说科技理性收益的递减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人永远是人,人代替不了上帝。大自然总要用最后一层面纱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人说,中国长期的廉价商品刺激了美国的胃口,助长了美国人的贪婪和奢侈,最终酿成了次贷金融危机。
有人说,当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美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最终导致了货币主义的次贷金融危机。
也有人说,货币主义下的次贷金融危机是西方的理性主义撞上了地球的边界,科技在资源不可再生这面墙前一筹莫展。
还有人说,次贷金融危机是上帝给发达国家踩了一脚刹车,目的是为了让穷国赶上富国,反正对中国的崛起有利。
在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的座基上,刻有下列诗句:她不同于希腊著名的青铜巨人,
把征服者的双脚跨在这两片土地;
她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女人,
她将高擎火炬屹立在这浪拍夕照的大门。
火炬收驻闪电,手臂似灯塔放出光芒。
她是“流亡者之母”,向全世界召唤;
她那温柔的目光落在连接双城的海港。我们不禁要问:100多年的风雨沧桑,自由女神像还那样雄伟、挺拔、光芒四射吗?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阳的光芒不是从东照到西,便是从西照到东。金融危机使得由西方资本经济和科技理性塑造的人类工业文明发生了质的转变,资本经济再也无力撬动科技理念,它终于从以前那种不停转运的经济轮毂上跌落下来,从此宣告人类那种粗放贪婪的工业文明的结束,同时人类也迎来绿色文明的春天。
100多年前的马克思就曾经预言过资本主义社会的崩溃:北风呼啸,一个可怜的女孩蜷缩在床上的被窝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女孩瑟瑟地问道。
“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妈妈无奈地叹道。这是马克思描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文学语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由此我们可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由两个问题组成:一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导致工人阶级绝对贫困,从而造成社会总需求不足;二是资本家盲目重复建设导致的生产过剩。从上述故事可知,一方面是穷人没钱买煤,另一方面是煤生产得太多。马克思以此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共产主义必将胜利。但现实却不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似乎僵而不死,而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反而大多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道路。
那么资本主义是如何克服马克思所说的那两个经济危机的矛盾的呢?
首先,资本主义社会是如何解决工人阶级绝对贫困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不足这一问题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学家的建议,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贫困的工人阶级的生活得到保障,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全社会的有效需求,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了社会稳定,从而避免了无产阶级革命。
1941年6月,英国丘吉尔政府成立了英国社会保险和福利委员会,任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为主席。1942年12月,该委员会向丘吉尔提供了《英国社会保险和福利问题报告书》,报告指出:当前英国的社会福利制度门槛高,保障低,管理混乱,工人不满情绪飞涨,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最后建议英国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扩大保障范围,从而使广大的工人阶级免于贫困、疾病、工伤和失业的困扰。
报告具体建议,任何一个英国人,都给予一个社会保障号,记录一些相关信息。只要在英国出生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到16岁上学期间,每年都可领到一笔儿童福利基金;上大学时,可领取教育津贴;平时看病几乎不用自己花钱,实行免费医疗,特殊医疗服务除外;因公受伤可领取工伤补助;到了法定退休年龄时,人人有退休金;超过80岁,还可领取高龄补贴;另外,还有生育补助、住房补助和困难补助等。可以说资本主义的社会福利伴随人的一生,从生到死。到1948年,英国实现了“福利国家”的梦想,成为西方各国效仿的模板。
这种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又极大地缓和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的阶级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迎来了黄金时代。
那么,资本主义又是如何解决马克思所说的由重复建设所导致生产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呢?
在1929年的那场由资本主义重复建设所导致的全球生产过剩的大萧条经济危机中,美国拆毁了92座炼铁高炉,英国拆毁了72座,德国拆毁了28座,法国也拆毁了10座,全世界拆毁了总吨位650万吨的海运轮船;美国的煤炭产量倒退了28年,生铁产量倒退了36年,钢产量倒退了31年;英国的煤炭产量倒退了35年,生铁产量倒退了76年,钢产量倒退了23年;美国有86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失业人数由150万猛增到1700万以上,占美国整个劳动人口的1/4;在大萧条期间,当千百万贫困人口忍饥挨饿的同时,有大量的粮食、水果、肉类等农副产品因人们无钱购买而被就地销毁,牛奶则被倒进大海。
面对如此惨不忍睹的伤痕累累的资本主义世界,当时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为资本家埋单的凯恩斯货币主义政策。也就是伯南克所说的飞机空投美元的政策,通过向市场注入强大的货币流动性,从而让“看不见的手”回归理性的经济轨道。这种以毒攻毒的货币主义政策后来成为资本主义摆脱经济危机的不二法宝。
那么,市场“看不见的手”所犯的错误,为什么要用凯恩斯的货币主义政策才能够治好呢?
人类的照明从钻木取火、动植物油照明、蜡烛照明、石油照明、电灯照明、日光灯照明、二极管照明到LED照明,反映的是一种危机与突破的经济历史。每当市场上某一种照明产品处于生产过剩,导致产业危机发生时,资本的天然使命便会革新出新的照明产品。同样,对于宏观经济来说,当“看不见的手”导致经济危机发生时,政府通过凯恩斯的货币主义这只“看得见的手”为“看不见的手”清理出一块看得见的市场,从而渡过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大幅提高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保障水准和在经济危机期间用凯恩斯货币主义这艘经济渡船帮助资本家找到新的科技理念大陆,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又带来了马克思名著《资本论》在全球的热销,因为资产阶级已经感觉到凯恩斯货币主义的经济渡船再也不能使资本家找到科技理念的大陆,从而使他们陷入经济荒漠的高原。
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会使资产阶级陷入恐惧境地呢?这是因为西方理性主义下的哲学终结了,科学理论陷入困境了,从而导致科技理性收益递减,经济陷入滞胀崩溃的边缘。美国能在地球以外的星球开拓出新的殖民地吗?显然不能,因为相对论对经济的帮助还遥遥无期。
金融危机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失去了昔日的荣耀,使中国尽显东方的魅力。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西方资本主义犹如80岁的富翁,未来只能享受过去所取得的胜利成果;而中国是一个20岁的穷小子,未来创造性的生活正在等待着他去开拓。这是因为西方文明主要体现在科技理性对经济生活的贡献,而东方文明主要体现在人文理性对社会资源管理的高效率。
回顾中国30年来经济高增长的成功经验,无非就是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改革对西方市场经济的高效管理与应用。如果把西方比做经济的大脑,那么中国便是经济的双手。大脑的优点在于创新和发明,双手的优点在于勤劳和高效的实践,所以中国才有“世界工厂”的美誉。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使中国走上了科技理性收益递增的道路,而西方相对地陷入科技理性收益递减的道路。这是因为近几十年来,西方再也没有令人激动人心的科学理论的发现和应用。
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丽的图画。而那些拥有美丽图画的西方国家要想有新的杰作,除非他们能在地球以外开拓新的时?疆土,否则只能接受明日没落的归途。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工业化和城市化还没有完成,西方开创的科技理性赋予人类的幸福生活正在中国进行时;中国还有80%的人没有汽车,70%的家庭需要改善住房,65%的人还没有网络和电脑,90%的中国人还没有出过国门。这种庞大的经济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注定中国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东方巨人。截至2009年9月,中国企业500强多项绩效指标超过美国企业500强,而居世界第一。在刚刚落幕的2009年中国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在对全球100位CEO关于“未来十年哪个国家会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的问卷投票中,中国以67票当选首位。
中国正在拯救世界经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世界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从1980年的3.4%增加到2005年的15.4%,而美国一直保持在21%的水平。另外,中国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2.5%增加到2006年的8%,而美国从1993年的12.6%减少到2006年的8.6%,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进口中所占比例从1993年的2.8%增加到2006年的6.4%。
中国还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也意味着中国是能够让美国突然间丧失支付能力的国家。现在中国不仅在一些主要经济变量上赶超美国,而且呈现出比美国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当 国保持增长的同时, 国却在衰退。如果说美国被看做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火车头,那么中国现在充当的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的文章认为,这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令西方的金融资本主义接近崩溃,对于华尔街来说,资本家是输家,政府是赢家;对于全球政治来说,西方民主制度是输家,东方集体制度是赢家。它加速了美国在全球影响力的衰落,世界正从一个单极的西方世界走向一个多极的东西世界。借用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话来说:东方在增长,西方在衰退;西方人充满担忧,东方人满怀希望;希望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
有些人认为所有非西方化国家迟早都必须采纳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观,否则就会失败。中国虽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经济模式和制度必须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最终成为“西方化的社会”。我们认为,尽管中国受西方的影响增多,但不存在中国“西方化”的可能。中国的崛起将伴随着东方观念和价值的回归,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不会被西方观念所压倒。因为中国是个不同于西方国度的文明国家,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及文明形态,中国模式的成功将颠覆一切西方认为“现代化”的内容,重新界定“现代化”一词的含义,这将是一场全球意义上的“文化变革”。未来几十年,中国将在各个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成为一个“文化霸权”。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差异很大,中国式的政治发展不会移植外来模式,中国的民主制度也将同西方认为的样板不同,中国的现代化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并行不悖,但中国不会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也不会“克隆”西方。
金融危机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它又给中国带来怎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呢,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力量体现在何处呢?本书将给出解答和释疑。本书分四个方面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地探讨了酿成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比较分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下滑形势;指出了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所充当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最后得出了金融危机的启示。本书在语言运用上避开了艰涩的专业术语,力求运用最简洁的语言把与此次金融危机相关的知识通俗易懂地讲述给读者。相信本书不仅仅能够充当研究经济形势的材料,并且能够充当引导处在金融危机中的人们走出危机的指引。
作者贾格拉底运用整体观考察的方法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后指出:西方文明走上了收益递减的后工业文明末路;而中华民族借助西方的科技理性走上了收益递增的民族复兴之路。
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的力量得到表现,从而预示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此同时,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力量削弱,世界由一个单极美国世界转变为多极的世界,中国的表现尤其突出。金融危机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它又给中国带来怎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呢,金融危机后中国的力量体现在何处呢?本书将给出解答和释疑。